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再不女装大汉就要亡了!》_分节阅读_18

    他吹胡子瞪眼,一扭头,发现那袁术看到他训斥曹瞒,竟捂着嘴在身后偷笑,当即高声道:“袁术!此前吾所教授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此圣人之言何解?”
    袁术被何颙喊地站了起来,支支吾吾半天,满脑子都是浆糊,他刚才压根就没有认真听讲,哪里会知道圣人之言是什么意思?
    太学教学乃是片段式教学,放养式教学,先生教授课程随心所欲,学生学习全靠自觉,对于这个时代的学子们而言,能够学习,能够读到太学之中集历代积累而成的绝版书籍与竹简,近距离与圣人思想接触,那是此生最难能可贵的时候,没有谁会对学习懈怠,全都珍惜着呢!也没有人允许有人践踏这一片求学圣地。这里的学子,是大汉帝国的未来。
    像曹嵩那一代学子,可全都是高度自律自觉的,主动去求知,孜孜不倦地去学习。可随着时间推移,随着越来越多的贵族子弟为安逸浮华的生活所腐蚀,太学学生的质量一届比一届差。
    何颙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见那出身汝南袁氏大族,母亲贵为公主的袁术如此不求上进,摇头叹息,又转而叫起了曹瞒:“曹吉利,你来说!”
    他也没指望曹瞒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像袁术与曹瞒这样惹是生非的学生,在何颙心目中已经打上了差生的标签。
    这两孩子,全都是家世不错,由家长带来太学混资历的,等太学的顺风车将他们送上官场,再谋个一官半职,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何颙严厉无情的眼底闪过一抹忧思与悲哀,为的是如今太学越来越浮夸的风气,忧得是国家的未来。
    太学,那可是未来大汉帝国肱骨之臣的摇篮地,这里的学生们全都是他们未来的接/班人,这让眼睁睁看着学生质量一代不如一代却又无可奈何的何颙情何以堪?
    曹瞒被喊地站了起来,他面露不解之色。
    先生为什么要问小孩子启蒙的问题呢?
    孔圣人的这句论语,他七岁的时候就跟着美人先生们学习过了。
    看到他这副表情,何颙刚想顺势训斥他们二人,却听曹瞒流利地将这句话的解释给直白说了出来。
    “哦?你竟然知道?”何颙露出意外的神色,微微挑了挑眉,接着问道:“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此句何解?”
    曹瞒又说出了解释,何颙点了点头:“你倒是挺会三心二意。”
    说的是他边与袁术较劲,边竖起耳朵听他讲课。
    何颙不由重新打量起了曹瞒,这孩子,粉雕玉琢的,有一双明亮单纯的眼睛。
    他暗暗点头:天资不错,只希望日后能将他引到正道上,莫要走了歪路。
    班级里其他同学也纷纷露出了意外的神色,原以为曹瞒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没想到他也会认真听课?
    何颙沉重的心情稍稍缓解,他批评了袁术几句,又打了他掌心一戒尺,缓缓从二人身边走过,继续说起了今日的课业。
    何颙上课喜欢引导孩子们自己翻阅竹简,他允许学生在典籍中找答案,也喜欢提问与互动,今日这孔圣人劝学的论语课堂教导下来,他一连问了好几位学生,有些人答上来了,有些人翻了半天竹简都没找到答案。
    袁绍无疑是个好学生,当被提问到的时候,他知道有些知识点该往后翻竹简,认真地找到答案,回答了先生的提问。
    何颙满意道:“今日上课,你们是翻阅竹简来回答问题,我希望你们能自发将这些圣人之言记在心底,日后问起来,能不看竹简就回答我的疑问。”
    何颙一扭头,发现最前排的两只斗鸡又对上眼了,当即冷哼一声:“曹瞒,‘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此句何解?”
    还有精力来逞凶斗勇,说明学习不够努力,那么他就要给他们布置足够多的作业,让他们没有精力来做除了学习以外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
    何颙的提问超纲了,正确答案在第二卷竹简的最末,曹瞒若想要答上来,需得低头连翻两卷竹简,而袁术,自知若曹瞒答不上来,下一个定会轮到他,已经率先抬手寻找起了答案。
    “这句话的意思,不就是先生现在的心情吗?”曹瞒想都不想脱口而出,带着狡黠明光的眸子注视着何颙,他咧嘴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任谁看了都要感叹一句,这孩子可真讨喜。
    何颙愣了下,神色顿时复杂了起来。
    曹瞒,他没有翻书。
    而曹瞒,似乎天生掌握了讨人喜欢的被动技能,他清脆的声音带着童真,认真地回答起了何颙的提问。
    “这句话是说,将所学的知识默记在心中,不仅仅满足于自己勤奋学习,更加为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孔圣人说,对于他来说,这就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
    曹瞒回答地非常漂亮,听在何颙耳边,如一汪清泉流淌进干涸的心田,他说这是先生如今的心境,可不正是在夸奖何颙?
    这完美的回答令何颙松开眉头,唇边不由也带上了一丝笑意。
    坐在袁术身后的袁绍抽了抽嘴角,心中不由对曹瞒又有了新的认识。
    这小子,还会拍马屁!
    不得了,袁术这呆霸王斗不过他的!
    一堂课上下来,足够何颙将在场学生们都摸个透彻,他单独留下了曹瞒,语重心长对他说道:“你有一个好父亲,家学渊源,自身也天资聪颖,这是好事,我只希望你能将你的聪明劲用在正道上,做一个于家有担当,于国有用的人才,而不要将自己的光阴荒废在斗鸡走狗,荒唐玩闹上。”
    他误以为曹瞒是有父亲给他开小灶补习,才有如今的知识,毕竟曹嵩当年可是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太学毕业的。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