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与燕》⑦①石头记

    ①雨花石。石头记。
    今儿个突然想起,从前在某社交APP上。
    有好多“创业”的。
    还真是头一回见。
    内容嘛。我想想。
    手工艺品?
    自制饰品?
    差不多吧。
    Somethinglikethat.
    (想到一个词,breadwinner.)
    想说一个画画的。
    在石头上画画。
    神奇,从前没见过。
    (还有在叶子上画画的。感觉很有趣。)
    画者拾取一些椭圆形的鹅卵石,洗干净,在上面作花鸟鱼虫。
    售价几何,不曾问起。
    只是想到一个词:点石成金。
    还有那么一点儿、结缘的意思。
    从前说,生物无法洞悉客观真相,因为观察方式受到了局限。
    同理,事物也不存在客观价值、生命不存在(客观)意义。
    在谈论价值、意义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说:
    我们的价值、意义。
    而这些,都是主观的。
    主观,就容易有差异。
    随判断主体的变化而变化。
    (想到词组varyfrom..to...)
    从石上画说开去。
    对于鱼而言,画上画的石头,和喷涂了相似色彩的石头,可能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假设人类的绘画艺术不在鱼的审美范围内。)
    对于人而言。
    能欣赏的,可能喜欢的不得了,会好好珍藏。
    (把玩就算了,怕是会把颜料摸下来。)
    不能欣赏的,也许就无动于衷。
    至于我。可能是第三种吧。
    觉得不错、很赞。只是,不想去拥有。
    时常纠结于生命的终极属性之一:
    “什么也不带来,什么也不带走”。
    当然,这并不是根本原因。
    我是有购买石头的。
    天然、未经雕琢的,水晶(石)晶簇。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至于,和那石那画。
    可能就是无缘吧。
    (此“缘”非彼“缘”。)
    无缘,但觉得这件事本身很不错:
    努力,有回报。
    以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人生。
    再说艺术。
    这里会想到古董啊、名家作品啊之类的。
    创作/创造,可以带来无尽的快乐。
    同时,它又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小径。
    (想到“负荆请罪”。)
    活着的时候就能闻名于世的,如凤毛麟角。
    更多的则在痛苦和潦倒中默默无闻地坚持梦想。
    其中,“幸运”一些的,离开世界之后被世人知晓并敬仰。
    虽然对ta们而言,这迟到的嘉奖并没有什么用处;
    好歹。。能告慰一下在天之灵吧。
    创造/创作。
    高山流水遇知音。
    如同伸出去的手。
    如同风中飘荡的蛛丝。
    如同发自肺腑的呐喊。
    (想到,回声/回音。)
    如同搭建了一半的桥梁。
    (想到、。)
    还想到那句Dance,likenobodyiswatching.
    伸出去的手,一定要抓住什么吗。
    发出声音,一定要让人听见吗。
    (想到“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残缺,也是一种美。
    精益求精,是创作者的天职。其他的,不是。
    作品被人欣赏,这应算一种额外的馈赠。Bonus.
    有,自然是好。
    能得到认同感,能有继续创作的动力。
    没有,也并不代表什么。
    创作的喜悦,首先在于创作本身。
    “不宜妄自菲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又及。
    那个APP吧,给人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感觉。
    音乐、绘画、摄影、哲学等等一应俱全。
    按理说我应该蛮欢喜。
    为什么最后离开了呢。
    可能只是想说的话说完了,仅此而已。
    有趣的是,离开之后,还偶尔收到短信提示说:
    有人擦亮了你的主页。Polish.
    可能有人留了言,可能有人怀念我,可能。。。
    而这些,对我而言,就像是来到我的墓碑前祭奠一样。
    我可以重装软件,但不想。
    那段时间,是快乐的。感谢陪我同行的人。
    想到一个单词,commemorate。
    还想到杜甫的《石壕吏》。
    ②燕子给买的橙子到了。
    还纳闷为啥不在自提柜里。
    去了才知道,包装箱已经打开了。
    工作人员估计是想和我确认还要不要收货。
    思考了三秒钟,点头。
    想到:
    一念而笑
    这一篇看得累,因为很多赞同,一直点头。印
    度人的赞同是摇头,也累。
    6月21日12:37
    联系卖家什么的,不是我喜欢做的事情。
    (更别说还是燕子买的,联系起来更加麻烦。)
    除非是实在没办法。
    比如有次买手机套给我发错了型号和颜色,不得不去退货。
    邮费没和卖家要,只是让他以后注意。
    小时候和奶奶赶集。
    奶奶买完菜,会到其他店铺,借秤一样一样重新称量。
    如果数量不对,就会回去找店家“说理”。
    (我也得跟着。)
    提这个,并不是为了说奶奶小气什么的。
    习惯是好的习惯。只是,不适合我。
    就像早睡早起。
    如果一定要说点什么的话,会觉得缺斤少两的卖家素质太差,以后不会再去买东西。
    但从未再次称量的我(甚至不会去看秤),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是不是足斤足两。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和正常人不太一样。
    只知道,这“不一样”,是不争的事实。
    “唯一的不同,是处处都不同。”
    而和different相比,我更渴望Distinguished/Exceptional.
    又想到憨豆先生说的:
    Suchclass,suchdistinction.
    (哇,得剪指甲了。打字时指甲和屏幕之间。。。)
    橙子有没有少,我不知道。
    也不想知道。
    只是突然想起新闻里说,有的外卖员偷吃外卖。
    天呐。第一次听这个时,我是超级惊讶的。
    怎么会有这种操作。
    其实吧,也没啥。
    人性的美好,没有上限。
    人性的恶,也没有下限。
    没取之前,就知道是燕子买的橙子。
    菜鸟提示的。
    第一反应:以后别买了,我自己会买。
    给家人买东西,家人就这么说。
    其中最最夸张的一次是。
    买了个进口的德国锅,家人死活不肯用(家里的锅坏掉了)。
    说太贵,放着给我结婚用。
    真是哭不得、笑不得。
    放了几年,最后还是用了。
    “好用!”
    哈哈。“真香。”
    要说啥来着。
    有的时候,“别买了”是一句多余的话。
    中国式客套,有时会给人以不悦的感觉。
    (只是“有时”。)
    哦对了,这里还想到中国人的“哪里哪里”。
    Wherewhere.
    “谦辞,用于宛转地推辞对自己的褒奖。”
    取了橙子,想着至少和燕子提一下这件事。
    (箱子打开的样子,完全不像是自然打开的。
    说是掉包了,也是有可能的。
    想到“狸猫换太子”、“五鼠闹东京”。)
    后来想想,还是别提了。不值一提。
    允悲。
    回复个“已经收到,非常感谢”便好。
    想起一句,speakgoodorremainsilent.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