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天王》第三百二十三节 教你如何炫技【三千字】

    第二天。
    秦淮早早起来了。
    先给两小只洗漱,挤羊奶。
    吃饱喝足后,带着出门玩了一圈,权当晨练,方才回屋。
    开始换正装。
    商雅在梳妆台上淡施妆容,天生丽质的商雅只需稍微点缀一下即可。
    秦淮坐在地毯上给两小只穿上外出的天青色小衣服,这是手工蓝染衣物,也是传统手工艺的一种。
    这些衣服来自山林。
    山林中,生长着一种染料植物——山蓝。
    山蓝,‘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蓝。
    每一年的六七月到十二月间。
    工人会将山蓝树叶采摘,加入山泉水,并压重物浸泡。
    依当时气候与山蓝叶色素释出的状况不同,浸泡两到三天,期间必须不时加以翻动,让色素顺利溶出。
    时间渐进。
    浸泡液会呈青绿色,而液面则与空气氧化成蓝紫色胶膜。
    为使蓝色素吸附沉淀,手艺人会加入少量的精良石灰。
    加入生石灰一昼夜后,蓝靛原料会与水自然分层。
    此时。
    将上层的浅水导出,留下沉至池底的蓝靛原料。
    尔后。
    将山蓝叶残渣等废料过滤丢弃,待到蓝靛原料变成蓝色似豆腐糊状的结晶物时,蓝靛的制作便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染色。
    手动如水。
    心静如山。
    一袭蓝染布,会被手艺人反覆的在浅缸、深缸来回染色数十遍。
    一切的细心琐碎。
    都只是为了让那温润的色泽,能层层叠叠如破晓前的青空。
    这样染出来的布料,蕴含着最天然的纯净,穿在两小只身上,没有半点的不适,甚至两小只睡觉前还要抱着一块蓝染薄毯睡觉。
    秦淮和商雅今天和两小只穿的是家庭装,秦淮是天青色的上衣长裤,商雅是天青色的长裙,四个人站在不远处,就像将最美最透彻的蓝天穿在了身上。
    今天秦淮要出门。
    到徒弟林栎的玉雕厂参观指导。
    至于青铜器的抛光和表面处理,只能往后推一推了,反正也是练手的作品。
    “唉,现在出门还要带两只酱油瓶。”
    商雅轻轻摇头,自从多了两小只后,两人世界都过不成了,以后一定要加倍喂他们狗粮,商雅如是决定了。
    ……
    江陵玉雕厂坐落在金陵。
    两年前的会议没能改变玉雕圈的乱象。
    秦淮没有雕刻玉雕后,玉雕圈的创意直线锐减。
    无论是仿‘风雪夜归人’的俏色巧雕,还是墨玉星空题材,还是青玉茶具题材,都出现得太多了,让藏家一度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
    而且。
    最近两年。
    顶尖作品寥寥无几。
    倒是秦淮两位徒弟,成了玉雕圈一股清流。
    陆小玉的玉雕慢慢步入正轨,她致力于雕刻动物摆件,以萌系取胜,目标瞄准中高端市场。
    现如今。
    这位小姑娘在玉雕圈已经是后起之秀了。
    而林栎,就要艰难得多,一个诺大的玉雕厂等着他来运转,他和江然满心想要拉着玉雕圈往好的方向发展,可是玉雕圈内集体懒惰的惯性太强了,一时半会根本扭转不过来。
    他们只能独善其身。
    江陵玉雕厂能赚钱,可无论如何也影响不到其它玉雕师。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
    师父能够引发一场又一场的玉雕潮流,究竟有多么可怕!
    这等影响力,不是家大业大就能达成的,必须靠真正的才华。
    因此。
    林栎千呼万唤,终于将师父拉到玉雕厂来指导。
    “师父往里边请。”
    林栎恭恭敬敬,他对师父的尊敬是发自内心的,无论是从颜值上,还是人品上,还是才华上。
    “我们厂现在采取分工合作模式。
    一件玉雕的碾沟、雕刻由某一部分玉雕师完成,另一些工序由另一部分玉雕师完成。
    每一位玉雕师,现在不必全能,只需要把分工的那一部分完善到极致即可。一点一滴的极致,汇聚成一件上等玉雕!”
    这一模式是师父当年提出的。其实就是汉朝‘千人一工’的现代版,而且,采取这种雕工分配的方式,也卓有成效。
    “不错。取各玉雕师擅长的技艺,组合在一起,可以避免雕刻过程中的劳累、倦怠对玉器带来的不利影响。”
    秦淮颔首,表示赞同。
    要知道。
    不是每一位玉雕师都有足够的天赋和精力吃透每一项古代雕刻技艺。
    就好像读书,高中分文理,相当于一个圆面。大学细分到某一专业,相当于取圆面中一个小圆面。再往上钻研,就是取圆面中一点了。
    圆面中的一点,都足够一位专家花一生时间来研究。
    玉雕技艺足足四五十种,在兼顾练习这些技艺的同时,还要养家糊口,还要苦读诗书增长才华……
    难度确实高得一塌糊涂。
    故而。
    将玉雕师的工作细分,让玉雕师将某一项技艺钻研到极致,再合作雕刻,不失为一种方法。
    “就是很多玉雕师受不了我这一份改变,一直对我口诛笔伐。说我试图毁掉今后的玉雕大师。”
    林栎表情苦闷。
    当林栎说这句话时,旁边的数位玉雕工匠放下手中工具,看了看秦淮。
    对于这种玉雕模式是否会毁掉将来的玉雕大师,他们很想听一听秦核舟奆佬的见解。
    要说谁的话在玉雕界最有分量。
    那肯定是神话一般的秦核舟了。
    “其实无关紧要,你记得古代有多少位闻名遐迩的玉雕巨匠吗?不多吧?
    但是相比于玉雕巨匠,我们却有十几万件堪称精品的传世玉雕!
    一位艺术从业者,靠作品说话就够了。
    没必要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上大师或者巨匠。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有一句话:我们不需要伟大的作家,我们只需要伟大的作品。作品代表一切。”
    秦淮淡淡的说了一句。
    如果一位玉雕师的作品达不到顶尖,那他有资格谈大师吗?
    如果一位玉雕师的作品能够流传千古,大师的虚名已经无所谓了。
    就像秦淮。
    秦淮根本不在乎大师这种虚名。
    听得秦淮的话。
    林栎若有所思。
    旁边的员工则是一头雾水,好像有些难以理解……
    “就好比万里长城,修筑万里长城的劳动人民已经没了名字,但他们的建筑,却举世闻名。
    师父是这个意思吗?我们玉雕厂合作,可能不会出现大师,但能出现一流的作品,这就够了!”
    林栎嘴角的笑意慢慢扩大。
    师父的话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
    他不会毁掉某些大师,相反,他的玉雕厂,能够在顶尖作品寥寥无几的时代,雕刻出顶尖的玉雕作品!
    林栎目光坚定。
    还是师父看待事情的视角独特。
    这也是师父的心气和胸襟。
    若不是这份胸襟,怎么会被称为一个人敌一座苏杭城呢!?
    强者。
    这就是强者。
    林栎如今算独当一面了,但相比于师父,还是差距甚远。
    ……
    秦淮抱着小雅,商雅抱着小如,两人往前信步参观。
    玉雕厂内的工作条件当属一流,每一位工匠都有专门的雕刻台,而且工作间内温度舒适,燃烧着一根根提神香,在这种环境下,工匠更容易专注于雕刻。
    走了半响。
    秦淮在一位玉雕工匠面前停了下来,静静的看着这位工匠雕刻。
    这位工匠三十来岁,刀法精湛,但是喜欢炫技,明明可以只用一条线,他会附加上一些骚操作。
    整个雕刻过程显得牛气哄哄,而且雕刻出来的作品,也显得不觉明厉了几分。
    “他这样雕刻,作品会更有艺术美和观赏性吗?”
    商雅好奇的问了一句,她看秦淮雕刻时,无论是核雕、还是玉雕,还是木雕,都不会如此。
    秦淮略一沉吟:“不,这样卖得更贵一点。”
    商雅噗嗤一声笑了。
    连两小只都跟着发出萌萌的笑声。
    那位工匠瞬间面红耳赤。
    他其实就是怀着这类鬼胎。
    没想到被秦核舟一眼识破了。
    秦淮淡淡的看了这位工匠一眼,其实炫技并不过分,明朝有一位玉雕奆佬就爱炫技,而且是用生命炫技,最后被皇帝砍了脑袋。
    嗯。
    那位炫技狂魔就是现在被苏杭玉雕界尊为祖师爷的陆子冈。
    “你起来。”
    秦淮将小如递给林栎,杨了扬手,示意这位工匠让出位置。
    而秦淮坐在雕刻台上。
    拿出自己的雕刻刀。
    从旁边挑出一块玉料。
    手腕翻动,雕刻刀下的刀锋婉转如画,一根根线条在玉料上连绵起伏,仿佛一条条白色巨龙在山峰上游曳。
    汉八刀、游丝毛雕、浮雕、高浮雕、平雕、阳刻、圆雕、活环、透雕、跳刀……各式各样、精彩纷呈的技艺你方唱罢我登场!
    观看时,只觉得秦淮的手速极快,看得人眼花缭乱,一块玉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出轮廓,生出细节。
    只见玉器上是一个花瓶,花瓶镂空雕刻,能看到里面的荷花和鲤鱼,花瓶的顶端,有一根玉雕的链条,那链条环环相扣,可以活动!
    赫然是玉雕技艺中,与薄胎雕刻难度其名的链雕技艺!
    秦淮将玉器用水一冲,将玉器放在桌面,轻轻扯动一根链条。
    整个玉雕花瓶开始错位如花瓣一样开发。
    露出花瓶中只靠一根发丝般细小玉枝支撑的荷花,还有围绕荷花游动的七条鲤鱼,每一条鲤鱼,同样是靠发丝玉枝支撑。
    清风微微吹拂,那发丝玉枝,丝毫要被吹断。
    可是它们的韧性极强,看似柔软,弱不禁风,可却有一种生命的韧性。
    林栎目瞪口呆。
    旁边几位工匠也是白日见鬼了一般,张开了嘴,舌拱不下。
    这……
    这……
    “炫技可以。但要炫到我这种地步,另外,请不要把炫技当成赚钱的手段。炫技本质上,还是为了玉雕质量服务。”
    秦淮站起身来,收起雕刻刀,语气淡然——秦某人并不是装逼,也不为打脸,而是教这位工匠如何……炫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