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侄儿拿我毫无办法》第101节

    谢时洵微微俯身,漆黑的眸子正直视着我,我愕然间,他的指尖微微用力,将那枚物什塞进我的口中。
    被迫将那枚东西含在口中,过了片刻,我才知那是枚蜜饯,泛着微微的咸甜,我向来不喜欢甜食,但是这枚蜜饯实在很好吃,我不自觉用舌尖卷着它含着细细品尝其中滋味,约莫是品得太过入神,我都忘了屁股上火烧火燎的疼。
    待我反应过来,却没来由的更是委屈了,猛地就往被子中一扎,又是害疼又是委屈又是含着蜜饯咂摸味道,心思十分纷杂。
    谢时洵就静静坐在床边,直到我平复了许多,才道:“说罢。”
    我伏在床上一时动弹不得,这下挨了打也老实了,我低着头不肯让他看我面上的泪痕,心中一团乱麻莫可名状,喃喃道:“我知道……太子哥哥对我好,派最好的太医为我母妃诊脉,我不该说谎骗你。”
    谢时洵似叹了口气,道:“单是说谎一项,你倒是挨不了这么重的打,你……为人子者,那种谎也是说得的吗?”
    我更觉羞惭,真心实意道:“是……我知错了。”
    他静默了一会儿,又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事已至此,我便将汗血宝马一事对他和盘托出了。
    我本以为他听了会觉得我玩物丧志,更是不受教的了,好在谢时洵听后只是神色微微一动,并未再斥责什么。
    我在东宫养了三天,才堪堪能下地。
    期间,太子妃和云姑娘听说我挨了打,都要来看望我,我正是年少最要面子的时候,哪里肯放他们进来,当下慌张地裹着被子,忙不迭使唤程恩将她们死死拦在门外,她俩无法,只得让程恩送进来了些食盒伤药之类的。
    又过了两日,我正伏床睡着,就觉得屁股被人不轻不重地拍了一下,我没留神被打出一声哀嚎,顿时大为光火,“噌”的一下回过身,就要开骂。
    哪知对上的是一双满是笑意的眸子。
    那人面容昳丽,一身黑白道袍打扮,不是玉和是谁?
    做了这种事,他却丝毫不惧,笑吟吟道:“疼不疼?我刚出关就听你出了这档子事,这就赶来看你啦。”
    见了他,我那股无名火顿时消减了许多,与他好生说了一会儿话,尽诉了委屈,他听得是因为一匹马儿引出来的祸患,顿时笑得前仰后合,道:“你呀,你这傻子……哈哈哈……”
    他笑得十分快活,我却更是悲从中来,呜呜地埋在枕头中道:“屁股打成这样,赶不上骑马了。”
    玉和眸色一闪,像带了些捉弄似的,但我来不及细细分辨,他又一拍我的屁股,道:“养着吧!”
    我与玉和有着自小的交情,在他面前我顿时没了包袱,支使着他为我倒茶上药,看他忙得团团转。
    如此过了七八日,我走起来虽说仍是一瘸一拐的,但是也勉强能行动了,谢时洵派程恩来传了话,让我好好静养,近来不必去东宫上学了,我便与玉和回了自己宫中。
    旁的无甚,只是我的心情十分郁结,只因玉和打听回来说,父皇已择定了人选,这几日就要将马儿赏赐下去了。
    唉,良驹是良驹,也不知配的是不是英雄。
    我这下彻底死了心,与玉和呆在宫中,陪着我母妃吹吹打打,过了小半个月的清净日子。
    等谢时洵再传我去东宫时,已经是处暑时节了。
    这一年冷意来的格外早,我循着程恩出门时,忍不住打了个寒战,玉和在旁看到了,不知从哪摸出个手炉塞进我的袖中。
    以我这么多年对程恩的了解,他怀了很重的心事,一路上都没怎么说话,不像往日那般与我聊些有的没的,这让我的心又渐渐悬了起来。
    这一次程恩没有将我引到书房,反而顺着碎石小径行了很久,直出了东宫又行了半晌,终是停到了一处开阔地。
    我远远便看到立在那处的谢时洵了,他是储君,排场向来大得要命,此刻他所立的亭中四面都挂上了裘皮挡风,四周守卫林立,他披着一件素白滚毛大氅,尖下巴都要抵到毛领子里了。
    我快行了两步,半跪下来向他行了礼,来不及起身便急切道:“太子哥哥为何立在此处吹风?”
    谢时洵没有理我,只是向我垂过手,道:“来。”
    我连忙伸手握住了他的手掌,站起身来。
    他的掌心冰冷,甚至微微冒着冷汗——他平日手也冷,但是决计不是如今这般,我抬头一看,觉得他今日瘦削了一些,面上有种没有血色的苍白。
    我突然感到一种熟悉的心悸,见他要收回手,我不知怎么想的,竟抓着他的手不肯放。
    他微微侧过脸,有些不解地扬了眉梢。
    我不知如何作声,只是觉得胸闷得像喘不过气似的,胡乱把袖中暖炉一寸寸移到他的掌中。
    约莫是感受到掌中的暖意,他有些意外地看我一眼,终于牵起一抹笑意。
    他的目光又转向空地中,轻轻道:“你的生辰快到了,十五岁已经该是知事的年纪了,你的心思向来放在习武一道上多些,倒也不是什么坏事——日后你若能为齐国镇守四方,开疆辟土,亦是谢氏荣光。”
    这话我听得越发迷茫,还没看到什么,就听到一阵马蹄声。
    我几乎不敢相信地回头望去,只见一个侍从牵着一匹纯色马儿行来。
    只一眼,就看出那马儿极为剽悍,皮毛如上好的缎子一般在阳光下闪着粼粼波光,我不自觉屏住了呼吸,心中狂喜得惶惶不已。
    我好容易把眼睛从那马儿身上拔回来,不可置信地望着谢时洵,却见他也遥遥望着那马儿,拢袖微扬下巴,吩咐道:“去吧,看看喜欢么。”
    我想狂奔过去,但是双脚却像是被钉在地上,望着谢时洵的苍白面容,我的眼眶一味发烫,泪意翻涌,几次想要言语,都哽咽得一字也说不出口。
    “愣着做什么?”谢时洵终于望着我微微笑了,他又道:“去吧。”
    不知是不是这一日吹了风的缘故,回去后没几天,东宫就传出来消息,道是太子偶染风寒,卧床修养,暂不见客了。
    谢时洵不在,白日只剩我与东宫三师面面相觑,场面十分恶心。
    我嘴上没说,却总有些心神不宁,疑心是我的缘故才害得他又病了,可是想着想着,又想起那日回去后,内阁那几个老头子又在东宫缠了他一下午,一直用那些繁杂国事烦他,直到深夜才走,真是太讨厌了!
    所以也许、也许……并非全是我的错……
    这样忖着,我却没有一丝宽心,反而指尖又泛起那日握住他手掌时,那冷腻的触感。
    我摩挲着指尖,猛地自背后窜起许多寒意,竟是觉出几分不祥的预感来了!
    我这厢神游天外,听得有一耳朵没一耳朵,东宫三师那厢也对我爱理不理,只叫了个识字的内侍念书给我听,三个老头一天天的戳在门口盼着见上谢时洵一面。
    如此煎熬了几日,我一改往日下了学拔腿就走的习惯,开始意意思思地在外殿绕来绕去起来,他正在病中,我去了也不知能为他做些什么,只怕什么都做不得,唯有带了外面的寒意染了他。
    若是他唤我进去……就好了,我定是会去的。
    那一日我好容易逮住了程恩,忙向他问起谢时洵病情。
    程恩的脸色比那日更难看了些,却宽慰我道:“不怪九殿下,那日之前太子殿下就有些不适,唉,往年这个季节总是要病一场,九殿下也是知道的。”
    我何止知道,我刚去东宫那两年不耐他的管教,不知是年幼不懂事,还是天生就带了些鲜卑人的凶狠残忍,彼时的我心底盼望着秋冬来临,甚至是为此事暗暗开怀的。
    想到此事,我更是有种无法言说的懊恼。
    程恩见我如此,嘴唇微微翕动了一下,一副欲言又止神色,终究是什么都没说。
    玉和又陪了我几日,这一日对我道是栖云山有事,便拜别了我与母妃,连夜赶回去了。
    谁知就在第二日清晨,他就风尘仆仆地再次出现在我面前,他面上尤有倦色,却二话不说,抬手就冲我丢了个包袱。
    我凭着本能地伸手一捉,猛地掷到一旁。
    昨夜我听了些宫中的流言蜚语,有说太子时洵病情十分凶险,恐怕今年撑不过去了,又有说是被那明澜小世子方的,林林总总,最后越说越不像话,只说内侍省都去准备后事了!
    故而此时我正心烦意乱得紧,犹如一股邪火堵在心口,根本无心与他似寻常一般打闹,难得端起了皇子架子,蹙眉斥道:“你放肆!”
    玉和微微一怔,来不及答我,他快步去地上捡起了包袱,仔细地拍了拍尘土,才抬首对我微微笑道:“是玉和逾矩了,殿下莫怪。”
    说着,他展开包袱,只见是一只剑匣。
    我心中忽然一动,玉和仍是垂着眉眼,将那剑匣又打开来,其中躺着一柄剑,那剑初看之下朴实无华,但细细一看便觉剑身流光四溢,极有光彩。
    我失声道:“山河?你……你怎么……”
    “嘘!”玉和连忙抬起食指在唇前竖了一下。
    他左右看了看,见无人,双手将剑匣捧到我面前,用极少见的恭敬语气道:“东宫是龙气所在,寻常法器镇不得,唯有山河剑可堪用,殿下且暂将它供奉在东宫正堂匾后,定可驱崇祛病,这……也是殿下对太子殿下的一番心意。”
    我极为动容,愣愣地看着剑匣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柄山河哪里是“可堪用”,这分明是玉和把用来守护谢氏龙脉的神剑偷出来了!
    据说当年高祖起义,有一位栖云山道长循天意而助,几次救高祖于危难间,待高祖登基那日,那道长飘然而去,只留下这柄佩剑,道是此剑会替他守护谢氏江山。百年来,一直都传说着那道长已然得证大道,飞升去了。
    故而此物算得齐国重器,一直供在栖云山守护谢氏皇陵,三百年间不曾有人敢动过他的主意。
    如今玉和竟然大咧咧地把它一裹,就这般盗出来了!
    我正震惊,玉和又恢复了平日的模样,把那匣子往我怀中一塞,推了我一把,我被推得踉跄行了一步,回头看他时,却见他又露出那种笑吟吟的泰然神情,潇洒得仿佛天下没有能难住他的事。
    我终是捧了山河去求见太子妃。
    此物一则是镇国重器,不能声张,二则亦是利器,难以带入东宫,故而我只得去寻太子妃合计。
    我去时,太子妃正与云姑娘一起为谢时洵祈福,她们换了素服淡妆,抄了一摞摞经书。
    寻常见到云姑娘时我总是有些害羞,但是那些小儿女心思是掩盖也掩盖不住的,若是被太子妃在旁一调笑,我便与她双双红了脸。
    今次因着谢时洵病重的缘故,我见太子妃秀美的脸庞上已然憔悴了许多,倒好像大病一场的人是她,故而我劝慰了几句,气氛仍是有些沉重。
    我屏退左右,将山河剑交于太子妃,与她细细讲了此事,又把玉和叮嘱的一一转述于她,她闻之亦是十分震惊,初时不敢接,但多半是爱夫心切,终于还是含着泪接下了。
    我临走时,想到我与太子妃密谈一事定是瞒不过东宫耳目,便对她道:“此事千万不可让太子哥哥知晓,免得他病中还要挂心,倘若他问起今日之事,不如就说是臣弟来送了些栖云山的祛病符之类的便是了。”
    太子妃一面哽咽一面应着,云姑娘忙执着手帕为她拭泪,顾不得自己亦是眼眶通红。
    待太子妃平复了些,感叹道:“九弟如此待洵郎,这番心意实在令本宫动容,唉,不枉他对你倾覆的心血。”
    她多半是一心牵念在谢时洵身上,心中不知唤了多少次“洵郎”,这才在心神恍惚之下连他们夫妻间的爱称都脱口而出。
    我第一次听到这称呼,不由得怔了怔,不小心窥见这等私事,只觉又是脸红又是难过,想着太子妃如此心神大乱可如何是好,现下东宫正是需要她主持的时候。
    不小心触碰到云姑娘的目光,她先是一怔,亦是又难过又羞赧地转过头去。
    我不合时宜地胡思乱忖道:你在心里也这般唤过我吗?
    好在,终究没有走到让她主持东宫事务的一步。
    不知是不是那山河显灵,自从太子妃亲手将那物细细裹了金布供奉在东宫匾后,谢时洵的消息便一日好似一日。过了月余,已能见外客了。
    待阁老们和太子妃都去见过他了,果真轮到唤我了。
    这一日正好是立冬,前夜降了大雪,程恩来时,我正在同玉和在院中打雪仗,他在人后对我向来没有什么尊卑的,直打得我满头满脸的雪,他很是机灵,打完我便往树后跑,我几次三番没有掷中,气得我索性飞扑上去抱住他的腰,将他按在厚厚积雪中使劲揉搓,玉和一边大笑着一边仍不肯认输,抓起手边的白雪往我脸上扬来,看得我母妃在廊下直拍手叫好,笑得险些背过气去。
    待见到程恩愕然脸色,我们顿时有些不好意思地住了手。
    这……这在旁人看来,多半是没心没肺了点。
    好在程恩是个圆滑的,连忙笑道:“太子殿下身子转好,九殿下定是高兴。”
    我忙应了,请他喝茶暂候,就去换了衣服。
    换了衣服,我仍是有些犹豫,怕身上犹存的寒气扑了他,于是派人传了话,让程恩再等会儿,便径自去沐浴不提。
    待程恩引我进了谢时洵寝宫,我一边卸了雪氅,一边绕过屏风,见谢时洵正斜倚在椅上,摊开了些公文,他一手执笔,一手支着眉梢,不知在想什么。
    我不由得连呼吸都放轻了些,垂首对他行了礼。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