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王的小福妃》第一百七十七章献食谱

    翌日清晨,便有下边的人将早膳送到她的房内。
    打开了红木食盒,沈安不禁暗叹,这宫里的人就是势力!
    整个食盒共分了五层,每层皆盛有两个小碟。最上一层摆着粥与两个白面大馒头,接下去几层都是菜肴。光是个早餐,就有个儿头大且分量足的珍珠丸子,色泽鲜亮的清蒸蟹肉、冬笋闷鳕鱼、水晶炖猪蹄儿……
    菜的种类与分量都多了不少!想来现下大多数人都知道她可是太后跟前儿的小红人,谁不想多巴结巴结。
    沈安望着油腻的吃食无奈摇头,只能将菇虾仁儿粥就着一小碟清炒时蔬吃了下去。
    暖了胃后,太后那边便差了人来。
    “沈姑娘,太后请您去一趟寝殿。”来报的小婢女的确是太后跟前儿的人。她拾掇一番,才同那小丫鬟过去。
    辰时才刚到,太后已梳洗好了,正端坐于殿内的正椅上。
    她行了礼后便细细看着座上的太后,“太后娘娘今日气色红润,想来是昨夜睡得极好。”
    “确是极好的,”太后喜上眉梢,欣喜的摸了摸脸颊,“多亏了你帮哀家刮痧,疏通经络,现在啊,哀家整个人倍儿精神。”
    见她面色好,沈安自然也是开心,正要告辞,却被太后的话留住了。
    “哀家听闻沈姑娘通晓食疗,今日可否说些与此相关的东西?”话音才刚落下,太后便在身边丫鬟的搀扶下走了下来。看来这太后还真是对食疗感兴趣,不然也不会特意走了下来。
    若是真让沈安说食疗,她能说上一天一夜不带休息的,可这是宫里,凡事都要小心谨慎。
    她想了想便觉得还是要低调些,切勿太过于张扬。
    太后见她有些犹豫,便赐了个座儿,顺带吩咐了下人两句,“你们将去年边疆进贡的上好茶叶给泡了,泡好之后便端了过来!”得令的奴才与奴婢们下去后,屋内的人便少了许多。
    沈安有些受宠若惊,食疗本就不是什么隐秘的东西,太后这般所为,倒像是有意要给她一个表现的机会啊。
    “太后娘娘,其实食疗并非什么什么独家秘术,”沈安解释到,“将各种性不同的食物经过合理的搭配,便能制成所谓的‘药膳’,只要坚持食用,便能从根源上解决身体的毛病。”
    太后听得似懂非懂,沈安脑袋瓜子一转,便再解释,“简单点说,便是我们的吃食能治病。”这可够简单的了。这回太后听闻才露出了笑。
    有点琢磨不透太后在想什么,她见没什么事便欲告辞,“娘娘若无事……”
    “有事有事!”太后一拍脑门子,便想起来了。这看得沈安满脸尴尬,有事还不早说。
    “记得你上次在国宴上做得菜肴极合哀家口味,今日沈姑娘可能再去膳房做些来?”
    要做不是不可以,她思量了一阵,从昨日到今,这太后像是有意的要提携她。虽说这宫里是多少人想进却进不了的地方,可真正进来了,沈安还是觉得有些惶惶不安。
    倘若这次将太后服侍好了,万一自己被留在宫中怎么办?
    城中的酒楼怎么办?卫瑾瑜怎么办?
    有所顾虑,沈安当即便回复了太后,“请太后恕罪,民女手艺不精,且外头还有急事等着去处理,今日怕是不能亲手坐膳。”她倒也是爽快,不因对方是太后而藏匿自己真实想法。
    只是太后难免有些失望,好不容易如此看中一个人,那人却果断拒绝。有些不高兴的同时,又开始佩服起眼前女子的勇敢。
    “那哀家便不勉强沈姑娘了,以后有时间便常进宫里来为哀家瞧瞧身子。”
    “谢太后体谅,”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沈安遂行了一礼,“民女可献上那日国宴的食谱,如此一来,膳房里的厨子便可照着做罢。”此番言辞极为中肯。
    听闻她愿意将食谱献予宫内的膳房,太后立马高兴的宣了公公进来,“你将沈姑娘带去膳房,好生待着,记住,让膳房的丫鬟婆子们认真记下沈姑娘所说。”
    公公会了话后便抬眼看了看沈安,满脸羡慕。想不到这小小的女子竟有这样大的本事,能让太后如此对她!要想自己在宫中摸爬滚打这么些年,才当上了这管事的大公公呢!
    但人都是凭着本事吃饭,有些人表面什么都懂,实则一窍不通。这沈姑娘就不一样了,她凭自己能将太后治好的本领得到重视,并没有什么不对。
    如此想来,这公公也就释怀许多。
    太后正高兴着,拉着沈安的手便道:“你的忠心哀家知道,就安心去膳房将食谱告诉那厨子,哀家这里的好处自然是少不了你的。”蓦了,递了个宽慰的表情给她。
    沈安想自己不愁吃不愁穿,也不想贪这宫中的荣华富贵,只是不想被太后一道留在宫内的圣旨给束缚住罢。至于那皇后口中的好处,她确是不感兴趣的。
    但别人要给,你也不能不接受,何况给的人是太后。
    沈安乖顺便答,“谢太后!”
    跟着那公公出了寝殿,沈安这才觉得轻松了些。绕过朱红色宫墙,几人便到了膳房。
    膳房中的奴婢们早就准备好了,站成一排,静静候着这民间来的小姑娘。
    沈安见她们站的整齐,表情恭敬,便觉得自己好像也成了半个主子了。
    “你们不必太紧张,我只是普通的人罢,”她摆手摇头,“大家一同努力就好,不用特殊对待我的。”由于是笑着说,这气氛便被她带得活跃了不少。
    几个年纪小的丫鬟见她毫无架子,便也大胆的跟在她屁股后头问东问西的。沈安自己本就是个活泼的性子,有人与她说话,她自然是有问必答了。
    一时之间膳房内的人都动了起来,大家伙儿忙着记食谱,忙着边做膳。等完成了一半的菜肴后,她也是汗流浃背了。
    由于手不干净,沈安也顾不上抽帕子擦汗了,忙着教婆子们放料的同时,便直接用袖子在脸上吐噜一阵。
    旁人见后不禁觉得这沈姑娘啊,真是真性情,不拘小节。忙活大半天,时辰也不早了。她见另一边记食谱的人都记得差不多了,才停了手中动作。
    “来,大家先休息一会儿,”沈安招手,“再过一会儿便可给太后送膳了!”丫鬟们如众星捧月般将她围在中间,向她讨教着关于其他膳食呢知识。
    一阵探讨之后,日头大了。
    太后那边的人早已恭候多时,沈安与丫鬟们将菜肴装进几个食盒,再将食盒交予到那公公的手上。
    “沈姑娘,你先于此处等着我,太后有东西要予你。”公公语气和善,特地让她先别走。从那话中,沈安大概猜到了太后要给自己的是什么东西。
    还能是什么?宫中最不缺的便是金银珠宝这些东西。
    “沈姑娘,”管事公公这会儿拿着个小木盒进了膳房,“这是太后赏你的东西。”他将手中木盒打开,白晃晃的银锭子被整齐的码成了一座“小山”。“小山”下,还有一对儿赤金镶宝石的镯子。
    沈安抱着沉甸甸的盒子,“谢太后赏赐。”趁人不注意之时,她将几个白花花的银子塞入那公公手中。
    “沈姐姐恭喜啊。”几个小丫头片子跟在后头搓手道。
    都这样了,沈安便将盒子摆在一边凳子上,“这些你们都拿去分了吧。”大手一挥,她像个散财童子般往每个人手里都塞了几锭银子。
    膳房里传来一片笑声,好不欢快。
    那些个得了赏的人越发觉得这沈姑娘人好,性子和善不说,还会收拢人心。这不才几下子,沈安便和这膳房的人混熟络了。
    散了财后,沈安又叫来主管太后日常膳食的几个厨子和嬷嬷,叮嘱道:“你们平日里多注意些,按着我给的法子来,以后得赏的便是你们了!”
    几个婆子频频点头,要说这年轻的小丫头还真是厉害,凭着针灸与药膳就能将太后服侍得好。这以后若是留在了宫中,指不定得收多少封赏。
    众人还在夸奖她的时候,那边便来了个年龄稍微小点儿的太监。
    “沈姑娘,太后赞您厨艺了得,特让小的交代,您好生走着。”原来是个报信儿的小奴才。沈安点点头以示明了,那奴才这才回去。
    听闻她要走,那些嬷嬷们讶异万分,“姑娘为何不留在宫中?”多少人可是削尖了脑袋想留在宫中,毕竟丫鬟奴才们当差的月例不少。不过嬷嬷们并不知,这沈安早就不缺钱了。
    众人将她送出了膳房,道别后便纷纷散了去。
    走在长长的御道上,沈安心情变得极好,不自觉便哼起了歌儿。
    远处身着绿衣的丫鬟急急向她跑来,“沈姑娘,且等等!”听着这洪亮清脆的叫声,她顿时有些疑惑。
    这么大声叫着,可是有事?
    等那丫鬟跑到她跟前了,才忙不迭道:“沈姑娘,柳……柳妃娘娘宣您去一趟。”这丫鬟此刻正气喘吁吁,拍着胸口顺气儿。
    沈安顿时警惕,“柳妃宣我所为何事?”
    “奴婢不知,沈姑娘去了就知道了。”
    她跟着这丫鬟,便往那柳妃的宫里走去。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