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旅拾趣》第二十五章 宁波暇想

    15岁那年,我初中毕业。
    署假期间,大哥带我去了一趟宁波。
    这是我第一次离开舟山去其他地方,也算是第一次开了眼界,见了世面。
    村子里土地不多,劳动力有余,70年代初就买了一只运输船,增加点集体收入。
    开始几年聘了对面长白的老大和个别船员,慢慢都有村里人代替。
    每年组成2一3组搭配轮流下船。
    那一年大哥做船上业务员。就是安排货运计划、运费结算以及港口进出报关办证等。
    那次是装瓦片去宁波。
    我俩在家里吃好中饭听好气象出门。
    那时每户都有有线广播,每个整点都会想起熟悉的声音:
    “…大目洋,猫头洋,渔山,大陈渔场,南到偏南北,乂到乂级,阵风乂级…”。
    气象与海边人性命相关。至今,一些老人还有每天收所气象的习惯。
    根据气象这两天天气很好。
    船停靠在边上马岙公社的一个码头,我们走了将近半小时。
    货已装好,等我们一到就解缆开船。
    这是一艘木帆船,就是没有机器动力的。
    船也不大,10多吨。
    船员合力用篙子把船撑离码头。
    老大在船尾把着舵,引领船头的方向。
    乘着船借力向外飘的时机,其他3名船员合力把位于船中央的船蓬升起来。
    根据风向和风力固定好胎蓬的牵绳,船借着风力快速向长白港方向行驶。
    船头上还有一顶头蓬,因为是重船,拉了一半。
    很快船就驶过家门。我坐在后八尺的位置,那是生活区,舱内是四张高低床,和一口烧饭的土灶。
    看着海水疾速向后流去,没啥浪花也没啥声响,很是惬意。
    当船要驶出长白港西边口子的时侯,老大叫船员把中蓬放下来一半。
    听老大在说是为了防止边上山风削下来太过厉害。
    弄堂的风特别大,应该是这个道理。
    出了口子船向西南方向满帆前进。
    其他船员没事都去休息。我陪着老大在船后。
    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宽阔的海面。
    往西北看过去茫茫无际,太阳离海平线只有2一3米高的样子,把周边的天空和海面都染成了红色,非常耀眼。
    驶过一处礁石,有一只几干吨模样的船的三分之一船头露在海面,4一5只海鸥在周边飞来飞去。
    老大说已经在这好几年了。
    想想海上的风险还真的很大。
    后来我知道,16年以后,已经卖给个人的当时我坐的这条船就是在这一带沉没的,我妈的堂弟,我叫三叔叔的就永远没有浮上来过,他的小舅子奇迹般的爬出船舱游到了海面得救了。
    到天黑的时候船到了镇海的大锲。候了一会潮水,一起吃了晚饭。
    饭后我听大哥的安排进船舱睡觉。
    迷迷糊糊中,听到大哥他们在搬运瓦片卸货。
    在船上有补助,又有外快,所以大家都愿意下到船上来。
    等我第二天醒来,船已经进了甬江过了镇海了。
    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城市惊喜不己。
    远远的看到一座模跨在江上,穿插在高楼大厦之间的壮观的大桥。
    他们告诉我是宁波新江桥。
    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桥。
    以前只在书上念到过。
    船靠在港务局码头,大哥带着我到港务局登记排队。然后带我坐公交车去动物圆看了下动物,里面的老虎狮子等凶猛动物都是第一次见到,感到很新奇。
    看到孔雀开屏真叫飘亮。
    虽然没有拍照,但都深深的映入脑中。
    感觉世界真奇妙。
    回来时坐的公交车的司机是个年轻姑娘,留了个短齐头发,神态很优雅,感觉开车很享受。
    我一路没仔细看繁华的街景,看她入了迷。
    暗自在想:
    “如果我能考出外面来,最好当个公交司机!”
    当天傍晚,我们接到货运通知,到港务局斜对面的码头装大米。
    装货过程中,我擦了下身子,把一件穿了一天的红背心泡在船上打水用的木桶里。
    船老大以为只是用过水没其他东西,把背心连同水都倒进江里。
    我眼看着红背心随湍急的江水翻了二个跟不见了踪影,心里到底有些不舍。
    我一直记得我在宁波甬江留下过红色记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