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龙招云》第6章 顺平侯

    景耀四年,季汉国都:成-都。
    “不知陛下招臣何事?”
    宫廷之下的人身着披风,儒雅英俊。他毕恭毕敬地行礼,廷上的人闭目沉思着。
    “伯约,我在想以前的事。”刘禅道。
    “以前的事?”姜维不解,“臣不知陛下何意。”
    “父皇他们那一辈的事。”
    刘禅站起身来,走下龙椅,姜维急忙跪拜。刘禅拉起了他。此刻的宫廷内,只有他们两人。
    “相父教导我的时候,总是会以前人的事来激励我。”刘禅望向门外。天空蔚蓝,万里无云,就像下方的成-都一样,一片安宁。
    “你知道多少呢,伯约?”
    姜维愣了愣,道:“回陛下,臣并不了解……”
    “伯约,我听说,你的枪法举世无双,深受世人赞叹。就连魏国的那位邓将军,也对你刮目相看。”
    姜维道:“陛下过誉了。”
    “九曲盘龙枪,真是好名字。”刘禅笑道。外面的荷花池里,莲花开了。
    “彩儿她,也是用的这一套枪法。可惜,这么多年,我只见她舞过一次……”
    姜维急忙下拜:“陛下,皇后与我的枪法均是承自赵云将军,臣并无……”
    “起来吧,我又没有别的意思。”刘禅道。
    “赵云将军……”
    “我还记得小的时候,父皇在永安,病重的他告诉我,赵云将军是我的恩人,要视之如父。”刘禅道,“彩儿也对我说过,当我还是个婴儿时,赵云将军把我从百万军中救了出来,困难重重。”
    “你知道吗,伯约?在我记忆的起点,我总是能看到一双眼睛。那双眼睛是那么的红,一片血红,就像是龙瞳。我隐约能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骑着银龙在百万军中咆哮,大声吼着我的名字。”
    “阿斗,阿斗……我拼上这条命,也要保护你出去……”
    姜维默然。长坂坡之战么……姜维从现今的一些书籍中能找到当初那场战役的蛛丝马迹。季汉没有史官,留下的东西很少,对于长坂坡一战,只有短短的一行字。
    “建安十三年,先主被曹追至当阳长坂。赵云将军身抱弱子,即后主也,身破重围,皆得免难。”
    这是姜维看到的有关长坂之战所有的记载。从这些蛛丝马迹里,姜维能够想象,当年的这场逃难是如何得惨烈,如何的血腥。而那位赵云将军,又是抱着怎样的信念,才能够在书上留下“身破重围”这四个字……
    “赵云将军,我对不起你。”刘禅叹道,“对不起,对不起……你太淡了,你在我的生命里太淡了……我总共没有见过你几次,你就去世了……”
    姜维立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刘禅望天长叹。那是祭奠。
    无论什么人,无论什么丰功伟绩,都抵不过时间的侵蚀。就算是当年赵云将军在长坂的七进七出,如今也已随风化作了流沙,留下的只是那一段短短的文字。年华驰去,容颜易老,不断的毁灭与新生,究竟什么才算是真正的永恒?
    “伯约,我要追谥赵云将军。”
    刘禅转过头,一脸坚定。
    “云昔从先帝,功绩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
    “你,可听清楚了?”
    姜维重重地点头:“臣领命!”
    ……………………………………………………………………
    公元263年,沓中。
    魏国对季汉发动了灭国之战,魏将邓艾、钟会、诸葛绪率领百万大军,分三路入蜀。邓艾带着兵马由狄道进军,和沓中驻守的姜维正面交锋。
    邓艾命天水太守王颀直攻姜维营地,命令陇西太守牵弘等人邀击姜维的前部,而命令金城太守杨欣进击甘松。姜维在沓中见邓艾的军队攻来,又听说钟会进军汉中,知汉中难保,立刻引兵东撤,急摆脱邓艾,退往阴平。
    在姜维撤向阴平退守剑阁的途中,魏将开始了追击。一路不断地撤退作战,两军互有胜负。因要亡国,季汉军士迸发出了空前的斗志,邓艾大军举步维艰,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每一座山头、每一条山道都要经过反复数十次的争夺。血染红了山川,染红了河流,染红了蜀道,染红了整个益州北部。
    在蜀道边,姜维大军正缓缓地往剑阁方向退去。每一个人身上都是血迹斑斑,面色疲惫,但他们没有畏惧,只留下坚定的眼神。
    在整支队伍的最后面,有着一员骑着白马的将领。他带领着负责断后的军队,掩护着姜维及大军后退。
    天色已经暗了,季汉军队行到一片略显开阔的地方。
    “赵将军!”一名士兵飞奔而来,到了那员将领面前,“大将军有令,就在此驻扎,严守关隘歇息一晚,明日继续退向剑阁。”
    “知道了,你下去吧。”
    赵广点头,查看着四周地形。
    崇山峻岭,只要扼守住这里,便能撑住一些时间,为队伍撤退提供有利条件。赵广带着人马并没有扎营,而是向那处关隘走了过去。
    身后的数百人虽然疲惫,但依旧坚定地跟在赵广身后。从沓中一直撤到这里,路中遇到好几次魏军追击,赵广的部队无不冲锋在前殊死搏斗,这才击溃了一波又一波的追击。这支兵马已经只剩下了三百余人,但无一贪生怕死者。
    他们知道,他们跟随的将军是如何的铁血不屈。他们也许还知道,在他们的将军肩上,有着沉重无比的担子。
    赵云之子,赵广。
    赵广领着人马到了关隘上头,一群人俯瞰河山。山河壮丽,河流奔腾不息。
    “今天,带大家来看看这里,不是为了建功,只是为了寻死。”赵广喝道。
    “是来看看,将来我们为国战死的地方,是什么样子!”
    三百人互相搀扶着,就在关隘高处看着脚下的山川河流。这是我们的国家,这是我们的土地。我们背后,有着支撑着我们不倒下的百姓,有着不能够被破坏的幸福与安定……
    赵广望向南面的成都,又望向北面的汉中。
    赵家满门均是国之忠烈。父亲,我绝不会辱没了您!
    …………………………………………………………………………
    公元261年,季汉后主刘禅下令追谥赵云。大将军姜维等经过商议之后,建议以“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来追谥赵云为顺平侯,赵云成为了季汉仅有的被追谥的十二人之一,当世人以之为荣。
    公元263年,在沓中之战里,赵云的次子赵广为了掩护姜维撤退,带着部下迎上了魏军攻势,倒在季汉的山川之中,为国捐躯。
    赵广连同部下,在战前均写好了遗书。待到后来打扫战场时,大部分人的遗书都已经被火烧毁,还好,赵广的遗书被保留了下来。
    在他的遗书上,只有短短的六个字:
    “若无国,何谈家!!”
    同年,季汉亡国。
    ………………………………………………………………………………
    成都大邑,银屏山下,一片萧条。
    那座坟墓很不起眼,石碑很小,上面的字却很清晰。
    “汉顺平侯:赵云之墓。”
    一个人跪着,眼中尽是泪水。他在赵云墓前烧着纸,摆好了酒,看着碑文上的字,好久好久。
    “父亲,二弟他……战死了……”
    赵统手里拿着赵广的遗书,泣不成声。
    “若无国……何谈家……”赵统泪流如注,“父亲……您和母亲,一直都是这么教导我们的……”
    “可是如今,国已亡了……陛下他……投降了……”
    赵统跪在赵云墓前,哭了好久。北风凄凉,曲终人散。
    静了好一会儿,后面传来了脚步声。一个女子走了过来,立在了赵云墓前。赵统抬头,见到了那一身白衫。
    肤色如雪,人如玉。
    女子的怀里还抱着一只三尾白狐。她看向赵云墓的眼里尽是悲伤,那只白狐爬到女子肩上,低声呜咽着。
    “姑娘,你是……”赵统踉跄着站了起来。
    女子沉默了好久,走近。
    “你是……小笨蛋的大儿子么?”
    小笨蛋?赵统疑惑了起来,不知女子在说什么。面前的这个姑娘,看起来也就二十多岁吧?
    女子低下头,从怀里拿出一本书。
    “这是我花了三十多年给小笨蛋写的,你好好收着吧。”女子道,“如今小笨蛋不再了,他的国家也已经亡了,我也该回去了。”
    赵统接过那本书,迟疑着:“姑娘,你是?”
    “叫我幽幽吧。”
    女子言罢,化为一道白光而去,留下赵统一人立在墓前。赵统望向女子消失的方向,静了好久,低头看向那本书。
    《云别传》。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