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年代(重生女的全新生活)》第22节

    兰欣每天按时上学,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发挥到了极致。两个哥哥没事的时候,就轮流去半路接她。她每天晚上都会带几道数理化题目回家,让哥哥给她讲解,不管她自己会不会,都会让哥哥做一下。兰欣想先让哥哥这样有一搭无一搭地接触着,等到了适合的时机,她会找个借口告诉哥哥考大学的消息。
    二哥比她早毕业一年,脑子又灵活,他的数理化比大哥要好一些,会的题更多一些。兰欣觉得就算她不提前让二哥补习,他也能考上大学,就像前世一样。
    其实,兰欣经历了上一世,她不像原来那样天真傻气了。现在的她更懂得察言观色,能更好的融合到同学们中去了。而且,她有问题会问老师,老师们各个有真才实学,会认真详细地解答她的问题。老师讲解题型很有技巧,很容易让人听懂;再加上她的努力自学,兰欣在逐步的学习中,渐渐进步着,补上了一些早年忘下的知识。
    周末时,兰欣早早吃了饭,和沈妈说了一声,就来到了冬梅家。她到的时候,冬梅的婶子、伯娘,还有邻居,已经来了满满一屋人。
    冬梅今天穿崭新的衣服,上身是浅红色格子褂,下面穿了条黑色裤子,虽然是时下流行的款式,但是由于裤腿很肥,显得腿部比较臃肿。当然,这只是兰欣的看法,其他婶子伯娘可不这么看,相反,她们会觉得这样穿很好看。而兰欣怕自己抢了冬梅的光彩,特意穿了一件比较素的旧衣服。
    冬梅正在被众亲戚围着说话,见兰欣来了,就赶紧叫她进屋。
    “兰欣,快进来坐会儿。”
    各位婶子大妈们见兰欣进了屋,又把目光聚集在她身上,众多的目光让兰欣稍微有点不自在。
    冬梅家的某个亲戚说:“这个是叫兰欣吧,已经长这么大了?你看,没咋见过面,这孩子先都长大了,还长得这么水灵,你和冬梅差不多大吧。”
    “可不是,都说女大十八变,看兰欣就看出来了,真是越长越好看。”另一个婶子也夸奖道。
    兰欣不经常出门,不认识跟她说话的人,只好笑着回答:“婶子,我比冬梅小一岁。”
    “还小一岁啊,也快找婆家了吧,长得这么好看,可得睁大眼挑个好的。”
    冬梅妈这时说:“嫂子,你知道啥,人家兰欣已经定亲了,找的对象条件很好,是在部队当兵的,家里可有能能耐了。”
    冬梅妈虽然对自家闺女苛刻,但对外人还不错,尤其是兰欣。冬梅妈觉得她长得好,找的婆家又好,让她很是羡慕,寻思自家闺女要是找个条件好点的女婿就好了,也能让人高看一眼。
    兰欣不想成为被人议论的话题,就拉着冬梅躲到一边去了。
    兰欣问冬梅,“冬梅,怎么样,你心里紧张不,现在是什么心情?”
    冬梅仰了仰头说:“紧张啥,不行再找呗,又不是非从一棵树上吊死。你相亲那时候紧张不?”
    兰欣回想了一下,姜学兵那黝黑沉稳的脸庞立马浮现在她的脑海中,她惊得脸有点红,说:“还行,就那样吧。有家人陪着,不怎么紧张;就是见到本人的时候,紧张了一下。”
    冬梅哈哈笑了起来。说起来,冬梅的胆子不兰欣大多了,泼辣多了。她俩小时候一起玩的时候,冬梅比较调皮一些,能上树也能下河,玩起来就像个男孩子。那时,兰欣比较像跟在冬梅后面默默观望的小妹妹。
    冬梅问:“你找的对象挺严肃的,你不害怕他?”
    “怕什么,他可是人民解放军,能怎么着,还能打女人不成?要是他真敢那样,部队上肯定会管他。”兰欣虽然不知道姜学兵是什么脾气,但猜到他肯定不是爱打女人的男人;而且他前世爬得地位那么高,要是有不好的习惯,还不早被人拉下来了。目前来说,他对她挺好的,就是走了这么久,都没来个信,让她挺纳闷的。不是他说要写信吗,难道他忙起把她忘了;还是忙的脚不沾地,没时间给她写信呢。
    确实,部队上的上级不仅帮底下的大龄军官介绍对象,结婚后还帮着调解家庭问题,很有人情味。
    这里两人忙着说话,等待着男方到来。那边的姜学兵确实很忙,忙得连写信的时间都没有。
    姜学兵回到部队后,团部就展开战备拉练行动。这次行动按实战要求全副武装,配齐各种武器弹药、背包、军大衣、防毒面具等,还有粮食、水壶,和小镐铲等工具,每人负重约四十斤左右。
    东北地区还很冷,拉练过程很艰苦。上级是为了战备才进行拉练,当然会好好操练士兵,锻炼士兵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在行军路上,不是急行军,就是紧急集合,所有突发状况都有可能产生。部队大部分时间都是白天行军,晚上宿营。部队到了驻扎的地方,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当地的水源,这件事情很重要,关系这全团人的性命。每次到宿营地时候,士兵们都是疲累不堪,饿得难受,有的士兵甚至在歇息的空档,把带来的粮食生吃。有的人脚底磨起了血泡,有的被严寒的天气冻感冒,可他们都没有放弃,还是坚持跟这大部队行进。
    士兵们还要安营扎寨、做饭、轮流站岗等。部队经过某个村子时,老百姓都会提前做好拥军工作,会给部队准备好住的地方,还会准备饭菜,还有宣传队的慰问演出,这样的“军民鱼水情”很是感人。
    姜学兵作为连长,不用负重那么多,但他要管好底下的士兵,责任也不小。他要注意全连士兵的身体状况、温饱状况等。好在这不是姜学兵第一次进行拉练,他很有经验了,基本按照以前的经验安排,还不断地应付各种突发状况。
    部队不仅要翻山越岭,还要在路上搞军事训练,训练官兵们的作战指挥能力和应战能力。姜学兵带领的一连完成的很出色,成功占领了对方高地,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胜利一方的士兵们唱着响亮的军歌,响彻了整个高山,激励着所有在场的士兵,激扬着他们的豪情壮志,燃烧着他们的热血灵魂……
    拉练行动历时二十多天,顺利完成完成任务。待到部队休整的时候,姜学兵才抽出时间给兰欣写信。
    就在姜学兵给兰欣写信的时候,他的王营长还想着给他介绍对象呢。因为姜学兵是营长手下最中意的一员猛将,他的各项军事训练都非常出色,就连团长都看好他。王营长是某军校毕业后,分到部队当兵,从战士到营长,其中也经历了不少磨练。他对象现在在某个中学当老师,王营长早就想让他媳妇给姜学兵介绍一个姑娘,好让他早点解决个人问题,安心在部队大干一场。
    由于姜学兵一来就参加了拉练行动,他定亲的事情还没来得及报告营长。虽然他有那个心,想早日把结婚报告交上,等有了年假再回去结婚;可老天没给他一个说出来的机会,就跟着大部队出发了。
    于亮和姜学兵虽然在同一个部队,但他们不在同一个营。要是两个营模拟对战的话,他们还是敌对关系;在双方不比拼的时候,他们都是好战友。所以,姜学兵找了对象定了亲这事,大家还没机会知道。
    这不,等姜学兵把写好的信件准备寄出去的时候,被营长得住了。
    王营长看着信封上的名字,惊讶地问道:“是女孩的名字,这么说你有对象了?”
    姜学兵作为王营长的部下,他的家庭状况王营长比较了解,知道姜学兵没有姐姐妹妹,这写给女孩的信件,肯定就是送给心上人的。
    姜学兵不认为找对象是见不得人的事情,再说营长还一直催他早点找,就很直接、很爽快地回答:“报告营长,这是写给我未婚妻的信。我本来一回部队就想告诉你这事,后来不是没时间吗,就给忘下了。营长,我想提前打结婚报告,等年底结婚。”
    王营长的铁拳捶到姜学兵的肩头,“行啊,小子,一个假期就把个人问题解决了,这下我可省心了。本来我还想让你嫂子给你介绍个女老师,看来省了我们两口子费劲了。行,结婚报告赶紧打,早点给你批下来,等有了假期,就回家把婚结了。”
    “是,营长。”姜学兵给营长敬了个标准礼,就小跑步去把信件放到了传达上,等着统一寄出去。
    兰欣陪同冬梅相亲的事情很顺利,男方正是冬梅前世的丈夫。两人一见面,男方紧张地把自己的情况报备了一遍。冬梅听了后,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就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管低头在那里坐着,一点都没有平时的爽快样。
    看来无论是多么直率的女孩子,等轮到了相亲这事上,心里还是有想法的,这不,全都表现在脸上了。冬梅的脸蛋上露出羞涩的红晕,让她凭添了一份娇艳的光彩。恰好,男方的目光时不时扫到冬梅的脸上,让冬梅的羞涩脸孔渐渐变成了绯红色,犹如春季里开放的桃花般鲜嫩娇艳。
    兰欣在一旁看着两人见面的情景,不禁在心里偷着乐;她又情不自禁回忆起自己和姜学兵相亲时的一幕幕,是否也像眼前这一对一样傻呆呆的。
    兰欣觉得,她最近想起姜学兵的次数好像多了点,这是不是代表着她已经把他放在了心上?可她对他却没有那种刻骨的思念,只是有点淡淡的想念,就想知道他在部队干什么,有没有想她呢?
    兰欣觉得,这样发展下去,她早晚会把那个即将成为自己丈夫的人放到心里,也许还会心疼他,最后会爱上他。可她对感情还有点胆怯,在确认姜学兵是不是喜欢她之前,她不想先表露自己的心意。都说先爱上的那一方会输个彻底,那她今生就做后爱上的那一个,不再经历痛苦的爱情,她只想要一份稳定幸福的感情。
    可是感情的事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的心情而改变,不会是一成不变的甜蜜。一生很长,前方的路上也许有坎坷不平、也许有甜蜜的果实,所有的一切只有经历过才会知道。
    ☆、40【更新】
    在七十年代,农村还有很多没用上电灯,更不用说电话这种通信工具了。大部分人一般都靠写信和发电报进行远距离信息交流,基本都是通过邮局来传递信息。所以,乡村里的消息很闭塞。而且农村人的思想比较守旧,要是看见个穿的稍微时髦一点的女孩,就会说人家是臭美;要是有大胆的男人敢碰一下女孩的手,就是耍流氓。
    所以,年轻人到了结婚的年龄,女孩会通过相亲来结实一个素不相识的男人,互相然后了解双方的家庭条件,要是男女双方都没意见,家长也没意见,就可以商量定亲事宜。这个年代的爱情,都是通过婚后培养的。要是女方幸运一些,像兰欣这样找个条件好的军人就很不错了,很多人就带着两铺一盖就结婚,家里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奋斗,即使这样,新婚的夫妻还是热情满满,期待着能通过自己的 奋斗过上好日子。
    媒人给冬梅介绍的对象叫李平,家庭条件比冬梅家稍好点,不过他的个子不高,看上去还是那种精瘦的人,显得有点单薄了些,一看就不像是能下力干活的人。兰欣倒是看出,他就是冬梅前世的丈夫,他还上过学,后来考上中专,回到乡镇当了一名小干部,在农村来说,算是不错的了。主要是他对小梅好,两人结婚后感情一直很好。
    冬梅妈看到男孩有点不乐意,看她那不高兴就拉下的脸就知道了。人都是这样,总拿着自己和各种人比较,看自己哪里超过某人,看自己哪里不如某人。冬梅妈看到兰欣,就行想起兰欣找的对象,即是军人,长得又高大威武,虽然年龄大点,一看就是个能撑得住门面的。哪像给她家闺女介绍的这个,看着干巴巴的,就和没吃饱饭一样。看他那瘦弱的样子,不知道能不能干庄稼活?
    不管冬梅妈怎么看闺女不顺眼,还是想给自家找个撑门面的女婿,这全是心底的攀比心作祟。
    冬梅因为只读了小学,一直很喜欢有文化的人,知道这个男孩上过高中,她心里就有几分同意了,至于其他的,她没考虑那么多。反正看李平那小身板,还不如她显得壮实,肯定不会打女人。她就在找个脾气好一点、会过日子的就行,冬梅看着李平还挺顺眼,就是不知道两人会不会走到一起,这事得听媒人给串通消息,很快她就能知道了。
    果然,等相亲结束,媒人和男方走了以后,又很快回来,说男方同意和冬梅处对象。冬梅妈有点不乐意,说男的家里不怎么合意,长得又瘦又弱……
    媒人就是管着撮合两个未婚男女的,媒人的嘴可比冬梅妈厉害多了,说李平别看长得瘦什么活都会干;他很孝顺,又老实,还是家里的老小,哥哥姐姐都已经结婚,男方父母最疼这个小的,以后冬梅嫁过去,他们肯定会多帮两个孩子……
    媒人东扯西拉,嘴上说得都是李平的优点,一阵子就把冬梅妈说得不停点头,可冬梅妈到底没松口,还是不咋愿意。
    媒人说:“大妹子,你得问问你闺女同不同意,这事总得问问她的意思吧。”
    冬梅妈觉得冬梅也不会同意,有兰欣的男人在那里比着,她能不想找个更好的吗。要说找条件好的,谁都想!可那除了看自身的条件之外,还得看各人的运气和命运。那个靠相亲结婚的年代,女人能不能找个合适的顾家男人,基本全凭各人运气。有句话说的好,鞋子穿在上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走进婚姻的两个人是不是合适,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
    媒人问冬梅的想法时,冬梅红着脸说了句,看着还行,就跑开了,又把冬梅妈气得不轻。
    兰欣一直作为旁观者,她既没有劝说冬梅妈,也没有和冬梅说什么。因为她知道,就是因为前世她没有插手,冬梅就和李平走到了一起,今生她也不想破坏这个平衡,还是让两人慢慢发展好了。就算没有她的帮助,冬梅也会战胜难关,和中意的人结婚。只有靠自己努力得来的,才会倍加珍惜。总之,兰欣希望冬梅还像前世一样幸福。
    兰欣从冬梅家出来后,正好看到邮递员从对面走过来,她鬼使神差地问了句:“邮递员同志,有我的信吗?”
    邮递员是个年轻小伙子,看到水灵灵的兰欣还有些不好意思,腼腆地说:“你叫什么名字?”
    “沈兰欣。”她清脆地回答了问题。
    其实兰欣叫住邮递员的时候,就有些后悔了。她好像办了一件比较冒失的事情,就是因为她想知道姜学兵到底有没有给她写信。
    邮递员把村里的几封信拿出来看了一下名字,结果真知道她的信,就递给她了。
    兰欣看到信上那刚劲有力的字迹,心里突然砰砰跳了起来,她忽然很想知道里面写了些什么。她抬头冲邮递员笑了一下,“谢谢你!”
    兰欣说完就跟长了翅膀的小鸟一样飞回家了。
    兰欣把信藏在衣服里,有点做贼心虚地拿回家了。她回到自己屋里,把门关好,才把信件小心地打开,像是对待易碎的物件一样。
    姜学兵写信的意思大致就是:先是表达了对兰欣的无限思念之情,又说他回到部队很忙,先是拉练了一段时间,一直没有时间给她写信。还说,他给营长报告了他已经定亲的事,准备先在部队打结婚报告,省得到时候现弄很麻烦。
    接着,姜学兵又给兰欣讲了部队上一些士兵们闹出的笑话,看得兰欣心情很好,像是刚被雨水洗刷过的碧空般透彻清亮。姜学兵没有说太多肉麻的话,但他的言辞里透露着想早点跟兰欣结婚的意思,希望她快点成为他的妻子。
    他还表示,目前连队上的士兵还不知道他定亲的事情,若是他们知道了,肯定会羡慕自己找了个漂亮温柔的小媳妇。姜学兵写的句句话里透露出他对兰欣的喜爱,很想把她早点娶回家。
    姜学兵还说,他希望以后兰欣可以跟他去部队生活,因为他在部队发展,希望兰欣也能来到部队跟他一起生活。他的字里行间显示着对两人未来生活的向往,很期待和兰欣单独生活的日子。
    兰欣一口气看完信,心里啥样的滋味她都不清楚。有点激动、有点莫名、还带了一丝丝微微的甜蜜。虽然她只是读了姜学兵的信件,可她总觉得就像真人在眼前跟她说话一样。她拿出两人的合照看了一下,看到他那张威严有型的脸,还有那双深邃的眼眸,好像那正在火辣辣地盯着她。
    兰欣的心里像是给煮沸的开水一般不住地翻滚着;她捂住噗咚噗咚的胸口,安抚着自己的情绪。虽然这封信里没用什么甜言蜜语,但姜学兵的真诚、热情和对兰欣的喜欢,都能从信里看出来。读信的感觉和本人说话是不一样的,看着对方的笔迹,从字里行间揣摩对方的心思,是一种特殊的感觉,兰欣很喜欢这样的交流方式,她准备提笔给姜学兵写回信。
    兰欣在回信中问候了姜学兵,询问他的食宿状况、身体是否健康、训练条件是不是很艰苦等;她还把最近上学发生的一些事情、连她陪好朋友冬梅相亲的事情都写上了。因为她看姜学兵给她写了满满的三页信纸,她怕自己写的太少,会打击姜学兵写信的热情,辜负他的一番心意。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两人都是靠信件来传递彼此的信息和心意,这也成了他们感情中的一段美好回忆,所有信件都被细心的两人珍藏起来。
    兰欣把信件写好,夹到书里,她准备明天上学时在镇上的邮局寄出去。
    兰欣把姜学兵给她写信的事情告诉了沈妈,沈妈告诉女儿,既然已经和姜学兵定亲,嫁给他这样一个军人,就要从各方面支持他的工作,好好和他培养感情……沈妈把自己多年的生活经验细细描述给兰欣听,想让她从中学习到什么,好对未来的日子有帮助。
    沈妈就是那种典型的中国传统女人,既温柔又贤惠,她是一个贤妻良母的典范,在家相夫教子,细心打理家庭生活。现在她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告诉女儿所有的经验,怎样去为人处世,甚至教导她怎样做一个好妻子或者好母亲。
    兰欣虽然已经明白很多道理,但她还是细心听沈妈的淳淳教导,感受着她妈对她的关心和疼爱。她很喜欢这份温馨又安宁的感觉,她已经会从细微之处慢慢感受生活,感受身边人的心意,感受生活中不经意不好发现却又真实存在的美丽风景。
    隔天,兰欣就把信件寄出去了。在路上,她就不断地想着,姜学兵收到信时是什么心情呢,会和她一样激动吗?他也会怀着喜悦的心情把信看完,想像着她的样子,慢慢享受那种甜蜜的心情吗?
    □融融,晴日暖风,风景正好。兰欣拢了拢被风吹起、凌乱舞动的红色纱巾,她的脸颊被红纱巾映衬地更加白皙动人,细微体验着春风中送来的一丝温情。宜人的春风给人们送来了温暖,也会把他们的思念送给远方的亲人……
    ☆、41更新
    1976年发生了不少大事,1月8日,伟大的周总理逝世,联合国总部给已故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降半旗。7月28日,河北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整个城市瞬间成为一片瓦砾,唐山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了严重损失。9月9日,我们的领袖毛主|席逝世,全国人民陷于悲痛之中。
    在历史岁月的流逝中,没有硝烟的战争持续着。10月份,“□”被彻底粉碎,他们要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被识破,“□”覆灭。这次历史性的胜利,代表着□十年内乱彻底结束,举国庆祝。
    在这一年中,南泉村也发生了不少事。
    下乡的知青们都开始活动关系返城,他们厌倦了农村的生活,这里没有亲人,没有繁华的街市,没有餐馆,甚至是没有喧哗。这些独属于城市中的一切让知青们一日比一日怀念,一天比一天更想返城。于是,他们便想尽各种办法回城,仅南泉村的知青就走了两男一女,他们无疑是幸运的,而继续留在农村的知青们则心酸苦闷地盼着他们何时也能回城。
    最倒霉的莫属吴志远了,他也迫切希望返城。可他现在结了婚有了牵绊,他岳父又不是个好相与的,他还要费一番心思才成。
    吴志远对于娶齐红梅为妻的事情很是憋屈,他还真不是自愿的。齐建国当初警告过他,若是他不同意娶他女儿,这辈子别想再从农村走出去。他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哪能比得过在□中处处出头、还爬上官位的齐建国。他被齐建国的话吓到了,但他还是提出了条件,知青要是有返城的机会,他也要回去。
    齐建国是什么人,朴实的村民十个加起来都不顶他一个心眼多,他当即就答应了吴志远的要求。至于他以后会不会照实办,那就是他说了算了。反正他就把自己当做如来佛,吴志远就是那孙猴子,永远都翻不出他的手掌心。
    吴志远拱着想回城,但是齐建国就是拖着不给他办,他一走了之,自家女儿怎么办,他有那么傻吗?放虎归山后,自己就不能牢牢掌握他了,要是他背叛了红梅,那他图啥?
    齐建国虽然没有把吴志远弄回城,但他还是给了他点甜头,让他在大队当了文书,搞统计、做宣传工作。说起来总归是自家人了,齐建国虽然防着吴志远远走高飞、一去不回,但他对他还算不错,就这样打一棒子给个甜枣,慢慢哄着吴志远,让他把心放在农村。
    齐红梅她妈才是个厉害的,原来揪住吴志远狠狠打了一顿,回头这个年轻人当了她女婿,她竟然又冲众人夸起吴志远来。说他长得好,又有文化,村里没有几个比得上红梅找的好。
    闲谈八卦的女人们虽然心里不认同她的话,但是脸上还是笑呵呵地附和红梅她妈的话。他们心里不以为然地想:有什么了不起的,村里的知青都走了好几个了,看你女婿跑了,你女儿不得哭死。
    说来也是奇怪,也是必然,有齐建国夫妇这样强势的父母,他们的女儿却有点缺心眼,儿子腼腆地像个姑娘,真不知道是不是基因突变,还是孩子投错了人家。
    秋后,沈大哥和陈丽华的婚事也办了。新娘子是用村里唯一一辆手扶拖拉机接回来的,同来的还有车上的嫁妆。有一辆飞鸽牌的自行车,还有一台梅花牌缝纫机,还有几床颜色鲜艳的棉被、红暖瓶、洗脸盆等杂七杂八的东西。这样看来,嫁妆算是不少了。
    这些都亏了陈丽华她哥。陈建国结婚后,和玉秀鼓起劲来好好过日子。他自从在市里投机倒把赚到钱,就尝到了甜头。婚后他还经常出去赚点外快,偷偷做了“倒爷“,家里的日子比原来好过了不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