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之开挂唐三藏》第十九章 四圣试禅心?No,都是女装大佬!

    沙悟净和徒弟老沙的道别,稍微废了一点时间。
    老沙听说师父要远行了,说什么也要尽心尽力做一桌菜送行。
    对于这种事情,唐三藏本想拒绝的。
    可是老沙的手艺实在太好了,而且烧出来的饭菜也是真的够顶!
    于是,本着不要浪费食物的想法,师徒四人敞开了肚皮,大吃了一顿。
    酒足饭饱,也该上路了。
    老沙贴心地送上了各种旅途中可能会用上的物品,让唐三藏的行李箱扩充了一倍有余。
    师徒四人一路向西,继续前行。
    与此同时,奉了如来法旨的观世音菩萨、骊山老母、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四人,驾着法云,也正从大雷音寺朝着众人飞掠而来。
    有道是天上一日,地上三年。
    四位圣者腾云驾雾的速度虽然很快,却也在唐三藏一行走了十天半月之后,才得以相遇。
    “不如,我们就定在那儿罢!”
    骊山老母指着远处一座山头,笑吟吟道。
    那山头青山绿水,环境优美,距离山下小镇也只有二三十里的脚程,是个极容易灯下黑的好去处。
    观世音、文殊普贤都没有反对。
    骊山老母驾着法云,领着三位菩萨,飞抵了那处山头。
    只见她云袖一挥,各处景致便随行而发,巧妙变化了。
    不过眨眼功夫,广袤的农田、精致的屋舍、成群的佣人便一一具现了。
    再拿眼细看,房舍之中各处都布置有绿植、隔断、抄手游廊、照壁。
    各处厅房之中,家具、瓷器、书画一应俱全。
    端的是诗画传世、学问渊博的世家贵族。
    最后,骊山老母又微动手指,在门楹上隔空手书“丝飘弱柳平桥晚,雪点香美小院春”十四字对联。
    对联贴好之后,整个迷幻大阵即刻由虚转实。
    莫说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便是二郎真君亲临,都不一定能识出真假破绽来。
    “阿弥陀佛,玉清道友好神通!”
    观世音菩萨造诣远胜文殊普贤,故而能看得更加深远,自是明白这种障眼法的造化奥秘之精妙,不禁连连出声夸赞。
    骊山老母洒然一笑,“雕虫小技,何足道哉?老身不过痴长一些岁月而已。不知接下来,老身又当如何配合三位呢?”
    面对横跨多个时代、道教尊称“玉清圣祖紫元君”的骊山老母,观音摆足了低姿态。
    “如此,便劳烦玉清道友扮作母亲,贫尼与两位师弟作女儿扮相。等金蝉子师徒一行前来,正好引诱他们做上门赘婿,借此一试佛心秉性。”
    骊山老母本来就是应观世音菩萨之邀才前来的,既然她都这样说了,骊山老母也没有意义,嘴角含笑,点头应允了。
    骊山老母降下法云,站在了那幻化的院门外,瞬间便化身成了一个慈眉善目、贵气逼人的老妇人。
    再看三位菩萨,都成了各具风韵、沉鱼落雁的美娇娘。
    四人相视一笑。
    骊山老母忽然心中似有感,伸手一番掐算。
    “金蝉子一行已经快要到了,我们各自准备罢!”
    三位菩萨闻言,立即转身朝各自的闺房走去。
    步步摇曳,顾盼生姿。
    骊山老母朝着院子又吹了口气,凭空多出来一些杂役小厮,各自在院子内外忙碌着。
    不多时,骊山老母便听见大门处传来了敲门声。
    “砰砰砰!有人吗?砰砰砰!”
    骊山老母眉头微皱,这敲门的家伙好生不懂礼数,想来定是那天生地养的石猴了。
    她心念微动,住在大门耳房里的门房立即起身,一边应着声,一边忙不迭地开了门。
    骊山老母将门捏成了个六十来岁的老者,花白胡子佝偻着腰,栩栩如生。
    他刚打开了门栓,那大门便被一只牛犊大小的猴子拉开了。
    他先是一愣,双手揉了揉眼睛,发现一颗毛茸茸的猴头在自己面前,吓得大喊一声“妖怪啊!”,便跌跌撞撞地往后退。
    “猴子,我就说你这形象不行吧!十个里面,能有九个被你给吓到的!”
    猪八戒扛着九齿钉耙,笑嘻嘻地说道。
    那门房本被孙悟空吓得一阵腿软,现在又见一个口吐人言的、猪头人身的怪物,一声大喊:“猪……猪头妖怪说话了,救命啊!”
    他软着脚,连滚带爬地朝着内院跑去。
    猪八戒刚才还在得意洋洋地数落着孙悟空,没成想自己也中枪了。
    孙悟空斜瞟着猪八戒,呵呵一笑。
    猪八戒涨红了脸,却也不好说得什么,只得冷哼一声,转身去牵马了。
    唐三藏杵着禅杖,走了进来。
    “哟呵,是大户人家啊!而且还是个品味相当不错的狗大户!”
    前院这么大的动静,“终于”惊动了骊山老母。
    贴身的大丫鬟在旁搀扶,单手拄着龙头拐杖,骊山老母就这般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骊山老母微眯着眼睛,视线一一从众人身上扫过,最后停留在了唐三藏的身上。
    这金蝉子虽然在尘世间历经了十次投胎转世,但似乎佛心却愈发精粹了,不愧是身怀大气运的关键佛子啊。
    骊山老母叹了口气,自封神之后,人道式微,西方教趁势大兴。
    一饮一啄,果然早有定数。
    “何人在此喧哗啊?”
    她颤巍巍地说道。
    “阿弥陀佛!这位老人家,贫僧呢是从东土大唐来的得道高僧——大唐侬晓得伐?我们途经此地,想借宿休息一晚。”
    唐三藏说话的语气似乎有些奇怪,骊山老母听得不是十分清明。
    但看在他目光清澈、满脸慈悲的面容上,骊山老母还是面露笑容地点了点头。
    “原来是从大唐天国远道而来的高僧!自是方便留宿的。莫说留宿一晚,便是留宿一辈子,老身也欢迎啊!”
    这话说得似乎有些古怪,莫非此处风土人情如此?
    唐三藏笑着点了点头:“那就麻烦老人家了!”
    “不打紧,不打紧。”骊山老母笑得合不拢嘴来,连忙差遣下人去请三位小姐出来给圣僧请安。
    听了骊山老母的话,唐三藏顿时喜上眉梢,搓手笑道:“哟呵!老人家,原来你还有三个女儿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