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再不女装大汉就要亡了!》_分节阅读_187

    一家子带上唯一能够从家中带走的些许衣物,挤在一辆马车之中,一路往洛阳南边而去。
    曹昂勾着曹操的脖子,脸颊一直在他脸上蹭,像个黏糊的白面团子,七天未能见面,让终于能抱住亲爹的崽兴奋地糊了曹操一脸的口水。
    曹操有些嫌弃地避开,那小子露出无齿笑容,一把揪住了曹操的胡须玩。
    那可是他第二宝贝的络腮胡,怎么能让小儿随手拉扯,扯断了怎么办?!
    曹操忙将儿子往亲爹怀里塞,接过母亲递来的帕子擦脸。
    边上年幼的弟弟天真无邪地叫道:“大兄的胡子,断了!”
    曹操:“……”
    他条件反射伸手一摸,好不容易留出美胡须形状的两撇胡子,本该是左右对称的,左侧愣是被扯断短了一截,这左右失衡的触感,一定丑极了!
    曹操痛心疾首,哪里还有空去想刘宏的计策,满脑子就是快到达叔叔曹炽家中,找一面镜子,救一救自己的胡子。
    如同刘宏说的那样,曹嵩胆小,他不敢真的贪太多的东西,在避无可避要拿回扣的时候,意思意思贪下一点,其他不是给了同阵营的其他人,就是孝敬了尚书令曹节。
    其余人不悦于曹嵩的敷衍,对于他的秉公职守而感到不安,唯恐他不跟着一起变脏会成为洗干净出来反捅他们刀子的人,于是众人以送礼的方式,如果在洛阳他不收,那么就送到他谯郡老家,再有曹节施压送他昂贵财宝,命他置办田产来堆放贪污赃物,曹家在谯郡的庄园,不知不觉成了堆满了金银财宝的空房。
    曹家抄家抄不出多少东西,士大夫们之中有不少人曾经得到过曹嵩的恩惠,有人力保曹嵩,又有人挑起新的战事,众人关注的重点很快就从曹家挪开,接下去一段日子,平安又平静。
    曹炽家中的儿子曹仁能够到太学学习,靠的还是曹嵩之前的关系。
    这位大司农虽然丢了官,提拔上去的人却一个个都保得好好的,也未曾影响到曹仁的学业,感激于族兄曾经拉扯的曹炽对曹嵩一家子热情极了。无论是立刻收拾出空屋子供他们居住,还是为他们安排婢女侍从,全都不假他人之手。
    曹炽家中不如曹嵩宅子大,原先也不过是夫妻二人与两个儿子共四位主子,屋子并没那么多,一下子住进曹嵩一家五口人,还真显得有些拥挤。
    堂弟曹仁性子温厚,还道:“我常年住在太学之中,每当年末休假的时候才能回来,不如就让堂兄住在我的屋里,用我的书房吧!”
    这是曹操太学毕业后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堂弟,他似乎有那么点印象:“你小时候,是不是与我一起去田里抓过蟋蟀?”
    曹仁笑道:“没想到堂兄还记得这些,我们不仅抓过蟋蟀,还一起揍过骂你的人,一起下水摸过鱼。”
    经他说起,曹操果真回忆起了儿时无忧无虑的时光,他惊喜道:“记得,我记得你!”
    两位父亲在那边闲聊,曹仁则带曹操来参观自己的书房,他毫不介意道:“我明天就要回太学了,这里的东西堂兄全部都能用,我们是族亲兄弟,堂兄不必客气。”
    曹操参观曹仁那书房,只看到一架子竹简,墙上挂着弓,边上竟还有石锁,看那磨得光滑的手柄,定是经常使用的,心中对这位性格温厚大方的堂弟有了第一印象:好武。
    曹仁还有个弟弟,名为曹纯,今年六岁了,正式顽皮爱闹的年纪,整日了嚷嚷着要骑马射箭,偶尔还会偷溜进兄长的书房来摸弓箭与石锁玩。
    曹操就这样住进了曹炽家中,他整日待在书房,深居浅出,每当曹嵩问起的时候,都以要进学钻研典籍为由来堵住他叨叨的嘴。
    曹炽惊讶道:“我们元盛(曹仁的字)书房里圣人典籍不多,多是各种兵法与野史,没想到孟德也喜爱兵书吗?”
    曹嵩无奈道:“可不,我还记得曾经有一段时间他整日都沉迷进去了,叫他吃饭都听不见。”
    曹炽道:“看来,孟德有做将军的潜质。”
    曹嵩不由苦笑。
    还做将军,前程都丢了,又惹了帝王厌弃,除非出现大乱需要他上阵拼杀,靠实打实的功绩来赚取前程,不然一辈子都别想当将军。他可舍不得曹操冒着生命危险去闯,曹嵩只求一个安稳。
    为官时,他求安稳,为父时,他也求安稳。曹嵩的为人智慧,是圆滑迎合,不得罪任何人,从而无论何时何地,都留有一定的退路。别看他被人定为“宦党”,士大夫之中可有不少人曾经受到过他的帮助,关键时刻,这些曾经无私帮助过的人们会一一成为帮助他走出困境的推力。
    曹操在屋里悲伤地打量起自己左右失衡的胡子,为了将胡子修剪出好看又对称的形状,他弯着腰,拿着小刀捣鼓了半天,最终两撇胡须短如蚕豆,滑稽地黏糊在他的嘴唇上方,一看这效果,曹操一气之下将它们全给刮了个干净。
    胡子刮干净了,显得俊秀又年轻。
    失去了官职,曹操不需要每天去站岗执勤,除了去往刘宏身边以外,还会自己在洛阳城中与三五好友聚上一聚。
    袁逢也因受到了牵连被免除官职,曹操受到袁绍相邀,前往宴席,得知了袁绍即将离开洛阳的消息。
    袁绍感慨道:“没想到孟德遭受了这么大的委屈,要我说,这官不做也罢,做了反而受气。”
    曹操惊讶道:“你辞官了?”
    袁绍轻笑一声:“他们说我这个‘学生官’不识抬举,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都掂量不清,一群人欺上瞒下的做掩耳盗铃之事,我也不过是说句实话,反倒成了异类。巴结上官,与同僚虚与委蛇的官做得太憋闷了,我还不如不做,也免得受气。”
    “那你以后不出仕了吗?”曹操太能明白袁绍的感受了,可不是当官要受气吗?
    “朝中吏治还有待清除,我们当官若做不到为民为正义,反而同流合污于淤泥,那可真是违背了太学一直以来教导给我们的圣人之学了,”袁绍摇了摇头:“真要是哪天能遇上好机会,还是会出仕的吧?你可知他们说我什么?说我心高气傲,不愿低头,也不想想自己做的腌渍事有多下作,我便是不要这乌纱帽又如何,大丈夫在世,退隐自修亦是一种生活方式。”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