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夫人生活手札》第154节

    “就是怕皇上也会出事……”狄禹祥走到她身后,拖了凳子坐下,抱了她的腰,把头靠在她肩上淡道,“轩孝王都出事了,他身边可是带了两队禁卫军,他们个个可是枢密院最好的死士。”
    “他们也……跟着消失了?”
    “嗯,消失了。”
    “就这么消失了?一点痕迹也没留?”
    “大兄是这么说的。”
    “怎么可能?”
    “就是不可能才蹊跷。”狄禹祥闭着眼睛深思,说起了另一事,“秦北的大小众武将,现在只有一半是我的人,我原本的想法是在开战之前再用调守之名把另一半换好,现在看来,得在这阵子加紧办了。”
    “你怕出事?”萧玉珠侧头看他,在他额头上轻吻了吻。
    “怕,”狄禹祥道,“我刚在想,在过年前后几天,我得确定有七成是我的人才好,五万大军,至少得有四万人是完全只受我一人调动。”
    “还有不怕杀头,也要跟你对着干的人?”萧玉珠淡道。
    狄禹祥睁眼,稍微笑了一下,在她的脸上亲了一下,道,“有,而且这些人策反的本事一等一,冰国到底是谁跟大皇子勾结,皇上到现在都没查出,你说他们厉不厉害?”
    萧玉珠这次点了下头,温婉的脸上有了点冷意,狄禹祥知道她是想起了长福生病还没查出是谁的事。
    “秦北的内奸,上次需处理了一些,但也只是一部份,大兄与我都觉得那些藏得深的,我们没有抓到。”狄禹祥说到这勾了勾嘴角,“既然不敢信,那么就全换上皇上的人,和我属意的人。”
    “嗯。”
    “我这几天在要军营呆一阵,大年夜怕是赶不回来了。”狄禹祥抬起头,歉意地看着她。
    “去罢。”萧玉珠点了头。
    她这头点得太干脆,连犹豫一下也没有,狄禹祥虽喜欢她的善解人意,但还是被她的干脆堵得心口难受。
    萧玉珠说完,见他没反应,侧过头去,看到他微皱着眉。
    “怎么了?”她问。
    狄禹祥摸着她的肚子,不说话。
    夫妻十来年了,萧玉珠蔫能不知他此时正在想什么,原本沉重的心思突然有几许好笑起来,“觉得我不留你,就是不稀罕你了?”
    狄禹祥淡道,“难不成不是?不过孩子都这么大了,不怪你。”
    见他还表大方,萧玉珠笑着摇摇头,“刚才没跟你多说,是想着大年夜那边让长南给你把我与你新做的儒袄送过来,另让他陪着你过大年夜,替我把把门,可别让什么谁家的小闺女哪个院子的花魁碰了你去。”
    狄禹祥一听,一怔之后嘴边不自禁地就扬起来了,“他现在气性很大,都不怕我这个当爹的了,他能听你的?”
    “他是咱们的大儿,你的长子。”见他这个为人父的如此理直气壮地说儿子的不是,萧玉珠不敢表示得太明显偏心大儿,只能颇为含蓄地道,“你不能回来,他过去代我和长生他们与你过年,天经地义。”
    狄禹祥这时也不计较了,道,“我会加紧办完事就回来。”
    这年,狄禹祥在大年初三那天早上回了府衙一趟,但在下午就又匆匆赶到军营去了。
    军营里,有个四十来岁的将军喝酒喝死了。
    长南悄悄跟长生他们说,他们爹怀疑是毒死的。
    长生他们一听,在母亲关心他们的聊天下,把这事毫无知觉地告诉了母亲。
    外边的事,萧玉珠知道的比一般人多,但凶残之事,因她是女流之辈,上下都要瞒着她一些,她从二儿他们口中知道这事,就找到了胡主薄夫人,与她说起了京中的一些来。
    胡夫人娘家弟弟是个监察史,娶的也是个老监察史的女儿,而他岳家妻弟是个走街窜户的巡查捕快,所以那京中所发生的事情,不管大小,皆半心中有数,比许多人都要清明几分,胡夫人跟萧玉珠聊过之后回家,与自家老爷一通气,就知狄夫人的意思是想知道通过她这边知道京中的情况,遂也没犹豫,提笔写了信给她弟弟。
    狄禹祥所说的加紧办完事回来,就是在大年初三天那回来了趟,紧接着没几天军中大动,有人带着一个五十人的小队造反,连带府衙都被重兵保护了半月,才把人捉拿归案。
    而这时冰国人突发奇兵,向易国进攻,在人还没抓到的时候狄禹祥已带众将返回秦北前线,等人抓到,秦北的今年的第一场仗就已打完,冰国死伤传出来的是三百人,而易国这边,死伤是近千人。
    京中文乐帝的责令其不力的圣旨很快就到了秦北,狄禹祥被罚俸银一年,军队指挥权及帅令暂交云麾将军陶绀。
    圣旨一到,长南气得在府中上跳下窜,直为他爹抱不平。
    狄禹祥交出帅令回了府衙,长南见他爹好像憔悴了不少,跟父亲请过安后,就拉了弟弟们出了父母的屋子,把娘留给了他们爹。
    儿子们乖乖走了,狄禹祥倒是笑了起来,与妻子道,“要是每次都这样乖,我倒不怕多失意几次。”
    “怎么回事?”浴房的热水还在准备,萧玉珠就端了热茶过来放到他手里,坐在了他身边。
    狄禹祥喝了口热茶,看了眼淡定的妻子,微笑了一下,问道,“你打听到什么了?”
    “京中比去年还热闹,五花八门的,一时也说不清。”萧玉珠拍拍他胸前那看不见的灰,淡道。
    “那你等会为我好好说说。”
    “嗯。”
    “我这边的话,没事,陶将军是自己人,军中主将,也皆是我们的人,出不了什么事……”狄禹祥轻描淡写地道,“有人想让我下来,那就让人看看。”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更。
    ☆、第202章
    京中确实蛮热闹,首先有一桩喜事是如家的,如公的刚及笄的小孙女,被七皇子看上,求了皇上定了做小王妃。
    如家就如不倒翁,不管如何倒的,眼看着它好像慢慢地就又要站起了。
    京中传轩孝王在南海不见了,说是轩孝王打了败仗不敢回京见皇上,逃了。
    兵部尚书家的儿子杀了老奶娘,被抓了。
    户部尚书的小儿子在街上仗势欺人,把个老大爷打了。
    新御史大夫家的女儿,看上了一个穷先生,非嫁不可,御史大夫不许,被百姓骂狗眼看人低。
    京中大员,好几个家中都摊上了事,让京中百姓的日子过得颇有期盼,每天一早起来,着急出去窜门,打听又出了什么新事儿供消谴。
    皇宫中,文乐帝的日子不好过,儿子软禁了三个打发了一个,就剩几个品级低的妃子生的儿子,连封地都只有一小块,其中一个来他面前求个媳妇,他想来想去也觉得不能对他信太严苛,遂就如了他的愿。
    可如了儿子的愿,但他求的是如家的女子,皇帝心中很不痛快。
    自作孽不可活,皇后说看着他那张丧气脸,饭都吃不下,闭宫不许他进,皇帝一连五天,皆呆在了养心殿。
    京中又传轩孝王当了逃兵,最生气的其实不是皇帝,而是皇后。
    皇后看着为人冷淡,但轩孝王到底算是她带着长大的,且多年孝敬她,对她如对母亲一般恭敬,别人说轩孝王的不是,就跟说她的孩子不是一样,皇后心中不舒服,她就去太庙给祖宗上香,给祖宗们说了几句话。
    大意就是说百姓说皇家人的不是,不知道谁造的谣,她深感对不起先皇交给她照顾的轩孝王,让人对他这般胡说八道,等皇帝差人办出是谁,她心善,又是天凤之身,诛人九族的事她做不出,诛三族就是了。
    皇后上过太庙,皇帝就办人去查谁查轩孝王的事了。
    热闹的京中,早上去小面馆粥店的闲杂人等顿时就少了。
    不出几天,禁卫军就查到了京中武家的人头上……
    武家是先太后的娘家,算起来,皇家也在三族内。
    皇后是个妙人,又去了趟太庙,跟列祖列宗报,她心善,又是天凤之身,诛人三族的事她做不出,杀一家就是了。
    遂,就动了京中武家那一家嚼舌根的,没动秦南武家的本家。
    皇帝深觉皇后仁慈大度,亲自动手为皇后写了一篇凤颂,宣告天下,裱在了大殿宝座后面——因此,当晚他歇在了凤仪宫。
    夫妻俩总算是又睡在了同一张床上。
    但轩孝王的事没动静,南海太远,萧知远这一去,也得三月才会来信,一日无信,帝后心中都不轻松,而且越近年关,京中的动静就越发大了起来,京中大员家的败家子好像约好了似的欺男霸女,胡作非为,御史家的人都出了事,不好奏本,就剩不能进殿的监察史天天跪在金殿外,闹着要见皇帝参本。
    这一参,京中大小十来个官员都被参了,就是皇族里的几个王公伯侯,当年强占奶娘生下私生子女的阴私事都被捅了出来。
    等年一过,秦北掌握军政大权的秦州知州狄禹祥的败信一到京中,文乐帝一听冰国就死了三百人,我方死了一千余,不禁大怒,罚俸移权。
    他亲信都罚了,朝中大臣看着焦头烂额的文乐帝,说话更是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引火上身烧到了自个儿身上来。
    **
    后宫不干政,皇后管过轩孝王的事,就不再出面,隐在后宫当她的闲散皇后。
    暮小小不比她二姐,公爹被送到庄子去了,她担心老人家身体,儿子带在她身边,老人家没孙子陪着太可怜,她一想这个事就有些心酸。
    老人家身子一年不如一年,他虽然每天都过得笑呵呵,但萧郎与她都知道,他身子每况愈下,妹妹也说了,就这几年的事了,就这个事,她现在都不敢跟小姑说。
    秦北妹夫那为了配合皇上抓内奸,交了大权出去,这种关头妹夫那边肯定难熬,现在小姑还有着身子,暮小小身为她嫂子,替她兄长的那份担忧也是算在了一块,对小姑的担心仅少于对公爹的。
    南海那边,也不知是出了什么事,消息一日不传来,暮小小这心也就没法放下。
    她本是要陪公爹去庄了孤,但她得坐镇京中,而京中最安全的地方莫过于皇宫,可她进了宫来,看着她二姐天在修闲自在,她却焦躁不安,简直就是人比人气死人,暮小小稍微有点明白为何皇上老被她二姐气得七窍生烟了。
    “二姐,我想把念康送到他祖父身边去。”暮小小经过一来个月的思索,哪怕觉得不妥,也想把儿子送去他祖父身边陪他。
    “挺好。”正卧在软椅上闭目养神的暮皇后答了一句。
    暮小小见她连眼都没睁,过去捏她二姐的手背,“您就没句多话跟我说了?”
    暮皇后被捏疼,睁开眼,看着小妹,“说不妥,你就不送?”
    下定了决定要送才说的暮小小哑口无言。
    “送罢,”暮皇后复又闭上了眼,淡道,“不过,不要送到别庄了,把你公爹和儿子,往暮山山上送。”
    暮小小一听,苦笑道,“看把我急得,这种安排都想不到,一早开始,就应当这么做。”
    这送到暮山上去,不就是再妥当不过了?
    “嗯,不怪。”暮皇后淡道。
    人一着急脑袋就糊涂,人之常情,没什么可怪的。
    “二姐,”暮小小已提了姐姐的笔给家人写信,见她二姐还躺着不动,她写着信,嘴里问她,“这天下可有让你着急的事没有?”
    “有。”暮皇后闭着眼睛答。
    “什么事?”暮小小好奇,停笔提着看着她姐。
    “你要是把墨汁掉到了我的书上,我能现在就着急地把你赶到偏殿去。”暮皇后道。
    “呵呵。”暮小小干笑了两声,眼睛往下一看,发现她刚才沾墨不小心掉了一滴在一张宣纸上,还好离搁着的书有点距离,小心地搁了笔,把墨砚边上的书搬到了一边,方才松了口气,重提了笔。
    她这阵子心不在焉,已经弄坏了她二姐不少东西了。
    “姐……”暮小小又张了口。
    “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