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夫人生活手札》第110节

    狄赵氏也是笑出声来,道,“调皮好,小孩子就是要多活动,长大了才最有出息。”
    “是,”颜可怡脸红红地小声插了嘴,“我看大侄儿他们就是看着聪明得很,比谁都聪明,我就没见过这般聪明的小孩。”
    “多谢你,”萧玉珠温和地与她笑道,“不过这话四弟妹以后就跟我说说,可莫当着长南的面夸他们,再夸就要上天了,到时候捉都捉不回来。”
    颜可怡被她温柔又不失亲近的话语说得也笑了起来。
    不一会,桂花说衣裳备好了,让她进去换,萧玉珠朝婆婆告了个罪,就进内屋去了。
    这厢紧挨着婆婆坐着的颜可怡把头靠在了婆婆的肩上,小声地道,“大嫂也好,就跟您一样。”
    “你也好,乖孩子。”她已无父无母,往后的依靠就是他们一家人,狄赵氏怜惜她得很,跟她说话的时候都要比平时轻柔些,这时见儿媳感叹,她不禁又出言多安慰了她几句,“莫怕她,以后有什么事就跟大嫂说就是,她对晨儿再好不过,在她心里,你也是她的小弟妹,长嫂也如母,她爱护关心你都来不及,不会对你不好的,可知?”
    ☆、第143章
    萧玉珠换了衣裳后,狄禹祥也来了院子里,见到母亲,他含着微笑上前。
    颜可怡忙不迭站起来福身。
    狄禹祥笑道,“四弟妹不必多礼。”
    “给四夫人找个凳子。”萧玉珠吩咐了桂花。
    “是。”桂花把颜可怡的凳子往后搬了搬,颜可怡不敢坐,余光瞧见大伯坐在了丫环搬至大嫂身边的椅子上后,她这才挨着凳子的边坐下了。
    说不出什么来,她不怕大嫂,但是有些怕这个大伯的,连人的脸都不敢看清,哪怕意识到他人喜欢笑,说话的声音也很温和,但她真觉不出他的亲切来。
    四郎也说,大伯确是严厉之人,别看他对着外人温温和和的,可骨子里完全不是那样的,他教训起人来是毫不留情的,颜可怡昨晚听过小夫郎这话后,就更怕这个大伯了。
    “娘,你等会带珠珠见见几个老长辈,给她们请请安就好,别的就不多见了,奔婆了一路,身子最疲累的是她,就让她在家中多歇歇几天,没几日,过完这年我们就要上京了,我怕她歇不好,到时在路上生病。”狄禹祥朝母亲道。
    “知道了。”狄赵氏说着叹了气,“没几天就要上京,这么辛苦,就不用回来了,直接去京中就是,省得让我们还耽误你们这么久,来年要是得空,等你爹退下来后,我们就去京中看你们。”
    “珠珠想回来看看你们,主要是把长南他们带过来,和你们处几天,她说得让孩子们回来认认祖宗,长南现在是知学问,定性情的时候,祖宗的根要认清,这对他以后好。”狄禹祥跟母亲解释道。
    “这样,也好。”长孙见到祖父和她的时候,行礼对应,就不是一个一般孩儿,狄赵氏知道大儿主意向来正,儿媳又是个肚子里有深浅的,他们怎么教孩子肯定是为着孩子最好,她只管看他们行事就是,多的话就没不必说了。
    “今年的冬天有些冷,北面那边河面冻成了冰,有些不好走,陈大人说怕河里有个什么事耽搁路程,叫我们提前点动身,到时就是北面那段路不好走,我们也可转走旱路,刚刚爹和我们一商量,决定初三就动身。”
    他们易国因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地方太大,赶到京中要花费不少时日,所以老祖宗定了三月的春闱,好让头年中了举的举人能有时间赶到京中考试。
    家中原本决定的也是过完大年三十,就让中了举的二郎三郎和另一个中了举人的族子一块上京,初三走,这还是催迟了三天,但狄赵氏一听还是红了眼,“太快了,后天就是除夕,你们在家的日子就是算上今天,加上要走的那天,也不过六天。”
    “娘,”狄禹祥温和地叫了她一声,他抬眼的时候看到了她发间的银丝,心中也是五味杂陈,顿了好一会才接着道,“娘,来年回家了,我们再多陪你些时日。”
    “诶,”狄赵氏勉强一笑,也知现在不是伤心的时候,“商量好了就行,我等会就叫芙蓉和倩倩说一下。”
    三媳妇是想陪着进京的,二媳妇是想走不想走,她怕她人走了,留下她这么个老婆子在家太操劳,所以不敢走……
    狄赵氏本来觉得儿子们进京赶考,带着媳妇像什么样,再说万事有他们大哥大嫂在京里操心,二郎他们进了京也会得到妥贴照顾,用不着儿媳妇们操心。
    可三郎说他想当京官,他跟兄长都说好了,他要是考中,就让兄长在京中为他谋个九品小官,别的就不用管他了,他想试试看,他念了这么多年的书,到底有多大能耐,所以,三媳妇说她想跟,狄赵氏舍不得说个不字,媳妇跟着也好,要是中了,省得她来年还要再去,不中,若是在京中再考,三郎也有人照顾。
    而二郎,说是考不考得中他想回淮安,跟着父亲一起做事,陪在他们的身边,可淮安他们呆了几乎一辈子,淮安就这么点大,事事都被他们爹治理得上了道,再好也不过如此,无二儿施展能力的余地,狄增不忍心让二儿为陪着他们蛰伏他的能力,所以老夫妇一商量,跟大儿透了让他好好教导二儿的意思,让兄长为弟弟再多操点心,所以二儿要是中了,去哪不知道,回淮安却是行不通了,所以这二媳妇,她再不舍,可若是媳妇想去,她也会依。
    “嗯,好。”狄禹祥还想跟母亲说会话,狄丁就在门边来请他了,说隔县的几位大人都大了,老爷让他过去见客。
    “换身衣裳。”狄禹祥无奈,起身对妻子说了一句,就进屋换新衣去了。
    他身上的衣裳刚被洒了酒水,有些气味。
    他们进去后,狄赵氏低头叹了口气,颜可怡听着觉得心里难过,靠近婆婆轻声道,“娘,就是二嫂三嫂都上京了,您还有四郎和我呢,四郎说,他想陪爹和娘一辈子,我也是,我也想陪您一辈子,哪儿都不去,我们的心不大,就只想陪着您二老。”
    狄赵氏听着欣慰地一笑,回身爱惜地拍了下她的手,“好孩子。”
    **
    狄家因狄家大郎的回来,请来道喜的人络绎不绝,萧家那边也有人过来说了话,萧玉珠听说她兄长下江南的时候把本家训得够惨,得罪了族里不少人,但也与一些人交好,所以有些族中人与狄府来往,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这世上血缘的亲,总是打断骨头连着筋,说得再绝,断却是不能全然能断得了干净的,有些事,都是各自睁只眼闭只眼,含糊着不干不净地过。
    狄府的男丁天天都要应酬客人,狄禹祥回来三日,身上酒气没哪日断过,长南跟在父亲身边的这几日,回头也跟母亲说父亲着实辛苦得很。
    萧玉珠当时轻叹了口气,摸着大儿的头,跟他道,“所以你要好好长大。”
    这几天,狄家来了太多的族人,狄家诸子都已成亲,各自分了院,原本空荡的县衙后府大小院子都已住了人,原本的客屋也住满了先来的,还是狄禹祥在城里原来交的朋友,给出了两幢屋子出来让狄家安排客人,这才让前来与他们家一家人过年的族人有了地方住,解了这燃眉之急。
    陈家和曾家那边早已猜出了狄家的盛况,陈家那边早差了近二十个帮工过来帮忙做饭,曾家那边原本送的是十五个,得知陈家的情况后,又连夜加急多差了十个仆人赶了两天的急路过来了。
    曾倩倩知道后,回头靠在婆婆怀里,跟她轻声道,“我不稀罕我爹为我争这口气,他只要在家对我娘好点,少让他那些美妾到我娘跟前刺她的眼,我才领他的这情。”
    “你好好的,你娘就会好好的……”狄赵氏劝慰她,“他终究是你爹,男人都要面子,你现在是我们家的媳妇,你给了他面子,他会把面子回到你娘那去的,再说了,他是真疼你,若不疼你,那么多的东西能给你吗?那可是世世代代能传给子孙的田,可不是花了就没的金银铜钱。”
    曾倩倩半晌无话,许久红着眼道,“我知道,可他要是对我娘更好点,我这心里就全了。”
    “唉。”狄赵氏拍拍她的背,也是怪心疼这孝顺媳妇的。
    这边曾倩倩又夺了陈芙蓉的风头,陈芙蓉却是无心去计较这些了,她已决定要去京城,她舍不得二郎,离不开他,所以在一场痛哭后,她就把会留下的四弟妹这几日带在身边形影不离,教她当家,务必在他们之前,教出她一点东西来,替婆婆分忧。
    颜可怡从未当过什么家,冷不丁地让她去当一个家,而且是狄家这种族人来往甚密的大家族,陈芙蓉事事教她,她事事都领会不过来,陈芙蓉好几次都被她的迟钝气得想破口大骂,但因着这个弟媳是以后代她侍候婆婆的,她只得捺下那急性子,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强作欢颜教人。
    这边曾倩倩也没闲着,跟着二嫂教小弟妹接人待物,许多她只心里有数从没说出过的经验这次她也没藏掖,悉数教了颜可怡。
    颜可怡是个受了委屈还会挺直腰,力图让自己看起来好看一点的人,现下见嫂嫂们气得再狠也不骂她,她也是豁出去了,不懂的就问,再不懂再问,嫂嫂们看白痴一样地看着她,恨不能把她骂个狗血淋头,她也硬着头皮再去问,直到她懂为止。
    才不过两天,她从早忙到深夜,脸就瘦了一大圈……
    狄四郎瞧得心疼,不过还是为媳妇鼓劲,“可可再捱捱,多学一点,以后咱们就能帮爹娘的忙了,嫂嫂们走了,家里就要靠你了。”
    颜可怡一听,睡不够的人第二头就又精神抖擞地去挨两个嫂子们的白眼,有时她看她们想生气但又不能说什么的脸,隐隐有种说不出来的痛快,心中想着谁叫她们之前什么事都抢着去做,一点像样的事情也不交给她去做,现在她们知道要教她了,可也别怪她一口吃不了成个胖子。
    她是人,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仙。
    相对家里三位弟媳每天忙得连歇个脚的时辰都没有,萧玉珠这两天就要好过一点,除了见见几个族老夫人,别的人她一概不见,只是在内屋过目一下帐目——族里今年要发分红,帐目由领头的几个人族人给,经由狄禹祥过目,再经他的手交给族长发放下去。
    狄禹祥没太多时间,时间又紧,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就要发,他匆匆过目一遍后就让妻子再过目一遍,到时就按帐目上的银钱发放。
    狄府三十那天就不接待外客了,来的人都婉言相拒在了门外,府内,狄家族里的男人们都挤在了外院,等着到了晚上用过膳后狄大爷和他家大儿子,还有族长给他们发今年的过年钱。
    族长二十八号进了狄府,那因荣光而胀红的脸就没冷下过,这天发钱,他连坐都坐不住,在屋内走个不停,时不时抬头看天,等着天黑。
    他们狄家村,许久都没像这么欢气腾腾地热闹过了,先祖们的富贵只能在祖谱里觑得一二,现在真临到了自个儿身上,就是还不如先祖,他也有了扬眉吐气的感觉。
    ☆、第144章
    这夜大年夜围炉,男丁们都在前院,其人声鼎沸隔着距离,后院都可清晰可闻。
    后院的内眷一直差人去前院想打听点什么来,萧玉珠跟着婆婆坐在主堂屋里,跟族长夫人这几个老夫人聊聊天,说会子前人的话,倒也算得上清静。
    族里的老人跟萧玉珠聊得来,萧玉珠是个擅听老人讲古的,她耐得住性子,老人家记性不好,说得慢,想不起来还要停半会,她也不急,给人剥着爬子慢慢等。
    老人们私下说她这就是大族宗妇的气派,天塌下来都惊动不了她的眉眼,于她们来说,都是喜欢萧玉珠的,她们觉得是她嫁进了狄家,给整个狄家族人带来了福气。
    在狄家村,狄禹祥和其妻都是已有了名望的人,地位不下其父母,就不论辈分,光论威信而言,他们也能与族长族老比肩了,所以她们这几个人呆的正堂,也没多少人敢进来打搅,也就这府内的几个正儿媳妇能进来说个话,别家的都在另堂热闹着,就是要进来说句要紧话,也是需告知之一声,不能冒冒失失地进来。
    这夜换族老夫人讲起了古,萧玉珠听了半会,桂花就进来了,跟她道长生他们困了,狄丁抱了他们回屋,说要跟娘亲说上几句话才睡。
    孩子们这几日都跟着父亲在外见客,收回来的见面礼不少,但也着实累坏了他们,萧玉珠忙过去了睡房,还没几句话,长生几兄弟在见到了娘之后,只几眼,就安心地睡了过去。
    萧玉珠仔细地给他们盖好被子,出门后,见到婆婆在门外,她忙上前扶了她,“您来了,要不要进去看看长生他们?”
    “长南呢?”狄赵氏问。
    “还在前面。”
    见婆婆一脸担心,萧玉珠安慰道,“您别担心,长南是个精力好的,又自小练武,很有耐力,累不着他。”
    “可毕竟还小啊。”
    萧玉珠轻嗯了一声,转头看儿子们门边有了护卫站门,她安心地回过头,朝婆婆轻声道,“让他跟着大郎多见点人,多长点见识罢,这时都是他日后用得着的。”
    狄赵氏还是一脸心疼,“多苦。”
    萧玉珠没再说话,扶着婆婆往正堂走。
    其实长南现在所学的东西,萧玉珠是真不敢跟婆婆说。
    长南这几天只是早起晚睡,可在他们赶路回家的时候,就是在马车上,他爹也要他一日写足一千个大字,背十页策论,再加一个时辰的武艺……
    这几天,其实是长南难得的什么事都不用做,只需跟着父亲认人叫人即可的时日。
    **
    狄家热闹得差点翻天的大年夜过后,初一狄增和狄禹祥四兄弟就出门拜客去了,家里陈芙蓉累得连腰都直不起,一边带着颜可人做事,一边还要差仆人打点着去京中的物什。
    曾倩倩也是急着收拾行李,加上她又揽下了家中打点族人回礼的活,眼睛看着一长串的礼物单子都瞅直了眼,瞅得久了眼睛都是花的。
    萧玉珠给两个弟媳列了个清单,什么带什么不带,给她们列了个数,在年三十那天晚上就到了她们手里,陈芙蓉和曾倩倩在万忙之中接到长嫂这个具体到了小物件的单子,差点感激涕零。
    萧玉珠那边也只是初一稍稍好过些,这天长南带着长生他们留在了家里,由她带着陪了他们祖母一天。
    等到初二,狄禹祥就带了萧玉珠出了趟门,见了淮安州一派隐世的士族家的族长和其夫人。
    那夫人见到萧玉珠的时候,连道了数声萧玉珠是个福气大的。
    萧玉珠先不解其意,等回来的路上,听夫君淡然说那位夫人是淮安彭家的姑奶奶后,她突然觉得有点不对了起来。
    快要进家的时候,她抬眼迟疑地问他,“你……知道了当年彭家提过亲的事?”
    正靠着车壁闭目养神的狄禹祥闻言未语,一会,他懒洋洋地道,“什么彭家?你说那病秧子?早死了,你就别惦记了。”
    大年初二,萧玉珠就闻到了一股强烈的陈年老醋的味道,半晌她无奈至极地道,“这事当年只是提过一茬。”
    “可彭家的人大年初一就在我耳边说当年你差点就成了他们家的媳妇!”狄禹祥的口气冷了下来。
    “那是他们想让你生气呢。”萧玉珠温声轻柔地道。
    她口气很是温柔,狄禹祥听了不好再生气,也知怪不了她,在冷哼了一声后又哼道,“彭家,哼!”
    萧玉珠当下哑然,着实是不知说何放才是好了。
    **
    因初三一早就要离开淮安去淮南坐船,萧玉珠一到家,就跟着婆婆再次清点离开要带走的东西,一直忙到深夜才回来,回了屋也不见狄禹祥,等了半来个时辰,累极睡了的她才感觉人回了她身边睡下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