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养女送子》第167节

    一旦对话本儿感兴趣的,识字的那些人自然就会掏钱买了。
    一时间,《女状元》销量大增。
    鹿岁也鸡贼,见《女状元》销量上去了,眼珠一转,直接将下一期的报纸腾出了一整个版面,将《女状元》销售破纪录的消息刊印在了上面。
    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女状元》这个名字在短时间内几乎传遍了整个京城,哪怕是没看过这个话本儿的人,都不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
    以前还能坚持住,如今见到那么多人都买了这个话本儿,从众心理一上来,购买的人自然就更多了。
    《女状元》的销量接连攀升。
    但随着销量攀升带来的,还有一些小麻烦。
    因为《女状元》这个故事是悲剧,且还有人物原型,所以在故事大热之后,故事的人物原型自然成了人们探索的目标。
    其他地方的老百姓还好,就算好奇,他们也没办法做什么。
    但京城的老百姓不一样啊,他们知道故事原型是谁,还知道柯良玉与柯家的住址。
    《女状元》里面的主角是状元,柯良玉不是;《女状元》里面的主角最后被父亲杀死了,但柯良玉被皇上救了。
    因为这两点最重要的设定不一样,老百姓倒也不会将两个人弄混。何况无论是话本儿里面,还是现实当中,柯良玉都是受害者。
    人对受害者是有同情心的,知道她因为受伤直接错过了恩科,如今还在养病后,自然不愿去打扰了她;但老百姓对柯家,可就没有那么宽容了。
    无论是现实中因为女儿想要考科举,而将其鞭笞到爬都爬不起来,还是因为女儿说了一句气话,就想要将其沉塘;还是话本儿中,鞭笞女主,之后直接害死女主 ……
    都实在太过可恨!
    现实中,因为柯良玉被林柳及时派人救了,所以老百姓对柯家倒也没有那么多的恶感,最多也就砸砸臭鸡蛋,对其敬而远之而已。
    但《女状元》这个故事,直接撕开了柯家的遮羞布——
    若非林柳救人及时,柯良玉肯定难逃一死。
    读者是很容易移情的,他们只要一想到故事的原型之前险些遇害,就完全受不了,连带着对林柳这个救了柯良玉一命的皇帝,都多了几分感激与认同;但同样,他们对柯家这些杀人凶手,也充满了厌恶与恨意。
    于是这些群情激奋地读者们,便三五成群地约在一起,跑去柯家骂人或丢石头或直接拍门想要冲进去打人。
    其他人知道此事后,也只是淡淡一笑,觉得柯家活该。
    但林柳在得知此事后,赶紧将鹿岁叫进了宫:“你必须想办法约束这些读者的行为,否则等他们尝到了甜头,以后只怕会给你惹出乱子。”
    “如今他们针对的是柯家,旁人倒也只会说句情有可原,可一旦他们不知道这是错的,以后看话本儿时候,遇上自己不喜欢的角色或是故事作者,就直接找上门去,你想过后果吗?”
    “激动上头的人是没有理智可言的,到时候他们若真的做出了什么无法挽回的是,《女状元》这本书都可能受到连累。”
    鹿岁吓出一身冷汗,出宫后赶紧让鹤年发表了一篇文章,让他们不要到柯家去闹,因为他们不但是在针对柯家,还连累到了柯家附近的居民,已经有人因为他们太过扰民而报案了。
    “若是报案的人再增加,可能会对《女状元》这本书造成影响。也许你们以后都不能再买到这本书了。”
    读者喜欢一本书,是愿意为他们做很多事的。
    可一旦书的作者告诉他们,你们的行为过激了,再进行下去会对喜欢的书造成不好的影响时,他们自然就消停了。
    《女状元》的读者就算再讨厌柯家人,最多也就只是嘴上骂两句,倒也不曾再去柯家做什么。
    但柯家上下自己受不了,觉得每天被人用鄙夷厌恶的眼神看着,几乎无法呼吸,更惘论正常生活了。于是没多久,不少人就得到消息,说是柯家觉得京城待不下去了,带着家小回到了老家。
    柯家家主坐在马车中,下意识地往回望——
    他到现在都还没想通,他打骂女儿不过是自己的家事,就算想要将女儿沉塘,在一千也是再正常不过,甚至会被人夸赞的行为,怎么如今,一下子就全变了呢?
    难道,老祖宗的做法错了吗?
    他闭上眼,心里一片茫然。
    其他人可不知道柯家家主的想法,若是知道,怕也只会将人狠骂一顿。
    柯良玉是在柯家离开京城近一个月后,才得知他们被《女状元》的读者找了一个月茬儿的事情。
    同时得到的,还有柯家人已经离开京城的消息。
    从大有些担心地看着柯良玉:“你不要伤心,你父亲他们很可能只是忘记了告诉这件事,我……”
    柯良玉叹了口气,道:“你不用安慰我,我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什么样的人。以前或许还会伤心,但在他不顾我哀求,硬要将我沉塘后,我与他的父女情分便彻底结束了。”
    从大张了张嘴,又很快闭上,他没有这样的父母,所以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柯良玉。
    柯良玉自己却是个心性强大的,她在得知柯家被逼得离开京城,竟然只是因为一个话本儿后,好奇地让人将话本儿买了一本。
    等话本儿到手,她迫不及待地打开看了。
    看完后,她略带几分怅惘地开口:“看了这个故事,我竟然觉得自己还是幸运的。”
    毕竟她在遇害之前,就被皇上及时救了下来。
    但女主能参加科举,并成功夺得状元之位,又让她有些羡慕。
    错过了这次恩科,也不知道朝廷还会不会让女子参加科举。而且就算可以报名参加,只怕也得从童生一步一步地往上考,想要再等到的春闱,至少也得两三年后了。
    她微微叹了口气,抬手让丫鬟取来一本书。
    不管以后还会不会同意女子参加科举,她都必须做足准备,这样等机会真的降临的时候,她才不会因为准备不足而抱憾而归。
    状元啊……
    这称呼还挺好的。
    ……
    《女状元》的热度已经达到顶峰,全国各地,该看的人也都看了,哪怕不认字的人,也在茶馆儿等地听完了整个故事,再宣传,也不会有人花钱买了。
    鹿岁果断将自己的精力从《女状元》这本书上移开,转到了《小白菜》上。
    看着《小白菜》这个凄凄惨惨的名字,鹿岁犹豫之后,找到鹤年:“哥,能改个名字吗?你这书名放出去,旁人还以为我在卖菜谱呢。”
    鹤年斜睨他一眼,道:“母亲和妹妹都说这个名字好,姐姐也说这个名字贴切形象,怎么就你一个人觉得这个名字是菜谱?想想你自己的原因!”
    鹿岁:“……哥,母亲他们都是在看过故事之后,才觉得这个名字贴切的,但现在,我们是要将故事卖给那些没看过话本儿的人,这个名字不行。你取一个跟《女状元》一样通俗易懂的。”
    鹤年被他缠磨得没办法,随口道:“你要通俗易懂,直接叫《童养媳》不就好了,自己还取不了开门?”
    他话音刚落,就听鹿岁“诶”了一声:“我觉得这名字不错,这就让人将名字改了。”
    说完转身就走,完全没有给鹤年反悔的机会。
    鹤年:“……”
    晚上吃饭的时候,鹤年与家人吐槽,鹿岁却半点儿不在意:“反正名字是你自己取的,现在书名也开始印了,你就算反悔也不可能了。”
    鹤年:“……”
    《童养媳》的故事不像是《女状元》那样,有热度可蹭,所以一开始做宣传的时候,是直接贴着《女状元》在宣传。
    但因为这个故事的基调更黑暗,那些读者在书肆读完第一章 节后便果断放下了,没敢买回去。
    只是第一章 而已,那些读者看完便心里堵得慌,哪儿还敢看后面的故事情节?
    可回到家后,故事第一章 的情节就像是烙印在他们的脑子里,不停地在他们脑海里闪回,让他们辗转反侧,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其从自己的脑子赶出去,更没办法安心睡觉。
    于是第二天,这些人便顶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来到书肆,将话本儿买了回去。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不过五岁大的孩子,被父母亲自卖给一个病秧子做童养媳冲喜,之后劳心劳力地为夫家做活儿,可是在丈夫死后,当时还不过十岁大的女主角,还是被夫家给害死了。
    为了一块贞节牌坊。
    又是贞节牌坊。
    因为《女状元》,这些读者对贞节牌坊这东西不说厌恶,却生了抵触之心,提起来也不会再觉得那是某家人的荣耀,而是会以审视地目光地去看,那些贞节牌坊的背后,是否也背着一条人命。
    《女状元》还好,哪怕女主人没了,朝廷也是生气居多,万万没有按照女主父亲的心意,给人颁一块贞节牌坊的。
    但《童养媳》不同,故事的结尾,在小女孩儿死后,她夫家是真的用她这条命换了一块贞节牌坊回来。
    这已然让人气到了极点,可等看到那些原本对女孩儿非常不错的邻居,竟然半点不怀疑小女孩儿的死因,反倒满脸带笑地冲着杀人凶手夸赞,“玲心真的是个好孩子,死了都不忘为夫家挣一块贞节牌坊回来”的时候,每一个读到这个读者,都只觉得不寒而栗。
    看的时候,不管读者是男是女,他们都会将自己带入主角。
    主角是小女孩儿,他们自然也将自己当做小女孩儿过完了这悲惨又潦草的一生。
    鹤年着重描写了小姑娘被勒死的时候,那种窒息的痛苦,那种被自己信赖的人害死的绝望,那种生命还未开始就结束了的破碎感……
    所以每一个读者,也都在小姑娘被杀的时候感同身受,下意识地摸了下自己的脖子。
    可明明脖子上没有绳子,他们竟然仍旧觉得窒息感如影随形。
    等看完整个故事,他们还来不及松口气,便在故事的最后一页看到一句让人毛骨悚然的话——
    本故事根据真实案例改编。
    所有人:“!!!”
    前面所有的情节与文笔,都及不上最后这一句普通又毫无文笔可言的话让人来的害怕。
    毫无意外地,《童养媳》乘着《女状元》的东风,再次火了。
    《女状元》的故事也惨,但因为柯良玉这个故事原型还活着,因为盛蔓这个真正的女状元已经入朝为官,所以大家看到她们的时候,心里的悲伤也会被冲淡,虽然哀伤,但也觉得安慰。
    但《童养媳》这个故事的主角是否还活着,读者可就说不准了。
    恰在这时,最新一期的报纸上刊登了两篇文章,一篇文采斐然,一篇平铺直叙,毫无文笔可言。
    但这两篇文章说都是同一件事——
    没想到我身边的事儿,也会被改编成话本儿。他们还将自己知道的消息全都说了出来,说虽然有些细节对不上,但《童养媳》这个故事肯定是由他们知道的这件事改编的。
    这其实更像是爆料文章,不算评论。
    但这两篇文章同样引起了轰动,让所有看到了这两篇文章的人都觉得全身发寒。
    因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两篇文章所言的真人真事儿,所发生的地址南辕北辙,完全就不在同一个地方——
    一个看生活细节描述,一眼就能看出是京城这边发生的事儿;另一个对方甚至直接写出了具体地址,就在沿海一带。
    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却发生了如此雷同的一件事。
    聪明人看完立刻明白,两件事都是真的,只不过巧合地发生在了两个地方;又或者不是巧合,而是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全国各地都有,只是这两个人发出来了而已。
    聪明人发现之后,只觉得细思恐极,几乎失去了发声的能力。
    而不那么聪明的人,则在猜测两件事到底谁真谁假。
    等讨论度达到最高的时候,鹿岁放出消息——
    经查证,两位作者所言都是真实发生的。但都不是《童养媳》这个故事的原型,这本书的故事原型已经死了很多年,且发生的地点在江南,并非京城,也不在沿海一带。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