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运宝珠[清]》第14节

    富察家行事颇正,做什么都光明正大,当皇帝的就喜欢臣子这样。
    康熙的确想过这事,可那是他自个儿开口借出去的,拉不下脸催人还。马斯喀主动提出倒是好,正合他意。
    虽然心里这么想,他还绷着脸斥责了一通:“简直胡闹,此事休要再提。”
    他也是了解富察家的爷们,认准了十匹马也拽不回来,保准会坚持。
    果不其然,马斯喀一脸“我都明白”的表情,保证说:“皇上放心,这事就交给臣来办,不用您开口臣让他们捧着送来跪着求您收下,您不收他能一头撞死在南书房。”
    说这话的时候,马斯喀满脸凶相,杀气腾腾。
    “有本事欠债就别怕讨债的上门,都是领俸禄吃皇粮的朝廷命官,还上赶着占您的便宜,简直混账!”
    第17章 呵呵
    等出了宫,马斯喀就联络上兄弟几个,商议决定明日早朝发作,不给那些瘪犊子任何喘息之机。马斯喀从来说一不二,他果然就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提出欠银的问题,说那些话就像请了御史台执笔似的。
    道理很简单,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既然是问户部借了银两,那就合该归还。哪怕不算利息,真金白银放出来总不能让你吃了去?今日你借一千,明日他借一万,满京城多少官员?每人支一笔去,国库能不空虚?国库空虚怎么办?还得征税!别以为借个银两是小事,结果无异于迫害百姓搜刮民脂民膏……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剐不足以振朝纲!
    分明是瞎扯淡,听起来却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别说康熙收了笑脸,就连太子也皱起眉头。
    作为储君,胤礽从来觉得大清朝万里江山迟早是他的,要是继续纵容官员打着各种名义向户部借银,有借无还,等他登上皇位接手的是怎样一个烂摊子?
    老四早先就提过这茬,那时胤礽没放在心上,如今细思极恐。
    皇阿玛在位时不把欠银收回来,难道等自个儿以后去收?
    亏得马斯喀提出来了,养着这些蛀虫还真是颇大的隐患。
    马斯喀噗通跪下,向康熙请命,使文武百官归还户部欠银,不还钱就抄捡府库,不还钱就没收宅邸,不还钱就发卖奴仆,再不还钱流放三千里。
    科举三年一届,选拔人才无数,今儿砍掉十个,明天就能找人补上来。
    马斯喀说着就瞄向安郡王,冷笑一声:“不如挑出几个欠银最多的,这就罢他们的官,啥时候还上啥时候复职,要是还不上,权当是给天下读书人一个出头的机会,皇上体恤民生爱惜人才。”
    马斯喀言之凿凿掷地有声,他深知皇上极太子的顾虑,句句话说到点子上,分明是康熙自个儿纵容出来的,要说也是小事,竟让他扯到江山社稷上去了,仿佛今儿个不还欠银,明儿个就动摇国本。
    安郡王满心慌乱,吓得腿软。
    完了完了,这是报复,是富察家的报复!!!
    前几日得罪了他们,后来都没动静,还以为事情已经翻页揭过去了,没想到他竟然在这儿等着。
    马斯喀说完,他岳父就噗通跪下,哭得老泪纵横:“老臣为官四十年,自诩清廉,不想险些犯下大错。老臣向户部借银一回,白银万余两,愿归还三万两,以偿过错,还请皇上宽恕。”
    瞧着阵仗不对,欠银少的就跪了一大片,异口同声表示愿意翻倍归还。
    户部尚书已经傻眼了,四贝勒胤禛却是满脸欣慰。
    他迈出一步,向安坐在龙椅上的康熙进言:“马斯喀大人心怀万民,实乃百官之表率,儿臣觉得他所言极是,合该拔除毒瘤肃清朝纲。”
    事实上,胤禛是做过功课的,文武百官欠户部白银一千三百余万两,这数字谁听了都得震惊。其中接驾和建府支取的数额最大,动则数十万,上百万也有。还有什么生活艰难或者给家中老母做寿无奈手中拮据等等……那些年问户部借银是风气,别人都借你不借,不说被排挤,人家当你大傻子。
    说来也是,借出去的银两相当一部分都用在皇帝身上了,他还有脸让你还不成?再者说,欠银的不说上百家,几十家是一定有的,法不责众,哪怕追究起来,只要咬死不松口跪下哭穷皇上能怎么样呢?
    欠银的多半都是这种心态,有便宜不占是傻蛋。
    难为富察家没借一分一毫,能做到这点,委实难得。
    胤禛早想拿那些蛀虫开刀,无奈没找到时机,今儿有人主动提出来,还是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谏言,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他将自己核算出来的结果给康熙默了一遍,欠银千余万,理由五花八门。当初你不宽裕,朝廷拉了你一把,没理由这么多年了还不归还,简直寒心。
    康熙知道自己小看了这事,满心想的是奴大欺主,可他是做皇帝的人,哪能跟马斯喀一样耿直。康熙沉吟许久,目光从满朝文武身上扫过,最后缓缓开口:“兹事体大,不当听取一面之词,此事延后再议。”
    ……
    部分官员本来有事启奏,全让这一连串变故镇住了,谁也没说出口,到退朝还是恍恍惚惚的。这日的朝会就说了欠银这一件事,散了之后,康熙命诸位成年皇子移步南书房,虽然没明说,都知道是为了商议此事。
    但凡没蠢到家,都明白了,皇上既然没直接拒绝,那再议的内容不会是要不要文武百官归还欠银,而是多久还清,不还咋办。
    散朝之后,马斯喀神清气爽,心想九阿哥出宫建府之事应该有着落了,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心里想的是嫁进皇家在宫里挣扎无依无靠受了委屈都没处诉苦的心肝,全然没接收到同僚的死亡射线。
    如果目光能杀人,马斯喀已经死了千百回了。
    杀千刀的混账!
    自个儿没欠银就闷声造孽?
    呵呵呵,正一品大员底气足啊!
    可惜了,这事侵犯的不是一两家人的利益,是一大群人,其中包括太子党,包括大阿哥党,甚至还有当今圣上同辈的堂兄弟,长辈也有。
    他以为自个儿讨得了好?
    他想不死都难!
    众阿哥还在南书房议事,朝堂上的事已经传播开了,多少人心惶惶,当初借银的时候都嫌要得少了,如今让还,他们从哪儿去挪这笔钱?
    皇亲国戚、后宫妃嫔、皇子福晋也都得了信。
    宜妃早先得了胤禟的暗示,说最近前朝有些动荡,让她听见什么不必介怀。哪怕有心理准备,宜妃还是一惊,苦思半晌也没想明白富察家在做什么?她又怕这次的事牵连到老九让旁人都恨上他,心里惶惶不安。
    “去打听打听,皇上怎么回的?”
    翊坤宫的奴才费了好大劲才把搞清楚始末,回来照原话给宜妃学了学,宜妃心下就安定不少,看来十有八九是皇上推手,明摆着告诉满朝文武该还钱了。
    宜妃在宫中多年,很得圣心,行事自然老练,哪怕心里打鼓也没逮着谁发作,打听清楚就直接撒手不管了。左右自个儿娘家欠得不多,主动还了就是,这把火烧不到她身上来,这么大的事,也不是后宫妃嫔能过问的。
    她宽了心,有人没法宽心,索性多数人理智尚存,上赶着跳出来搞事的也就只有八福晋郭络罗氏。
    她爹娘走得太早,留下来的东西都没保住,安郡王府为了给她置办嫁妆就立了名目问户部借钱,康熙心里有数,允得很痛快,这一笔就借了二十万两,前好些年还有几大笔,加起来怕有将近百万。他们一不接驾,二不建府,这笔钱算是很大的。
    安郡王府仗着什么?仗着已故的老爷子是太祖皇帝之孙,是皇太极七哥阿巴泰的亲儿子。
    岳乐与先皇同辈,他去后,玛尔浑继承爵位,玛尔浑同康熙是一辈的。
    可这层关系不过虚无缥缈,满京城里宗室子弟有多少?数都数不清,所以你算什么?岳乐死后府上就大不如前,如今遇上这事竟然慌了手脚,连正面叫板的勇气也没有,好悬没腿软跪在朝堂上……爷们不想想办法,反而让个外嫁女出头。
    安郡王府要是提前知道,铁定会拦一手,可他们不知,八福晋得到消息就进了宫,直接往胤禟宫里去。
    胤禟已经领了差遣,正式入朝了,白日里忙得很,这会儿自然不在。宝珠靠坐在榻上做绣活,如今是三月间,衣衫越穿越薄,再有一两个月天气就该转热,宝珠算了算时间,想给胤禟做身夏衫。
    她从陪嫁里头挑出最透气的缎子,选了水色,准备绣上海东青给胤禟做常服,图案是回门那日求来的,宝珠画工颇好,却更擅长春花秋月袅袅烟云,怎么也点不出万鹰之神的气势。如今图纸有了,大小距离都掐准了,她想先绣完整片暗纹,在这个基础上绣出海东青,至多加些祥云,旁处留白,有暗纹趁着不显单调,又能完美呈现图景。
    为了这身夏衫,宝珠很费了些心思,她动作灵巧,进展很快,不过半日已经绣出一小片暗纹。触手丝滑,轻轻抖动好似湖面波光粼粼,这里头掺了银丝线,看着贵气逼人,宝珠对自个儿的进度很满意,正要继续,就听到半夏的脚步声。
    “福晋,八福晋在外面,说要见您。”
    宝珠挑了挑眉,摆手让天冬将针线收好,自个儿拍拍衣摆站起身来,出去迎郭络罗氏。
    第18章 王八
    宝珠想不出郭络罗氏的来意, 她也懒得费这个心, 信步自房中走出, 穿过庭院,绕过照壁,再往前走了一段就见着被冯全拦在前一进院子里怒发冲冠的八福晋。
    胤禟有两个左右手, 其一是赵百福, 外出行走带他, 其二名叫冯全,他管着胤禟宫里的事, 甭管事大事小都要从他手里走一遭,由他通禀上去。
    以前吧,冯全的活儿轻松, 闲得没事还能同不当差的小太监赌个牌。胤禟领了差遣之后, 想着白日里没法守着宝珠,便吩咐冯全把门看住了, 别让闲杂人等冲撞福晋。冯全原先还有些不以为然,接收到赵百福羡慕嫉妒的眼神,又看爷将福晋当眼珠子疼才真正把这差遣放在心上, 派了个做事牢靠的小太监守在门口, 但凡有任何人过来, 立刻通报给他,再由他决定是敷衍一通还是报给福晋听听。
    八福晋自然不是他能随便敷衍的人,不过呢,他听赵哥提过, 说八贝勒同爷只差撕破脸,关系很不咋地,安郡王府和富察家更是闹得人仰马翻哪怕不能说仇深似海至少也是两看生厌,你倒霉我补刀。
    关系这么差,他哪敢做好人直接放人进去?冯全嘴皮子利索,一脸谄媚的给郭络罗氏陪尽好话,让小太监赶紧去通报福晋,自个儿在前头听八福晋冷言冷语。
    小太监是小跑着去的,从郭络罗氏过来到宝珠出去迎人也不过一盏茶时间,冯全险些就顶不住了。他只觉得这位八福晋比乡野泼妇还厉害,怎么看怎么不讨喜,说话阴阳怪气的,半个脏字儿不带却难听得可以。
    她大概是说去惠妃娘娘宫里都用不着在前院干等,老九这头规矩还真大;又说富察氏是弟妹,竟然这样冷落嫂子……话里话外就是新媳妇不懂规矩,排场比上头的娘娘还大,真是看得起自个儿。
    冯全一忍再忍,后来实在是忍不住了,他好歹也是九阿哥跟前的得意人,从没遇到过这种事。心想八阿哥最是温文尔雅怎么就娶了这么个糟心婆娘?
    “八福晋误会了,规矩是我们爷定的。”有意见你找他去啊。
    郭络罗氏原就憋着口气,她赶着过来就是找富察氏讨个说法,却让个太监拦在前头,压根没见着人……这也就罢了,狗奴才还敢同她顶嘴?!郭络罗氏面黑似锅底,冷声吩咐道:“你什么东西敢在本福晋跟前张狂,来人,掌嘴。”
    她平素就是这做派,听到这样不讲道理的吩咐底下人竟然没半点犹豫,抬手就打,一巴掌扇在冯全脸上。
    宝珠就是这时候过来的,亲眼见到冯全挨打,她脸上的笑容收回去不少。
    打狗还看主人,哪怕冯全真有过错,郭络罗氏也没道理越过她给这一巴掌,这不是收拾狗奴才,这是在打胤禟的脸。
    宝珠轻笑一声:“八嫂好大的威风,不请自来还把别人家的奴才打了,真当这是在八贝勒府?”
    郭络罗氏看到宝珠就有气,听她这话更是火冒三丈:“那是看得起他,不是谁都能得本福晋赏。”
    原来是这样,那就好办了。
    宝珠瞥了方才动手的老婆子一眼:“是条听话的狗,天冬,看赏。”
    天冬打小伺候宝珠,满打满算有十年了,最通主子心意,她稳稳的走上前去,屈膝给八福晋行了个礼,然后站在动手的嬷嬷跟前,抡起胳膊啪啪就是两巴掌。
    八福晋起先还没回过神来,听到这清脆的耳光险些气晕:“好,好得很!九弟妹跟前规矩是大!竟敢动手打我的陪嫁嬷嬷!”
    宝珠还是满脸笑意:“我只当这是八贝勒府的规矩,看哪个奴才顺眼就赏他耳光,原是我想岔了,那我就得好好问问八嫂,这奴才是做了什么,惹得你上门来打我宫里的人。”
    郭络罗氏和宝珠就是截然不同的性子,一个张狂跋扈,一个绵里藏针,都不是好惹的人,今儿个对上了,反倒是八福晋显得色内厉荏。
    她明摆着是气不顺借故发作,冯全正好撞上,要说道理还真讲不出什么道理。
    撇开这个不谈,让她给老九媳妇解释自己为什么打了个奴才,这本身就很没脸,再蠢也干不出这种事。
    这个话题没法继续,郭络罗氏只得吃下闷亏,她挤出一抹很难看的笑,说:“我有话问九弟妹。”她的意思是进屋去屏退众人,宝珠好似没领会到,只说洗耳恭听。
    好不容易压下去的火气又翻涌上来,郭络罗氏咬牙挤出一句话:“几句说不清楚,不如进去详谈?”
    宝珠做了个请的手势,两人在前头待客的厅内坐下,天冬赶紧看茶,半夏上了两盘点心,宝珠也没去招呼八福晋,径自取了一块,轻咬一口。郭络罗氏努力压着躁动的情绪没发作,问说:“我是不是哪里得罪了九弟妹?”
    宝珠擦了擦手,回说:“八嫂何出此言?”
    “令尊今晨在朝会上向皇阿玛请旨,扬言要罢安郡王的官,九弟妹不知?”
    还别说,宝珠真不知情,她从来不管前头的事,这是富察家教养女儿的方式,说让后宅妇人操心朝堂事家里的爷们难道都是窝囊废?不操心是真,好奇也不作假,她顺便还诧异了一把,这郭络罗氏啥都插一杠子真能操心,八贝勒也是耐人寻味,就放着福晋不管由她作天作地?
    不过那是别人的家事,和她没什么干系,宝珠也不多言,只回说:“莫说我已经嫁入皇家,哪怕还在闺阁之中,也从不过问前头的事。咱们只管赏花吃茶就对了,那用得着操心那些?”
    ……
    郭络罗氏一拳打在棉花上,有劲儿使不出,有火散不去,关键宝珠句句在理,她连反驳都不知道说什么,憋了半晌,才道:“这么大的事,九弟妹半点风声都没听到?我可不信。”
    宝珠真就不懂了:“没听到如何,听到又怎样?爷们的事哪容得了咱们议论?还是说八福晋的意思是我阿玛做什么还得问过我的意思?你有看法大可以使八贝勒向皇阿玛谏言,皇阿玛盛世明君,你说得有理他定会采纳。或者找我娘家说道理也成,找我是几个意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