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夫人生活手札》第92节

    这事,就要看男人们决定怎么办罢,她动再多脑筋,做决策的也不是她一介妇人。
    王府那边接下来就没什么动静了,萧玉宜也不再隔三差五地叫她或差人送东西过来了,区老婆子上门那一举,萧玉珠也知道这是由她这边主动跟萧玉宜离了心。
    她不知道萧玉宜这个妹妹是怎么想她的,但于她这,她对她这个妹妹的好心差不多也用到头了。
    人情这种东西,都是有来有往才维持得下去,现下受损的是她,坏人还要让她来当,没几人愿意当这样的冤大头。
    萧玉珠也想过,她们姐妹立场不同,两人所做之事就各人立场来说都是没有什么绝对的对错的,如果两人把握一个分寸的话,亲热的好姐妹是当不成,但维持着着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未必不好,因为谁也难免有天会求到对方头上去,面上好看,那口也好张。
    她做人还是喜欢留下余地,各自面上都好看,日后好相见,只是这看来又是她再一次的想当然,每个人行事处事都不同,王妃未必能猜得中她的想法,就算猜得着,也未必认同她的为人处事。
    **
    这年八月初八,狄家长南年满三岁。
    狄长南口齿清晰,一大早跟母亲请过安,还乖乖跟弟弟们玩了一会,等到了他母亲给他亲手做了寿面来。
    “长南会,不用娘亲喂。”狄长南自个儿爬上凳子,夹起了筷子就夹面条往嘴里塞,边塞还边含着面条说道,“娘亲给长南做面条就已经很好了。”
    狄禹祥与萧玉珠成亲不到五年,进京生活不到三年,但他家已有一些不成文的习俗,其中之一就是萧玉珠不再像过去那样亲自操劳众多事了,尤其是这一来年,萧玉珠下厨就没过去那么多了,多是要像谁寿辰,或者特别要求的日子,她才会下厨做几样饭菜。
    长南以前还能吃到娘亲为他做的点心,现在都是厨子齐伯做的,虽然齐伯做的没比娘做的差到哪里去,可因娘亲做得少,物以稀为贵,他娘亲现在偶尔专为他做上那么一两次,这对长南来说都相当值得高高翘高下巴的事了。
    “长南乖。”二郎他们已经醒来,去了隔屋吃奶,萧玉珠让婆子们把摇篮搬到腿前,打算孩子们回来后就放里面,她陪着一块玩。
    “娘,你也吃……”长南把夹起长长的面条看向他娘。
    “寿面要自己吃。”萧玉珠已跟他说过一次这是他的寿面,见孩儿忍不住又要把好吃的与她分享,她忍不住微笑了起来,“娘已吃饱了,不饿,长南自己吃罢。”
    长南这才“哦”了一声,把吹凉的面条放到嘴里,又吹了吹面汤,很有些小沉着地慢慢地吃着他的寿面。
    萧玉珠爱惜地摸着他的头发,眼睛里一片柔光。
    长南吃过寿面,就陪着二郎他们听萧玉珠讲一些蒙书上的小故事,因着长南的生辰,母子的相处不像往常一样长,不久张夫人和陶夫人就来了,都给长南带了小礼,另还带了许多的吃物。
    萧玉珠让长南提了糖果篮子,跟着陶家的两个哥哥去外边找堂兄恒南,齐伯的儿子猴哥儿去玩。
    她和张夫人和陶夫人带着摇篮里的小称移到了凉亭,挥退下人们后,陶夫人问她,“你家里那个可给你来信了?”
    萧玉珠摇了摇头,脸上有了点忧愁。
    陶夫人则直接叹了口气,“我这也没,都二十天了,没个信,我这心里着实不好过。”
    说着,重重地拍了拍胸口。
    张夫人年纪最长,经的事最多,听了道,“打起仗来就是这样,没法子,好歹这次咱们离得近,有什么事还能头一阵就知道。”
    陶夫人苦笑,张夫人与狄夫人家的大人一个管粮草,一个是谋士,都不用上战场,她家那个,可是骑着战马冲锋陷阵的,她这担的心可比她们要多上一些。
    “这不听说打的都是胜仗呢,边界那地离城府有些远,一打进关西,就更远了,可能太忙就顾不上送信了……”萧玉珠忙出言安慰。
    “什么时候能回来呐?”陶夫人已经抹起了眼泪,“我都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了。”
    “你啊,还怪陶将军老不带你随军,可带你来了罢,你这操的心都快把自己吓死了,你说能带你来吗?”看她可怜的样子,张夫人忍不住怜惜,伸过去把她抱到怀里拍了拍,“别吓唬自己了啊,你看连人家小夫人都比不上,她可比你要小近十岁。”
    被提到的萧玉珠不好意思一笑。
    她的情况自是不能跟陶夫人的比,一来她是真的信她家大郎不会出事,二来孩子们都还小,她白天要照顾他们,一到晚上就疲累得很,想他一会就睡着了,还睡得香甜,有时候还梦见他跟她说他们夫妻之间的悄悄话,她有时早上都是笑着醒来了的,想来都有些不好意思。
    “我就是这样的,我家将军也嫌我烦……”陶夫人被说得也不好意思了起来,明明想哭,但又怕丢人,强忍住了眼泪,说罢跟萧玉珠还道歉,“是我不对,长南好好的日子,一大早就被我给冲了。”
    萧玉珠知道她是个率性的人,但也不是没头脑,是熟了之后才在她们面前随意了些,笑笑哭哭的也不过份,真是不招人厌,连张夫人都把她当半个女儿疼,萧玉珠也是极喜欢她这说笑就笑,说哭就哭的性子。
    许是她一生都做不到这般,反倒对这种性子的人有些艳羡。
    “别哭了,啊……”萧玉珠也拿帕去擦她的眼角,陶夫人爱美,每天都上妆,她小心地给她擦着眼泪,生怕涂了她脸上的粉。
    陶夫人见最小的小夫人像个小姐姐一样地来安慰她,怪不好意思的,害臊地笑了出来,老大不小的妇人羞得拿帕遮脸,“我昨晚想了一夜没睡着才这样的,以后都不哭了,不在你们面前丢这个人了。”
    “你啊……”张夫人摇摇头,她最年长也最老成老道,见她好了,慢悠悠地掀开茶盖,把茶杯放到她嘴边,喂她喝了两口,嘴里轻声地道,“你就放心好了,听我的准没错,这时候没消息就是好消息,打仗最容不得分神了,你先前不是说了,高高兴兴地等人回来,他回来了不也高兴?”
    陶夫人脸更红了,“说时容易做时难,我那时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临到头上了,就……就……”
    张夫人被她逗得笑了起来,朝萧玉珠道,“都这么大岁数了,这说话做事还有一出没一出的,比你还像个小姑娘。”
    “这人心是肉做的,没谁能控得住……”萧玉珠扶了扶陶夫人头上的钗,在陶夫人朝她看过来的询问的眼睛下,答了声“妆没乱,甚美”后,继续笑着回着张夫人的话,“我家大郎要是也是个将军,到时张夫人您就等着瞧,在您跟前哭的人就要多添一个我了。”
    张夫人闻言大笑,拍着膝盖笑道,“可不就是如此,没切肤之痛啊,就易说那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话,事到临头,谁都一样,我这也不是仗着我们那老头子不上战场才这么悠哉游哉,他要是在那战场上,我宁可拖他回乡下种田,也不愿意受这担惊受怕的罪。”
    宣德将军陶夫人一听,嘴一扁,眼看就要……
    “二郎,二郎你要陶伯娘抱?”萧玉珠一见,忙把在宽大的摇篮里试图妄自打一个滚玩乐的儿郎抱起来就往陶夫人怀里塞。
    陶夫人抱过,一看小儿脚上绑的银线,“噗嗤”一声破啼为笑,“你莫哄我,这是三郎,当娘的自个的儿子都认不清。”
    摇篮里正宗的二郎“哇哇”地仰头吐着水泡泡,夏日仅着小绸袜的小脚乱蹬,见萧玉珠朝他看来,他立马咧嘴笑了,吐着的水泡泡迎光而破……
    萧玉珠立马笑了起来,旁边两位夫人正好瞧见,也跟着哈哈笑了起来,都蹲下逗起了篮中的娃儿,刚才的伤感顿时消失不见。
    **
    大冕临关东边界,漆木镇,易军兵马管辖重镇,珍王军守防之地。
    这日一早狄禹祥从大书房出来,好几日不见光日的眼睛也没睁开,朝身边就叫了一声,“狄丁?”
    “下的在,公子。”在外头一直守着不敢动的狄丁正好离他不远,小跑了过来。
    “今天八月初七还是初八?”
    “初八。”狄丁立马道。
    狄禹祥揉了揉眼,“我就知道是初八了。”
    他是初六进的大书房,这日谈攻打之策谈得昏头暗地之时心中有哪觉得有什么不妥,先前还以为是遗漏了哪方形势没有算到,直到八月十三日的攻打之日定下来,他才惊觉这两天间应是大儿的生辰。
    “狄先生,狄先生,王爷叫你进去……”书房门边,被珍王叫来叫人的镇守官朝他招手,那在屋内呆得久了的老眼也是见不得外边的光,都伸手拦了眼睛。
    “就来。”狄禹祥忙笑着扬声问了一句,回头朝狄丁道,“这几日信出不去,过几天我就要跟王爷拔营,你留在漆木镇,等能传信了往回传了信,再跟上来。”
    说罢,就急步回了大书房,易修珍正跟几个谋士在探讨进入关东的城门要如何攻打,见到他进来,哑着破得不成形的嗓子问他,“永叔,你看火攻可行?”
    ☆、第120章
    在府城传出易军攻进关东后,不出两日,几位夫人都收到了来信。
    陶夫人收到信后,收拾了一下,就带着两个儿子陶将陶兵去庙里烧香去了。
    她还有个大儿,叫陶帅,留在秦北老家守着兵器行的祖业,没带过来,女儿嫁的也是武官,一家子的人性子都风风火火,见风就是雨,她一收到她家宣德将军要带小将杀入关东的信后,二话没说,就给大庙里里的菩萨上贡求保佑去了。
    萧玉珠这厢也忙,兄长十月成亲,眼看没多久了,她把路上和到大冕期间给绣的衣物鞋袜等收拾出了一个箱子,又加了一箱大冕的当地特产,也把她与大郎给兄嫂的贺礼也加在了里面,让郑非想办法给捎到京里去。
    她是父亲,兄长,嫂子和未来侄子侄女的物件都收拾了一套出来,不值个什么钱,表的也只是心意。
    这些东西大老远的送到京里也不值当,可萧玉珠知道父亲与兄长是念着她的,她能回之的也就是通过这么点东西告诉他们,她也一直把他们放在心上惦记着。
    接下来两个月,易边在关东关西那边兵贵神速,不到四个月,关东关西全部拿下,这时,京城三万精兵迅速抵达大冕,进入关西关西驻扎。
    这下,是人都知道,易国这次是打算也把先前夺下关东关西的大谷也拿下了……
    京城军队的驻入,也让萧玉珠收到了来自京城的物什,其中就有她嫂子为她捎来的三个箱子,珍贵奇药备了一箱,有一箱是给大郎他们,还有一箱子物件,全是为萧玉珠备的贴心什物,其中还有一套精致绝美的华裳,一套珍贵的头面。
    暮小小在信中说她不知冕地详情,在她的来信中知道她过得甚好她心中极是高兴,只是怕她在异地不便,就把她自以为她缺的什物,就给添上了一些过来,望她莫要嫌弃,如还有缺的,写信上京就是,她必短日之内差人给她捎来。
    亲嫂子信上那种你要什么我必给你弄来的气息迎面扑来,那种自信让萧玉珠看得先是惊讶,随后笑了起来。
    这样的女子,兄长娶了,真是他们萧家的福气。
    那种像是与生自来的自信笃定,真不是一般人家家里的女儿能有的,也就是像暮家那种清贵了数百年的家族,能养得出这样的女儿出来。
    信末,嫂嫂也写了兄长叮嘱她注意身子,照看好孩儿的话,萧玉珠也从她为兄长代笔这事看了出来,夫妻俩想来是合得来的,而兄长也必是很是喜爱她,才会让嫂子代他写信给她。
    他是想让她多了解一下嫂子,让她们姑嫂亲近。
    对于兄长,萧玉珠这时也是真放下心来了,她不怕嫂子再跑,其实只要人能妥妥的嫁进来,她就不太怕了,她知道她兄长是个对他喜爱的人有多好的人,他要是真喜爱嫂子,依他的性子,他会做尽让她欢喜的事讨她欢心。
    临近年关,大冕城府因战事的大捷甚是热闹,加之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
    大晚城府本是经商之地,临近过年,虽说边界有战事,但频频告捷的战事没有阻碍来此贩卖年货的货郎。
    大冕在珍王的治下非常注重通商,江南的精致东西传过来,而大冕的治铁业非常发达,兵器这种东西官府控制住了,但大冕打造的菜刀剪刀铁钳这等物件已是举国有名,不少人都会常年来此要货,且大冕的丝竹等器物也因是进贡之物,举国有名。
    大冕城府热热闹闹,张,陶,狄三家得知他们家中的家主这过年都不回来的消息后,三家主母这次都齐静默了下来,弄得三家门府就算人数不少,但也冷冷清清的,下人都不太敢高声说话。
    萧玉珠这刚为兄长放下的心,就为着狄禹祥过年的不回家又揪疼了起来。
    狄长南知道父亲不回来与他们过年后,甚是同情母亲,当天爬到母亲的腿上坐下,把小脸依偎在她怀里,安慰她道,“娘亲不疼,乖乖啊。”
    萧玉珠舌根都有些发涩,嘴边却为长南的童言童语笑了起来,“娘亲知道了。”
    狄禹祥送回家的家信都是要经过镇守官的手检查过才能送来的,信中所说的话不多,无非都是嘱咐妻子好好持家,注意身体,注意孩子这等话语,说及战事,也只是笼统地说道一些攻打何地,何时得胜的这些话,说的都不细,其实他不说,不日这些消息也能传进冕城来,可见现在易军军内控制消息的严密。
    过年之前,珍王妃请了他们几位夫人进王府吃宴,这是每年都有那么一次的,萧玉珠随了张夫人和陶夫人过去。
    他们来大冕这段期间,萧玉宜对他们也是颇有点照顾,时不时打赏些东西下来,而且萧玉珠对这位娘家族里的妹妹多有赞誉之词,张夫人和陶夫人对这位王妃的印象非常好,跟萧玉宜说起话来,那种恭敬里是带着尊重的,萧玉宜跟她们说话聊得久了,看向一边微笑不语的萧玉珠时眼神都有些诧异。
    宴后,萧玉宜抱歉地朝张夫人陶夫人笑了一下,让她们稍等一会,她想跟萧玉珠说几句。
    张夫人陶夫人相视一眼,道,“若不然……”
    “就问几句好的时辰,两位夫人就等等我姐姐罢,我怕她回去没个伴。”萧玉宜微笑道。
    张夫人陶夫人一笑,再一福身,对这王妃的印象是更好了。
    她们出门去等后,下人也全挥退了下去,等殿里一个人也没有的时候,萧玉宜拉了萧玉珠的手,好一会都没说话,说话的时候眼睛都有些红,口气也有些哽咽,“姐姐,日子比以前还要更难过。”
    萧玉珠轻“啊”了一声,见她眼睛里真掉出了泪,她突然也觉得有点心疼,但也无从安慰,只能靠过去,拿帕擦着她的泪,轻声地道,“妹妹莫怕,船到桥头自然直,咱们女人过日子,只要想着莫亏待了自己,一切就随着日子过罢。”
    细的,她不敢说,她自认也不可能帮萧玉宜什么,只想她按着顺她自己的心,自己的想法去过,这样至少她没有亏待自己。
    “呵……”萧玉宜闻言明知她的话对不上她现今的情况,但还是哭着笑出了声来,她紧紧握着她的手,怕隔墙有耳,没有再多说话。
    她知道每个人都身不由己,老祖母是这样,母亲是一样,玉珠姐姐是这样,她自己何尝不一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计,可等她再次明白亲疏有别这个道理的时候,却又花了小半年的时间,不知花了多少的代价才跌跌撞撞地走了过来。
    以前她跟老祖母,亲娘才是亲,可现在,她才知道,那些已经不是她的最亲了,她现在最亲的应该是王爷,可因为她先前的不明了,王爷那却是对她冷漠了下来……
    婚后的那一月,他对她的好让她以为他至少是喜爱她的,可那种好经不住消耗,等她为萧家的人向他荐将,得来他两月的置之不理后,她才明白,他舍下她有多么容易,无须片言只语,就可让整府的人都无视她。
    她就算现在回去,娘家也没人敢要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