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天王》第二百九十二节 失传百年的技艺了解一下

    ‘嗯……’
    秦淮微微错愕。
    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这么厉害呢。
    当初将秦汉马车砖画设计进木雕时,并不觉得有多出彩啊。
    纯粹是因为在秦省博物馆惊鸿一瞥,所以下意识就使用了。
    没想到斫琴师倪晓诗女士会如获至宝。
    “秦先生可能不知道新的琴面设计在瑶琴中的地位。
    这种新的设计,可以类比成奢侈品中的一种款式。
    不过‘秦汉车马‘恐怕能成为爆款,因为它可以媲美‘彩风鸣岐’!
    如果说彩凤鸣岐是昆仑玉碎凤凰叫,那么秦汉车马就是阴山塞外万马喑。
    彩凤鸣岐、万马齐喑……
    异曲同工的妙趣,一改绵延了几百年的古板设计,如果足够用心,它能成为一张名琴!”
    说到这里,倪女士愈加神采奕奕,近乎眉飞色舞:
    “秦先生,你这项创意注册专利了吗?”
    “没呢,当时要设计的地方很多,而且根本不觉得它很惊艳……”
    秦淮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如实说了出来。
    他对惊艳的定义是非常高的。
    秦汉车马砖画这种程度远远不算惊艳,只能说有点‘闲趣’。
    额……
    倪女士无语凝噎。
    这都不算惊艳?
    作为一位斫琴师,她认为秦淮的设计已经是非常惊艳的了!
    不妨试想一下:
    一张瑶琴,漆面光滑可鉴,用金线勾勒出秦汉车马砖画。
    图上金辇璀璨,骏马将长绳绷直。
    秦衣汉带,猎猎作响;
    宫车驶过,雷霆乍惊!
    琴曲绕梁三日洗净凡心,而琴面金戈铁马沙场点兵……
    以万马齐喑装饰琴面,这是多美的一种碰撞。
    毫不夸张的说:名琴预定了。
    “喜欢就拿去用罢,秦汉车马砖画是整个民族的财富,没必要申请专利。”
    秦淮摆手拒绝了,申请专利是将这一份财富据为己有,然后拿来赚钱。
    可秦淮差那点钱吗?
    差吗?
    不差。
    何况,秦淮只是稍微修改了一些布局与配色罢了。
    在秦淮眼里,这一点改动远远够不上新发明。
    “申请专利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秦先生付出了相应智慧,其次,也防止某国人觊觎。”
    倪女士一向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为人生格言。
    对于某国的贼心不死,她感触颇深。
    “那就倪女士申请这一专利好了。毕竟是你想到将它融入瑶琴制造中的。”
    秦淮将这份专利拱手相让。
    其实倪女士作为斫琴名师,有点惨……
    据倪女士透露,她完成一张琴的全部工序,需要两年到三年,可她一张琴,只能卖十万块。
    报酬与付出完全不成正比。
    所以秦淮怎么能拿专利卡她?
    这不是让她获利更少吗?
    倪女士也明白了秦淮的良苦用心,感激的承受了秦淮的好意。
    “希望你以此为契机,想出许许多多的优秀创意。”
    秦淮笑着补充了一句,这是他的美好愿景。
    说起创意,倪女士眼神一黯,唉声叹气了起来:“想要引入新题材何其困难。
    为了一项好的创意,工匠可能会愁白头。
    首先,需要将古画吃透。
    其次,给古画重新上色、重新布局。
    最后,还要对画面整体进行艺术化处理……
    工序多得令人发指!”
    倪女士一把辛酸泪。
    她也曾为秦汉车马砖画折腰。
    可这并不能让她萌生创意。
    几千年来,被苹果、被板栗、被椰子砸过脑袋的人数不胜数,但悟出万有引力的,却只有牛顿。
    同理,看过砖画的人数以万计,然而只有秦淮想到了一份创意。
    这不就能够说明问题了吗?
    ——创意其实非常难。
    也许对秦淮来说,创新很容易,可那是秦淮天赋异禀,对于许多守艺人而言……创新难于上青天。
    “嗯……”
    秦淮不知如何回答。
    毕竟。
    在艺术创作上,他确实天赋异禀。这一点谦虚都不好谦虚,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
    ……
    ……
    另一旁,一起合作的手艺人忙得不亦乐乎。
    也有几位悠闲的观望,面带炫耀。
    “我的创意早就到手了!”
    一群同行纷纷看向竹编守艺人刘师傅,神色中隐隐约约有几分好奇。
    “秦先生一开始要求我以景德镇白瓷为底,围绕瓷器轮廓编织竹器。
    对于秦先生的设计,我本来是拒绝的。
    但秦先生坚持让我尝试,并就工艺和选材跟我讨论了十三天,一步步确立了九道极为复杂的工序。
    最终,竹编成品出来后,我都惊呆了。
    裹在瓷器外的竹编好似给瓷器上了一层天然的釉彩!
    兴奋得一晚睡不着觉!
    直到第二天我才反应过来,这不是早在清代就已经失传的瓷胎竹编吗?!
    哈哈哈哈。误打误撞将失传的技艺还原了出来。秦先生可真厉害。”
    竹编传人笑得十分欢畅,甚至有些得意忘形。
    一开始。
    秦淮和他都不知道,这样的尝试会让一项失传的技艺重现人间。
    起初。
    秦淮一次又一次改选竹子的种类。
    一次又一次的让他试验不同工序。
    一次又一次果断的摒弃守旧的编织技术,甚至让刘师傅不断的更换技法。
    折磨式的要求险些让刘师傅没了耐心。
    如果不是江浙省工艺美术协会主席,李运先生一直施压,刘师傅才不会硬着头皮承受秦淮的折磨。
    不过令刘师傅始料未及的是,两个月的折磨后,他苦尽甘来。
    一项失传的技艺,竟就此重现世间!
    刘师傅当时就惊呆了。
    被折磨了两个月的怨念瞬间烟消云散。
    对秦淮这位年轻人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才是真的才华横溢!
    ‘竟然能还原失传近百年的技艺?’
    许多守艺人暗暗吃惊。
    只有同行才知道,把一项失传的手艺还原需要耗费多少心血……
    甚至耗尽心血都不能重现失传的手艺。
    由此可见,秦核舟这份本事有多厉害。
    人间国宝秦核舟。
    强得一塌糊涂。
    强得让人无法反驳。
    ……
    第二天。
    当工匠们满载而归。
    而随着工匠们的离去。
    网络上也开始流出关于传统技艺小镇的视频和话题。
    有工匠们与秦淮的合影。
    有秦淮在主持会议时的照片。
    甚至还有极为标题党的科普文章——《震惊:这位二十二岁年轻小伙的木雕小镇拥有七十三项优秀创意,还原了一项失传百年的手艺……》
    作为官方人物,秦淮还未放出小镇的具体消息,工匠们就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开始透露一鳞半爪了。
    于是,‘木雕传统技艺小镇’在网络上迅速走红。
    网友们都异常好奇:
    会动的木雕小镇、包涵近百项技艺的传统文化小镇、反过来观赏就是花灯夜景的小镇……
    这一有着独特前缀的小镇,究竟是何方神圣!?
    几乎都被洗脑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