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077 救命之恩

    珠珠退了一步,低下头,脸羞得通红。
    “魏公公,我跟你,没有仇吧?”
    魏公公傲然站立,对宗舒不理不睬。
    有武功,了不起啊?
    宗舒咕哝了一句,又叹一口气,不得不承认,有武功,就是了不起。
    麻皮老太监的爪子如同老鹰一般,又硬又尖,一被他抓住,没有丝毫反抗之力。
    徽宗和皇后在前面走,后面的大臣紧紧跟上。
    如果不是有牛皋等人护卫,如果不是光鲜的穿着,天再黑一些,这群人和逃难的流民没什么两样。
    看到宗舒和珠珠在那里等着,从徽宗到大臣,突然有一种安全感。
    大臣们又回头看了看通真宫,天已黑了,月亮升起来,惨白地照着下面的黑洞,显得格外疹人。
    刚才好悬!
    幸亏有宗舒带着人打进去,否则,自己怎么能逃得出来?
    如果宗舒进来劝大家走,大家根本不会走,除非是脑子缺根筋。
    只要皇帝、皇后不走,就根本没人敢走。
    今天如果不是宗舒带人强行把皇帝、皇后带出通真宫,恐怕所有前来贺寿的人都得葬身地下。
    刚刚大家还以为宗舒带着武器是来逼宫徽宗、让太子上位的,原来他真是来救驾的。
    逃出来的官员们基本上都被宗舒带的人打了,但和性命相比,打一顿又如何呢?
    从现在看,当时谁阻止宗舒的行动,谁就是在自寻死路!
    但,当时,谁知道宗舒是来救人的?
    高俅看向宗舒,再望望通真宫的巨大黑洞,心中早已是惊骇莫名。
    作为禁军的头头,高俅回顾了宗舒的做法发现,对徽宗采取强硬措施,这是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的生路。
    如果宗舒今天晚上不耍横,大宋的天真的塌了!
    如果今天晚上大家跑不出来,那可就是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惨剧。
    可以想象,京城遍地都是哭声,四处飘扬的都是纸灰和白幡。
    高俅想到了这一点,徽宗当然也想到了,皇帝皇后与朝中重臣一夜之间消失不见,辽国、金国长驱进入,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如果不是宗舒,一场史无前例的国难,不可避免!
    就在刚才,徽宗非常恼怒宗舒的无法无天,这厮竟敢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把他和皇后抢出宫外。
    现在看,宗舒来的太及时了,采取的措施太果断了。
    经过刚才的狂奔,蔡京和蔡攸再也撑不住了,一屁股坐到地上,像两瘫烂泥。
    大臣们忽然虚脱,纷纷歪坐到地上,再也不顾什么斯文不斯文、体面不体面。
    徽宗虽说好一些,但劫后余生的感觉让他一阵眩晕。
    牛皋的手下马上搀住徽宗,刘皇后紧紧抓住徽宗才不至于倒下。
    宗舒正想再拉珠珠的手,发现珠珠已经走向刘皇后,拉起了皇后的手。
    对宗舒所讲的通真宫沉入地府,珠珠一直坚信不疑。
    因为对刚才的灾难已有预料,珠珠反而显得比旁人更加淡定。
    宗舒牵着驴走了过来。
    所有的目光都投过来,如同看到了妖孽!
    沉默,死寂般的沉默。大家都想到一个问题,宗舒,还是人吗?
    当初,宗舒在东宫里警告过蔡攸,说是通真宫的风水不好,不日将沉入地府。
    这话马上传开了,但是谁也没有当回事。很明显,宗舒这是在诅咒蔡家。
    为此,蔡京和童贯还就此问题在朝堂上,要求严惩宗舒。
    为了平息两大权臣的怒火,徽宗还罚太子禁足一月,让宗舒赔了万两白银加禁言一月。
    今天,宗舒说了不少话,在通真宫里大声呼喊,明显是违背了徽宗的旨意。
    但是,没有人说宗舒抗旨不遵。为了救大家,宗舒冒着大不敬的罪名,把皇帝和皇后抢出宫外。
    如果今天通真宫不倒塌,宗舒岂不是犯了大罪?
    如果通真宫不下沉,自己和其他的官员们,是不是正在数落宗舒的罪过,并要求将其投入大牢?
    宗舒为了救大家的命,他也是拼上了自己的命!
    明明知道通真宫要塌陷,宗舒还带着人闯进来,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
    想一想前一段时间,因为制造暖阁的事情,宗舒实行所谓的梯次定价,讹去了自己多少银子!
    现在看,这些银子算什么?
    为了性命,哪怕是倾家荡产又如何?
    这时,一位官员冲出来,到宗舒面前深施一礼道:“宗少爷,活命之恩,铭记五内,如有差遣,万死不辞。”
    有人带头,其他的官员也过来,朝宗舒施礼,说着感激的话。
    看着越来越多的人过来,宗舒马上喊道:”大家不要感谢我,一要感谢珠珠殿下,二要感谢陛下和皇后娘娘。”
    “如果不是珠珠殿下找我,我根本不知道陛下和皇后娘娘来到了通真宫,更不知道蔡相公在这里举办宴会。”
    宗舒倒是实话实说,如果不是皇帝皇后在这里,如果不是珠珠哭求,他才懒得管呢。
    再说了,宗舒也不想得到蔡家的什么好感。被一个奸臣聚集的家族感激,宗舒总觉得别扭。
    “如果不是陛下和皇后,那个,肯配合。如果陛下不出来,你们还出得来吗?”
    大家立马跪倒,山呼万岁。
    徽宗的脸一红,干咳了几声,也没说出什么。因为宗舒是往他脸上贴金,这是硬贴啊。
    徽宗当时如果不是被牛皋拧了一下胳膊,怎么肯让他背出来?
    宗舒这小子到底是往他脸上贴金呢,还是打脸呢?
    “第三要感谢牛皋和他的二十八名勇士!如果不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去,后果我们都应该清楚。”
    “如果通真宫不沉入地府,牛皋和勇士们就是惊扰圣驾的死罪,说不定,现在,二十九颗人头已经落地。”
    “所以,我们大宋需要的不是夸夸其谈、舞文弄墨的文士,而是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敢于牺牲的勇士。”
    在场的官员们无一例外,都是文士,被宗舒一顿讽刺,居然也没有生气。
    想一想今天晚上,正是这群勇士,悍不畏死,救了他们。
    这世上有各种恩,天恩、君恩、师恩,还有救命之恩!
    毫不夸张地讲,这群勇士,就是他们的恩公!
    一个官员带头纷纷朝身边分散护卫的勇士们表示感谢。
    牛皋和其他二十八人,都出身行伍,身份低微,哪儿受过这种大礼?
    向他们施礼表示感谢的都是朝中大员!
    说到底,这些荣耀,都是宗少爷给他们带来的。
    蔡京居然走到牛皋面前说:“恩公,活命之恩,如同再造,您今后就是我蔡家的座上宾。”
    牛皋看向宗舒,对蔡京道:“蔡大人言重了,所谓活命之恩,在下实不敢当。大家能活着,全是因为我家宗少爷的提前预测和及时行动。”
    蔡京实在没办法了,皮笑肉不笑地对宗舒施了一礼,什么也没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