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望见天梯》第四十二章 千锤居

    1
    翻过垭口,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那片山杏林,存包后的山林,经过修整,嫁接的甜杏,已经蔚然成林。
    周围的庄稼地里,少见到玉米和谷子。大片大片的地里,竟然都是长势良好的辣椒。红彤彤的辣椒,一串一串的缀压枝头。
    种这么多的辣椒干啥,他感到奇怪!
    地畔的沟渠里清水潺潺,有人正在引水浇灌辣椒地。
    那人头顶的空中,有鸟雀盘旋啁啾;他身边的柳枝头上,知了在不知疲倦的聒噪。
    因为离得太远,叶西认不出是谁,不好打招呼,
    他便径自走了过去。
    前边就是那块杏树下的大石板,是他和杨改改一
    起吹箫的地方。
    石板还是那样干干净净,周围还是芳草萋萋,只是没有了杨改改和他作伴。
    心头惆怅的叶西,想起了元好问的诗句:
    “杨柳青箐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
    改改哟改改,明年花开时节,你还能够和我一起来树下弄箫浅吟吗?
    2
    转过山嘴,尧谷村在望。
    清虚河静静的从村中流过。
    清虚河的上游是通天河,通天河在崇山峻岭中左冲游突,激流直下。到了清虚山下,水流变得平缓了。村南的一道山,是一道天然的拦河大坝,清虚河在尧谷村一改它的湍急,水深了、流静了、河宽了,上游带来的泥沙淤积出了一片二十多平方公里左右的狭长平坝。
    尧谷村就坐落在清虚河淤积成的一条狭长的河谷里。河道两旁,是平整的田地,虽然两山夹寺,只是吝啬的留出二十多平方公里左右的一块小平原,但是,在大山中,能够有这一片稻麦两季的水浇地,已经是得天独厚了。
    村民人均三亩多水浇地,打下的粮食就能满足一年的口粮。加上人均五亩多坡地,就可以搞点多种经营了。
    难怪村民们种了那么多的辣椒。
    叶西离开尧谷村,仅仅四五年时间,家家似乎都盖起了新房,石墙青瓦焕然一新。新房依旧是依山而建,不占用一寸耕地。一处处新房,错落有致,十分好看。有一处高墙大院,尤其引人注目。从所处位子来看,估摸就是王典成弟兄的院子了。
    村口有人,叶西正准备上前打招呼,又听见身后有汽车开来,回头一望,果然是王典成的面包车回来了。他站在路边,远远的就见典成在向他招手。
    典成下车就要他上车,叶西说:“就这几步路,走进村吧。”
    “不行,你在村里一露面,大家都围着你转了,还想有个清闲?今天我们有话要说,不许别人打扰,咱鬼子进村,悄悄地,打枪的不要。”
    车里已经满满的了。典成娘,梁青箐,廖彩云,和他们的孩子都在车上。叶西勉强挤进去,他和大家打招呼,大家都七嘴八舌的和他说话。
    叶西首先询问乐乐的听力有否改善,梁青箐说:“戴上助听器后,明显好了,我们都注意和他对话,一般的他都能够答上来,只是有些迟钝,看看今后的效果吧。”
    叶西说:“语言训练一天都不能放松,要长期坚持,没有其他捷径。”
    梁青箐说:“尽管鱼池的事忙,我都尽量的让典成,二哥和彩云去干了,我会把主要精力用到乐乐身上的。”
    典成直接把车开进自己的宽大的院子里,下车后,叶西打量起院子的格局来,北房一溜十大间,东西配房各三间,另外还有车库,牲口棚,农具屋,鸡窝狗窝应有尽有。
    一条黑贝,见了生人,狂吠着,拴它的铁链哗啦哗啦响,似乎要挣扎断铁链向他扑来。
    典成喝住它。它虽然安静下来了,但是,吐着长长的舌头,呼哧呼哧的喘气,还是一副不服的样子;两只犀利的眼睛,始终不离开叶西。
    进门时,叶西注意到门楣上有块汉白玉的石刻,镌刻着“千锤居”三个字,叶西不解,问典成如何讲究,典成说:“这是二哥的意思,我问过他,是啥意思?二哥说没啥深的讲究,咱这一处石头院子,都是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
    叶西端详着十间正房,全都是一律的青色花岗石石条砌墙。没用一块砖,一块乱石,叶西暗想,不知道典庄他们要在采石场上撒下多少汗水?
    对一个家庭来说,这是真正的百年大计。
    千锤居其实是有深意的。
    原本注定打一辈子光棍的他们,不仅有了钱盖房,而且,都有了自己特别心爱的女人。
    想象得出来,在采石场的他们,每一锤每一錾都倾注了他们的汗水和情感。
    一家人都陪着叶西参观他们的新居。房间宽大敞亮,四米的房间高度是城市少见的,用作客厅的房间三十平左右,卧室也有二十平左右;客厅里铺上了人造革地板,简易沙发,玻璃茶几,这都是村民们以前没有见识过的设施。
    更为醒目的是,沙发对面的柜橱上放着一台十二英吋的红色朔料壳的“日立”牌电视机。院子里尽管栽了一根很高很高的天线杆,可是,打开电视机,除了跳跃的雪花还是雪花,啥都收不到。
    电视机只当陈列品用了。
    典成爸妈已经搬到新房来住了。旧居原来属于父母和典成典庄的两间房,都送给大哥典振了。
    哥仨每人都有五间房。
    只不过大哥是继承祖业,典庄和典成是自力更生自己建造的。
    老妈要领着老二老三两个儿媳妇,孙子孙女上清虚山庙会去,典成便开车送他们。
    只留下典庄和老爹照料鱼塘。
    折腾了一天,老娘觉得有些累,自己回屋休息了。
    王典成和梁青箐陪着叶西喝茶,廖彩云打了一声招呼,自己去张罗饭菜去了。
    典庄和典成两家以及父母,都还是一起吃饭,只不过把厨房和饭厅都搬到了典庄那边,典成这边,要经常接待客人,需要干净宽敞些。
    叶西和典成两口子喝着茶,自然而然就聊到了他们建造新房的一些情况。
    廖彩云进门时,他和典庄的新房,是典成、青箐先建好的这五间新房,西头两间典庄和彩云住。典成和青箐住东头两间,中间一间,是灶房兼客厅。
    两弟兄两妯娌在一口锅里搅马勺。
    两弟兄两妯娌亲若一家。
    结婚第一年,廖彩云就决定在他们的承包地里种八亩地的辣椒。
    这是个非常大胆的决定。
    村里人都笑话这个四川辣妹子,她是要把辣椒当饭吃了吧?都等着看笑话。
    廖彩云有自己的盘算。
    她刚进门不久,去集市上买她喜欢吃的辣椒。她发现,这边的辣椒太便宜了。老家的干辣椒**毛到一元多一斤,这里一样质量的干辣椒,一斤还不到两毛。
    差价太大了!
    吃饭的时候,她把她的想法提出来,她说:“一家人以经管养鱼池为主,但是,土地也得充分利用起来。
    坡地里只种些棒子谷子不值钱。我想种**亩地的辣椒。等辣椒干了,我发到四川去卖。
    攒点钱好盖几间房子。宅基地不能老叫它空着。
    **亩地的辣椒,只要我和典庄早晚加加班就种好了,误不了养鱼的事,我也费不了多的大劲。”
    梁青箐第一个表态赞成,并且说,**亩地的辣椒算二哥二嫂的自留地,收入全归二哥二嫂。
    典庄典cd积极支持。
    只是**亩地的辣椒种子还是典成专门去了一趟市蔬菜公司才淘换到。
    本来说,典庄和彩云一起早晚经管辣椒地。
    可是,廖彩云晚上把典庄赶到采石场打今后盖房要用的石料。
    采石场的石头不花钱,只费力气就行,典庄有的是力气,在采石场干到半宿才回家。
    三根杆子的三脚架上,挂着一盏马灯照明,一年的365天,典庄几乎都要在采石场累到半夜。
    冬天的寒冷并不可怕,力气活,觉不出冷来。
    夏天可就遭罪了,蚊子和各种飞虫,冲着微弱的灯光飞来,山里的花脚蚊子,特别喜欢典庄的汗味,轮番向典庄进攻。一宿下来,典庄浑身都是包包,脸肿得都分不清人的模样来了。心疼的廖彩云搂着他哭。
    典庄示意彩云,不要让弟弟弟媳听见了,他不愿让典成和青箐为他们担心。在床上,他安慰彩云:“能盖好自己的五间房,吃啥苦他都不怕,一想到自己有办法盖出自己的房子,心头都美的不行,啥苦啥累都变得甜滋滋的了。他嘱咐彩云,你只管经管好你的辣椒,光有石料盖不成房,买木料,买水泥,买玻璃都指着你的辣椒赚钱哪!”
    “那只是我的盘算,万一挣不到钱咋个办呀”
    “没关系的,打好的石料放不坏,等挣到钱再盖呗。”
    尽管廖彩云一宿都用熬好的花椒和鬼针草熬的水给典庄搽洗,典庄被蚊子咬坏了的皮肤还是伤痕累累。典成和青箐都劝他晚上别加班上采石场了,等养鱼赚了钱再买石料,大家一起出钱盖那五间房。
    但是,典庄和彩云要凭自己的努力盖好自己的五间房的决心没有动摇。
    彩云想起来老家有人说过,进山的人在身上涂抹几滴麻油,就不遭蚊子咬了。麻油就是这边的香油。彩云给典庄抹上香油后再让典庄上山,果然,管用了,蚊子不在死咬典庄了。m.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