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门
最新
全本
修真小说
军事历史
校园小说
玄幻小说
科幻小说
穿越小说
网游小说
轻小说
都市小说
《明末之兴汉》251.卢象升托孤
京师,范家府邸。
“事情办得怎么样了?”一个精明强干的中年人坐在金丝楠木的太师椅上,朝堂内站立的一个老者问道。
这个中年人就是范家家主范永斗的儿子范三拔,被问话的老者则是他范家的老仆。
范家的根基在山西,主要经营的就是对外走私贸易。通过大肆给满清走私粮食、食盐、铁器等违禁物品,赚取了大量的利润。
这些山西商人在走私赚钱的同时,还大力在朝堂扶植自己的代言人。因为舍得花钱,又肯坚持,这么多年下来早就在朝廷里形成了自己的一股庞大势力。
范三拔从少年时就开始跟随父亲在外做生意,早已练就了一番精明强干的本事。这两年更是被范永斗委派到京师,经营范家的生意以及官场人脉。
山西八大商家中的其他几家也与范家一样,在京中都有自己的核心子弟经营家族生意,并维护扩大自己的官场势力。
“回少爷的话,如今京中的言官们都知道了鲁若麟和清国皇帝的事情,上书弹劾的人越来越多了,相信到时候朝廷不处置鲁若麟都不行了。”老仆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没露出什么马脚吧?”范家虽然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但是并不想让人知道是他们操纵的。
“少爷放心,都是转了几道弯放出去的消息,最开始放消息的人也送回老家去了,保证没有人知道这事与咱家有什么关联。”老仆也是精明能干的人,自然知道怎么处理这种事情,否则范三拔也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
皇太极还没有离开冷口的时候,就已经安排人给山西几大商家送来了要求,让他们在京师散步谣言,抹黑鲁若麟。
这些与满清利益纠葛非常深的山西商家没有拒绝,马上在京师散播消息,引导那些言官上本弹劾鲁若麟。
在这些商人心里,只要能赚到钱,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像这样散播谣言完全是小儿科,他们甚至会给满清做内应帮助清军攻城,已经完全失去了良心与底线。
那些言官都是唯恐天下不乱的角色,拿到这么惊爆的消息怎么可能忍得住,反正可以风闻奏事,又不用承担责任,马上就上书弹劾鲁若麟意图谋反。
而且是罪名怎么骇人就怎么往鲁若麟脑袋上按,要的就是耸人听闻、惊爆眼球,鲁若麟在他们嘴里立马成了十恶不赦、用心险恶的败类、危险分子,应该立刻缉拿进京问罪。
至于怎么缉拿,那是朝廷的事情,言官们已经尽到了自己揭露邪恶叛徒鲁若麟的责任。
“这件事情就到这里吧,后面的事情我们就不参与了。”范家只是满清的合作伙伴,不是满清的奴才,帮忙可以,下死力气是不可能的。
“老奴明白。”老仆自然心领神会。
“这次那边收获只怕不小,看来我们今年要多准备些货物了,还可以顺便卖个好价钱。”范三拔想到又可以大赚一笔,心里乐开了花。
虽然范家已经不缺钱了,但是赚钱的快乐还是让范三拔无法自拔,何况是这种利润好几倍的生意,简直让人上瘾。
“呵呵,他们拼死拼活的又怎么样?最后大头还不是到了我们这里。”老仆也是一脸的得意。
虽然与满清是合作关系,但是这些山西商人从心底里还是有些瞧不起鞑子的。
在这些山西商人心里,满清都是一群野蛮人,只知道耍大刀,哪里有他们动动脑子就把钱赚了高贵。
“听说那边辽南被金州军给占了,肯定要想办法收回去,这仗一打起来花费可就海了去。粮食、铁器哪样少得了,就是不知道那边抢去的那点钱财够不够买东西的。”范三拔调侃的说道。
像范家这样的商人,最喜欢打仗了,战事一起,就是他们发大财的时候。
“呵呵,那边已经传来了消息,要我们多多备货,这次会大量采购,价格嘛,已经比往年高了三成。”老仆也是非常得意。
“嗯,不错。”范三拔满意的点了点头,“京里的那些关系户这次也要多关照一下,特别是那些低级官员,每家送点米粮,帮他们渡过难关。”
“已经在安排了,因为战事京师粮价奇高,不少官员对咱们雪中送炭感激涕零,都称赞咱们范家是良善人家呢。”老仆说到这里时眼中带着得意。
“金州军那边接触上了没有?”范三拔问道。
“已经派人前往天津了,应该很快就会有消息。”老仆轻声问道:“那边要我们整这个鲁若麟,少爷怎么又要和他牵扯上?”
“我们是商人,赚钱才是我们的目的。那边的要求我们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就不关我们的事了。”
“听说这金州军生意做得很大,每年都要收购不少羊毛。要是能够和我们范家合作,相信对大家都有好处。”
“何况听说他们还出产食盐、布匹和铁器,这些在塞外可都是畅销品。只要他们愿意给我们供货,这次的危机我们也可以帮他度过。左右不过是些嘴皮子功夫,容易得很。”
范三拔对于自己的操作非常得意,这是左右逢源、两边通吃,好处全占了。
“想必那鲁若麟得知京里的消息,已经惶恐不安了,这个时候能够有咱们范家愿意出手帮助,自然会感激涕零,合作也就水到渠成了。”老仆装出一副佩服的表情,让范三拔非常受用。
“这鲁若麟听说也是一个经商的奇才,有机会倒要认识一下。好了,你去忙吧,有消息立刻来报给我。”范三拔自视颇高,对于白手起家的鲁若麟确实非常感兴趣。
“是,少爷。”老仆立马退去。
山西几大家在京城里人脉广泛,有他们推波助澜,京师里对鲁若麟的风评急转直下,大有将鲁若麟打成奸贼的架势。
卢千奇刚到京师就感受到了这种诡异的氛围。
按理说金州军送战利品给朝廷是个好事情,朝廷应该高兴才是。结果兵部接收的人员不情不愿,好像受了多大的委屈一样。
热脸贴了冷屁股,卢千奇并没有发怒,而是冷静的打探消息。
当他得知朝廷言官正在疯狂攻击鲁若麟意欲造反后,卢千奇又惊又怒。
和着千辛万苦帮朝廷打鞑子还打成反贼了?当初可是朝廷主动要求金州军归附的。
卢千奇一面派人给鲁若麟送消息,一面打探事情的原委。
好在现在只是言官们在叫嚣,皇帝和朝中大佬们都没有表态,事情会向哪个方向发展还不得而知。
卢千奇联系上了陈新甲,陈新甲的回复是已经在处理,让他不用担心,卢千奇这才稍微安心一点。
崇祯对于言官们攻击鲁若麟心态非常复杂。
对于鲁若麟这个不受朝廷控制的军阀势力,崇祯天然就充满警惕。
虽然出于现实需要接纳了金州军,并且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几次对清军的胜利都是在金州军的主导下获得的。
但是越是如此越是让他觉得憋屈。堂堂大明居然要靠一个收编的海盗才能对抗鞑奴,实在是太丢脸了。
如果鲁若麟是一心为朝廷还好,崇祯心里还好受一点。但是鲁若麟明显有自己的小算盘,趁着战乱不断的收拢人口回自己的地盘,壮大自身实力,究竟怀了什么心思就不得而知了。
比起异族的侵略,这种王朝内部的权力更迭对朝廷才是最有威胁的。
现在鞑奴尽去,警报解除,崇祯又开始怀疑收编金州军对大明是否合适了。
恰好这个时候言官们弹劾鲁若麟图谋不轨,又曝光了皇太极对鲁若麟许诺的条件,更加加深了他的警觉。
从这点上来说皇太极的目的其实已经达到了,崇祯多疑的性子又开始发作了。
崇祯迟迟不表态,更是让朝中的那些官员以为崇祯认可了言官们的说法,态度也暧昧起来。
眼见情况有恶化的趋势,杨嗣昌急忙进宫觐见了崇祯。
崇祯对杨嗣昌还是很宠信的,只要不是有特殊的事情,杨嗣昌的请见一般都会批准,比首辅的待遇都要高。
在绣墩上放下半边屁股,杨嗣昌直接开口说道:“皇上,如今京师内对金州军的谣言甚嚣尘上,还是要尽快平息为好。”
崇祯的脸瞬间阴了不少:“爱卿认为是谣言吗?”
杨嗣昌马上明白崇祯的疑心病又犯了,:“臣特地找陈新甲了解过,这是奴酋皇太极的诡计,鲁若麟当时就严词拒绝了。何况此时处置金州军于朝廷大局不利,请皇上明察。”
“朕不是不知道皇太极此举不安好心,但朕还是寝食难安啊。你说鲁若麟是不是有能力做到皇太极说的那些事?”崇祯叹了口气,落寂的说道。
帝国没落,对外没有了威慑力,什么牛鬼蛇神都能上来咬一口,这个皇帝当的也很窝心。
鲁若麟明显是怀璧其罪了,造反从来不看你有没有这个想法,而是看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很显然鲁若麟就有这个能力。
“皇上,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收鲁若麟为己用,只要我们控制得好,还是可以变害为利的。就像东南的郑芝龙,归顺朝廷之后,东南海疆立刻平定,再也不用朝廷花费钱粮剿匪了。”
“我大明幅员万里、富有天下,只要缓过劲来,这些归附势力不过是跳梁小丑,只能彻底臣服。现在不过是权宜之计,朝廷也不会放任他们壮大的。”杨嗣昌再次重申了他的观点,收编鲁若麟不过是在为朝廷争取恢复的时间。
听了杨嗣昌的话,崇祯的心里这才好受一些。
“国事艰难,爱卿辛苦了。”崇祯也知道这个烂摊子的掌柜不好当,难得的说了句贴心话。
“臣得皇上信重,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反贼将平,朝廷也可以将精力用在边防,局势也会大好。”杨嗣昌给崇祯描绘了一副美好的前景。
现在农民起义军在明军的持续打击之下陷入低谷,大股的流寇不是被剿灭就是投降,局面确实大为好转。
崇祯点了点头,心里也很高兴,随即问道:“爱卿觉得鲁若麟的事情怎么处理好?”
“鲁若麟谋反之事原本就是子虚乌有,完全是那些言官们轻信谣言,搬弄是非,根本没有考虑到朝廷大局。臣恳请皇上尽快给予鲁若麟封赏,稳定人心,否则以后哪里还有人愿意为我皇明效力。”
这个原本就是应有之意,崇祯倒也不怎么意外。
“内阁是什么意见?”这种封赏一般都是内阁先拿出意见,皇帝再根据自己的喜好做一些修改。
“内阁的意见是封伯爵,追封三代。”以鲁若麟的功劳,封爵足够了。
“流爵还是世爵?名号呢?”崇祯接着问道。
“是流爵,只要他效忠朝堂、再立新功,可加封为世爵。爵号是平辽伯。”朝廷为了鲁若麟的封号也是花费了不少心思的。
只要鲁若麟一天顶着这个平辽伯的头衔,那他就不可能和满清媾和。
朝廷虽然给鲁若麟封爵了,但是整体上并不离谱,崇祯对此也没有什么意见。
“只是鲁若麟斩获颇多,兑现成赏银数目巨大,朝廷一时拿不出来,还望陛下能够从内库借调部分用于封赏。否则朝廷颜面尽失,让鲁若麟看轻了朝廷,也会让其他将士们怀疑朝廷的承诺。”仅仅只是封爵肯定不够,其他的赏赐不足也会让朝廷丢脸的,哪怕再难堪,杨嗣昌也只能请崇祯发内库银以解燃眉之急。
听到杨嗣昌要银子,崇祯的脸就黑了。
他知道国库空虚,连京官们的俸禄有时候都发不出来,更不用说犒赏的银子了。
但是内库里也没有多少钱了啊。
虽然皇家还有一些产业,先帝也遗留了一些钱财,但是这么多年不停的补贴国库,早就没有剩下多少了。
正是因为没钱,皇宫里的用度已经一减再减了,他甚至连衣裳破了都舍不得换新的。
为了节省开支,崇祯甚至分几次放出了大批的宫女和太监。连皇后都要在宫里带头纺纱织布,以示节俭。
做皇帝做的这么苦的也算是少有了,但是即便如此依旧入不敷出,崇祯也是苦不堪言。
但是问题还是要解决,否则朝廷的脸就丢大了。
崇祯只能硬着头皮说道:“朕知道了。”
将难题丢给领导让杨嗣昌也很尴尬,连忙起身告退了。
250.天津会师
252.军心尽归
小说推荐
明末汉之魂
现代人黄汉魂穿成了一位在崇祯二年己巳之变之时英勇作战阵亡的明军骑兵,冷兵器战士健硕的体魄和一身骑射本领加上现代人的智慧和领先大明人近四百年的见识,重生的黄汉当然要让历史改写。自尊、自强永远不会屈服的汉民族在这明末乱世浴火重生,汉文明之光普照五洲四海
实在闲得疼
连载
最新章:
隆重推荐儿子的小说《哈利波特之眠龙勿扰》
汉室可兴
将军乃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今雄踞青州,若能总揽英雄,招纳贤才,内修文事,外齐武备,谋取兖、豫,一统河南,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Q群:263284075(二六三二八四零七五
长歌入汉关
连载
最新章:
第二百七十五章 贾文和计降段煨
三国之蜀汉中兴
寒塘鸦影
连载
最新章:
第2214章 乌孙势力
兴汉之最强益州牧
成为新任益州牧刘焉二子刘诞。天下大乱,身为大汉宗室,当揽大厦将倾,清寰宇以安黎庶。吾要入蜀为牧,效高祖北伐中原,荡平群枭
三宝神
连载
最新章:
第05章 妙计
三国之蜀汉复兴
在蜀汉灭亡的前一天,刘寻穿越成了蜀汉的六皇子刘恂!面对大好河山,不愿成亡国奴怎么办?幸好,获诸葛遗计能立足,收遗臣新将复开疆,还有七位美女执掌的七色剑及剑阵护身,当然,剑的主人也是要收的。促进农耕、开科取士、提早四大发明、畅通中外商路…当山河破碎的时候,刘寻表示:狼烟起,江山北望,我愿守土复开疆!外
日出泉城
连载
最新章:
第390章威震四海盛世繁荣
汉末文枭
不幸之人,穿越不祥之夜!这里有道不尽的骨肉亲情,有数不尽的兄弟情义,有诉不完的儿女情长,亦有掺杂着血与泪的沙场争锋!谋士如林,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猛将如雨,金戈铁马,挥戈长啸,看江山花落谁家?那年,花开正好,那年,血染征袍,那年,少年意气风发,那年,女儿豆蔻年华!乱世将至,英雄并起,有人
李奉先字孔明
连载
最新章:
第390章 大战一触即发
汉当兴
“蜀之安乐公?还此间乐不思蜀”刘禅觉得与其被人当做战利品,到还不如趁着现在来得及,赶紧看住老爹刘备,免得他把大汉给带偏了呦
冼青竹
连载
最新章:
第六十章 天下未竟(大结局)
汉兴
徐世杨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时代 大周建兴年 历史上有过这么一个朝代 王朝末世,遍地胡腥 我辈该如何选择 小小坞堡堡主徐世杨紧握双拳 我要用我的双手,捍卫华夏衣冠 我要用我的双手,重振大汉之天声
硕鼠就是我
连载
最新章:
第497章春4
兴汉室
无系统,不yy,智商在线,权谋文。一觉醒来,他成为汉献帝刘协!杀了董卓,又有王允擅专,除了王允,又有李郭之乱,雍凉初平,又有豪族割据。制天下易,制人心难!群狼环伺,如何建安?且看他运用帝王心术,成霸业,兴汉室!本书原名:三国之献帝崛起
武陵年少时
连载
最新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 得偿所望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