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与燕》⑨①乡音

    一年畅享卡那个。
    稍微观察了一下,可能是官方发的。
    其他号也收到了,且发放时间非常一致。
    大概是某天的14点17分左右吧。
    ①小白分享某某水果的《春》。
    单曲循环了一夜。这嗓音,想到王菲和燕池。
    洗过头发出门,头发结冰了。
    想起小时候,洗完晾出去便冻得板板正正的衣服。
    仿佛一折,就能折断。
    (折过,没折断/捂脸;
    想起爷爷说,人不能徒手握碎生鸡蛋。)
    ②冷的不想出门吃饭。
    点了个外卖。
    哦?竟然是徒步送来的。
    交接完毕,却留在原地,盯着我看。
    心理描写:怎么回事小老弟?
    哦不。
    这尘满面、鬓如霜。。估计得叫声大爷。
    良久。他终于吐出几个字:
    “老香了!”
    Emmm...再次尴尬。
    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Outofcourtesy.
    “嗯。。”,如此回应。
    他还是保持着同一个姿势,完全没有离开的意思。
    像雕塑一般。
    什么情况?
    我差点儿就要问“怎么啦”。
    “咱们是【老乡呢】,我也是东北的!”
    哦。。原来如此。终于听懂了。
    可他的口音。。并不是乡音。
    口音。Accent.
    是个有趣的话题。
    从哪里说起呢。
    大姑年轻时就嫁到了山东。
    多年以后,口音是既不像东北人,也不像山东人。
    “四不像。”
    这附近的人,长辈一般是操着本地方言。
    (完全听不懂,像没学过的外语一样。)
    晚辈里则普及了普通话。
    大抵如此。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我看你的手机号是长春的,我家通化的!”
    厉害了。我家也是通化的。
    至于为什么是长春的号。
    因为老姑家在长春。
    回老家的时候,一般住在老姑家。
    (原因就不提了,以后有机会的话再细说。)
    “我特地用老家的号给你打的,没注意嘛?”
    真没注意。
    不过,确实很巧。
    无巧不成书。
    巧到还想问,你家在哪个县城、哪个小镇。
    但没问。
    说两件事吧。
    第一件从前说过。
    曾有个同学,和我同年同月同日生。
    当时觉得特别不可思议,“竟然真的能遇到”这种。
    对方却完全无感。
    第二件好像也说过。
    备考做兼职工作的时候认识了许哥。
    他和我同一个学校毕业,老家和我弟家在同一个县城。
    也是觉得特别巧。
    也只是我以为。
    人啊。活的久了,难免会变得麻木。
    我内心里,对这些巧合的感觉,依然是强烈的。
    只是,懂得了一个道理:缘分这玩意儿,必须是双方同样珍视,才可以发出光华。
    如果换成其他人(尤其是长辈),可能真的会和他唠唠家常,谈谈故乡。
    说不定,东拉拉西扯扯,还能有点交集啥的。
    你认识谁谁谁吗,这种。
    而我,真的没什么想说的。
    我只是个旅人,不知道要前往何方。
    可能有时会停留,那只是为了歇歇脚。
    驿站。
    想回家,却伫立着,转不动身。
    “我看你点的东北碴条!”
    “嗯。”
    只是看到玉米面,觉得新鲜而已。
    “我们店就在附近,五道门那儿!”
    “嗯”,点头。
    哈哈。
    突然想起那天和少谦聊完天,大家的反应:
    天子俏:我发现他一直再说话,你一直回复表情包,哈哈。
    星河:
    【我:阿银,噼里啪啦霹雳怕
    阿银:嗯。
    我:噼里啪啦,
    阿银:好。
    我:噼里啪啦我
    阿银:晚安.jpg】
    七七:100%还原
    小白:阿丸就是这样的个性啊
    可能,我就是不善言谈吧。
    因为不擅长说话,所以诉诸于笔端。
    那大爷恋恋不舍的,终究还是回去了。
    (想到“一步三回头”。)
    想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还想到《乡愁》。
    突然就有一点儿,的感觉。
    仿佛内心里某个柔软的部分被击中。
    10环、正中靶心。
    “独在异乡为异客”么。
    无法回应他的期待,却能感受他的感受。
    就我个人而言,故乡最美是童年。
    童年一去不复返,故乡亦只可梦中怀念。
    ③改隔天更新了,说一下。
    天气转冷,只是最后的一根稻草。
    根本原因是最近一直。。比较勉强。
    (以前也说过。25万字的时候就开始有这种“写的差不多了”的感觉。)
    有时甚至为了写文,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了。
    所以,改变是必然的趋势。
    另一方面,有点儿想要完结。
    我这人很懒,向往:毕其功于一役。
    那么,要写多少,才算足够多呢。
    起点的随笔,三十万字以上的,应该极少。
    而真理,从来都不需要长篇大论。
    “大道至简。”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搜的时候又看到那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有时,希望永不终结。
    有时,又想放下担子,好好的休息一下。
    或者就一直休息着、长眠。
    想到一个:sleepingbeauty.
    有时会想,再写下去,就有点儿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狗尾续貂的嫌疑。
    写过很多年的日记,不太想发。
    倒也不是关于数量与质量。
    (过去的文字,的确有些过于青涩。)
    只是,目前这个人生阶段,想要传达的感想,已经说的差不多了。
    (想到什么Wordsremainunsaid。)
    就想。。重新归于沉寂。
    韬光养晦、沉淀一下,给时间以宁静。
    随笔,本就该是有感而发,不是吗。
    没话找话的话,也许、有点儿尴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