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后。
万历十六年,九月九日。
文华殿。
“明日皇上要启程亲诣大峪山检阅寿宫,具体的仪程,臣都已经记下了。”
朱翊镠身着一袭红地洒线绣金龙重阳景菊花补子衣,同以往一样笑眯眯地坐在下首,看着立在御案后正斟酌着举笔题字的朱翊钧道,
“皇上自北安门出德胜门之时,臣即于德胜门内月城等候,待皇上圣驾甫至,臣致词送行,尔后再行一拜三叩首之礼……”
朱翊镠说了两句,见皇帝仍提着笔心不在焉,不由问道,
“皇上以为如何?”
皇帝回道,
“都是现成的仪式,朕去个五六天也就回来了。”
朱翊镠笑了一笑,他刚从慈宁宫请安回来就被皇帝召到了文华殿,此刻也不知该接甚么话好,
“既然皇上并无其他事……”
皇帝开口道,
“四弟啊,你来瞧瞧朕这个字写得怎么样啊?”
朱翊镠闻言便站起身来,慢慢踱至皇帝身边,探头看向御案上的那一个“孝”字,
“好!”
潞王赞了一声,顿了一顿,接着又赞了一声,
“皇上写得好。”
朱翊钧放下了手中的笔,
“果真?”
万历皇帝书法之精到,功底之深厚,在明朝皇帝之中是可以排上前三的,如果不是因为万历皇帝留下的书法真迹所传甚少,以及他后期对书法和朝政一视同仁的懈怠,万历皇帝完全是可以有机会成为不逊于赵孟頫、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米芾一流水平的书法名家的。
这一点,在后世是达成一定共识的。
倘或再加上万历皇帝留下书法真迹的实际年龄这个因素,朱翊钧这个脱离了琴棋书画环境的现代人在短时间内几乎是不可能单靠练习赶上万历皇帝的书法水平的。
故而朱翊钧的这句话问得就有些心虚,他觉得朱翊镠看得出来皇帝的书法水平“大不如前”,只是不敢对他说实话而已。
“当真是好。”
朱翊镠相当捧场,或者换句话说,任何人捧上了皇帝的场就不敢不一鼓作气地捧下去,
“臣听闻皇上曾有一幅御书‘龙’字流出朝鲜,引得朝鲜卿士大夫好事者争相摹刻,以藏于家,朝鲜国士大夫尚且如此,何况区区一晋商?能得皇上的一个字,已是天大的体面了。”
朱翊钧笑了一下,道,
“朕的确是好久没写字了,从前朕最喜欢摹写颜真卿的,还曾命张居正装潢题识后,收于大内。”
“只是张居正当时劝朕,‘君德之大,不在技艺之间,梁武帝、陈后主、隋炀帝、宋徽宗皆能文章擅绘画,然皆无救于亡乱也’,于是朕后来就不写了。”
“直至张居正死后这些年,朕也没好生写上几个满意的字,若单论起技艺来,一定较年少时退步了不少,四弟这是在宽慰朕呢。”
朱翊镠笑了笑,绕过张居正的话题不提,只是笑道,
“臣只是觉得,一介晋商,不值得皇上再三提笔,他有钱无权,皇上若是钟意他的行商之技,难道还怕他不为朝廷所用吗?”
朱翊钧伸手拿过万历皇帝的私人印玺,往那张似真非假的“皇帝真迹”上盖上了一枚命德之宝,
“四弟啊,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有钱和会赚钱是两回事,愿意捐钱给朝廷和愿意赚钱给朝廷又是两回事,这一码归一码,朕要是能单凭一幅字就能换得一个为朝廷赚大钱的忠心商人,那绝对是朕占了便宜。”
朱翊钧盖完章,甩了甩手,一旁就立时有小太监们呈上温水、手巾,为皇帝挽袖净手。
“忠臣必出孝子之门。”
朱翊镠回道,
“中云,‘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一个人对他的父母亲,对他有生养之恩的人,他都不能够去爱,怎么可能真心实意地尊敬皇上、为朝廷尽忠呢?”
朱翊钧摇了下头,他根本不相信这种荒谬的理论,明末两大著名孝子,范文程和吴三桂,同样也是著名的汉奸,若是站在大清的立场上,孝子和忠臣倒是辩证统一的一对同义词,
“私德不可与才干相提并论,张居正当年还有‘夺情’之议呢,其实朝廷上下谁不清楚,这孝与不孝,不过是一个攻讦他人的把柄,说白了都是家务事,朕何必带头嚼人舌根?”
朱翊钧将手从热水盆里拎出来,任由小太监替他擦手拭水。
公平来讲,朱翊钧是不知道范明那个“孝字跟前鞭爹尸”的宏伟计划的,他收到范明献上来的黄教佛珠后,从刘守有那里得到的情报仅仅是“范明不守父丧、不付丧资”这样的“小节”。
而现代人朱翊钧对于古人所看重的“死后风光”恰恰又看得没那么重,换个角度说,如果朱翊钧他现在死了,他自己也是不会要求他名义上的“儿子”为他守丧的。
再加上他早就知道历史上的范明父子不和,所以对范明在他父亲死后的种种举动并不吃惊。
事实上,朱翊钧并不觉得“守丧”和“人品”有甚么直接关联,历史上的努尔哈赤还为李成梁守丧三年呢,最后叛明屠城的时候,也没见他手软啊。
退一步讲,明末人品大节有所亏欠的人才多了去了,再多一个范明也不多。
可若是能因此变范永斗为自己所用,让这位满清的皇商心甘情愿地为大明挣钱御敌,那可比追究甚么“守丧”、“造墓”的重要得多了。
历史上的万历皇帝对修建定陵百般看重,现代人朱翊钧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唯物主义者,
“钱财本来就是个跑腿的,有了跑腿的,百工技艺那是孙子,官吏缙绅他也能做孙子,就说这修建寿宫罢,万历十四年的时候,朕曾命抚按官各进有助工赃罚银两,接着又下旨实行‘开纳事例’,卖监生头衔筹金,结果这修了三四年了,刚刚才修出了个大样子来。”
皇帝擦干了手,将袖子重新放了下来,
“那范明要是舍了他爹的墓不修,反捐了钱来修朕的寿宫,四弟啊,你说他该算不算得上是一个忠臣呢?”
朱翊钧此刻的说法当然有点儿是在欺负人的意思。
按照儒家体系的设定,他这个皇上是世间至高无上的“君父”,等于是大明最大辈份的“爹”。
朱翊钧用他这样大的辈份来同范明一道“反孝”,显然并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反孝”。
简而言之,名义上是反的,制度上还是遵从的。
进一步说,即使朱翊钧对范明的这个请求确实心生反感,但那也是处于皇帝视角的反感,他作为现代人的内心是为范明叫好的。
朱翊镠当然听出了皇帝只是在名义上支持范明,于是笑道,
“忠臣是皇上的忠臣,皇上既有圣断,臣岂敢置喙?”
朱翊钧道,
“朕是想让他成为朕的忠臣不假,只是朕不明白,朕的这一个字,果真值得商人们如此追捧吗?”
朱翊镠答道,
“那是自然。”
皇帝袖起手道,
“山西如此,京城也是如此吗?”
朱翊镠道,
“天下无不如此。”
朱翊钧道,
“那么,既然朕的字这般管用,四弟你的字理应也一样管用了。”
朱翊镠一怔,当即便跪下道,
“臣不敢。”
皇帝道,
“朕记得四弟你在京城有一半的皇店,朕写这‘孝’字的时候就在想,倘或这店铺换上了潞王的名头,会不会比不是皇店的私店存活得更久?”
朱翊镠道,
“皇上说得是,臣即将远赴河南,京城的皇店、皇庄理应收归皇上名下,臣回去后,便将这京中一应皇店呈与司礼监交付……”
朱翊钧打断道,
“朕不是问你这个,四弟啊,你先起来。”
朱翊镠跪着没动,
“臣自知有罪。”
朱翊钧淡声道,
“大节下的请甚么罪呢?要是让老娘娘知道了,又该说朕在欺负你了,你名下的皇店本来就是朕赐给你的嘛,这有甚么不可说的呢?朕问的不是皇店的事。”
皇帝一面说,一面侧头向一旁示意道,
“张诚,快将你潞王殿下扶起来,朕没教潞王跪下。”
朱翊镠见张诚伸手来扶,竟朝皇帝叩头道,
“臣知道皇上问的不是臣的事,只是这狐假虎威之人牵涉者众多,臣虽知京城情形,却实在不敢妄言。”
朱翊镠这一句话令朱翊钧在心中吃惊不小,别看潞王表面憨憨的,听话听音的本事在宫中恐怕比他嫂子郑贵妃还大,
“朕如今不是也助长了狐假虎威之风吗?”
朱翊钧笑了一下,对张诚摆手道,
“朕亲自来扶,你先带殿里的人都下去罢。”
张诚身形微微一僵,随即拱手应是,转身便带着殿中宫人退出了殿外。
“朕来猜猜,这扯虎皮做大旗,又能让四弟你不敢多言的人都有谁?”
朱翊钧俯下身道,
“宦官肯定占其一罢?”
朱翊镠慢慢抬起头道,
“皇上是明知故问。”
朱翊钧笑了笑,照旧伸手去扶他,
“四弟是怕将来远赴封藩,离朕远了,又见朕已有解除藩禁之心,若是无端因此得罪了朕身边的小人,恐怕去藩之后,突遭无妄之灾罢?”
朱翊镠听了,这才敢重新站起身来,
“皇上,臣斗胆为宦官说句话,张诚、张鲸他们实则也是因势利导,钱就放在那里,换成谁坐在他们今天的位置上,都是一样地赚钱。”
朱翊钧笑道,
“议论起申时行你不留情面,换成太监你倒不敢说了?”
朱翊镠道,
“皇上,都是一样的,当年严嵩当政的时候,京城的铺主间就盛行一条行规,如果能让严府府上的人拿着严嵩的拜帖来铺中拜访一次,铺主便愿意献上三千两银子作为‘程仪’。”
“也就是说,一张写着‘嵩拜’两个字的拜帖就值三千两,即使严嵩晚年威风不再,京城中的铺主却依然觉得这笔钱花得很对、很值。”
“而若是换成太监,每日居于禁中,离皇上那么近,陡失圣心的机率比严嵩当年已然低了不知几许,臣又何必断了人家的财路呢?”
朱翊钧道,
“那不买这一张严府拜帖,难道这天子脚下就开不了张了?”
朱翊镠很懂行情地道,
“说开也能开,只是这京城贵人多,要是不买这一张‘嵩拜’,那额外便要再多花不定多少银子来疏通上下,真要是计较起来,严府的这一张拜帖反倒显得价格公道。”
“所以即使皇上因此发落了张诚、张鲸,再换另一个谁上来,结果都是一样的,这就好像世宗爷当年打倒了严嵩父子,接着又发现徐阶父子在松江府强占民田、鱼肉百姓,一个接一个,没完没了啊。”
朱翊钧沉默片刻,道,
“朕不是要发落谁,四弟啊,你尽管把心放回肚子里去,朕绝不是要借你的名头去发落谁,朕只是觉得……我大明的商人不该如此啊。”
皇帝走过两步,重新伸手点上那个“孝”字道,
“为虎作伥,就像一个坏蛋因为有了儿子就能披上‘慈父’的皮,朝廷已经征收了税费,官吏们也从朝中领取了俸禄,商人何必要在私下里将利润二次匀分给官宦呢?”
朱翊镠道,
“只要是行商,这都是无可避免的,除非像那个范明,一下子就能找到皇上这样的靠山。”
朱翊钧十分忧愁地道,
“可这一个‘孝’字,朕也只能写上一遍,要是写上百遍千遍的,这个‘孝’字还有那么大的用处吗?”
朱翊镠道,
“皇上写的字,哪里会没用呢?”
朱翊钧淡笑道,
“那要是再加一个‘法’字呢?”
朱翊镠丝毫不上当,仍是答道,
“那也必得是皇上写的‘法’,才能盖过这一个‘孝’字。”
朱翊钧笑了一笑,刚要再去提笔,想了一想,忽又缩回手,道,
“算了,朕即使再加一个‘法’字给他,也不如这个‘孝’字管用。”
小说推荐
- 皇朝女帝史之明焕大帝
- 一代太女,惊艳绝伦,掌权如皇,红颜薄命,憾然离世;一座皇朝,分崩离析,覆灭不存,残留遗民,隐世百年;一家七口,幸福美满,天降横祸,连连遭灾,家破人亡;帝星现,预言始,太女还,隐族出,天地间,风云起,这天下,谁主沉浮?且看复仇之火,星星燎原,重生太女,剑指天下,掀起腥风血雨,成就一代女帝千秋帝王业!一
- 朝闻可馨连载
- 最新章:第二百六十章 问号塞,事实悟
- 辣手兵王
- 最新章节预览
- 明朝无酒连载
- 最新章:第1013章 晋级,决赛
- 明朝航海王
- 弘治十一年,即公元1498年。此时,大明疆域之内。朱厚照出阁读书,小虎牙露出了锋芒,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王守仁和唐伯虎摩拳擦掌,正在准备科举。小冰河期已经降临,寒冬正在肆虐大地,给予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大明沉重一击,朱祐樘再怎么努力,弘治中兴也走到了巅峰,正在由盛转衰…此时,大明疆域之外。鞑靼小王子达延
- 任弘毅连载
- 最新章:第144章 许栋海盗集团
- 重建大明朝
- 重要说明《重建大明朝,曾名《1344年》既来之,则安之。高凡只是想好好享受生活,有吃不尽的美食,有花不光的钱,有泡不完的…那啥,这条就算了吧。可怎么就成了天下第一首富呢?怎么就和朱元璋一起打下了大明江山呢?算了,人生嘛,总是那么不尽人意~Q群:941621682四方居;欢迎进群聊天吹水
- 岷森连载
- 最新章:第一百二十五章 开炮仪式
- 爆改大明朝
- 说好了去十七世纪收拾鞑子,却因阴差阳错来到十四世纪末的明初,呼天不应,叫地不灵,举目无亲,左右无伴,詹闶觉得应该搞他一下…于是,在后世史学家的嘴里。他是大明第一神棍,也是现代科学之父;他是顽固的保皇派,也是封建的掘墓人;他是让中华威名响彻宇内的大英雄,也是把血腥染遍欧美非拉的殖民者
- 羞涩道士连载
- 最新章:第二百五十四章:永乐大帝
- 明朝大贪官
- 百姓们:贪官啊,你刮地三尺!众美女:你不仅贪了奴家的身子,还贪了奴家的心满朝臣工:何瑾贪婪成性,实乃我等官员之耻!朱厚照:嗯,何卿贪是贪了点,但能陪朕玩闹嘛何瑾闻言怒了:我贪点儿怎么了!要不,我不干了你们来?所有人顿时一凛,谄媚笑道:何大官人莫生气,我们跟你闹着玩儿呢地广人稀、风景独好的读者群:70
- 千里风云连载
- 最新章:第三九七章 没那么简单......
- 明朝大纨绔
- 英国公府小公爷,陌上少年玉公子。张仑最初穿越的时候,真的只是想见识见识技术流派大同婆姨、制服诱惑泰山姑子,高级伴游西湖船娘,当世明星扬州瘦马。然而好折腾的性子,让他最终却选择了扑腾来去,把大明扑腾成了他也不认识的世界
- 贪狼独坐连载
- 最新章:第五百三十七章 形势终究强于人,鞑靼留神不留形(中)
- 肱股明臣
- 东朝大学士连载
- 最新章:第154章 大内斗 一
- 重振大明朝
- 穿越,又是穿越,不过怎么穿越到了崇祯皇帝身上?掐指一数,搞不好自己只有十七年的皇帝命啊!怎么这么苦逼?为了不吊死在煤山,为了能和一起来的妹子幸福生活,只能拼命去改变大明,重振(崇祯)大明朝了!魏忠贤,打倒!东林党,打倒!女真人,打倒.打倒!打倒!凡是破坏阻碍我美好生活的,统统打倒!既然都叫崇祯了,怎
- 万里高歌连载
- 最新章: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