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王的小福妃》第一百一十一章沁心河案

    一大早,摄政王便得到消息,皇上突然下旨要求刑部停止调查沁河的案子。摄政王首先想到的便是卫瑾瑜与沈安,想到卫瑾瑜与自己的关系匪浅,不愿他们二人在这场博弈中失利,便下定决心要帮他们一把。
    摄政王穿戴好朝服,让管家备好马车,一路快马加鞭赶去皇宫。
    一进入大殿,摄政王便不急不慢的给高坐在上方的皇上行礼,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透着恭敬,也不失他一直以来的威严。
    皇帝放下手中的奏折,看了一眼摄政王,对于摄政王为何进宫,皇帝心中已能猜出个大概。他对着摄政王说道:“免礼。”
    见摄政王起身,皇帝带着一丝慵懒与散漫,装作一副什么都不知的模样,说道:“今天没有朝会,摄政王一大早跑到朕的寝殿,所为何事啊?”
    摄政王一向行事干脆利索,明人不说暗话,便问道:“老臣听说,陛下要停止调查沁河的案子?”
    皇帝听闻,眼中一丝精光转瞬即逝,随后装作无所谓的样子说道:“确有此事,沁河的案子查了这么久,查来查去,连个线索都没有。京都中朝堂上,日日都可能有所变故,又何必苦苦抓着这一个不放呢。”
    摄政王却俯身作揖,对皇帝说道:“老臣拙见,陛下这样做不妥。”
    皇帝听言顿觉恼怒,摄政王这些天处处忤逆他,早已惹得皇帝不爽,然而皇帝却不能小不忍乱大谋,只能强压住心中的怒火,冷笑一声,随即冷漠的说道:“哦?摄政王以为,何处不妥?”
    摄政王早知皇帝听到此话后会恼怒,但他仍不理会龙椅上的被压住的怒火,继续说道:“回陛下,早些年,先帝还在时,京都中曾发生过一起命案,一位三品大夫家中数十人口一夜间竟全遭屠戮,无一幸免。查了一个月后,竟找不到一点线索,先帝震怒,一连罢了几个刑部官员,连当时的刑部尚书也被降了职。也正是那时,先帝曾下令,凡是刑部接手的案子,无论代价,都要彻查。”
    摄政王说到此处,略一停顿,用眼角的余光打量到皇帝铁青的脸色,随后摄政王仍不带一丝畏惧,继续说道:“所以,老陈窃以为,陛下之所以停止调查沁河之案,莫不是不满刑部尚书的能力,想要对刑部官员罢官整治一番?”
    皇帝听到此处,脸色早已铁青,吓得一旁伺候的近侍低着头不敢动弹,生怕惹出一点声响被皇帝整治了去。
    大殿中的气氛压抑到极点,皇帝定定的看着摄政王,眼神冰冷。
    当年那位大夫被灭门一事闹得满城皆知,先帝不过是迫于民间的舆论压力以及皇家的威严,才下令将一件毫无头绪的案子彻查,没想到摄政王今天竟将这件事搬出来对他施压。
    良久,皇帝叹了一口气,道:“刑部官员办事向来效率非常,不过沁河案件他们始终查不出真相,的确是令朕失望。朕只不过是想要敲打他们一二。”
    皇帝起身,走下龙椅,亲自扶起还在作揖行礼的摄政王,脸上没有丝毫怨恨恼怒的神色,一脸平静的说道:“看来,还是摄政王深知朕心。朕不会动他们的官位,扰乱我朝根基。摄政王可还觉得朕做的不妥?”
    摄政王一脸恭敬的回答道:“老臣不敢,吾皇圣明。”
    皇帝重新坐回龙椅,召传旨官拟旨,道:“既然摄政王来找朕,朕岂能不如了摄政王的意。传朕旨意,命刑部重新着手沁河一案,限他们一个月内查清此案。”
    摄政王听闻,随即跪下行礼,口中高呼万岁,眼神却阴晴不明,看不清想法。随后摄政王以皇上日理万机为由退下。皇帝冷冷的看着摄政王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得到皇帝让刑部重新彻查沁河案件的旨意后,卫瑾瑜来找沈安,说要带沈安去见丞相。沈安虽不明白皇帝为何转变如此之快,但她内心还是有些雀跃高兴。
    二人一身简装,轻车熟路的来到丞相府门口,着人前去通传。
    沈安在车内等着无聊,看了一眼正在闭目养神的卫瑾瑜,忽然想起卫瑾瑜和摄政王十分相像的面容,便叫起卫瑾瑜打趣道:“你说等会丞相见你,会不会怀疑你是摄政王的私生子。”
    卫瑾瑜一听,唇角便勾起一抹笑容,道:“那到时你可要为我辩解一二。”
    沈安一脸幸灾乐祸道:“我为什么要为你辩解啊”
    卫瑾瑜却一脸认真的说道:“娘子为夫君辩解不是天经地义吗?”
    沈安听闻,本想打趣卫瑾瑜却不想被反咬一口,顿时闹了个大红脸,扑上去作势要打卫瑾瑜,却被卫瑾瑜一把抱在怀里,装作震惊的说道:“咦~,要谋杀亲夫吗?”
    沈安又羞又怒,被卫瑾瑜抱在怀里挣扎不开,索性便用脚狠狠地碾压卫瑾瑜的双脚,弄得卫瑾瑜痛呼一声。
    二人正打闹着,马车外突然传来小厮言丞相有请。卫瑾瑜暗暗失望没法继续逗弄沈安,他松开桎梏着沈安的怀抱,起身理了理衣襟,率先下了马车,随后将沈安扶下马。
    沈安对刚刚卫瑾瑜的做法正气恼着,下了马车也不理会卫瑾瑜,径直走入丞相府。卫瑾瑜失笑,紧跟着沈安进如丞相府。
    二人一前一后来到丞相府大厅,见丞相早已在厅内等待,沈安与卫瑾瑜对丞相一礼。
    沈安道:“丞相大人,在下沈安,关于沁河之安有些疑问,想来请教丞相大人一二。”
    丞相听来人是询问沁河之案的,心中一紧,担心自己参与过沁河事件的事情败露,随后转念一想,若是败露,来的也不可能是沈安与卫瑾瑜二人,当下微微放心。他将自己的失态掩饰成在细细的打量一番沈安,随后赞道:“沈姑娘风华内敛,小小年纪便入了刑部,果然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沈安注意到丞相神色的不正常,但一听此夸赞,便以为丞相是在惊诧自己一个女子竟如了刑部。
    沈安面不改色,推辞道:“丞相大人谬赞了,沈安当不起如此夸赞。”
    丞相越过沈安,看到沈安身后的卫瑾瑜,仍然诧异卫瑾瑜居然与摄政王十分相像。他掩住眼中的诧异与不安,面色如常的招呼二人入座,命人上茶。
    随后丞相问道:“沈姑娘来找本相,可是沁河之案有何线索?本相今早可是听说,圣上对刑部已经有些不满了。”
    沈安道:“的确有些线索,想来讨教一二。想来离水落石出之日不会太远了,我等定不会让皇上失望的。”
    丞相一听,心中即痛恨又惶恐。他痛恨的是皇帝已经下令让刑部停止调查沁河之案,却不想让摄政王搅了局;惶恐的是是否沈安已有所察觉自己是沁河之案的参与者。
    丞相言:“是吗?那先恭喜沈大人了。”
    沈安却说:“丞相客气。丞相身为百官之首,不知丞相对于沁河的案子有何见解?”
    丞相身为这个案子的参与者,当然是希望真相永远尘封。便痛心疾首的言道:“沁河的案子,我也有责任啊。身为百官之首,竟让眼皮子底下出现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失职啊。”
    沈安想知道的是丞相的看法,不是丞相的反思,一时有些尴尬,便言:“丞相多虑了,您尽忠职守,怎么会是您的错。”
    随后沈安却又言:“说来好笑,刑部查出第一次捞出的人是因为贪财背着黄金沉到河底的。您说这人好端端的,既然有了黄金,那下半辈子该是吃喝不愁了,为什么会沉河呢?”
    丞相不知沈安两次三番的提沁河的案子是何用心,保险起见,丞相不想正面回答沈安的任何问题。
    丞相失笑道:“可能是黄金太重,那人身负重物,失足落入水中的吧。”
    沈安当然知道丞相的回答绝对不是这个事件的真相,但她却感觉丞相是在顾左右而言他。沈安还想再说什么,丞相却忽然对着卫瑾瑜开口说道:“卫大人看着眼熟的紧,不知和当今的摄政王是何亲戚?”
    丞相说完,沈安便转过头看着卫瑾瑜,刚刚他还在门口调侃卫瑾瑜,没想到丞相还真的直截了当问了出来,虽然说丞相的问题沈安也早就想知道了。
    卫瑾瑜正言笑晏晏的看着沈安,却不曾想丞相忽然将话锋转向自己。他放下手中的茶盏,对着丞相笑道:“丞相大人说笑了,摄政王是皇亲国戚,而瑾瑜只不过一个平头百姓,怎敢和摄政王攀亲戚,那可是诛九族的大罪,丞相您说是不是?”
    丞相的眼中有一丝精光转瞬即逝,随后点了点头,似是认同卫瑾瑜的说辞,但口中却依然言道:“话虽如此,可你与摄政王也太像了。”
    卫瑾瑜笑道:“丞相大人此言差矣,芸芸众生,何人不是两个鼻子一只眼,像一点也并不是没有可能。有句话说得好,天下的乌鸦一般黑。”
    说完,沈安失笑。她竟没料到卫瑾瑜会用‘天下乌鸦一般黑’来做比喻,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
    丞相本想再问些什么,没想到管家却匆匆走来,对着丞相耳语了一番。只见丞相的神色略有些紧张,随后便恢复如初。
    丞相起身,对着那二人一脸歉意:“实在是抱歉,府中突然发生了点事情,要去处理一下,二位请自便。”
    丞相离去,沈安和卫瑾瑜觉得无趣,便也起身告辞,离开了丞相府。
    一路上,二人各怀心事,沈安越想越感觉丞相有问题。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