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天王》第二百三十七节 革新什么呢?

    lt;contentgt;
    一般人谁会记住毕加索全名?
    况且秦淮并未事先备课,却能在学生突然刁难时对答如流,说明秦淮真正研究过该领域,而且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
    你随便路上问一个教授,哪怕专门研究艺术领域的,他也未必答得上来。
    秦淮能背出毕加索全名,怎么可能对毕加索没有半点研究?
    见一群学生看着自己瑟瑟发抖满目敬佩,秦淮面色不变。
    这种目光他早已见怪不怪。
    “真·玛丽苏文男主毕加索!”
    有学生开始起哄。
    “毕加索老色魔,五十多岁了,还找十六岁的少女当情妇,更可气的是,那位少女竟然心甘情愿,而且扬言:无论哪个女人,都无法抗拒毕加索的魅力。”
    提及毕加索,风流…史一箩筐,男学生们议论纷纷,毁誉参半。
    “也没有哪个女人能抗拒秦淮小哥哥的魅力!”
    “对对对,秦淮小哥哥的魅力一样难以抗拒。”
    奇行种女学生把话题引向秦淮。
    这些话激起了秦淮强烈的求生欲望,他望了一眼窗外的商雅,连忙转移话题:
    “这次我来央美,其实也准备了一些正经讲的课题。”
    秦淮严肃的咳嗽两声,润了润嗓:
    “我要讲的是,困扰了我们一百多年的国画革新问题。”
    困扰了一百多年的国画革新问题?
    秦淮话音落下,学生们猛得一惊,整个教室迅速鸦雀无声,一双双目光错愕的落在秦淮脸庞上。
    他们以为秦淮会讲几项简单的艺术理念,或者继续老生常谈一些基本笔法、墨法。
    然而没想到秦淮竟然抛出了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
    这种话题可是烫手山芋,一旦观点不对,就会被书画协会集体诟病,并且得罪各类派系啊。
    是不是有些目中无人了?
    学生们为秦淮小哥哥捏一把汗……
    原来,秦淮小哥哥谦谦君子的外表下,竟然藏着着一颗不羁霸道的心脏。
    秦淮站在讲台上,从一百年前开始讲述。
    “十人们融入一种更加广袤的感动中,开始追求‘道’,追寻精神。
    通俗来说,就是中华家的文人由最开始的写实,聚焦到于精气神层面,精神修炼好了,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古人言‘画分三科’。三科分别是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人物画,画的是人类社会体系。
    山水画,画的是人与自然。
    花鸟画则是各种与人和谐相处的生命。三者结合,便涵盖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考。”
    说得好有道理!
    秦淮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解释中还穿插着专业知识与理念,原本枯燥的讲课,在秦淮的娓娓道来下变得津津有味了起来。
    “再看起源于古希腊的西方艺术。古希腊属于海洋文明,为了生存,古希腊人不得不克服恶劣的自然,因此,他们与自然对抗,憎恨自然,故而他们并不以自然为美,而是以人为美,如此衍生出来的艺术形势就是精确的素描。”
    秦淮敲了敲黑板,在希腊下面写上了素描,个人形体几个字。
    在中华下方则写下了精气神,天人合一七个字。
    “我们的艺术,由写实发展到忽略人的存在,以精气神驾驭笔墨,完全是超前的发展。”
    “不信你们把目光转向西方,十四世纪,当西方从草原游牧安定下来后,印象派抛弃精致的素描写实,开始走模糊路线。
    野兽派不再讲究透视和明暗、而放弃传统的远近比例与明暗法,采用我们一惯使用的平面化构图、使得阴影面与物体面的强烈对比。
    至于毕加索,后期的画作有很多线条都类似书法线条,因为他临摹过齐白石的画作。
    还有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的构成》。直接把曾经的斑斓的西方色彩减成了三种。
    纵观西方艺术高速发展期,就是基于生活安定,游牧理念逐渐改变成安居观念,从而导致艺术发展的时期。
    但他们现在所发展的,其实我们早就发展两千年了。因为我们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安定,故而西方近现代派系,在我们的古画中都能找到影子。
    毕加索越来越注重线条勾勒,黑色的线条与书法笔画异曲同工之妙。
    蒙德里安的画作,直接将画布涂成不同颜色的小格子,颜色只有三种,采用对比来渲染感情。
    然而我们很早以前就开始玩类似的极简模式,譬如由色彩斑斓的写工笔画,转为使用黑墨与白纸。黑与白,就是囊括世间一切的究极对比。
    当西方开始发掘表现人物的感情、神韵、气质时,我们魏晋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就针对人物画提出“神形论”,树立注重体现人物精气神的绘画标准。精气神是中国画的精髓,不能丢啊!”
    秦淮叹息了一声:
    “如今,许多画家嘴里嚷嚷着革新国画,然而却是邯郸学步。
    西方的没学成,国画笔墨中蕴含的骨气、神韵、丘壑、品德修养亦荡然无存,变成了四不像的群魔乱舞。这种革新,不要也罢!”
    学生们一身的鸡皮疙瘩,秦淮真的敢说啊。
    就不怕被某些人带节奏吗?
    然而秦淮好像一副有恃无恐的模样,淡定安然:
    “相比于西方绘画的视觉冲击力,国画十分含蓄,门槛颇高,如果说西方绘画可以一见钟情,那么国家则是日久生情,越品越有意境。
    而且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西方绘画日渐难懂,不正是国画曾经走过的发展规矩吗?”
    “好像真的是这样!”
    台下的学生眼前一亮,秦淮的这个理论,貌似无可辩驳。
    翻开艺术史,便会发现,西方艺术发展直到十四世纪还停滞不前。
    当他们征服了自然,开始安定之后,才开始文艺复兴。
    而他们由写实具象走向抽象、走向把个体融入自然……这一条路,中华家早已走了整整两千年。
    所以到底要革新什么呢?
    “当然,学一些和我们截然不同的立体构图还是可以的,中华民族一向包容。
    但要说用西方的艺术理念改革国画,把国画的精髓改得面目全非,抱歉,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秦淮观点鲜明,一点儿也不含糊。
    他生活的年代和一百年前截然不同,故而态度也与前人天差地别。
    就好像曾经伏尔泰在著作中写道:中国的政治体系是世界上最完备的体系。
    然而伏尔泰之后,西方迅速崛起,中华没落,这套政体在其它思想家的著作中就成了最黑暗的体系,被贬得一文不值。
    同理,今天有人自豪的说:联合国报告书最薄的一本就是中国的。
    这是自豪自信。
    但一百年前,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必须废除汉字,只有使用英文才能救国。
    拳头即是真理这句话完全正确。
    秦淮回头看了一眼黑板,他要讲的东西都差不多了。
    “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各位,文化自信不能丢,当然我不是让你们一味膨胀,我希望我们都能自信,且眼界无穷世界宽,去学习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
    但是,请记得保管好我们自己的文化。
    爱默生曾经在《论艺术》一书中说过:‘尽管我们要到全世界寻找美,但你必须身上带着美,否则你就找不到美。’
    所以不管未来你们将走到哪个国度,走到世界的哪一座山,你们‘身上带着的美’其实就是中华家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请务必将这份五千年的积淀……自信满满的保管好!”
    秦淮表情凝肃,一字一顿,铿锵有力。
    听得这话,学生们面有感动。
    “你们身上带着的美,其实就是中华家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积淀。”
    这句话真好啊。
    学生们一脸遐想,他们看到讲台上的秦淮身上粲然发光,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可却莫名耀眼的风采。lt;/contentgt;
    本书来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