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齐衡花灯微透,几时重又》分卷阅读30

    的灯光照着,似乎也渐渐照清了齐衡的心。
    ☆、第十三章:齐衡赈灾 路遇刺杀
    翌日,齐衡醒来时天已大亮,好在今日休沐,否则可不得被御史台那些老家伙说道。商枝一早得到从江安送来的消息,她本想等着齐衡醒来和他商量一下,可七里香急召,她又急匆匆的赶去了,早饭都没来得及吃。
    她到七里香的时候,大家都在了,然而看到方陵游的时候还是惊住了,这是暗卫各首领见面,方陵游在,那就说明……说实话,她真的没有想到,先帝居然连定国侯都给挖进暗卫里了。
    见人齐了,赵谦徵首先发话,“诸位都是我最信任的人,你们之间又都熟悉,想来也不用我多做介绍。江安急报最多不过五日就会入京,大家可有对策。”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日秦将军就要北征,加上江安的海涝,当务之急就是筹集粮食。”方陵游是从战场上下来的,他的考虑自然是从战况这面出发。
    赵谦徵也愁,“这么紧急的时间,以什么名头呢,再者已决定北征,强征恐有非议。”
    商枝不想对这些事发言,她的任务在赵谦徵登基时就已经完成了,此时再言,就是平白惹皇上猜疑了。
    程商陆接到了妹妹求助的眼神,“皇上,不一定非得筹粮,我们可以买。”
    所有人都等着程商陆的下文,“江南诸地,风调雨顺,尤其是杉州一带,粮食产量极高,我们可以派人去买米,我家在杉州有商铺,可以配合着演一出戏。”
    几人商量好了对策就各自离开了,程商枝见这也快中午了,就急忙回了家,正好遇见了刚醒的齐衡。
    程商枝关上了卧房的门,“齐衡,我可以相信你吗?”
    齐衡看着她的眼神有些奇怪,她有点儿撑不住了,她突然就扑进了齐衡怀里大哭了起来,这是商枝第一次哭,母亲去世的时候她都没有哭过,可她现在嫁给了齐衡,似乎有了依靠,她突然觉得好累,她每天要周旋于皇上与暗卫之间,太累了。
    眼前这个男人是她放在心上很多年的人,她知道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她觉得自己的丈夫是可以信任的。她起身擦干眼泪,准备把自己的身份和盘托出,“齐衡,我想和你说……”无意间一瞥,看见了枕头边上的锦盒,她自然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自嘲的笑了笑,指着床上的锦盒“齐衡,那锦盒里的东西我不想再在我的房间看到。”
    齐衡顺着她的视线看了过去,然后很细心的拿起锦盒,温柔的笑了笑。商枝看着他的笑觉得很讽刺,她以为这个心坎上的人成了自己的丈夫,日后她就有了依靠,可今日才发现,眼前这个男人只是她合法的枕边人而已,想起刚刚扑进他怀里那狼狈的样子,商枝转身离开了。
    打那日起齐衡就睡在了书房,商枝依旧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可两人之间微妙的气氛还是很容易察觉,平宁郡主想教训教训儿子,可被国公爷拦住了:人家两夫妻的事你插手像怎么回事儿。
    很快,江安海涝的事传遍了各地,而杉州一带的粮商纷纷扼腕叹息,但看到对牌后心中的不平还是消减了不少。原来,程商陆安排了在杉州的人,假装粮食收购商,一进杉州地界就开始大肆收购粮食,可价格总是不理想,谈不拢,于是程商陆的铺子就派上了用场。
    粮食收购商最后来到了程家的铺子,假意谈了几句,最后收购商提到了粮食的去路,原来是要送去边关,边关的粮食虽说贵,可从杉州运去,一路的费用也赚不了多少。他们来收粮食是因为自家少爷在边关打仗,老夫人心疼他在边关吃不好,所以特地差他们来收粮的,家中也不算太富庶,这价格实在不能再高。
    此事不过两日就传遍了江南,粮商们最后以成本价卖给了他们,只是程商陆知道一旦海涝之事传来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于是迅速改了一家明面上不是程家的铺子,然后以那家人的名义在杉州开了一家酒楼,给各家粮商送去了对牌:主人家拿着对牌在此酒楼消费,一律不收费。
    远在京都的赵谦徵在海涝消息进京的同时得知粮食已经筹齐,心上的石头终于放下了。
    一夜之间,京都人都在讨论海涝之事,平宁郡主也觉得忧心,“你说这好好的,怎么就发海涝了。”
    一家人正吃着饭,平宁郡主这句话倒是打破了齐衡商枝之间怪异的氛围,商枝放下碗筷,“娘这话说得,那是海边,吹个大风都会有海涝的地方,不像咱们在京都,没什么大事儿的。”
    此次赈灾之事十之八九会落到齐衡头上,不论如何她都一定要跟着齐衡一块儿,一则是为了保护他,二则是为了去江安印证一件事。
    果不其然,初三上朝之时,皇上任命齐衡为钦差大臣前往江安赈灾,反对之声实在是多得数不胜数,顾廷烨也觉得奇怪,按理说赈灾的事应该是交给他的,为什么突然就给了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谏臣。
    顾廷烨不明白里面的弯弯道道,只以为是新皇登基,不明此事之慎重,“皇上,齐大人初任谏院侍御史,这赈灾之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