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之辈》第一百四十三章:贵人的安排

    “莎莎。”
    经过一段短暂,却让人难熬的等待时光后,脚步声重新在山道内响起,匈奴贵人制止了周围面露喜色,想要迎上去的士卒,冷声下令:
    “后退,不要靠近山道,都把弓给我张起来,山道若有异动,攒射。”
    “蹬蹬,嘎吱嘎吱。”
    虽然不知道贵人心中在想什么,但匈奴士卒显然不是义气博天的主,主动上前不过是出于下意识,一旦被上级严令,众士卒并不介意弯弓对向袍泽。
    冒顿单于那射马,射阏氏,射单于的一套三连射早已深入人心,匈奴人用性命记住了一个道理——听大人物的,准没错。
    “蹬……蹬蹬。”
    脚步一顿,很快恢复正常,一出山道就被数百强弓对准的百长心尖一颤,朝着匈奴贵人一弯腰,勉力汇报:
    “贵人,山顶有一处被人踹翻,熄灭不久的火堆,周围有汉人活动的痕迹,想必他们还没有走远。”
    “二百,三百,四百,五百何在?”
    匈奴贵人放下手,示意匈奴士卒松开弓弦,侧身看向着身侧的几名百长。
    “啪,贵人。”
    长弓往身后一放,四人在马背上俯身,恭敬应答。
    “你们四人以东南西北为分,各带着麾下去搜寻,以一刻为限,无论有无发现,都要回归此处汇报。”
    匈奴贵人抬起手,挨个指了遍东南西北,分配给了四位百长。
    既然有了小山这个醒目的路标,自然要发挥出它的作用来。
    至于东南西北四处会不会有什么阻隔,易不易探索,范围太广会不会出现和汉人擦肩而过的情况什么的……这就是下属的四位百长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他贵人四号只需要坐镇中央,在发觉汉人行踪的时候带兵前往即可。
    “跟我走!”X4
    山下的千骑一分为五,四个百人队找准方向,就尽力将队伍拉成一条直线,横着扫荡过去。
    虽然每个人都知道,对贵人划定的三里界限来说,自己这一百骑肩并肩拉出的线短得让人无语,来回扫荡一百次怕是也扫不出人来,但这种事为什么要耿直地说出来呢?
    既然贵人下了令,那就去好好执行,至于这个命令对不对,错在了哪里,这不是小卒子该考虑的问题。
    “莎莎。”
    脚步声渐渐远去,留下的背影也越来越小,四个一点积极性都没有的百人队开始了他们的摸鱼(划掉),扫荡任务。
    “蹬。”
    待到四处人离开,匈奴贵人从马背上跳下,上前几步来到百长身旁,拍着他的肩膀,亲切地说道:
    “来,除了刚才说的,你们在山顶上还发现了些什么。”
    如果不是刚刚那一道“弯弓,有异动攒射”的命令还在耳边回响,恐怕都会有人认为他是礼贤下士的模范贵人。
    “贵人,我们在熄灭的火堆里发现了一件稀奇事。”
    “哦,什么事?”
    压下心中愈演愈烈的揍人冲动,百长微微弯腰,让贵人能够俯视自己,才恭敬地说道:
    “火堆中都是些燃烧成炭,或是燃烧大半的废柴木,没有一根没有被燃烧,或是只燃烧一小部分的柴木,这是很不合常理的。”
    “为什么不合常理?火堆之所以会熄灭,不正是因为柴木被燃烧殆尽,再也没有柴木可燃吗?”
    匈奴贵人难以理解百长口中,这个不合理的小秘密。
    在他看来,熄灭的火堆里全都是废柴木是很正常的事情,真有那种没燃烧完的柴木,火堆也熄灭不了啊。
    “贵人,你说的那种情况是自然熄灭,山顶上的是这个被人踹灭的。”
    “被人踹灭的火堆,它不应该全都是这种废柴木,里面应该有没有燃烧、只燃烧一小部分,还能继续用的柴木。”
    粗眉皱成一团,墨水欠缺的百长十根手指头绞在一起,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
    他在努力地用自己匮乏的词汇去形容两者的区别。
    “……嘶。”
    起初,匈奴贵人试图去理解下属的解释,在倾听片刻后,他揉着眉心放弃了这个行为,直接摆着手打断:
    “停,不用说原因,你直接说结论吧。”
    “俺能肯定,这群点烟的汉人一定很缺柴木,他们甚至缺乏到了需要从火堆中回收没有燃尽柴木的地步。”
    说来也怪,说起结论来,百长的舌头突然就不打结了。
    “贵人,请让俺带队去这附近的山林子里扫上一扫,保证能扫到汉人……他们的踪迹!”
    说到最后的保证,百长眨了眨眼,发誓的话到嘴边又缩了回去,连带着既定目标也下调了一截。
    “踪迹,能找到踪迹就已经比那些连汉人的屁都闻不到的家伙强得多了,没必要必须找到汉人。”
    “汉人,汉人可不是好惹的,俺可不想让自己和手下的小卒子们站着出去,躺着回来,最后进了食腐鸟的肚子。”
    想起来的路上看到的那处肢体破碎,尸体堆叠的血泊,百长心中一凛,那点芝麻粒大的立功志向瞬间破灭,恨不得抽多嘴的自己两个嘴巴。
    “就那尸体的数量,起码有两队匈奴勇士栽了进去。”
    贪生怕死,只想着敷衍了事的百长信誓旦旦地说道。
    “有道理。既然汉人缺乏柴木,那他们的藏身地一定不会离林子太远,甚至就藏在林子里。”
    永远坐镇后方,从不带头冲锋的匈奴贵人毫不犹豫地同意了百长的请命,同时还提高了要求:
    “我给你一百骑,一定要给我把那些像老鼠一样东躲西藏的汉人找出来。”
    “贵人,秋冬季虽有落叶,但林中树木仍然密集,寻人不易啊。”
    心中那股想抽自己的念头更强烈了,百长忙不迭地开口拒绝。
    答应不得,答应不得,这又不是一望无际的平地,是要钻满山的林子,人哪是那么好找的,万一找不到,这狗贵人定是要拿俺开刀。
    “那就放火烧林,等所有林子都烧光了,汉人别想樵到半根柴!”
    大手一挥,语气格外坚决,匈奴贵人大有一股“在林子没有全烧光前,我大匈奴绝不放弃”的气势。
    “贵人,这还是浚稽山的一部分,那巫觋不是说浚稽山什么国运,放火烧林,是不是有些太过了?”
    百长挠着中间秃四周辫的脑袋,努力为自己找出推脱的理由。
    放火可是个技术活,汉人的决死冲锋同样也是个头疼的难题。
    现在你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当然说得简单,火还不是俺去放,汉人还不是俺去打,你当然不怕出事喽。
    “什么国运,什么绿头翁,什么先单于,一老奴妄语耳。”
    谈起绿头翁托梦,贵人对此是半点尊敬都欠奉。
    说完这话,贵人还有些不满意,他转身朝着身后竖着耳朵偷听的士卒们,右手高高举起,大声问道:
    “你们说,我们大匈奴勇士面对站出来反对的老家伙,要怎么做?”
    “杀!”X500
    五百位士卒齐声怒吼,这声音经过山道的层层回荡,到了百长耳边,已如闷雷般炸响。
    匈奴,从来不是一个敬老爱幼的民族,他们的民族精神里也从来没有“敬老”二字。
    之前对老巫觋低头,俯首帖耳,不过是因为老家伙掌握着对小卒子们生杀予夺的权力,如今他落在汉人手里生死不知,谁还会听他的话。
    莫说区区一老巫觋,就连几十年后的昭帝年间,冒顿的坟被人刨了,匈奴人也只敢打着复仇的旗号欺负动手的乌桓,对指使、纵容这一切的汉人屁都不敢放一个。
    不过,话说回来,乌桓也是真的惨,先是被匈奴人欺负后向大汉爸爸哭诉,大汉伊尹霍子孟当即拍板,让度辽将军范明友出塞迎击,但由于匈奴人撤的太果断,范度辽扑了个空。
    我们的范度辽本着兵不空出的想法,果断挥师反戈一击,痛击友军,一战斩首六千,三个乌桓王的脑袋被腌好了送往长安,全军上下得了赏赐不说,自个还加官进爵成了让人羡慕的侯爷。
    这可真是双赢的好局面啊。
    “嘶,贵人,山火猛烈,稍不留意即成燎原之势。”
    掐了把大腿,百长挣脱震撼,瞪大的眼珠子转了转,上前一把抱住贵人的胳膊,苦苦劝阻。
    “怕什么,我们的大营在五里开外的空旷处,无一片山林,烧也烧不到我们身上。”
    费力从环抱中抽出手臂,匈奴贵人嫌弃地看了百长一眼,满不在乎地说道:
    “就算真起了山火,那也正好阻挡汉人的援军,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是好事……啪,不对不对,不不管什么原因,放火烧山都是不对的!”
    被贵人饶了进去,百长抬手扇了自己一巴掌,大声嚷嚷。
    “嘿,你这厮,汉人缺柴木是你发现的,去林子里搜寻也是你提议的,现在让你更进一步,放火烧林,你怎么就不愿意了?”
    被百长弄得不耐烦的贵人一把揪起他的皮袄,一连喷了满脸的唾沫星子,最后重重往地上一扔,朝着摔个了屁墩的百长撂下一句狠话:
    “本贵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都给我听好喽,现在立刻马上,给我去林子去捉汉人。”
    “嘭!”
    屁股和粗粝的地面亲密接触,百长双手摸向屁股,颤巍巍地抬起,脸色好似鸡肝般涨得通红。
    “哼,走,我们上山。”
    觉得教训已经给的差不多了,贵人冷哼一声,甩手带着一众喽啰进入山道,打算去山顶上吹吹冷风,感受一下我大匈奴的大好河山。
    在酝酿诗意,学着汉人吟唱几句诗词歌赋之际,顺便等待那几只派发出去的队伍带回来的信息。
    “百长,百长。”
    目视着贵人大爷上山后,第一百人队的一众士卒才松了口气,忙不迭地跑上前,狗腿似地扶起百长。
    “走,我们先去最近的那处林子。”
    从地上爬起,百长捂着屁股微微躬身,指了指不远处的落叶满地,叶如针状的小树林,被一众士卒抬着上马,屁股处特意加了一层厚厚的软垫,一颠一颠地跑向树林。
    ……
    范度辽的“杀良冒功”,
    [……汉复得匈奴降者,言乌桓尝发先单于冢,匈奴怨之,方发二万骑击乌桓。大将军霍光欲发兵邀击之,以问护军都尉赵充国。
    充国以为:“乌桓间数犯塞,今匈奴击之,于汉便。又匈奴希寇盗,北边幸无事。蛮夷自相攻击,而发兵要之,招寇生事,非计也。”光更问中郎将范明友,明友言可击。
    于是拜明友为度辽将军,将二万骑出辽东。匈奴闻汉兵至,引去。
    初,光诫朋友:“兵不空出,即后匈奴,遂击乌桓。”
    乌桓时新中匈奴兵,明友既后匈奴,因乘乌桓敝,击之,斩首六千余级,获三王首,还,封为平陵侯。匈奴由是恐,不能出兵。——《匈奴传》]
    之后,乌桓确如赵充国所言,复犯塞为寇,但随即被范明友再度击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