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天王》第三百五十八节 老兵永远不死,只会逐渐凋零【四千字】

    “锋芒毕露不是好事?”
    有工匠冷冷的呵斥道,虽然林栎的玉雕集团有几件创意不错的玉雕款式,但林栎还没到秦核舟那种无法撼动的高度,多的是工匠站出来抨击。
    “作品先做人,连做人都没学会,我怕是做不出什么顶尖的作品来。”
    “就这态度,可以知道作品也是半斤八两。”
    “连基本的德行都没有,别出来误导收藏者了。”
    谴责声此起彼伏。
    这群玉雕师也很有意思,在技艺上找不到抨击点,在创意上找不到抨击点,就开始抨击人品,冠以莫须有的罪行。
    说得一句比一句难听,简直是把林栎渲染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
    “七千年玉雕文化,断绝在这小子身上!”
    “如果不阻止这小子,玉雕非得沦为下三俗的谄媚艺术不可!”
    有玉雕师深恶痛绝。
    见状。
    中华玉雕协会会长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不管那一个行业,都有新贵与旧贵的碰撞。
    新贵要冲破重重阻碍。
    旧贵则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阻挠,一旦失败就会被无情淘汰。
    这是两者不可调和的矛盾,势必有一个走向衰落。
    因此。
    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一个个都卯足了劲指责对方。
    对于这种争论,看似是道德、作品、做人的纷争,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利益!
    不然谁有闲功夫浪费口舌?
    春秋战国时期,那些为了理想而辩论的诸子百家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会展中心内,真正为了艺术去奋斗、去争得面红耳赤的玉雕师,寥寥无几。
    否则整个玉雕圈,也不会只有数位名师了。
    有些充其量只是一位‘能工’。
    祖辈雕花鸟,爷爷雕花鸟,爸爸雕花鸟,轮到自己了,也雕花鸟。
    祖辈雕佛像,爷爷雕佛像,爸爸雕佛像,轮到自己了,也雕佛像。
    子承父业。
    一成不变。不变就罢了,审美也跟着停留在祖辈雕时代,拿着一本流传了上百年的图谱,当作资本。
    然后,混到几十岁有了资历,就开始倚老卖老的,以老气横秋的态度,去干预开创进取的年轻玉雕师。
    这就是‘能工’,也称老而不死的贼。
    不过。
    有些事情,知道却不能戳破。
    于是中华玉雕协会的会长选择一言不发。
    秦淮皱了皱眉。
    上一次就有玉雕师刁难他徒弟,被他挡下了。
    这一次还来?
    袁隆平老爷子让你们吃饱了没事干就是来颠倒黑白的吗?
    秦淮摇了摇头,已经是不耐烦,故而缓缓起身,闲庭信步的走上台前。
    目光逡巡一周。
    争论声……如潮水一般,缓缓退去。
    秦淮缓缓一笑:“诸位,很抱歉,我和知更鸟还有个约会,先失陪了。”
    说罢,径直往会展中心外走去。
    走了两步,便在门口停顿了下来,回头望着陆小玉、林栎、江然,轻轻松松,语气平静:“你们也一起走罢,回家和老爷子喝杯茶,插一朵花,读一页书,练习练习玉雕技艺……”
    就这样。
    秦淮和他的知更鸟约会去了。
    只留下满室的错愕与面面相觑。
    和知更鸟约会?
    现在是冬季啊,你从哪里约会知更鸟?
    就是找个借口想离开!
    恐怕我跟知更鸟有个约会=我不想听你们BB了。
    众玉雕工匠无语凝噎,哑然失言,还真是一个清新脱俗温文尔雅有格调的借口啊。
    秦淮离开了。
    回到家中。
    倒不是逃避这些乱象。
    而是商美人有更好的方法,逼迫这些玉雕师改变,甚至说,他们不改变就会淘汰,就会让位给更优秀,更有冲劲,更有想法的玉雕师。
    故而秦淮完全没有将这些顽固派的玉雕师放在心上,更懒得多做说明。
    ……
    这些天。
    秦淮在撰写保护战争纪念碑的提议书,没日没夜,笔耕不辍。
    想法有很多,提案通过的速度非常快,毕竟现在对于烈士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但是。
    因为秦淮列举的保护措施太多了。
    一直没能完全通过。
    秦淮提议建造一座战争时期幸存老兵的口述博物馆。
    将老兵对于战争的亲口讲述,一五一十的录制下来,存放在博物馆中,以千千万万个老兵的真实口述,还原那一段沾满血泪的历史。
    用历史最真实的一面,让后人铭诸肺腑。
    但是。
    办不到。
    秦淮锁紧眉头,坐在书桌前,月光照在身上,拂了一身还满。
    桌上写的东西非常厚。
    这也是他的作品,就像朱老先生保护运河,秦淮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运河不会消失。
    老兵却会凋零!
    秦淮要做的事情,更为紧迫。
    因为亲历战争的老兵已经越来越少。
    2008年走了2个老兵。
    2009年走了17个。
    2010年走了81个。
    2011年走了87个。
    2012年走了271个。
    2013年走了378个。
    在我们中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领土上,
    仅有几千名还健在的抗战老兵。
    最年轻的84岁。
    最老已经超过98岁。
    不久的将来,他们都将离去,秦淮需要与时间竞赛。
    如果老兵全部凋零了。
    那么。
    今后。
    将再也没有老兵,来为一个民族来细细讲述这一段屈辱的历史。
    “我决定自己掏钱,来做这一件事情。”
    秦淮面色凝肃,征询商雅的意见。
    “想做就去做!”
    商雅莞尔一笑,她只会全力的支持秦淮。
    “好!”
    秦淮下定了决心。
    第二天,就开始想尽办法寻找消失在人海中的老兵。
    【我在XX烈士陵园看到了很多牺牲的战士,他们的生命定格在二十岁上下,到目前为止,还有一百三十位烈士家属没有出现在扫墓队伍中,我想他们可能遇到了困难,希望能有网友告诉我,在你们那里,还留存着多少老兵,都有谁,并且告诉我具体地址。我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一百三十位烈士,找到亲人。】
    【老兵永远不死,可他们正在凋零,请帮帮忙,让我们能够知道老兵的所在……】
    商雅透过平台,连发两条动态,配上麦克阿瑟将军那句话: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渐渐凋零,用这种方式向所有粉丝,发起了求助。
    毕竟有三千万粉丝啊。
    如果能利用起来,绝对是一股极其庞大的力量!
    看到动态,粉丝们先是一愣,没想到秦淮小哥哥现在‘不务正业’,竟然跑去做其他事情?
    但随即他们就理解了。
    能堂堂正正铸造出《正视我》这种作品的秦淮小哥哥,本身就拥有无以复加的社会责任感。
    那件作品,不是贪求口碑,而是真真正正的要做实事。
    一时间。
    许多网友纷纷声援秦淮,并且开始有意无意的关注身边的老人家,询问是否是老兵,或者了解老兵的动态与去向。
    甚至有网友专门往乡下跑,就为了能够帮上忙。
    接下来的两个月,秦淮收到了无数关于老兵的消息。
    商雅专门聘请团队,来整合这些消息,然后,让团队跟着秦淮,前往那些曾经见证一段历史的老兵家中。
    那是一段珍贵的历史。
    老兵们的口述更是无比珍贵。
    如果老兵们真的凋零了。
    这段历史就真的消散在时间长河中了。
    故而秦淮非常着急,急急忙忙的带着团队跑,开出高薪,就是为了让团队能够抓紧时间。
    有时候,当秦淮赶到时,老兵已经寿终正寝了。
    那个时候,秦淮绝望得想哭。
    每一个老兵,都是一座博物馆,而一座博物馆,就此轰然倒塌,竟然都来不及从中抢救出一片瓦!
    何等的心痛!
    基于此,秦淮愈加匆忙。
    一个月。
    两个月。
    三个月。
    半年。
    一年。
    两年。
    三年。
    秦淮从二十五岁,来到二十八岁。
    记录老兵口述,抢救性打捞尘封历史的工作从未停止。
    他采访的对象有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的老兵,还有那些果党的老兵。
    三年间,他的团队共录制了四千老兵,超过两百万分钟的纪录影像!
    有很多八九十岁、上百岁的老人,说了很多东西,关于抗战,关于旧时历史……
    许多老人家在采访过后一年就溘然长逝了。
    他们最后一刻,永远停留在了镜头中……
    一开始,近九成的被访老兵会紧张,导致口述采访无法进行。
    为了让他们打消顾虑,秦淮和团队需要一点点和他们沟通磨合。
    有一次一次为了访一位老兵。
    秦淮和团队极其有耐心。
    耗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拍了一百多盘胶带,方才将历史……妥善保管起来。
    每一次采访。
    秦淮都会受到感触。
    老兵们一生中经历了太多的人和事!
    而且。
    这个世界上,几乎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人群……
    他们为民族的付出无比巨大,是一身的伤痛,是满身的枪口,还有一生无法消除的对战争的阴影。
    战争是会让人发疯的。
    海明威就是因为经历了战争,导致精神失常。
    而我们的老兵,当年抗日时的环境更加艰苦,在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侵略者面前,他们只有老旧的枪械,不能完全御寒的衣物,以及每天都经历的战友死亡。
    ……
    能健康活到今天的老兵,都有超常的坚强和平和的心态。
    在当时,祖国一片晦暗的环境下。
    这些老兵的每一个选择,都充满着痛苦和残酷。
    秦淮这种生在和平年代的后辈,根本无法体会,只是从老兵们的讲述中,感觉到一片头皮发麻。
    令秦淮痛心的是,这些曾在战场上和东瀛侵略者拼刺刀,在炮火和流弹中侥幸活下来
    为中华民族奋勇杀敌的英勇战士们,有近六成的晚年,过得异常艰辛。
    他们颠沛中生,寂寥中死,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身上伤痕累累!
    可他们最后被遗忘在了幽暗的角落,受尽侮辱和歧视。
    甚至遭到子女的记恨。
    譬如有一位九十一岁的老兵,他无儿无女,只能与八十岁的妹妹相依为命,吃喝拉撒都在一个没有窗户,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里。
    譬如国内唯一健在的飞虎队队员龙启明,七十多年前,他驾驶战机与东瀛侵略者浴血奋战。
    而九十一岁的他,因肺部严重感染住院治疗,在医院花费一天就要三千五百元,靠退休工资和医保难以为续……
    ……
    譬如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远征军战士。
    每月可以领到五十或一百块的救助金。
    有一次,他去领救助金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他这个钱没有了。
    老人回到孙子家中,孙子见没钱,当即指着老人破口大骂:“你这个老不死,还有脸回家?!”
    ……
    这位即使在敌人刺刀面前,也没有低下头颅的英雄。
    最终,却在孙子的辱骂声中,换上了最干净的衣服。
    服毒自杀。
    当秦淮赶到时,只看到一座长满了杂草的坟墓。
    秦淮只能在坟墓前枯坐了一上午。
    ……
    老兵们把青春献给了祖国,为祖国留尽热血,在炮火中冲锋。
    然而。
    战争胜利了。
    老兵们被遗忘了。
    孤零零的困在战争的阴影下……没有任何立场去为自己呐喊。
    很多老兵这一辈子都在等待。
    并不是等物质上的回馈,仅仅是希望能得到一个承认——他们当年是去抗击侵略者的!是去保家卫国的!是在为我们这个中华民族打仗!
    他们需要被尊重,需要被感激,需要我们遇到他们时,向他们敬一个礼。
    ……
    秦淮将这些全部都记录下来了。
    整整三年。
    辗转三十二个省。
    存款挥霍一空。
    还向宁致远和赵道元借了两个亿,也有其他企业的捐助。
    用这些钱,为老兵们造简陋却冬暖夏凉的房,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帮助,希望他们安度余生。
    ……
    秦淮庆幸他做了一件这样的事情。
    比他在雕刻上的创意,在艺术上的创新分量更重。
    老兵们的口述历史,是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老兵们一点不比说书的逊色。
    因为那是他们的亲身经历!
    他们或许在噩梦中会一次次的想起那段遭遇,犹如铁马冰河,踏破梦境。
    他们或者会突然记起,当初一起鼓励着胜利后就回家娶媳,却在子弹下,永远无法醒来的战友。
    他们绝对不会记错任何一个细节。
    他们甚至记得炮弹弹坑的纹路。
    记得那棵焦枯的树上有几个肉瘤。
    记得战友胳膊上的痣。
    那一刻。
    他们将熟时的表情。
    他们回忆时候的眼神。
    仿佛带着秦淮和一个团队,身临其境的感受那段历史。
    真实。
    却又心酸。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