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四七监往事》第十五章 我真只是个技术宅

    吴建国的铺位调到了第一位,黄裕新换到了第三铺。
    还以为黄裕新在失去了“学习员”的位置后会有失落之类的情绪,毕竟男人都是好面子的动物,刚刚当上学习员才几天就被摘掉了,在我想来他多少会感到有些面子上挂不住。但是真没有,看到他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放松,释然。
    有些人是不善于与人交流,并不代表他不想和人交流。黄裕新就是这样的人。
    因为上次大规模冲突事件的发生,监室的生产任务加大,而且一大群人拖着脚镣对生产进度有不小的影响。上面的许老板和吴建国是袖手不干的,虽然夏干部说了一大通监室里的人都只是嫌疑人没有谁有什么特殊之类的话,但是也没有人真的去要求大家在监室里人人平等。
    所以分给下面的人的生产任务都加大了,不过相对以前来说大家分到的任务倒是公平了不少,在吴建国的安排下,除了黄龙、黄裕新、陈安平分得少些以外,其他人都是一样的。像以前猴子、河北他们那种因为进来时间较长的老口子分得少的情况是没有了。
    我除了那一次因为保护自己棉被和黄龙打架之外一直都保持一种少说多看的状态。多数的时候都是聊天的过程中充当一个倾听者的角色。
    不记得是从哪里开始的,黄裕新会在他自己装袋完了后过来给我帮忙。
    最开始两个人都不开口说话,或许是都不知道怎么开始才对。
    最开始应该是我打破沉默的,毕竟是他过来给我帮忙,我多少应该说点什么吧。
    “谢谢!”安静了一会后我对他说。
    “没事。”黄裕新抬头说道,左眼好大一圈淤青啊。
    “眼睛怎么样?”这纯粹是没话找话的节奏。
    黄裕新眨了眨眼,皱着眉头歪嘴吸了口气:“疼,肿了吧?”
    监室里是没有镜子的,也找不到什么反光的物体,他那乌青中带点红肿的眼圈自己是看不到的。
    “有点肿,还好,你可以问问夏干部有没有什么药擦一下。”
    “嗯,再说吧。”
    第一天就说了大概这么些话以后又陷入了沉默,我在他的帮助下装完袋的时候看到老刘还有不少没有做完就坐过去给他帮忙了,而黄裕新就回到睡觉的那边监室去翻看法律读本了。
    第二天上午蓝马甲从铁门口子递了一瓶用小塑料瓶装的药水进来,说是黄裕新的。
    是市面上卖的消肿祛瘀的药水,但是不是原装的了。原装包装的玻璃瓶在监室是违禁品,是不允许出现的。换成了塑料瓶子塑料瓶盖以后才被送了进来。
    “应该是我老婆给我送来的。”
    “应该是夏干部打了她的电话告诉她我在里面的情况了她给买了让夏干部给我带来的。”
    “哎,不晓得她现在怎么过的?”
    慢慢的和他接触下来,我们的谈话变得多了起来。黄裕新也不是我原以为的那种不会交谈的人——毕竟这样的人怎么开店做生意呢?
    “我和我老婆是小学到高中的同学,大学的时候不在一个学校。她读的是财专,你知道财专吧?河西那边,现在升本科了并到江大里面了的那个。”
    “我知道,我进大学的时候还没并,好像是这两年才并进去的吧?”
    “具体什么时候并进去的我也不知道,那时候读书每个月生活费才一百五,我还好,师范类本科有补贴,一个月有几十块钱吧。她就没有,她是专科。”
    “她们学校还是好找工作的,虽然只是专科。她比我早毕业一年,在烟草公司找了份工作,刚刚开始实习期啊实用期啊的时间好长,有几个月吧,工资也不高。那一年她的工资基本上都花在我身上了,毕业以后我去了深圳,在华强北那边找了家公司上班,后来看到我们省内的电脑市场起来了就自己回来做。刚刚起步自己又出这个事,哎,我老婆跟着我没享到什么福,现在连工作都辞了去管店子,还得照顾我家里的老人、小孩。我真的怕她挺不住!”
    黄裕新和何灵是一个村的,来自楚地与粤省接壤的一个农村,同龄,一同启蒙。从当时四个年级混班的村级小学到乡镇中心小学再到初中,她们两的成绩一直是年级的前两名。初中毕业的时候她们没有选择考当时还包分配的中师和中专,而是选择了可能会有落榜危险的普通高中。
    高中是他们县的第一中学,也算是缘分,从进校就在一个班,到高二分科的时候她们又被分在了一个班。也就是说她们同班了十二年。
    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有恋情的黄裕新回忆不出来。
    “应该是大二第一学期或者是大一第二学期吧,她来我们学校找我玩,我带她去爬山,去逛毛伟人在我们学校旁边的千年书院里的故居的那一次在返回的路上两个人就牵上手了。”
    “我老婆今年三十岁了,这么多年她真的没过到过安逸享受的日子,小时候我们家里都很穷,幸亏她家里两个哥哥都很疼她,不然以我们那里农村重男轻女的习俗,以她家里的经济条件她早就跟我的别的女同学一样辍学去广东打工去了,她的成绩一直很好,她两个哥哥都是初中读完就出去打工了,好像二哥还没读完就去广东了。”
    按黄裕新的说法,何灵是幸运的,家里有两个疼爱她的哥哥。不然以当时农村的现状,一个家庭三个孩子的70年代后期,她能顺利上学的可能性太小了。
    黄裕新是家里独子,在我了解到这个情况的时候我曾有疑惑,按照我的认知,77年出生的黄裕新应该是还有弟弟或者妹妹的。
    “你们那里当时就在搞计划生育吗?”我问他。
    “具体我不知道当时到底有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但是我家就我一个。”
    所以相对来说,黄裕新算是比较幸福的,虽然在当时农村肯定经济宽裕不了,但是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肯定是没那么的捉襟见肘的。
    黄裕新和何灵是97年进的大学,要说当时的消费水平也不会比我两年以后进大学的消费低多少。
    黄裕新和何灵的恋情得到了双方家庭的一致认可,他们双方家庭从他们大学开始恋爱就一致的认可了对方,也对,算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那种。所以在黄裕新毕业了准备去往深圳之前她们就领了结婚证。
    黄裕新在和我聊天的过程中一致念念不忘的有一件事。
    “我还没給她求过婚呢,我们还没办过婚礼呢!”说这话的时候黄裕新脸上写满了遗憾。
    他们的结合很简单,就一件事——领证。双方的家人亲戚都认识,那天她们俩穿上新衣服去领证的时候大家也都知道了,也就没有操办酒席这一流程了。彩礼嫁妆之类的双方家庭也从未提及,就这样何灵从自己家里带上自己的衣服搬到了黄裕新的家里,黄裕新一个人住了十几年的房间迎来了它的女主人。
    婚后的两人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何灵一如以前一样的边上班边挂念黄裕新,只不过从以前买了东西给黄裕新送过去变成了买了东西给黄裕新寄过去。
    黄裕新在和硬件软件技术较劲的时候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所以在深圳的几年,一直都是何灵趁着休假或者请假或者是找人换班来抽出时间去深圳看她的丈夫。经常周五晚上的火车第二天早上赶到,然后周日晚上的火车周一早上直接去上班,全部都是硬座和站票。
    “三年啊,我在深圳呆了三年,因为很忙,她去过那么多次我都没怎么陪过她。03年非典的时候当时那边比较严,因为我上班时间比她们早,她送我过去的然后因为非典闹得严重她在深圳和我一起住了两个多月,那是我们从结婚到我回这里那几年我们在一起最长的时间。我女儿也是那时候怀上的。03年年底我觉得不能再这么两地分居让她那么辛苦了,再说孩子也有了,就决定回来在这边自己做。其实很愧疚的,她和我说了很多次想去海边玩玩,想看看海。你知道的,我们农村里出来的山还是见得多,海是什么样子也就电视里看到过。每次都推说忙,等有时间了再去等有时间了再去,一直拖到现在也没有陪她去看过海。以后还不晓得有没有机会,哎!”
    和丰电脑城在我们省算是第一批从事电脑行业的专业性市场,黄裕新在二楼租了一个店面就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总的来说还算顺利,她们俩都是那种比较节俭的,婚后几年有点小积蓄用来做启动资金基本上是够用的。而创业阶段的生活困难对他们来说都不需要用到克服这个词。
    “小时候吃过太多的苦,有时候连米饭都不能正常保证,需要吃各种杂粮来填饱肚子。不说现在社会上再苦还能有那时候苦?所以我们虽然有时候也是捉襟见肘的,但是两个人也真的没觉得有多苦,周末她不上班的时候都会来给我帮忙,她比我会谈生意,我店子几个大单基本上都是她谈下来的。那时候大学周围的网吧是遍地都是,她利用周末的时候去她们母校给谈下了几个网吧的机子更新换代系统升级的单子是我开店以后做的最大的几笔单了。我们一直没招业务员,一直都是她给跑的,再加上我的技术还可以,慢慢的也就有了固定客户,他们也给介绍客户过来,这几年的生意还行吧。”
    按照正常的发展轨迹,黄裕新和何灵应该是以后大家眼中的模范夫妻。三年的时间,慢慢的从开始创业时候的举步维艰逐渐站住脚跟到发展的后来扩大店面还自己租了仓库,也算是走在的成功的路上了。用黄裕新的话说,他看到了美好生活的曙光。
    “你过的好好的,生意也好起来了,为啥给弄进来了呢?”我很好奇,在和黄裕新交谈过几次后忍不住问出了困惑已久的问题。
    “哎,一言难尽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