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夫人生活手札》第9节

    “家里都有,不缺。”萧玉珠摇头。
    “你二妹妹是后日要出嫁吧?”
    “二妹妹啊,是啊,”萧玉珠点头,“是后天。”
    “那要备点什么送过去的好?”
    “爹要去喝喜酒的吧?”
    “是要去的。”
    “那咱们家就那天送礼就是,我这头,明日捡两样东西,让爹爹帮我捎回去给二妹妹就好。”
    狄赵氏止了手中的活,“这是……不回了?”
    “不回了,”萧玉珠笑眼弯弯地跟婆婆说,“去了也只是跟二妹妹说几句吉利话,也帮不上什么忙,还不如在家帮您晒晒菜。”
    “哪缺你这一时功夫。”狄赵氏失笑。
    “儿媳还是不去了,”萧玉珠说到这,咬了咬嘴,不好意思对婆婆笑道,“府里也没来人来请,去了也是不好。”
    她话只说了一半,狄赵氏哪听不出是什么意思来,萧府那是看不上狄家呢,没打算派人来请。
    “嗯,不请,咱们就不去了。”狄赵氏怜爱地朝儿媳道,声音都轻了许多。
    “我在家陪您,您别嫌弃我。”萧玉珠红了红脸,在婆婆面前明言自己不受娘家人重视,她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
    “哪会嫌,”狄赵氏哑然,“欢喜都来不及。”
    萧玉珠闻言红了红眼,放下手中的菜,朝她轻福了一礼。
    狄赵氏忙扶了她,“你这孩子……”
    萧玉珠又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低下头快快地洗着菜。
    日子一长,就越发觉得让她嫁进狄家,是她父亲思量已久的事。
    **
    隔日一家人送走了家中四郎,人一走,狄赵氏朝垂首不语的媳妇叹道,“平日他们也不怎么呆在家里,不知为何这一走,却觉得家中都空了。”
    萧玉珠眨了眨眼,把心中残留的那点不舍眨掉,朝婆婆点头道,“儿媳也是这样觉得。”
    这日下午,有卖桂花糕的挑货郎在门外叫嚷,“卖糖喽,香甜甜的桂花糖喽,卖糖喽……”
    萧玉珠一听,忙差苏婆婆去买。
    苏婆婆买回来奇怪道,“平时也不往这边来叫,咋地今个儿就来了?”
    县衙后门这一块就住了他们这一户人家,除了路过,挑货郎都不怎么往这边过来。
    “苏婆婆,您吃两块。”萧玉珠笑逐颜开,给苏婆婆挑了两块大的放到她手中,拿着油包就去寻她婆婆,“娘,娘……”
    “桂花糖?”
    “卖糖的在后面叫,我叫苏婆婆去买的,您尝尝。”
    “诶,好,好。”狄赵氏在树下阴凉处剪辣椒串,萧玉珠怕她手中沾着辣味辣了嘴,把桂花糕放到婆婆嘴边让她咬。
    等她咬了一口,她笑着问,“好不好吃?”
    “好吃,好吃。”狄赵氏连连点头,朝掩不住喜气的小儿媳好笑道,“吃个糖都这么欢喜,你这孩子。”
    萧玉珠咬了一口糖,朝她笑眯了眼。
    第二日淮安城起了很大的爆竹声,萧玉珠一听,就知这应该是来自萧府不假。
    萧府离县衙不算远,按萧老太君打算给萧玉婵的排场,想来今日淮安城也是平静不了。
    萧玉珠早心里有数,倒也平静。
    淮安城的出嫁娘的娘家喜酒是早上吃,狄增一大早就去了,萧玉珠起来后帮婆婆抬筛筐出去晒萝卜白菜,忙起来也顾不上想东想西。
    等到家里准备过冬的干货都搬出去晒之后,那边打扫好屋子,挑好了水,做好了自己份内活的如意走了过来,给萧玉珠倒了杯水,半晌后朝萧玉珠小声地道,“二小姐出嫁,二老爷应是回来了罢?”
    萧玉珠听了好久都没说话。
    这如意啊,那心看来还是没死。
    萧府府中丫环都是乡下贫农手中买回来入府的,一般都心思少,像如意如花这种心思多的没几个,她们太不懂事,有了攀高枝的心思,萧老太君又不好在二叔不表态的情况下发卖了,就把这两人打发到了她这里来。
    她们连作妾的身份都没有,她以为跟了她,这两丫环多少也明白了点,可哪想,还是没认命。
    “去做事罢。”萧玉珠没回答她,淡淡说了这一句。
    丫环们攀附的心思是有,但还是根本认不清她们的命。
    连她这个萧府大小姐,因着嫁的人家背后无势,萧家都看不起,她们这种可以随意打骂发卖的奴婢,萧府能有谁还能记起她们?
    她们以后是好是歹都要看她,但还是没把她当真正的主子,蠢笨至此,萧玉珠也就没了那个调*教她们的心思。
    下午卖桂花糖的卖货郎又来叫了,萧玉珠当时正跟狄赵氏在做针线活,听到叫声就拿着绣框站了起来,朝狄赵氏一福,笑道,“娘,我想买两块。”
    瞧她那欢跃站不住脚的模样,狄赵氏笑着摇摇头,把铜针放发里磨了磨,淡淡地道,“买两块能顶什么用,多买两块,让娘也吃点。”
    “诶,好。”萧玉珠一听,放下了绣框,去叫苏婆婆去了,“苏婆婆,苏婆婆……”
    她走后,狄赵氏先是眉头一皱,后想起这怕是大儿让卖货郎挑到这边叫卖的,不由轻笑出声小声笑道,“这孩子。”
    倒是真知道心疼媳妇儿了。
    作者有话要说:
    ☆、
    萧府那边二小姐高嫁,过了几日,打发了个下人过来给萧玉珠送了一篮子喜糖。
    那厢狄家村来了人,挑了谷子桔子进了狄家。
    谷子和桔子都是今年狄家村的收成,领着村人来的狄八伯说谷子刚晒好,就来得晚了些,就没来得及赶上送大郎他们去淮南。
    这次乡下来了不少人,一则是给狄家送点谷子桔子吃,二则重点是到淮安来卖秋桔贴补家用的。
    这次来的人不全是狄家兄弟里的,但都是族人,虽是各家卖各家的,狄增在淮安城为父母官,族人来了不可能让他们住到外面去,惯常留了他们的房,供他们的住宿和饭菜。
    族里来了人,要做的事就多了,要打扫出几间屋子出来住人,屋子自是有丫环打扫,但做饭这些事萧玉珠就要搭把手了,近十个人的饭菜哪怕家里有帮手,做起来也还是费力,早上买回菜来洗好切好,就差不多到做午膳的时候了,吃完饭,歇不得一来个时辰,就要准备晚膳的菜了。
    这次来的都是庄稼汉子,个顶个的都能吃,没两天米缸就到了底,又让苏婆婆换了新米回来。
    走的时候,狄八伯他们去肉摊子上买了十来斤肉放到了狄家里。
    狄赵氏也是各家都打发了东西回去,萧玉珠见状,把得的喜糖分了,一人包了一份糖到他们包袱里。
    狄赵氏给糖的时候跟八伯他们笑着说,“小媳妇怕丑,就不出来跟列位叔伯道安了,这里有一小包糖,是我家小媳妇说回去给家里小孩儿吃的,望各位叔伯莫要嫌弃这份小心意。”
    狄八伯是个不讲虚礼的,他点头收好糖包跟弟媳道,“成,等冬枣熟了,我就叫她伯娘挑些新鲜枣子上来给你们吃。”
    “这哪使得。”
    “不忙,回头有事上淮安再给你们捎。”狄八伯准备着要走,等几个族人跟狄赵氏告了别,就领着他们去前面县衙,打算跟兄弟说一声,推着放在前面的推车就回去。
    狄家村的人这次的桔子卖得好,没三天就把推来的上千斤桔子卖完了,得了一笔钱,所以走的时候个个脸上都轻松。
    狄赵氏送他们送到门口,回来跟出来了的萧玉珠笑着说,“今年是个收成的丰年,好兆头啊。”
    萧玉珠一听好兆头就喜,连连点头,“是,是个好兆头,老天爷今年看得起我们狄家,肯定个个都有喜事发生。”
    说着双手合掌,弯腰虔诚地朝老天拜了拜。
    狄赵氏知她心思,朝她手上没香也拜得恭恭敬敬,脸上好笑得很,心下也甚是开怀。
    她过去拉了小儿媳的手,拉着她往屋里走,跟儿媳说着心里话,“娘跟你说啊,我觉得这次咱们家准还有喜事发生,你看那喜鹊这几天老在咱们家树上叫,苏婆还说,有雁子要往咱们家廊下搭窝呢。”
    “真的?”萧玉珠黑亮的眼睛瞬间瞪圆,“有雁子搭窝啊?这可是觉着咱们家好啊,在哪搭的,娘咱们过去瞅瞅。”
    说着拉着狄赵氏的手就不愿意进屋了。
    “好,好,好,这就过去看。”瞧她一脸迫不及待,狄赵氏拉了她到偏门的廊下去看,果真看到有雁子衔了东西往这边飞来,只是一见到她们,小东西一转小眼睛,一扭小屁股,调过背就飞走了。
    萧玉珠见它飞走了,有点急,不由跺了脚,“怕我们作甚?你搭你的窝就是。”
    狄赵氏“噗嗤”笑出声来。
    “娘……”萧玉珠拉着她的手晃了晃。
    “好了,我们走,等会它就会回了。”狄赵氏拉她回去。
    走得几步,萧玉珠有些不舍地回头看,于是她走三步回头看一步,等到看到雁子真有飞回来,这才高高兴兴地跟着狄赵氏往主屋走。
    “你这小淘气。”进屋时,狄赵氏拍了拍她的背,笑骂道。
    “我哪儿淘气了,我就看看它会不会回,我又没吓它。”萧玉珠摇摇头,扶着狄赵氏入了座,在她身边坐了下去,拿过桌上的杯子给婆婆倒水喝。
    这时苏婆婆进了门来,朝她们笑着说,“夫人,少夫人,老爷们都走了?”
    “走了,你带着如意她们把被子晒晒,晒好了收到箱笼里。”狄赵氏道。
    “诶,知道了,我这就去办。”苏婆子欠了欠身,说着就往外走去了。
    “娘,中午咱们吃什么啊?”
    “给你爹做点送过去,咱们随便对付着点,这几天你也忙坏了,吃完饭你回屋好好歇一会。”
    “我不累。”
    “听话,啊?”
    萧玉珠笑着点了头,“娘也是。”
    狄赵氏摸摸她的头发,微笑点了头。
    两人说着家常话,倒是没有说起在淮南考试的狄禹祥他们,都是太担心,都忍着没说。
    只是过了几天,秋高气爽的好天气不再阳光灿烂,天阴了下来,下起了细雨,一下子,天儿就冷了。
    这下,狄赵氏与萧玉珠都担心起了赶考的儿郎衣裳带的够不够暖。
    “用蓝布做的那身衣裳有点厚,这点冷还是仗得住的,祥儿懂得这些事,知道冷了要添衣,也会叫弟弟们添的。”一聊起来,狄赵氏安慰着儿媳,也是安慰着自己。
    “是呢,夫君什么都懂得,不怕。”萧玉珠赞同,看着外面的雨有些心不在焉,随即她转过头,见婆婆皱眉往外看,她不由道,“娘,我们要是备两件厚点的衣裳,差人送过去,你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