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旅拾趣》第五十六章 到了新家

    丹城是象山县的县城,乍一看就是藏在山谷里的一座大塞子,但从其整体格局看明显是个城镇。
    从处在山口的车窗外望下去,还是比较壮观的。
    城子的三面都是山,向南与一片小平原相连,远处也有不少位于农田间的房子,后来知道是南庄。
    再远还是被山体阻挡了视线。
    给我的第一感觉:“这地方与海没有关系。”
    城子的南端,与小平原交界处有一条几乎有大半个城子长的水泥路,象是在建过程中的样子,白白的很宽,非常明显。
    车子爬到坡底就是客运站。
    车站内已有好几个老兵和干部模样的等在那里,手里拿着写着各自要接的名单的纸条与王建荣班长对接。
    我和王东建、华胜根、钟志国、任松平5人被一高个的老兵带到一块。
    他自我介绍:“我是钱仓边防派出所的班长,王国民。”
    “欢迎你们分配到钱仓所。”
    他问了我们有没有拉下行李。我们都说:“没有。”
    他属于瘦高个,脸小小的那种,总有1米8出零,比我们5人中最高的王东建略高一点。显得很热情和善。
    我们在车站没待多久坐3点50分的晚班车去钱仓。
    等车过程中从外面传过来响亮的广播声,拖着长音的象山话特别的刺耳,仔细听能听懂,但很累,不听又做不到,有一种既新奇又别丑的感觉。
    车子沿着那条新做的水泥路,到东边左拐向东北方向走,在丘林地带穿行。
    都是沙石路,路边房子屋顶的瓦片都被一层厚厚的沙灰覆盖,根本看不出原本的青黑色。
    沿途也没见什么水源,靠近山体的路基留有浅浅的水沟,但看不到有水流动。
    海边出来的人,对水特别敏感,喜欢视野所见之处,时时有水。
    大约一个小时车程,到了钱仓汽车站。
    这是个终点站,车上其他客人都下了车,我们没有下。
    司机继续向前开了200米,在一座用二米多高白灰粉饰过的砖墙围起来的小院大门前停下,4一5个一色军装的大小伙都围了上来。
    其中有一个年龄大些的站在前面,个子也挺高,1米76的样子,明显比其他人要壮实、老道。
    王国民给我们介绍:“这是徐干事。”
    我们懂这是个干部。
    徐干事带着一口的宁波腔:“辛苦类,辛苦类!或宿进欠,或宿进欠!”宁波话赶快进去的意思。
    进大门前飘了一眼挂在大门与斜边上小门中间墙上的二块牌子,分别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象山县边防大队钱仓边防派出所”和“象山县公安局钱仓边防派出所”。
    当时已到了晚饭时间,安顿好行李,整队吃饭。
    总共14个人吃饭。
    晚上徐干事主持召开了欢迎会,相互认识了一下。
    全所15个人,2个干部13个兵。
    所长王安君,象山人,去支队开会了。
    干事徐智强,宁波市区人。
    8个80年的春季兵,分别来自海宁和常山。分别是班长王国民、给养员钱法根、文书邱士良、副班长沈国兴、卫生员曾根友、炊事员张国兴、战士吴祥根、汪初一。
    我们新兵5人除了华胜根是富阳的,其他都是舟山的。
    徐干事最后总结:“我们就成了一家人了,以后一起工作,相互团结,相互帮助。”
    “明天开始新来的同志先集中学习业务,其他同志没事下责任区工作。”
    那天,还没过82年元旦,我还没有过18虚岁的生日,就成了正儿把经的派出所民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