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与燕》Chapter 48 Appearance ㈡

    菟丝子と松萝
    这部分本是接着的。
    想了想,觉得还是分出来比较好。
    路过那片拉拉秧,又看到。。。
    一团拉拉秧箍在不知名的小树上,略恐怖。
    这东西,应该不至于把树害死吧。
    这样想着,瞬间想起另一种生物:菟丝子。
    说起这菟丝子。
    小时候特别喜欢。
    因为看起来很美。
    一首《Shapeofyou》.
    后来就不喜欢了。
    因为是寄生生物。
    寄生这个词,一想就觉得恶心。
    真的,就不举例子了(可还是想到了蜱虫)。
    即便不学生物也能明白,菟丝子是没有根的。
    依附并刺入其他植物。。吸取养分,并可能导致宿主死亡。
    大概是初中吧。
    再看菟丝子,心中满是厌恶。
    有时甚至会伸出手把它们从其他植物上拽下来。
    后来又想,寄生生物,不也是生物么。
    拽下来本身也是杀戮,不是么。
    于是进退两难,
    就不管了罢。
    并非接受了自然规则,而是。。。
    这个,不是我能够操心的事情。
    会想到这件事。
    (比如BBC《Thehunt》)
    我是绝对拍不下去的。
    是,天若有情天亦老。
    但我就是没办法接受。
    不接受又无法改变。
    妥妥的卡着。Trapped.Powerless.
    那天看谁说这世界很美好来着。
    完全无法苟(gou)同。
    所谓的美好,只是片面的表象:黑暗无处不在。
    当然,相对的,光明也无处不在。
    光暗共生,这个能叫美好么。我不知道。
    继续说菟丝子。
    看了一篇文章,拷贝一些文字。
    古人吃什么?《诗经》植物志:唐
    原创|2017-12-1123:45:56
    “菟丝子”三个字,仿佛写着宜室宜家的朴质。其实,就连它的前世也那么的朴素。相传很早以前,有个长工专门给财主养兔子,不慎将一只兔子的腰部打成重伤,怕财主看到,便偷偷将这只兔子藏到黄豆地里,奇怪的是,他发现这只伤兔并没有死。他又试了一次,依然如此。他仔细观察后发现,伤兔喜欢吃一种缠在豆秸上的黄丝藤,不久,伤竟渐渐痊愈了。
    。。。“又试了一次”,可还行?
    (_)
    文章里写到,“有些物事就是天生妩媚,缠缠绵绵的菟丝,一直以来都是爱情的主题。”
    说,古代诗人骚客很喜欢歌咏菟丝子。
    这个、才疏学浅,还真没听过。
    缠绕。。想到一个游戏,Zenbound2。
    文章里还提到菟丝子和松萝。
    松萝好美啊(又来!)
    这俩“害草”,都是中药。
    松萝也治毒蛇咬伤。。
    文中也提到了我刚才想到的:菟丝子被诗人所歌咏的缠绵,在生物界却是血腥的绞杀。。。
    还提到一个词,饮鸩止渴。
    后记:
    今天分享一首,Kingsofconvenience的《24-25》。
    昨夜的草稿(“胸有成竹”),写到今天傍晚。
    果然和酿酒、铸剑一样,急不得。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标题是不是有些不亲民?
    抱歉。这标题,也是改了又改的。
    用“外表”,用“样子”,用“模样”,都觉得不是特别妥帖。
    表象。样态。。
    妥帖、还是妥贴?
    又及:
    ㈠和㈡是同一时间写好的,拆成了两篇。
    拆完之后又不太想立刻发。
    容我再补充一点儿内容吧。
    菟丝子花语。
    菟丝花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战胜困难
    菟丝子(tusizi)(Cuscutachinensis)旋花科,菟丝子属,“菟丝花”是专门用来形容女人的。女人生来就较柔弱,需要男人给予的支持。男人用刚强的一面,为女人遮风挡雨,敞开坚实的胸膛,女人温柔的躺在怀里。长发飘飘,小鸟依人,画面想起来挺美的。所以菟丝花的花语和象征代表的意义是战胜困难。
    菟丝子诗词。
    《古绝句》
    年代:汉作者:汉无名氏
    菟丝从长风,
    根茎无断绝。
    无情尚不离,
    有情安可别?
    还有一大堆古诗词,就不一一复制了。
    我的态度还和之前一样:
    人怎么可以去歌颂这样一种残忍的植物?
    虽说不存在绝对的光和暗吧,还是觉得寄生不太好(想到寄居蟹)。
    词条。
    菟丝花
    又名金灯藤,菟丝花攀附寄生的特性,在生物学上却赋予它许多可怕的绰号:“魔王的丝线”、“致命绞索”、“植物吸血鬼”等等。菟丝的茎看似柔软细嫩,却生长迅速,而且茎上长有一种特殊的吸器,可以打开寄主植物的茎干,从寄主植物的维管束中汲取营养物质,因此寄主植物常常会逐渐枯萎而被绞杀。
    (ω)
    这第一个“却”字是干嘛的?不是因果关系吗?
    说的好像冤枉了它一样。
    那绰号,名符其实好吧。
    发了一些松萝的网图到相册。
    美则美矣,细思恐极。
    又又及。
    搜图,搜到个:非常想吃松萝的猴子。
    一物降一物么。人类肯定也不会放过松萝。。。
    果然:
    “松萝是滇金丝猴的主食,横断山区的人们还用它来腌制小菜,别有风味”
    又回到了食物链。
    啊,累了。
    谁吃谁。。爱怎样怎样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