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袍小武僧》第15章:七十二贤

    做饭的方法是法、治国的方法是法、练武的方法也是法,园艺、烹茶、经商、教学……,等等、等等,其实都是法,无一不和至道相通。..cop>    不过,法虽然有无数种,但是,每个人的缘各不相同,所以呢,学习法的最终目的,当然也是不相同的。
    厨师不停的磨练自己的厨艺方法,有的是为了赚钱,有的是为了兴趣,有的是迫于无奈……,在踏上厨道之路以前,是必定有一个原因的。
    而正式踏上厨道之后呢,每个人又会因为自己的资质,或者说缘的各不相同,最终所取得的成就,也就是结果,必然也是不一样的。
    法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的社会地位之所以不同,只是人们刻意划分的结果,厨道、武道、商道、政道、茶道、花道、儒道、佛道……,等等、等等的道,最后的终点都是一样的。
    道就是道,为一,当然也就没有高下之分。
    因此,人活一世,无一不是在红尘之中,按照不同的法、不同的缘,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断的前行,只不过最终的结果,有所不同而已。
    换句话说,只要是一个活着的人,在人生道路上继续前行的人,就都无一不是在修行。..cop>    不是说看过经典的读书人,或者是所谓的专业修炼者,就是比普通人厉害的修行之人,也不是说为了一日三餐的温饱,整日辛苦奔波的普通人,就一生都和修行无关一样。
    厨师不断的钻研厨艺,就是在修行厨道,政客绞尽脑汁的思考政务,就是在修行政道,作曲家不断的谱曲,就是在修行曲道,演员不断的琢磨自己的角色,就是在修行自己的戏道……,人与法永不相离,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便一定是按照不同的法,在不断的修行。
    那么,如何才能在自己的修行道路上,走的更高、更远呢?
    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原因显而易见,如果知道了这个方法,当然可以让自己生活的更好,最终走的比别人更远、更高,取得更大的成就!
    因此,那些曾经走的比所有人都远的先贤圣者,他们所书写的经典,当然也就开始绽放出了,无比辉煌的光芒。
    谁说厨子读儒家的经典,就不能提高自己的厨道,谁说政客读佛家的经典,就不能提高自己的政道,有教无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儒家的圣人真正所教的又是什么,七十二贤者天天厚着脸皮,跟着圣人的屁股后面转悠,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很有价值的问题。..cop>    基本上,儒门七十二贤者的职业,都不太一样,而没有列为七十二贤者的门人子弟,那就更是职业千奇百怪,多姿多彩了。
    那好,既然在最开始创立儒家学习班的时候,吸收了各种职业的一大堆门徒,那么,这帮人到底是为了什么,而跑到只有一个老师的儒家学习班呢?
    换句话讲,圣人到了有什么巨大的吸引力,又有什么压箱底的本事,可以让这么多不同职业的人,一起到儒家学习班报名呢?
    想想都知道了,既然报名参加了儒家的学习班,是必定能够学到好东西的,如果不是如此的话,这个名不副实的学习班,想必也就开不下去了吧。
    因此,可不可以这样讲,圣人所开创的儒学,是对所有这些,职业各不相同的门人弟子,都……,有所帮助的呢?
    这好像是不对的,因为后世学习儒学的人,似乎都是一些斯斯文文的读书人,如果儒学真的能对所有人都有帮助,那么,杀猪宰羊、经商跑腿、征战沙场的那些人,怎么就偏偏不学了呢?
    所以,儒学就是读书人的事情,只有这帮称为君子的家伙,才是有资格学习的人。
    哈哈哈哈哈哈……,这真是……,太可笑了一点儿吧?
    儒门七十二位贤者,几乎职业各个不同,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放到任何的时代,都是一等一的大才贤者,他们难道……,他妈都是傻的吗!
    这帮大贤都认定儒学价值很大,对所有人都很有帮助的事情,后世那些不如这些人的家伙,凭什么就认定了,只有读书人……,才可成为儒学的门人弟子!
    儒学究竟教的是什么,圣人究竟传的是什么,答案非常的简单,就是两个字而已——智慧!
    只有智慧,此是可以帮助所有人,所有不同职业的人,在自己的修行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巨大力量,所以,不是七十二贤者傻,也不是他们脸皮厚,天天都跟着圣人的屁股后面转悠。
    智慧,他们都清清楚楚的明白,为了这种巨大的力量,一生跟随在圣人的身边学习,是绝对值得的!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什么意思,具体的,这其中般若二字又是什么意思,其实随便查查就知道了,很简单,就是智慧的意思。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智慧,它又为什么是一种力量呢?
    政治学、厨艺学、商学、园艺学、儒学、佛学、哲学……,等等、等等的学说,都不能称为智慧,只能称之为不同的法而已。
    智慧,是唯一的一种,可以帮助人们不断前行的力量,各种各样的法,是由智慧所创造出来的,如果没有智慧,天下是不会有无数法的。
    智慧和智商根本是两回事,猪猫狗鼠……,等等的动物,部都有智商,而且有的还很高,但是,它们却并没有能够和人相比的智慧,不是没有,而是普遍差的非常远。
    众生因何可以平等,既然有教,又为什么可以无类,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众生都有智慧,都是在红尘之中,按照不同法去不断前行的苦修者。
    因此,圣人的能耐可比一般概念下的想象,真心是要大的多了,他们既然敢说众生平等、有教无类这种话,便必然是有本事,可以让众生都提高智慧的。
    只不过呢,这种好像是很扯淡的事情,实在是很难令人相信,因此,平等和无类的意义,便被解释为了社会地位、资质、生物层面上的平等。
    但是,这种看似是很扯淡的事情,却真心是非常的牛哔,所以,就是认定了平等和无类的意义,指的是智慧上的平等,难道不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吗?
    全文,txt下载,全集txt下载,请记住138看书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