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天下从种田开始》第一百二十七章 夜未央

    兰娘躺在床上睡不着,她心事重重。她本来想让婉儿亲近一些刘阿婆,可是女儿的样子却很冷漠而生疏,这让自己在外人面前多少有些尴尬。对于去见老先生,不,老神仙的事情,她也是兴致缺缺,不过明日她自己倒是要约着和同窗一起去神社玩儿。唉,女儿大了不由娘啊。
    身边的丈夫鼾声如雷,这让兰娘的思绪又飘回了丈夫身上,本来以为到这卫辛城,全凤冀郡最繁华的地方投靠亲戚能有个立足之地,没想到啊,亲兄弟,明算账,小叔子一家是一点忙都没帮上。还有弟媳,到底是妇人,她以为那些小心思自己看不出来吗?丈夫也是不好意思,也就没再向兄弟开口。这些天为了弄个体面营生,也是四处奔走,可是却没什么好结果,难不成丈夫正要去亲自操持买卖了吗?唉!丈夫白日这么辛苦,自己在他晚上回来之后也不好意思索要,可是没个男娃终究不是事儿啊,再拖上两年婉儿都要出嫁了,自己肚子要是还这么瘪,怎么好意思面对张家祖先啊。
    或者是自己年老色衰了吗?在家里丈夫好像也不愿意多应付自己。
    兰娘心中忽然涌上这么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就像今夜的阴云一样不可遏制地慢慢扩大,将兰娘的心房全部笼罩。
    女儿那里有自己给他买的香粉,王虔婆当时私下对自己说了,这可是好东西,万人迷。女儿也跟自己嘟囔过,这东西让人色眯眯地瞧她。或许自己该弄一些在自己身上,过几天趁事情都安顿好了,一切步入正常,好好打扮一番,而后和丈夫再寻找一下当初的感觉?
    嗯,真是和最初的感觉一样。与张家隔了数条街巷的唐寅岫翻身下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我说你真是个妖精啊,把我迷得神魂颠倒。”唐寅岫喘着气说道。
    “人家才不是呢,郎君才是妖精,把人家的魂儿都勾走了,害得人家茶不思饭不想的,整天就盼着公子来。”木香充满感情地朗诵着对每一位恩客都会说的导游词,而后柔荑轻轻在唐寅岫胸口划动。
    这是优秀服务人员的经验总结,凭着这台词和演技,不少人愿意做回头客,故地重游一番。唐寅岫是俗人,被吹捧了也自然开心。
    “真的?那我在阁楼里为你写的那几首词你还记得吗?”唐寅岫调笑道。
    “哼,外边写的那几首我记着,屋里写得那些坏家伙,我早就让絮儿给丢了。”木香慢慢地凑近,在唐寅岫耳边轻轻呵气。
    “为什么要丢呢?我写得多好啊。”唐寅岫的宝贝疙瘩没什么力气了,但是这并不影响他那灵巧的双手,作为一个读书人,他懂得礼尚往来,而且手上功夫也是炉火纯青。
    “你自己知道。”木香忍着那双手带来的刺激,娇声道。
    “我不知道,你说说。”唐寅岫的手飞快地移动,弹指一挥间,秃头教这个词儿真是一个妙词儿啊。
    “嗯……”木香软糯糯地轻哼,随后气若游丝,“你这样,人家……人家没法说。”
    “你这小妖精,真是应了高克明那句话‘绣面芙蓉一笑开,眼波才动被人猜’。”唐寅岫停下了手上的动作。
    “你真是,这时候还拿别人的话调笑我。”木香姑娘娇嗔。
    “说起来,今晚好像又见到那个狄什么了吧,高克明这师兄也是个人才,天天蹲在这桂藻阁里。人家姑娘摆明了不理他,他还非厚颜无耻地来。”唐寅岫啧啧道。
    “这狄公子也是痴情人啊,我倒是喜欢这样的人儿。”木香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满是鄙视,一个没钱没眼色的夯货。还不明白那是曲晴川的手段吗?自己当初钓凯子就是这么做的,扬了名,赚了钱,还不用陪笑脸。
    “怎么,我就不痴情了?还是那天你听高克明说了这狄公子在诗会上大放光彩的一幕,春心荡漾了。”唐寅岫侧着头问道。
    “你也痴情,可你就是个妖精,比那狄公子迷人多了。我就应该学那曲姑娘狠心,现在魂儿也被你勾去了,后悔的不行。”木香姑娘娇嗔道。
    “嘿嘿,后悔也晚了!”唐寅岫感觉恢复得差不多了,又开始行动起来。
    “啊——!”木香姑娘猝不及防下叫出了声。
    这惊诧带些欢喜的声音随同整个桂藻阁其他房间此起彼伏的语调汇成一股江河,在这没有光芒的大地上流淌。
    当整个卫辛都没有多少光明的时候,县令大人的桌案前,豆大的火苗依旧倔强的燃烧。火苗在跃动,县令却在沉思。
    虽然还在春天,现在却成了多事之秋。数日前的两起死亡案件快速告破,但是这村庄抢水斗殴却是没法解决,只能盼望老天爷在谷雨的时候多下点雨,好让秧苗继续茁壮成长。还有北边那神出鬼没的强盗,究竟是从哪来的,又藏在哪里?不及时抓捕,弄得人心惶惶总不是个事儿。
    还有眼前这个事儿,县令盯着桌案上的纸张。
    上边是县里边黄家买通守卫衙役,偷税漏税,甚至还可能和边关走私的事情有关。说实话,对于商人,县令没什么好感。这并不是源于读书人的清高,而是出自为官多年的经验,让他印象最深也是最不愿回忆的,还是粮食商人灾年囤积居奇,不肯和官府平价买卖的事情。
    那是七八年前,自己还是一名普通文吏,而经历的那场灾难席卷了小半个大姚,甚至还影响到了草原上,易子而食,折骨而炊,千里无鸡鸣大概就是最真实的写照。那时候,一碗粥就是一条命,县里的粮仓都要空了,县令大人把自家的米都捐出来,他的妻儿和灾民一样每日排队喝着比泉水还清的粥,可是,那帮商户还是咬着牙不肯开口平价卖,甚至官府平时三倍的价格都无法令他们让步。
    不过,这黄家的事情却并不容易解决,他们是本地大户,有不少族人,没有确凿证据前,自己不能随便羁押和审问黄家的人;其次,黄家和县里、州郡里不少有姻亲故旧,自己刚动手,要是漏出动静,怕是求情的人和书信都会纷至沓来;第三,要查是否和那边走私的商人有不正当生意,不能光靠表明现象,而是要来往两地,确定证据,光黄家这边怕是不好弄到决定性证据,而且北边稽查的事情早就传来了,黄家恐怕早就把那些证据销毁了;第四,买通官府的人,这就是说自己手底下负责这些事情的人有掺和,查案,瞒住外人容易,想揪出内奸来,还是有困难啊。
    “大人。”一个书生气的捕快端着木盘步入大堂,“茶水好了。”
    县令很自然地将桌案上的纸张拿到一边,背面朝上。笑着对来人说道:“文生啊,真是麻烦你了。说起来,你来县衙也有两月了吧。”
    龙文生点点头,将木盘小心地放下,为大人添茶倒水:“两个月三天。”
    “来了这么久,那些老人们,就是宋捕头他们对你如何?”县令随意地问着。
    “宋捕头他们对我很好,悉心教导,让我懂了很多咱们县衙的规矩,知道做事儿了。”龙文生回答道。
    “那就好。嗯,这茶水烧得好,八分银子的茶烧出了龙凤茶的香气。”县令用鼻子闻了闻,又问道,“那你有没有和外边那些衙役打过交道。比如城门口那几个或者,卫水边上收缴税务的那些。”
    “也见过几回。”龙文生想了想说。
    县令一副长辈关爱晚辈的神态,继续温和地说:“那他们怎么样?处得来吗?有没有听老百姓说些什么?”
    龙文生想了想,慢慢回答,这种和县令亲近的机会可不多啊,自己要给大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夜还很长,县令和龙文生有足够的时间从对方那里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夜还很长,有的人却不知道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从人世间获得自己想要的了。
    “先生,如今到了这种地步,您就不要骗我了。”难以安稳入睡的憔悴人儿说道。
    “屈姑娘什么话,你瞧我四十岁了还和二十岁的少年一样,你还不相信我这道法吗?去了大唐山,我师父赤微子一定有办法救你的。”看着少年模样的俊俏人说道。
    “先生,我只不过是当时见义而为,不值得您这么做。”见对方不肯承认,姑娘又试图从别的方面打动他。
    “屈姑娘,这话就不对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您的银钗可是救下我们道观三个年轻的小童,身为师长,我理当替他们报答您。”道人摇头。
    “嗨,我这种出身的人,就当是做了善事,哪敢求什么回报呢?”屈姑娘僵硬地坐着,叹气道。
    “要是这么说的话,一饮一啄,自有天意,屈姑娘也不要在意这是否回报的事情了。”道长说道。
    “允常你个混蛋抢我鸡蛋。”一边躺着的青年突然说了这么一句,而后又沉默不说了。
    火堆旁的两个人惊讶了一下,然后相视而笑。
    “允平这小子年少时候就爱说梦话,没想到现在还没改了。”道长笑道。
    “真巧,我小时候也说梦话。”屈姑娘笑容有些难看,枯槁的面容早已没了曾经的神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