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288 让陛下当苦力

    “陛下,今天晚上,您享用一下您的劳动成果如何?”
    宗舒说道:“陛下亲自割下来的稻子都单独给打下来了。就用您的米,为您做大米饭如何?”
    赵佶大喜,马上同意了宗舒的提议。
    今天真的是幸福的一天!带着群臣,亲自参加劳动!
    刚才,汗出得多了一点,腰腿酸了一点,但是现在却感到浑身通泰、舒爽无比。
    在宫中吃惯了寒瓜,现在感到更甜了,就连喝水都透着一股清香的味道。
    稻田刚刚收割,谷子刚刚打出来,还有一个去壳的过程。
    晚上,大米做成了干稀两种,有提前备好的烧饼和咸菜、干果之类。
    可以说,饭食再也简单不过,只是比大宋寻常家庭待客时稍好一些。
    甚至,林灵素都做好了被陛下大骂一通的准备。
    哪知道,从徽宗到群臣,个个吃得有滋有味。
    徽宗一个人干掉了三大碗,一碗白米饭、两碗白米粥,连打了好几个饱嗝。
    趁着徽宗高兴,宗舒说道:”陛下,您的饭量大增,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徽宗抚着肚子,吟起了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帝王还是帝王,吃几碗白米饭,就能想到杜甫的诗作。
    诸位大臣纷纷向徽宗献出了彩虹屁:
    “陛下,开元盛世不算什么,大宋盛世从现在就开始了!”
    “大宋粮食,将远超唐朝!”
    “陛下乃一代英主,必将扫平北地,一统宇内!”
    宗舒听得起了鸡皮疙瘩,你们说的这些,就凭赵佶这德性,能干得成吗?
    先不说干不干得成,恐怕赵佶连想都没想过。
    徽宗站起身来道:“今天高兴,朕的肚子有些胀了。”
    “陛下,您,这纯粹是,自作自受!”宗舒也站起身来说道。
    嘶!众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不对,是热气。
    这厮又想搞事了!
    徽宗面色不愉,宗舒笑道:“大米,是您亲自下田割下来的,大米饭,自己做,自己享受,可不就是自作自受吗?”
    原来是这么个自作自受!
    徽宗大笑起来,也难怪,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吃着就是特别是享受。
    徽宗这才明白宗舒让太子下地耕作的用意。
    让太子如此做,就是为了让他了解农业、熟悉农事。
    徽宗今天出来一趟,只是割了一会儿稻子,就了解了不少知识。
    过去,他根本不知道稻子什么时候种和收、什么价格、亩产多少。
    不了解这些,在制定政策时就会发生偏差,甚至或被朝廷官员和府州官员糊弄。
    就如同听到百姓没粮可吃,就反问“百姓为何不吃肉”的皇帝一样,明显就是要亡国。
    今天只是出来一趟,干了一会儿,与陈旉聊了聊,就知道这么丰富的信息,真是不虚此行。
    难怪,当时刘皇后坚持要让太子拜宗舒为师。
    宗舒教太子,很有一套!
    如果是李若水,绝对不会把太子领到田间地头去。
    徽宗知道,太子也不少到这里。这里,也是太子当时和宗舒一起出来,找到石炭的地方。
    这半年来朝廷很多变化,尤其是内库用度的增加,不仅与宗舒有关系,和太子的倾力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看得出来,南稻北移成功了,宗舒是首功,太子的功劳也不小。
    如果太子和其他官员一样,根本不相信宗舒会成功,怎么会多次到密县来?怎么会亲自下地劳作?
    再看看今天一起来的官员们,有一小半都曾在汴梁城外翻过地。
    宗舒让二百余名官员到大宋科学院听课和劳动,用来冲抵宗舒借给他们的银子。
    宗舒之所以借给他们银子,是因为他们把银子投到梁师成的火柴厂,血本无归。
    因为梁师成,二百多名官员马上陷入经济困顿,幸好宗舒采取了这种方式,才稳住了他们。
    否则,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事来。
    宗舒此举,等于是为梁师成擦屁股,更深一点看,是为朝廷分忧愁。
    给宗舒一点什么赏赐?
    好像给不了什么了,已经赐他同进士出身了,让他当官,他也不愿意。
    赐给他银子?宗舒是大宋首富,银子少了,人家根本就看不上!
    “宗舒,南稻北移大获成功,利在当下,功在千秋!”徽宗给出了一个定论。
    群臣纷纷点头,宗舒和太子这次,的确是做了一件大事。
    这件大事做成,解决了整个大宋潜在的危机,也为大宋的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难怪,刚才徽宗不自觉地想到了“开元盛世”。
    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无乎是两个表现:地盘广不广;粮食够不够。
    粮不够,则兵不强,兵不强,则国不稳,国不稳,则地不广。
    所以,即使到一千年以后,粮食仍然是重大问题,被提到了粮食安全的高度。
    “陛下,您说得一点都没错!认识,很到位!我很欣慰!饭字的半边是食字,半边是反字,没有食就会反,这是一条历史规律。”
    宗舒的前半句话说得居高临下,好像他是天子,陛下反而成了臣民。
    后半句却是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共鸣,没有饭吃,老百姓怎么能不造反?
    “宗舒,你自己说,想要什么赏赐?”徽宗把难题抛给了宗舒。
    “我要银子,”宗舒的话把徽宗吓了一大跳,不会吧,这厮要银子,多了,朝廷也给不起呀。
    宗舒拿起一块寒瓜咬了一口:“我要银子,也没什么意思,我不是个俗人,只爱黄白之物。”
    这厮说话,能不能不要大喘气?
    “官职,我也不要。我的时间,得用到正地方,比如,得多陪陪珠珠。”
    陈过庭听到此处,不由得喟然一叹,宗舒,才大志疏,他不当官,真是朝廷的一大损失。
    “陛下,我建议,将每年的今日,作为‘大宋劳动节’,陛下亲自示范,带着大小官员参加一天耕作。我在汴梁城外有三百亩地,这是我大宋科学院的稻米高产试验田,所有的官员都可以到这里参加劳动。”
    大宋“劳动节”,提法新鲜,做法嘛,古已有之。
    有不少皇帝在春播那一天,就会到田地里扶一下犁,动一下锄,表示对稼穑的重视。
    徽宗今天也参加了劳动,感觉非常好,其他官员也是如此。
    因此,宗舒的提议马上得到了赞同。
    徽宗当然是马上满口答应,生怕答应晚了,这厮再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
    赵构、赵楷等人却是恨得牙痒痒,今天的风头让太子和宗舒抢完了!
    宗舒不要银子,不要官员,只要求朝廷设立一个“大宋劳动节”。
    看起来高风亮节,其实是私心作祟。
    宗舒,这是把陛下以及所有的大小官员都当成了他的免费劳力,不对,是苦力!
    就在“大宋劳动力”这一天,陛下和官员们与密县挖石炭的矿工,没什么两样!
    陛下都给宗舒干活!以后,谁还能治得了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