《巨星从主持人大赛开始》第一百八十六章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中)

    朱铨的脸上带着笑容,审视着旧减洼队队员的反应,也注意这现场观众的反应。
    在看到旧减洼队队员面露愠色,有一紧张、茫然、无措、狐疑...的神情时;
    在看到有很大一部分的现场观众鼓掌叫好,有一兴奋、惊喜、赞叹、称奇...的神情;
    朱铨已经知晓了刚刚自己的那番话在现场的效果如何。
    一个字:燃!
    一个词:燃爆!
    一个短语:燃爆了!
    顿时信心倍增。
    朱铨接着说道:“我们多次问对方,“善花里面如何结出恶果”,对方说要浇水、要施肥呀。
    那我就不懂了,大家都承蒙这个阳光雨露的话,为何有那么多罪行横遍这个世界呢?
    难道这个水,那个“肥”还情有独钟吗?为何要跟恶的人作一个潇洒的“吻别”呢?”
    现场顿时哄笑起来,再一次的响起热烈的掌声。
    朱铨巧用幽默,一语双关,又一次委婉地揭露旧减洼队的逻辑错误。
    由于己方华国队已经是五次提出“善花是如何结出恶果的”这一问题,因此此时也就无须再紧追不舍。
    毕竟,除了“赶尽杀绝”,还有“万事不可做绝”的古训。
    所以,朱铨轻描淡写的将“教化”比作“阳光雨露”,套用经典的歌名,一语双关,四两拨动千金,利用幽默的力量再次将对方的逻辑错误指出。
    到此之时,对方结辩必然左支右绌,难以为继。
    再联系上一段的“刚硬”,与这一段的“柔和”,刚柔相济之间,有如剑舞,惊动全场,击敌之至痛,攻敌之必救,用最简单的笔墨,收到了最佳的驳论效果。
    诚可谓,“舞剑器动四方”,着实牛哔!
    “啊啊啊,朱铨怎么这么的风趣啊!”
    “这个比喻让我笑疯了!”
    “这个水,莫非是“泔水”?”
    “用最优美的语言传达最深刻的思想,太厉害了!”
    “‘奥利给’刚刚这段,气势高低起伏,收放自如,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正确的驾驭一篇气势充沛的结辩陈词。”
    “朱铨小哥是主持人,这样子的风格,他驾轻就熟。”
    “幽默风趣的男人,我喜欢!”
    “哎哎哎,注意,注意,注意!楼上的是为女装大佬!”
    “好像发现了件特别了不起的东西!”
    ...
    朱铨在辩驳完对方的观点之后,接下来就开始讲述起己方的观点来:
    “今天我们本着对真理的追求来同对方一起探讨这个千年探讨不完的话题。
    无论是从性善论的孟子也好还是性恶论的荀子也好,
    又有哪一家哪一派不要我们抑恶扬善呢?
    抑恶扬善是我方今天确立立场的一个根本出发点。”
    此话一出,又是引得掌声阵阵。
    对啊!
    无论哪一个宗教或者信仰,亦或是什么理论,都是提倡的是“劝人向善”的。
    没有哪个宗教或者信仰是让人为恶的。
    当然了!
    这里面并不包括了X教!
    不过,有一说一。
    在宣传时,X教也是以“善”为名进行包装,让那些受骗的人认为自己是“善”的,才得以有那么一些信徒。
    所以,“抑恶扬善”是重点。
    这一句话再一次将本就碾压成渣渣的正方观点碾压成了粉末。
    也就是从“粉碎性死亡”变成“粉末性死亡”。
    这对于旧减洼队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朱铨知道,此时的己方,已经是胜券在握了!
    根本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华国队的卫冕,获得最后的冠军。
    而越是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刻,也是要小心谨慎、谨言慎行,就跟慎重勇者一样,在“杀死”对方的肉体之后,还要消灭掉对方的肉体,更要消灭掉对方的“灵魂”。
    从外到里,从实到虚,都要消灭。
    现在,只不过是第二阶段,消灭“肉体”而已,这最后剩下的“灵魂”可还没有消灭呢!
    对于结辩手来说,通过文字体现出的气势往往是第一位的。
    但这时结辩手面对的不仅仅如此。
    他需要面对的是如何如何用最优美的语言传达最深刻的思想;
    如何用最精准、最简练、最平实的语言,使得气势高低起伏、收放自如;
    如何驾驭一篇气势充沛的结辩陈词,而不是被陈词本身所控制,最终使气势失控。
    可以说,在进入立论阶段后,对于结辩手又有了全新的要求。
    不只要求有敏锐的要求,更要求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也就是说,结辩手既要操控陈词,又能同时有效控制场上局势,使气势既不张扬,又不低迷;既要吸引观众,又不招致观众的反感。
    在这点上,作为结辩手的朱铨做到了极致。
    这篇陈词在文字气势与辩题思想的切合以及场上情况的统一方面,堪称典范。
    此时,朱铨已经为己方华国队确定了抑恶扬善这一基调之后,完全挽回了辩题带来的情感劣势,将旧减洼队无形中置于一种不利的地位,即“抑恶扬善”的反面。
    可以说,通过简单的转折,简捷的论述,朴素的语言,现场观众们的情感立场就完全转变了。
    诚可谓“大辩若拙,大巧不工”。
    掌声依旧响个不停,朱铨正声,继续说道:“下面我再一次总结我方的观点。
    第一,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正视历史和现实。
    回顾历史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感到痛苦而颤抖。
    从希波战争到十字军东征,从希特勒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到日寇在华北的细菌试验场,真可谓是“色情与贪婪齐飞,野心共暴力一色。”
    以往的人类历史,可以说是交织着满足人类无限贪欲而展开的狼烟与铁血啊!
    可见,本恶的人性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将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呢?”
    朱铨的话语引人深思。
    “朱铨的这话说的没错!该死的日寇!!!”
    “现在那些小日子过得不过的日寇居然敢洗白自己了,操蛋!”
    “它们就是人世间最大的恶!”
    “呜呜呜...好气愤!日寇该死!”
    这段回顾历史的讲述,成为观众们的第一个情感喷发点以及第一个情感共鸣点。
    通过古代史上的两次大规模战争,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观众直接感受到人性本恶这一命题。
    采用战争这一极端的方式,并不能充分的证明“人性本恶”的结论,但却在情感上赢得了评委与观众的支持。
    尤其是日军侵华的例子,对东南亚的观众来说,更是感同身受。
    此时,尽管朱铨并没有进一步展开,但观众刚刚转变的情感立场已经向着华国队更近了一步,观众的情绪也随着朱铨陈词的气势起伏而起伏着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