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再不女装大汉就要亡了!》_分节阅读_171

    而卢植的上奏,独树一帜,他在奏书上写道:“臣举荐曹操,曹孟德做下一任九江太守。”
    曹节若有所思,放下了卢植的上奏,拿起了扬州刺史派人递送上来的竹简。
    大宦官冷笑一声,转头就去寻了合作者王甫,警告他道:“贪的时候,要留一点退路,别因为贪心,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在伸手之前,你先考虑考虑这东西是不是你能够染指的。”
    说着,曹节将扬州刺史的上奏往王甫脚下一摔,甩袖离去。
    王甫被他警告地莫名其妙,拾起竹简一看,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这群蠢货!
    在扬州刺史洋洋得意的等待中,洛阳的圣旨下达了,罢免扬州刺史的官职,将派遣新的刺史下来任职,又为曹操进行了升官,将他提拔为了下一任的九江郡太守。
    曹操接到圣旨的时候,各地百姓都在赞颂他平定叛乱的贡献,就连传旨使者,都对曹操的年轻有为赞赏有佳,他赞颂道:“曹太守年少有为,当是少年学生官的楷模,这九江叛乱若是没有你,恐怕还要再持续好几年的。”
    曹操被卢植教育地学会了忍耐,听传旨使者说了一堆赞扬他的屁话,整个都已经处在了暴怒的边缘。
    做上了梦想中的地方官,曹操却不感到高兴,这一切的功劳都该是卢植的,却在有心人的操控之下,成了他的功劳!
    卢植闻言,哈哈大笑:“妙,妙啊!”
    果真如他所料。
    在卢植的心里,曹操继任九江,等于保住了九江!
    扬州刺史的作为,当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赔了夫人又折兵!
    他恐怕死都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丢官。
    卢植也没有想到,他不过是放手一搏,没想到曹操的背后当真有比王甫还要权重的人。
    卢植兴高采烈邀请曹操喝酒,似乎一点都没有被抢了功劳的愤怒,他心性豁达到令曹操心生愧疚。
    也许是看出了曹操的愧疚,卢植含笑道:“孟德在愧疚什么?自从来了九江,你有多少个日夜没有睡好,我还不知道吗?他们说平定九江的叛乱是你的功劳最大,这话也没说错,若不是你招募兵卒,将我从监视之下救出,也不会有如今这样的局面了。”
    “分明一切都是您的布置,您又何必将事归功于我?”曹操愧疚道:“我也不过是当了个打手,听从您的命令做事,一切布置都是您在做,没道理长官没有功劳,让做属下的升迁啊!”
    卢植摆了摆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很好,你本就是我培养出来的继任人,有你守着九江,我放心。至于功劳什么的,我还真不在意那些。”
    他几乎能够预料到洛阳之中为了这功劳暗潮汹涌的“神仙打架”,无论那些魑魅魍魉抱着什么样子心思,他只需要知道朝廷派来“捞功劳”的傻小子,是个真正拥有治世之才,并且道德高尚的年轻人就够了。
    卢植为曹操留下了一堆他收拾得差不多的摊子,这么多月的教导下来,曹操沾手管理的时候,不仅得心应手,就连下属们都用着顺手。
    九江郡太守换了,换成了一直守护着百姓们的将军曹操,民心依旧凝聚在一起,并未升起动乱与恐慌。
    在百姓们心目中,曹操与卢植是一体的,卢植无论到哪里都带着这年轻人,早已经令百姓与官吏们司空见惯了。
    卢植请辞太守后,得知新的太守是曹操,所有人反而为此而松了口气,接下去该干什么干什么。
    太守之间的权力交接也异常的和睦,曹操满怀愧疚地接过了卢植递来的官印,耳边是他的敦敦教诲:“不要感到愧疚,孟德,我相信你能比我做的更好。我只希望你能够学会圆滑处事,过刚则易折,我不希望像你这样有良心有能力的年轻人栽在过于刚直的性格上。”
    过于刚直!
    已经不止一个人这样劝说过曹操了,父亲耳根提命地劝说他不听,郭嘉刺目的留言他记住了,却做不到。而现在,他敬重又愧疚的长辈又来劝说他,曹操知道,他该清醒过来了。
    在做出改变之前,曹操打算最后挣扎一次,他写了一封给刘宏的私信,将自己的经历以故事的形势娓娓道来,整封信絮絮叨叨地如同家书,刘宏可以通过曹操的视角,感受到他所经历的,体会到他的心情。
    不久,朝廷下达赏赐,赞赏卢植平定叛乱的主要功绩,封他为费亭侯,赏赐两千石。
    意外之喜如同天降馅饼,砸中了曹操,也砸中了卢植。
    太守工作交接完了,卢植辞别曹操,打算回家乡涿郡隐居。
    他还笑着对曹操说道:“原本想回家乡开个学堂谋生,没想到朝廷的赏赐解决了我后顾之忧。”
    有了费亭侯爵,他将不必担心自己的名气不响,不必为招学生而担心。
    有了两千石,他的资金充裕了许多,生活能有个好的开始。
    曹操不再挽留卢植,他对卢植深深鞠躬,真诚道:“还请先生受我一拜,您是我的授业恩师,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您的教诲与恩德。”
    卢植扶住了他,爽朗大笑:“叫我的字,子干吧,我们平辈相交。谈什么授业恩师,我从你身上也同样学到了不少东西。日后我们时常通信,保持联系,若有什么经义典籍上的疑问,也可找我来探讨一番。”
    送别卢植以后,曹操投入了对九江郡的进一步建设之中,他的为官方式与卢植如出一辙,不畏强权,秉公执法,对贪污受贿深恶痛绝。一年下来,曹操依旧两袖清风,什么家底都没有囤下,而九江郡的学堂如同以后的春笋般,经由曹操的投入一家又一家开了出来。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