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天下从种田开始》二百一十一章 道士寻人

    隔着窗户纸说话,终究是暧昧不清。所以在欧阳彤水和高克明又来回推手了一回合后,年轻的小子干脆图穷匕见,掀桌子说话,直白道:“欧阳大人请恕晚生无理,您知道,我是个草原上长大的混小子,说不出什么道理,也不晓得太多。但我知道这事情除了父母的意愿外,本人的心意才是最重要的。我在不知道怜儿是您的女儿时候就已经和她在一起了,两情相悦,快乐无比。中间分隔了半年,是日夜思念,辗转反侧;如今在京城相遇,无限欢喜。我想大人您也年轻过,也有过自己喜欢的人,无论是否最后在一起了,当年您的念头肯定是必然会在一起。现在您瞧我,是不是就像瞧当初的您一样,天真地可爱,但是太过意气。但是感情这件事,就是意气用事。我就是喜欢她,我知道您现在很很多考虑,可怜天下父母心,我知道,所以您有什么期许和要求,您就直说,我高克明从乌头汗那里一路跑到这京师,别的没有,就是有志气和勇气。我将来绝对不会委屈了怜儿的!“
    高克明竹筒倒豆子的说完,盯着欧阳彤水的眼睛。
    欧阳彤水也不说话,低着头,抬着眼瞧高克明。
    两人就这么大眼瞪小眼,互相盯了一会儿后,欧阳彤水才悠悠道:“今儿这事儿,你是不是和那丫头商量好的?因为这段时间她相亲太频繁,而我又要走了,所以你们来这么一出?”
    高克明先是疑惑,随后摇头:“相亲?不,不是,这是我自己意气用事,她不知道。”
    欧阳彤水直起了身子,抬起头平视高克明,不紧不慢地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你情我愿的事情,我这个做父亲的也不好插足,你们知道分寸就好。’
    高克明大喜:“您同意了?”
    欧阳彤水依旧是风轻云淡:“无所谓同意不同意,就像我一开始和你说的,少年当以功名为重,理想当先。你这小子能一路从边郡跑到京城来,自然是有智慧的,也有勇气和胆量。所以我也不拿什么前辈的架子喋喋不休了,但是提醒的话还是要说的。”
    高克明这时候立即点头,您老说的是,您老请继续。
    “第一,做人不能太要强,也不能太冒进。我知道这有点不符合你的性子,也不符合少年脾气,不然你也不会今天跑这儿来了。”
    高克明羞赧一笑。
    “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上善若水任方圆。你要懂得包容,懂得妥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个血性汉子都做得到;可是君子以厚德载物却是很少人能做到,多少人因为‘当仁不让’而毁了自己,你要做个君子,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高克明认真地听着。
    “第二,少年戒声色。京城是个花花世界,怜儿又是个漂亮人儿,而你偏偏还是个很稚嫩的人。或许你觉得自己在草原上,风霜雨雪过来的,意志无比坚定,可是有些东西靠得是腐蚀而不是打击。锦绣衣服,你不喜欢吗?金银玉器,怜儿不爱装饰吗?和怜儿一起说些悄悄话,你不想吗?和亲朋一起出去游玩,你会拒绝吗?于是,金钱被挥霍,时间被浪费,精力被消耗,而你的学业却无所成。此项流毒,祸害了多少曾经的碧玉少年啊!”
    欧阳大人说道中间的时候,高克明还有些不好意思,可是他说道后边的时候,高克明猛地警醒,这些日子不就是这样过来的吗?和左姝箐兜风,与怜儿散心,偶尔和两位朋友一同出去拜访,至于读书,那都是“闲暇”时候才会去做。
    见高克明有所动容,欧阳彤水继续道:“除了我说得这两条,日后还有许多需要你做到的,只是这两条当前最为重要,所以我特意提醒一下。你虽然聪慧,但是人偶尔也有失误的时候,之前要是有什么不足,之后改便是了。”
    高克明点头:“大人说得对,晚辈记住了。”
    欧阳彤水笑了笑:“记住记不住的无所谓,关键是有慎独之心。好了,不谈这个了,我也是马上要离开的人了,也不知道何时能回来。你记住你所说的,做个有心人。”
    高克明还没答话,欧阳彤水就朝门外喊道:“丫头,进屋来!”
    高克明赶紧扭头往门外看,可是只瞅到了空空的院落和几乎被挡住的书房外室。
    片刻后,一个春光般明媚的女子慢慢地从外边挪了进来,不好意思地一步三扭,到了自己父亲的身边。
    这丫头是什么时候跑来偷听的?高克明有些心虚地想,自己可是和人家老爹拐弯抹角地说了半天婚事,而且事前也没问这个当事人的意思,就这么突兀地来了一出,不知道她会不会生气啊,瞧她目前这样,似乎不是生气啊。
    欧阳彤水宠溺地摸了摸女儿,带些责备地口吻说:“你有心上人的事情为什么不和爹爹说,害得爹爹白给你张罗了这么久。”
    “爹,这种事,人家怎么好意思和你说,娘都不知道呢?”欧阳怜儿抱着欧阳彤水的胳膊撒娇道。
    “呵呵。”欧阳彤水轻笑,“你们年轻人啊。”
    之后的事情出奇的顺利,欧阳彤水简短地和这对少年少女们交代了一些话,就把他们赶了出去,然后自己在书房里静坐。
    少年,真好啊。自己当初也是高克明这样的吧,恬不知耻,明明出身卑微,才华也只有那么一点点,偏偏却想癞蛤蟆吃天鹅肉,要不是夫人和自己情投意合,或许自己真的会失去一生所爱。变得像封默箬一样,处事圆滑,慢慢完全接受现实,而不再坚持本心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自己连自己都管不好,还替女儿瞎操心。只要真爱女儿就行,日子是优渥还是一般,没那么重要。只是希望这个少年,真能遇上贵人,给他些教诲和帮助,自己可不希望女儿过得像妻子一样。
    不过欧阳彤水的要求并不像他独坐时,想的那么少。之前他和高克明绕着弯讲的话里,就是娶怜儿的前提——功名在身。只是眼下一切仓促,他又有要务在身,加上前途未卜,所以后边没在这上边多说什么。
    高克明这边算是以喜剧告一段落,而某位寡妇那里,却是以不算悲剧的悲剧作为开始。
    就像男人没有女人一样可以靠五姑娘活,女人没了男人也能靠自己的双手生存。军汉不在了,安寡妇照样是忙忙碌碌,她要给几个摆摊的人做饭送饭你,还要织布纳鞋,如果有空的话,再去城外摘野菜,拔些草药回来。她就像马车的车轮一样,一刻不停地随着时间往前滚动,没有一刻能停留下来为自己悲伤。
    她敲开一间小院的门,和里边道士打扮的青年说了几句,然后把东西递给对方,收了钱,转身离开。
    “屈姑娘,屈姑娘,今日的饭食来了,你快用饭吧。”青年说着把篮子放到桌上,往外拿馒头和菜。
    “允平师傅,你又不等慈念师傅回来。”曲姑娘笑着放下手中的书说道。
    “师傅不是都说了吗?这送来饭菜,咱们吃就行了,他什么时候回来可没个准信。再像那天,等到晚上他才回来,饭菜全凉了,人家送饭的妇人都要来收碗筷了。”青年嘻嘻哈哈。
    “说起来咱们来京城也有几天了,可是赤微子大师的事情还是打听不到啊。每天让慈念师傅这么跑,我心里还是过意不去啊。”屈姑娘收拾好后走到勉强能称之为桌子的木架子前边。
    “姑娘你救了我三个师弟,这是我们为报答你应该做的。再说,本来是去大唐山,最后有多跑了几百里来京城,让你抱病之躯多经受这么多颠簸,是我们的不对。”青年把筷子递给屈姑娘。而后继续说道,“再说,这京城这么大,人口据说有百万,想找个人也不是那么容易。我听说,在咱们京师建造起来之前,最大的都城也不过是大周的河雒城,方圆也不过二十多里,咱们京城可是它的好几倍啊。道观神社不知道有多少,在这里找人,确实有点大海捞针的感觉。当然,我可不是为了我师父开脱啊。”
    最后允平说了句俏皮话,惹得屈姑娘一笑。只是那笑容上的病态,多少让人瞧着有点揪心。
    而此时的慈念师傅,却不在神社道观,在一些下九流的烟花柳巷中溜达,这些天他跑了不少地方,奈何京城实在是太大,自己要找的那个人又不是很有名气,或者说他只是在地方上有名气,在这遍地是龙,到处是虎的京城算不上什么风云人物。
    本来这事儿也好解决,打听一个人,只要撒出钱去,向地头蛇买消息,几乎几天之内就能搞到情报,无需像慈念师傅这样磨鞋底。只可惜出家人虽然也知道道上的事情怎么办,奈何他实在是没钱,要是有钱也不会让自己三个弟子在灾害中差点饿死。所以只能一个街坊一个街坊的跑,在最容易打听消息的鱼龙混杂之处瞎转悠,偶尔会有意外之喜——比如在祖安坊附近差点卷入几个三只手的地盘之争,多亏自己有两手,这才没被误伤。
    如今,在他辛勤地奔走下,事情似乎有点眉目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