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门
最新
全本
修真小说
军事历史
校园小说
玄幻小说
科幻小说
穿越小说
网游小说
轻小说
都市小说
《烽火明朝》第九十六章 军事会议
扬州的过去有多辉煌,此刻的耻辱就有多深刻。
扬州的历史有多厚重,此刻的悲痛就有多强烈。
万军令人毁掉京观,就地掘了一个大坑,将所有的遗骨全部埋葬其中。
史书读来,扬州之惨烈跃然纸上,此刻扬州之行,才发现史书不过写了十之一二。
万军再也无法忍受,第二日就返回南京。
回到南京城时,各路人马都已经到了南京。
赵勃元、桂东良都已经按照万军的嘱托南下。
还有商照心和赵勃济的一路兵马。
还有张午阳和陈新民的北路军。
还有李过、高一功等送葬李自成返回的顺军降将。
追击清军的李成栋和刘泽清兵马驻扎在淮南,自己率着亲卫退了回来。
作为穿越者,万军所具有的历史先知性已经消失,按照万军的安排,众人齐聚在华盖殿金碧辉煌的大殿中,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众人坐定之后,万军起身望了望众人,有老熟人赵勃元、崔子义、王立辉、何初一、桂东良、田超群,有投降的顺军将领刘体纯、李过、李信、高一功,有李成栋、刘泽清等明清降将。
万军喜道,“自鹿城南下以来,转眼一年时间,咱们已经在南京城华盖殿议事,可喜可贺啊。”
久经战争,张午阳的气质愈发的老练起来,如今在华夏军中,张午阳算得上是独当一面的大将,此时起身道,“大人南下,先在襄阳一战立威,又带四个师在安庆杀败胡人百万兵马,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大人威武。”
众人一齐道,“大人威武!”
万军摆手道,“胜利全靠诸君同心戮力,不过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大家仍需努力。我们今日商议大事,就是要决定华夏军下一步方略,场面话就不多说了,先让子义通报一下华夏军目前的形势吧。”
说罢,侍卫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地图,这是东起勘察加半岛,西至中亚的东亚版图。
地图是万军照着记忆在大明的地图上改的,比例尺并不精准,而且参照了同时期的表现手法,山脉画的就像艺术画,不过却也显得非常磅礴大气。
地图上已经预先做好了标注,画着许多红蓝小旗。
崔子义指着地图道,“大家能看到,这些红色的小旗就是我们华夏军,这里是鹿城丹凤,往南荆襄武昌,往东宿州淮安,再到南京镇江。”
众人第一次这样直观的看到势力范围示意图,看的十分新奇,按照崔子义手中长长的指示棍移动着目光。
崔子义手中长棍上移,接着道,“这些绿色的旗子就是胡人,这里是徐州,往北是山东、京畿、辽东,这边是山西、陕西。”
黄河以北一大片绿色小旗,一直延绵到整个地图北部,看起来十分壮观,众人不自觉吸了一口气,这胡人占据的地方竟然如此巨大。
张午阳好奇道,“为什么绿色旗子的北边还有黑色的旗子,我倒是第一次知道辽东北边还有那么大的地方,胡人北边还有人么?”
崔子义道,“黑色的旗子是俄罗斯人,这几个番邦外族我不熟悉,一会儿让大人说吧。”
俄罗斯具体是什么人,万军跟崔子义说的并不详细,这会众人好奇,崔子义也无法细说。
万军道,“一会儿我把国际的事情补充一下,先让子义说周边的局势。”
崔子义又接着把长棍向下指着一片橘色的旗帜,“这些橙色的旗子就是大明,从云南到福建,整个长江以南大部分都还在大明朝廷手中。”
“不过呢”,崔子义指着旗子上面对众人道,“大家看,这些旗子上面都写了字。”
果然大家细看,发现左边云南、贵州、广西的一片旗子都写着‘桂’字。
而广东、江西、湖南这一片的旗子写着‘唐’字。
东面福建、浙江一片的旗子上写着‘鲁’字。
华夏军的许多将领之前都是白身,对大明朝廷上的门门道道不是很清楚,不过李成栋和刘泽清都明白,这一色的旗子写着不同的字是什么意思。
果然崔子义接着详细说明,“东面写着鲁字的是大明鲁王朱以海,中间写着唐字的是唐王朱聿谪,西面写着桂字的是桂王朱由榔。”
陈霸蛟道,“不都是大明朝廷么,分的这是做什么?”
崔子义朝着陈霸蛟摆摆手道,“隆武皇帝朱聿键称帝时,鲁王朱以海不承认隆武政权,最后双方反目成仇互杀使者。后来郑芝龙暗中勾结清兵,算得上是间接害死隆武皇帝朱聿键的凶手,现在的唐王朱聿谪是隆武皇帝朱聿键的亲弟弟,又岂会容下郑芝龙。清兵安庆战败后,郑芝龙上表投降了鲁王,鲁王不仅不追究郑芝龙投降清军的罪过,反而加封郑芝龙为平虏公。”
张午阳道,“所以虽然两家都是打着大明朝廷的旗子,却是互相敌视,水火不容。”
崔子义道,“不错,西面桂王朱由榔认为,按大明继承制度自己才是合法的顺位继承人,鲁王和唐王都是僭越造反,所以对鲁王和唐王也是十分敌视。”
陈霸蛟总算是明白了,一甩手道,“好嘛,自家兄弟之间三方互相仇视,这叫什么事。”
崔子义道,“目前的情况来看,大明三王并立是定局,现在各方还是称监国,不过应该很快三方都会称帝。”
众人一时都有些沉默,天下的局面已经混乱到了这种地步,大明的藩王之间还要争权夺利。
崔子义道,“对我们来说算是个好消息,南昌方向来过信使,愿意投降我军。”
李成栋道,“南昌的黄道周和何腾蛟?”
崔子义道,“何腾蛟已经去了长沙,目前还没有消息,降表写的是袁继咸和堵胤锡,黄道周是隆武帝旧部,估计会投靠唐王系。”
李成栋好奇道,“按理说,这二人也是隆武帝旧部,是大明的死忠,怎么不是投降唐王。”
崔子义笑道,“唐王和南昌之间还隔着郑芝龙,他们二人不愿归服鲁王,便朝我军上了降表。而且我军在武昌与胡人作战时,他们配合进攻九江。安庆大战时,南昌的明军曾出动水师帮助我们,他们知道华夏军才是汉人的希望。”
万军道,“胡人退出江南,大明没有了北面的直接威胁,我看很快就会内讧,当前我们的主要精力还是对胡人。”
崔子义道,“还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兵饷!”
张午阳道,“不错,我军现在急需定兵饷,据我所知许多士兵已经对这件事怨声载道了,八月间陈新民军中,有士兵围攻团指挥部索要军饷。”
何初一道,“是啊,现在没有饷银,士兵们心思都不在作战上,征募士兵的时候,也只有活不下去的饥民愿意,不过饥民解决了吃饭问题,很快就会转变观念,开始考虑兵饷的事。”
万军道,“我知道,这事我一直在考虑,士兵作战那是以命相搏,索要军饷是情理之中的事,我准备从下个月初一开始,所有士兵每月二两饷银,另外按照加入华夏军的时间,补发最多三个月的饷银。
赵勃元苦着脸道,“武昌的新军训练基本结束了,全军近三十万人,每个月军饷就是六十万两,若是再算上补发的,那就是一百多万两银子,几十万大军,每个月人吃马嚼,再加上饷银,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如今华夏军中火器支出也是越来越大,每次大战需要的火箭炮、枪弹都是银子。”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万军心中忽然有些理解,李自成在北京为何要追饷。
万军道,“那就一半用银子支付,另一半用粮票吧!”
崔子义道,“如今购买粮食必须要有粮票,用粮票倒也是个办法,不过也要尽快制定我们征税的办法才行?”
万军实在想不通,穿越到了大明朝,还要为钱的事情发愁,江南倒是有钱,不过总不能学李自成追饷。
万军想起来那支红色军队,为了理想信念可以连命都不要,“李有田的政治宣传队不行啊,这小子在哪里?”
崔子义道,“半个月前襄阳投降了,大概有三万人,李有田在襄阳甄别俘虏。”
万军道,“围了大半年才投降,还要甄别什么,罪大恶极的直接杀了,其他人全部拉去做苦工,我们现在不缺兵源。”
崔子义应了一声,眼见众人不再说什么,万军道,“我们下一步是北伐京畿,还是经营江南?”
张午阳道,“清军撤到淮北,一定会先攻打河北、山东一带的义民,北伐京畿目前咱们的实力还有不足。不过我听说陕西的清军从汉中进攻四川,张献忠只怕顶不了多久,一旦清军平定了蜀地,沿江杀出夔门,我东西南北可是四面临敌,不如进兵四川。”
陈霸蛟道,“我听说,蜀地道路难行,清军想要平定四川,需要些时间,我军可以趁着大明内讧,平定整个长江以南,将来最差也可以和胡人划江而治。”
万军道,“四川方向不可不防,蜀中沃野千里天府之国,不能让胡人抢先一步。”
万军没有说出来的是,历史上四川抗击清兵的战争一直持续近二十年,饱经战乱的蜀地,人口几乎被满清屠杀殆尽,后来竟然要从湖广迁徙百姓。
第九十五章 扬州遗物
第九十七章 七柱国
小说推荐
异界烽火录贰烽云再起
历经数百年的大周王朝已有亡国景象,在歌舞升平的背后,是一道升腾的巨浪,随时会将已经千疮百孔的大厦掀成碎片。一路从弃卒爬到远东边军主帅位置的刘策,在经历抵御胡奴、平定内患、收复冀州、威慑塞外之后,再次开始了他新的征程
江南的风雨
连载
最新章:
一八八 月老?
烽火盛唐
烽火盛唐
苏男
连载
最新章:
第1114章 出阵
新月烽火
老五仁
连载
最新章:
第三百六十章 大结局
剑来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我陈平安,唯有一剑,可搬山,倒海,降妖,镇魔,敕神,摘星,断江,摧城,开天
烽火戏诸侯
连载
最新章:
第八百六十二章 后手
姚若愚
一场穿越,主角及他的学弟学妹们回到了八百年前,正逢华夏烽火巅峰时!宋朝灵师,金国铁骑,蒙古弯弓,南蛮兽兵,四国割据!七大圣地、亡国余孽、诸子百家、云涌而出,争那九龙封神之命格!且看身为护犊狂魔的主角与伙伴们如何征战华夏,建下大文帝国,谱写一首热血极致的幻想盛曲
烽火文途
连载
最新章:
后记
烽火文途
一场穿越,主角及他的学弟学妹们回到了八百年前,正逢华夏烽火巅峰时
青衣陆逊
连载
最新章:
第六百六十六章: 渝州大捷指荆…
超管警告
大家好,我是主播灭霸。感谢各位老铁送的火箭和飞机,我没啥可给大家看的,就给大家伙表演个打响指吧。超管警告:请主播灭霸尽快修改自己的直播内容,否则将封禁直播间
烽火成林
连载
最新章:
第一百六十一章德拉科马尔福
烽火奇侠传
抗战时期的卫运河畔,满腔热血的侠义志士巾帼豪杰,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斗争中,无私无畏,英勇抗战,演绎出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爱恨情仇。情节跌宕,悬疑不断,带你
天涛海韵
连载
最新章:
第391章 难圆上学梦
屠戮生死
屠戮生死,屠戮者不是我们,而是烽火诸侯雨最新鼎力大作,2017年度必看科幻小说
烽火诸侯雨
连载
最新章:
第十四章 再度集结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