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再不女装大汉就要亡了!》_分节阅读_396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下属们得到曹操的命令,一个个如同打了鸡血,他们看向他的眼神带着崇敬与信仰,只要曹操一声令下,他们就能成为他手中最锋利的刀刃。
    曹操也是这样教育曹昂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今日我若心软放过他们,来日隐患将困扰更久,隐患日积月累,就是倾覆之日。所以我奉行今日仇今日报,今日恩怨今日结。”
    曹操的论点,与曹嵩教授给曹昂的儒家思想背道而驰,儒家讲究仁德,而曹操的铁血作风,像极了先秦时候的法家。
    为此,曹昂还单独来与曹操谈心,询问他这样做是不是有些不妥当。
    曹操问他:“哪里不妥当?”
    “父亲,暴秦以严苛律法治国,二世而亡,大汉开国以无为而治休养生息,至汉武帝时独尊儒术,仁政才能令您掌握住天下人的心,令更多的百姓愿意追随您,现在您大开杀戒,是否会为您日后平定天下,治理国家留下隐患?”
    曹操抬眸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你以为我尊法家而漠视儒家?”
    曹昂卡壳了,他没想到父亲竟能一针见血地点明自己的忧心。
    “他们犯的是叛逆之罪,”曹操道:“诛杀他们,为万民除害理所当然。”
    “可他们也是听命行事,父亲若是传扬出杀战俘的名声,日后敌人都将拼死来与您作战了。”
    “我不杀降兵。”曹操淡淡道:“他们也不是降兵。”
    曹昂被他轻轻一点,听明白了,他恍然道:“所以父亲没有杀死袁绍,因为您传扬出去袁绍投降的消息,为了坐实这个消息,您不杀死他,他就是降兵。”
    曹操点了点头,再教育曹昂:“在先秦之前,曾经百家争鸣,儒家与法家只是其中之二罢了,你的祖父教会了你如今世道最常用的经典,你却需要培养自己的思考与三观,我承认我重法过于儒,只因我知道法律是人们的底线,我做不到令全天下的人都有德行,那么就只能以法来约束。仁政与法政并不冲突,法不容私情,秉公执法之人却需要仁爱之心与怜悯之情。所以,不要片面地只读一家之言,你要培养自己的眼界,要不断地学习拓宽自己的见识,庄子说人生有限而知识无限,越是追求知识越觉得自己无知,你要学会鉴别所学到的知识,取其精髓,去其糟粕,最终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曹昂似懂非懂地听着,在他这个年纪,知识的积累还不足够,自然达不到曹操这样的境界,但这并不妨碍他将曹操的话语记载心里,当做真理一样去做。也许等他积累到父亲这个年岁,就会懂得他现在所思所想了。
    曹操所说的这些,既不是太学先生教的,也不是曹嵩教的,而是系统先生之中最为年长,听说活了好几辈子的长琴先生教授的,几位先生里,他最受用不尽的就是这位长者的教导,那是岁月与阅历沉淀下来的隗宝,令他有幸能够识得一二。
    如果可以,曹操也希望自己的儿子们能够接受到这样优秀的先生教导,遗憾的是之前系统提示孩子们的资质还不够开启系统资源共享,家里那三个亲儿子,都不是冰心坊最适合的继承人。
    直到他的幼子曹冲出生。
    他们没有人教,作为父亲曹操却能以自己的观念来影响他们,让他们学会思考,自学,多看书总是没有错的,许昌太学藏是最好的宝藏。
    曹昂经过曹操的点拨,更加谦虚上进,曾经的他学习是为了得到父亲的夸奖,现在的他不仅想要得到父亲的夸奖,内心深处更有一种自强的心理,他想成为一个心性坚定的人,就像父亲那样闪闪发光,拥有独特的人格,做光伟大丈夫,顶天立地于世间。
    察觉到长子心境的变化,曹操别提有多欣慰了,他感觉到自家水灵灵的小白菜正在他的倾心浇灌下茁壮成长。
    却说袁绍正被关押在曹操的后方营地内,周围重兵巡逻把守,兵将们防备他逃跑就像是防贼一样。
    沮授与袁绍被关在一起,作为一名头脑聪明的谋士,没能想出能帮助主公脱困的法子,沮授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与愧疚之中,是他无能,害主公沦为了敌军的阶下囚!
    袁绍倒是挺宽心的,事已至此,自怨自艾可不是他的作风,与其在焦躁与煎熬中度日,不如令自己更加从容一些。
    自从到了曹营以后,原先还有些脾气焦躁的袁绍竟出奇地冷静了下来,每天被关在一个地方,没有别的事情能干,他就独自一人发着呆,回忆过去,思考人生,渐渐地,心态也就平稳了许多。
    他想起了小学时曹瞒还是个要抄写他作业的小鬼头,上课尽将精力花费在与袁术的争斗中了,可每一次先生提到的问题,他都能一一回答上,由此可见曹瞒从小家学渊源,他甚至怀疑当年那权倾朝野的大宦官曹腾可能亲自教育过曹瞒,否则他怎么可能小小年纪就懂得什么叫做党锢?
    他又想到了大学的时候,曹瞒一头热扑进藏书阁中学习,也是从那个时候起,他与曹瞒的差距越来越大,直到毕业时到了追赶不上的地步。
    做官以后,他自己失望于官场的污浊,选择辞官回家乡隐居,底气也是因为汝南袁氏不愁吃穿的大家族底蕴,而曹瞒在官场上处处碰壁,碰得头破血流。
    黄巾乱时,他随何进之军在洛阳守护都城,而曹瞒东奔西跑,随皇甫嵩到处征战平定叛乱,到头来却落不到好,被发配到了兖州这穷苦地方。
    袁绍背对着沮授静静发呆,他的手指磨砂着淡色的薄唇,嘴唇严肃地抿成一条线,突然开口道:“曹操会胜过我,也许不是他运气好,而是本就有这个实力吧!”
    摸爬滚打中长大的孩子,与在安逸中按部就班成长的孩子哪一个更能经历风雨蹉跎,这是显而易见的。就像他与呆霸王袁术相比,就不是同一个境界。
    沮授乍一听袁绍喃喃自语,吓了一跳,他担忧极了,唯恐袁绍想不开:“主公基业还在,只是因为意外泄露消息被曹操所俘,还请主公莫要放弃,等待将军们与诸位同僚们前来救援。”
    正在此时,外面传来了嘈杂的响声,发呆中的袁绍回头看去,只见营帐被曹营兵卒拉开,从外头赶紧来两个人。
    正是郭图与辛毗!
    那两人被丢进营帐,差点摔倒,互相扶持着才得以站稳,待看到营帐内完好无损的袁绍,郭图吓了一跳,求生欲作祟,声泪俱下地跪到袁绍面前诉说着淳于琼兵败的经过。
    “曹军之中定有不得了的高人指点,他们将我们的动向全都摸索透了!本来还怀疑有内奸作祟,可攻破城池后,与我们商议计策的几位都因不愿投降而被曹操所杀。”
    郭图这边哭了,辛毗也不得不跟着表明态度:“臣等听说主公已经向曹操投降,为了见到主公,不得已也向曹营投降了,臣有罪!”
    郭图也跟着哭嚎:“臣有罪啊!”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