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天王》第三十三节一人对抗写意派

    一秒记住【笔趣阁 】为您提供最快更新!
    ‘那件作品可能是秦淮的心血之作,因此尤为珍贵,不轻易示人。’
    阎老先生心想,大概是这样,既然如此,他就不强人所难了,转而继续另一个话题。
    今天,阎老先生来展览会,实则是受邀来为后辈们传授核雕理念。
    正好趁着秦淮举出的三个极佳实例,把这些年所推崇的理念讲出来。
    “总而言之,核雕写意是核雕价值的最大体现!希望诸位核雕师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掌声雷动,显然都在赞同阎老先生的写意理念。
    人群中,只有一个中年男子默默的咬紧牙,一声不吭——他的理念,和阎老先生完全相悖。然而他人微言轻,比不上阎老先生有分量……
    提出反驳意见?
    应该会被口水淹没吧?
    ……
    “好了,我要说的不多,你们互相交流切磋。”
    看到众核雕师们一派受启发的样子,阎老先生脸上的皱纹舒展,后辈们愿意学,核雕一定会有走到巅峰的一天。
    阎老先生挥挥手,任一群核雕师们三三两两的交流,让它们通过交流,将各种创意、理念碰撞出火花。
    ……
    “谢谢阎老先生指点,也谢谢这位先生的点评。”
    青年还不知秦淮什么身份,但不管什么身份,说一句先生是没问题的。
    “哎,不容易啊。秦淮小友没有半点藏私,把核雕最精髓的理念告诉了你,这是你的福气,悟透了,你再勤奋打磨技艺,成为核雕名师只是时间的问题。”
    阎老先生赞赏道。
    其实各行各业,都有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
    阎老先生当年在不少高手名下当学徒,他们也都有不传的技艺……
    甚至有几位师傅,宁愿把技艺带进坟墓,变成一掊黄土,也不愿外传。
    现在的金陵核雕圈中,也有藏私的风气。
    而秦淮不吝赐教,胸怀大度的品质,倒显得尤为珍贵。
    方才的三个作品创意,随便一件拿出来,都足够惊艳,一般人还真舍不得公之于众。
    这便是宗师风范。
    阎老先生越看秦淮越觉得顺眼喜欢。
    宗师是核雕圈领头羊,一位宗师的胸怀是否宽广,很大程度影响了圈层的繁荣程度。
    如果一位宗师的胸怀都非常狭隘,那么下面的一群核雕师们,也会拉帮结派,勾心斗角。
    繁荣发展,便无从说起。
    ……
    “你们先忙,我和小友一旁走走。”
    阎老先生挥退周围跟随的后辈,而秦淮在阎老先生左侧搀扶,商雅在右侧搀扶,走走停停。
    众人都开始明白,秦淮果然是阎老先生的关门弟子。
    ……
    “今年的核雕展览,比历年规模都大。”
    阎老先生欣慰和蔼的笑了,一边说话,一边半弯腰,像看亲生儿子一样,细细浏览着一枚枚展出的核雕。
    阎老先生脸上的皱纹很多,还有老年斑,不过并不影响颜值,反而显得德高望重,非常儒雅。
    他非常认真的品鉴核雕作品,无论是谁,都一视同仁,遇到年轻的核雕师,先指点两句,再打气鼓励。
    遇到名师,则会稍加指点。
    “近十年来,金陵省核雕圈发展迅猛,这些展出的核雕作品,盎然有趣,哈哈……”
    阎老先生望着来来往往、交头接耳的核雕师和藏家们,忍不住开怀大笑,这一笑,包含了太多情感。
    也许在缅怀曾经差点撑不下去的艰苦岁月。
    也许在为曾经一同立志要坚守核雕,最后不得不为了生计而选择放弃的同事感伤。
    在那个年代,坚守就像一盏随时可能烛干泪尽的孤灯,凄凉的亮在影影憧憧的黑夜里,不知何时会破晓,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迎来曙光。
    不过,终究还是挺了过来。
    “对了,我那天应该请你把核舟拿来展览的,不过人年纪一大,忘性也大。”
    阎老先生悄悄说道。
    “已经卖了。”
    “卖了?!”
    阎老先生吃了一惊。
    “对啊,就在隔壁私人拍卖会,还不知道能卖多少钱。”
    阎老先生呆愣的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不是心血之作吗?他还以为秦淮不愿意将它轻易示人,没想到直接往私人拍卖会里一丢?
    而且秦淮这轻飘飘的语气……真够随便的。
    “咦,这里还有一个东瀛的展位?”
    秦淮突然看到那边有两位穿和服的东瀛少女站着。
    展台上有东瀛文字,上面摆着几件核雕作品,并附带汉语译文。
    “嗯,这几位好像每三四年来一次,是觊觎我们的核雕技艺,前来‘交流’的,等偷师结束,就倒打一耙……放肆鼓吹,说我们的核雕技艺没传承好,被东瀛发扬光大了云云。”
    阎老先生当茶余笑谈一样说着。
    “偷师核雕?随意啊,这是文化软实力输出。”
    说句实话,并不是秦淮看不起东瀛偷师。
    就拿学汉字举例吧,学了一个片假名,得意洋洋的回去了,汉字的真正精髓完全没学到。
    连重中之重的文字都只学了个片面,其它偷学的茶道、花道、香道能学到精髓?
    稍微想想也能明白事什么德性。
    全靠鼓吹罢了。
    中华家吃亏就吃亏在,花了几十年建设经济,普通民众要改善物质条件,谁来关注这些?
    所以很多优秀的传统并未普及,但不普及,绝不意味着传承就断了。
    中华家万里的疆域里,藏着多少星星之火?
    如漆器巨匠甘亦可(为表达尊敬,用真名),十年磨一剑,硬是将只在宋代的文献中有些许记载,制法早已经失传的犀皮器完美还原。
    这一制作技法,没有样本可循,只能逐步摸索。而漆器,却恰恰是最难摸索的手艺——因为一尊漆器从制坯到成品,需要几十上百道繁复的工序,动辄耗时整整一年。
    任何一次风干、刷漆的失误,都会令前功尽弃。
    便是这样一个难以还原的犀皮漆技艺,在甘亦大师的手中重现,宋代漆器的雍容风采,再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甘师傅说:一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能做出最精美的漆器上,一千年后,我们还是能做出最精美的漆器。
    其实平遥也有一个完整的漆器制造工序,而且传承于一千二百年前的唐朝,期间一直继往开来,不断创新,只是……从未出过纪录片罢了。
    “哈哈哈,我当年也是这么想的!”
    阎老先生与秦淮的淡定一拍即合,中华家本土产生的玩法,其实还是中华家的人玩起来最得心应手。
    或许囿于战乱和必须建设经济的原因,我们不得不先放下。
    但要是我们开始注意起来了,那不好意思,你爸爸还是你爸爸。
    “不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不但要传承下来,还要让它们普及化。这份重担就交给你了。发展核雕的同时,尽量帮衬一下其它技艺守护者。”
    阎老先生拍拍秦淮的手背。
    ……
    ……
    “阎老先生,恕晚辈无礼。刚才你说的理念,晚辈不敢完全苟同。
    写实也是艺术的一种,我能将核雕雕刻得纤毫不差,可以与照片的逼真度媲美,难道不也是一种艺术吗?
    个人薄见,追求极致的写实,并无不妥。”
    一位三十来岁、半长发中年男子来到阎老先生面前。
    声音洪亮的提出了不同意见。
    “刚才阎老先生都明确的说了,写实到极致,能比得过三维打印吗?核雕之所以有艺术深度,便是因为写意。”
    后面的核雕师立刻反驳道。
    阎老先生已经说得如此确切了,加上刚才秦淮那三个极佳的实例。
    在写意与写实该如何抉择,不是一目了然吗?
    “对,写实就是一个死物,但写意,可以是一句极有意境的诗。一幅能想象到前因后果的画。”
    越来越多的核雕师加入了讨伐中年男子的队伍。 :m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