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娘是个小画手》分卷阅读284

    口气。
    进了十二月,过年的气氛一天浓似一天。虽然陇西依旧陆续传来不好的消息,但是京都中的人似乎已经将为数不多的同情心用尽了,大街小巷时不时响起一两声爆竹声,小孩子们哈哈笑着,卖鞭炮春联桃符年画和各种年货的摊子随处皆是。
    灵慧祠也张灯结彩,弄得十分热闹喜庆。
    薛娘子和瑶光的两个铺子也装饰了一番,还给众人都发了过年的红包。
    瑶光看着周围的人每天忙碌,浆洗打扫,装饰房屋院落,兴致勃勃准备各色食物和新衣新鞋,总有种自己和大家格格不入的感觉。
    腊八那天,宫中来人送来腊八粥。
    老郡主命人接了,将灵慧祠熬的腊八粥回赠,又问宫中太后、太妃等诸人安好。
    其中一个小太监微笑着一一答了,又道,“太妃还问韩道长安好。”
    瑶光认出这小太监曾在端王府中见过一次,恍惚记得太妃说他是皇帝身边常用的人,便拱了拱手笑道,“烦太妃惦记,我一切安好。”
    崔旺回到宫中覆命,皇帝照例问了老郡主身体如何,精神可好,问完了,也不叫崔旺下去,也没再问其他话,只忙着摆弄他案上放的水盂砚台笔架等物。
    崔旺暗暗疑惑,偷眼瞧他师傅。
    李德胜向御案瞧了一眼,甩了一下拂尘问,“韩道长气色如何啊?”
    崔旺微微一怔,答道:“韩道长清丽如常……呃……”他思索一下又道,“太妃问她安好,她还跟我说话来着,和上次我见到时一样可亲,只是……”
    皇帝抬起头,“只是什么?”
    崔旺斟酌着说,“今日是腊八,我看灵慧祠上下诸人,就连侍女们,都换了喜庆衣服首饰,只韩道长,仍旧穿的是家常旧衣。”
    皇帝半晌无语,叫崔旺,“你下去吧。”
    李德胜见皇帝取了纸笔,知道他要写字,忙将拂尘插在背后,走去案前为他研墨。
    皇帝端端正正坐在椅子上,等李德胜研好了墨,提笔蘸墨,写了不几个字又怔怔发呆。
    李德胜站在皇帝身后,看到纸上写的是一首绝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必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李德胜心中琢磨半天,低声道:“陛下近日操劳烦闷,何不出去散散心?东西市坊近日都极热闹的。”
    皇帝轻哂道:“你是嫌这宫中还不够热闹么?”
    李德胜忙笑道:“若是陛下要清净的话,那太清宫后山现在可是最清净的……”
    他一语未了,只听皇帝重重拍了一下书案,怒目道:“你说什么!”
    李德胜吓了一跳,茫然看看皇帝,急急地躬身道:“老奴说……太清宫,近来没什么香客,倒是个极清净的所在。”
    皇帝冷冷看着他半天,渐渐脸色又缓和了,“也好。你叫他们去备马。今晚歇在西山行宫。不要叫旁人知道。若有人问,只说我在静室打坐。”
    “是。”李德胜便要退去,皇帝又叫他,“李大保——”
    “老奴在。陛下还有什么吩咐?”
    皇帝沉吟片刻,道:“叫他们打水来,我要净面。”
    “是。”
    “等等!”皇帝又叫住李德胜,想了想说,“你取剃刀来。”
    第113章 小年
    腊八隔日,瑶光照旧一早到了灵慧祠点卯给安慈太后上了香念了会儿经又去静室练习书法。
    薛娘子看她这几天练字倒比平时用心得多就站在一旁指点她几句。
    瑶光刚写满一篇字,孟婆子使人来报讯,说有人来到碧水江汀求见她。
    瑶光愣了一下笑了问那婢女“来的可是一个道士?”
    婢女掩口娇羞笑道,“是个极俊俏的道士。”
    “嗯?”瑶光疑惑,难道我猜错了。
    她到了碧水江汀一看来的确实是定寻,不过,他又换发型……不换胡型了!他那丛大胡子现在完全不见踪影了,下巴刮得干干净净。大周的美男子得合乎这么几个标准:高大白皙,俊美。以这个标准来看,婢女说得一点不错这可不就是一个俊俏郎君?
    定寻站在披萨炉前,又不顾炉台上的灰尘油渍,趴在那儿琢磨呢,听见有人在他身后轻笑了一声他转过头,对瑶光微笑,“韩道友好。”
    韩瑶光走过去,停在距离定寻两三步远的地方,笑呵呵地又看了看定寻的新造型,“定寻道友,你比上次又年轻了许多!”但要以我个人的标准来说,定寻道友的肤色实在太过苍白了些,而且,长相也偏于阴柔,若非他下颌和两腮刮过胡子后仍有青色须根,简直可以用“面若好女”来形容了。
    瑶光这话一出,定寻身边那两位黑铁塔齐声咳嗽。
    她隔着定寻宽阔的肩膀扬头对他们笑,“你们咳什么?我这是夸你们道长呢!”
    定寻也笑,“想来是他们上山时吸了凉风,故而才咳嗽的。”
    瑶光叫孟婆子,“曹娥昨日送来的梨膏糖水还有么?给这二位一人一盅,驱寒止咳。”
    定寻朝他们俩摆了摆手,这两人极无奈地跟着孟婆子去了一楼雅间。
    瑶光请定寻上楼,“那日经道友提醒,我茅塞顿开,重新修改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