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人生(快穿)》分卷阅读83

    在殿试中发挥好,哪怕有微弱的希望摆脱这个同进士的出身,他也要努力一试了。
    叶长青这样勤奋努力的备考了一月后,殿试终于在四月二十一日开始了,此时春寒已去,春风开始温柔,一阵阵的吹过让人浑身舒适。
    两百名通过会试的学子就在这样的春风里,一身轻衫,衣带飘飘就来到了太和殿东西阁阶下,开始这科举考试的最后一步检阅。
    而殿试的考题却只有策论一道,考生需在一日之内完成,皇帝会派太子或者自己去亲自检阅,这次文帝是自己亲自过来了,然而作为帝王根本无暇去考察每一位考子,会试的前十名才是他的重点关注对象。
    殿试的座位顺序是按照名次顺序排列的,叶长青自然是掉在了老后面,不说想引起文帝的注意,他连文帝的样子都看不清,那他就只有认认真真的来答卷了。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文帝在前十名的考子面前各停顿了一会儿后,最后才把视线锁定在叶明净的面前,忍不住多看了会儿,直到有小黄门来报:“周大人求见。”才有点意兴阑珊的离开了。
    前面发生的一切叶长青自然是没有看到了,他将卷子做完后,啃了两口馒头,又仔细的检查了一遍,觉得非常满意后,才交了卷子出了太和殿。
    出了殿门才感觉后脑勺似乎有一道视线,只是他却懒得回头了,是他又怎样呢?如果他没考好他还可以笑着关怀两句,只是现在他考的那么好,他又能做什么呢?难道过去打秋风?
    只是再两日后,殿试的成绩还没传来,却先传来了一个对于他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
    作者有话要说: 注: 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失论,是选取的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会试试题。
    至于“天下之患无常处也、惟善谋国者、规天下大势之所趋、揆时度务、有以制其偏倚之端、则不至于变起而不可救。夫立国之初、每鉴前代得失、以定一朝之制、时势所迫、出於不得不然、非能使子孙世守以维万世之安也。”出自刘春霖的答卷。
    ”
    第42章 败家子24
    原来本次会试中查明居然有南方学子冒充北方学子参加考试,俗称“冒籍”, 而被同乡学子举报了, 查明属实后, 文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着令将该学子的功名取消, 又将其童试、乡试中督察不力,没有尽职尽责的官员们一律降职处分。
    原本这也和叶长青没有关系,只不过是有的学子为了中进士光宗耀祖,不惜寻找捷径,以身犯险而已,但是他运气不佳被同榜同乡的学子举报了,而被革除了名字之后, 那今年科举取士的名额就少了那么一个人。
    不知道文帝是会是直接减少了那么一个名额, 还是将下面的名字直接往上提一个?
    叶长青刚好是三甲的第一名, 如果往上移一个话,那会不会是叶长青?他会不会实现从三甲跳到二甲的美梦。
    心神恍惚的睡了一宿,第二日就到二十五日,也是举行传胪大典的日子, 叶长青早早的就爬了起来, 抖擞精神来到了太和殿。
    阶下鸣鞭声响起,太和殿前鼓乐鸣奏,王公大臣身着朝服等候皇帝升殿。
    鸿胪寺官员带领读卷大臣、执事官进入殿中,行三跪九叩礼,两百名贡士紧跟其后也都整整齐齐的跪了下来。
    接着奏乐停止,鸿胪寺官员在丹陛上的东边唱名, 大声宣读第一甲第一名刘希希,赐进士及第,而另一旁的官员则领着被宣读的状元走出队列,跪在殿中道路的左边;接着又开始宣读第一甲第二名王云云,赐进士及第,榜眼出列,跪在殿中道路的右边,直到宣读第一甲第三名叶明净,赐进士及第,探花出列,跪在殿中道路的左边靠后的位置。
    听到“叶明净”三个字,叶长青跪在地上紧绷的身体微微一震,他果然是探花郎,年轻有为的探花郎,圣上必然会喜爱至极吧。
    鸿胪寺的官员继续宣读二甲的名次,叶长青收回看向探花郎的眼神,凝神静听着,万一他果真进了二甲呢,他竖起了耳朵深怕错过了哪一个名字。
    直到二甲的名字都快念完了,空气中的呼吸声也越来越重,叶长青几乎绝望的闭上了眼睛,不过只是一秒,他就立马睁开了眼睛,反复回响着刚才耳边响起的“叶长青,赐进士出身”八个字,不是“同进士出身”,这说明他不是同进士,而是正经的进士了,他真的进了二甲,摆脱了三甲的噩梦。
    只是他不禁又有点纳闷,毕竟那个“冒籍”的学子占的是北方士子的名额,为何不拉一个北方贡士来补充,而是补上了他这个南方贡士,难道排在他后面的北方贡士都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他虽然这样想,但当鸿胪寺官员唱完三甲的名字时,他就明白了,原来是补了一名北方落第的考子进三甲,那他自然的向前进一名也是情有可原的。
    微风轻轻吹过,叶长青心情愉悦,微微抿唇微笑,但当他听到一个威严沉重的声音自高处飘来:“周爱卿,朕看了今年探花郎作的莲花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