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厨杂役的现代生活》第187节

    其实许秧早就入了厨师协会某一些人的眼中,特别是她参加的第一个节目。
    厌食症其实是一个挺难治疗的病,如果只用食物就可以得到改善,这对那些病人来说,真的是福音了。
    厨师协会的人有调查,发现许秧录完节目之后,其实并没有完全跟那些厌食嘉宾断了联系。
    他们通过李知秋,与许秧保持着联系,而许秧隔一段时间就会给他们送一些她亲手做的吃食,不一定多贵重,但是一份心意。
    几年下来,这一些人的厌食症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痊愈的人不多,但他们已经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此外,对于一些求到店里来的厌食症患者或家属,许秧也没有拒绝。
    许妈会周期性且低价卖给他们许秧亲手做的腌菜,听着好像不健康,但它可以稍微打开患者的胃口,一点点改善。
    这样的人,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就是蔡文英了解到这些事的时候,非常惊讶,她没有想到许秧一直在默默地做着这样的事。
    有一些患者的症状有了很好的改善,他们的家属在微博上发信息感谢,不过注意到的人很少,也没引起什么水花。
    像许秧这样善良、聪明好学的姑娘,有谁会不喜欢她呢?
    得知厨师协会的人会来考察,许秧是有些紧张的,可是等了好几天,一直没见人影,她也就松懈下来。
    以至于当三位老先生突然到访的时候,她真的懵了。
    好在她还重新装修的时候,还隔了一间小茶室,正好可以让三位老先生入座。
    没办法,现在正是晚饭饭点,人最多的时候,所有的桌子都坐满了。
    不过三位老先生摆手表示不用招呼他们,让许秧继续。
    三位老先生取出自带的厨师帽、口罩,离灶台有些距离,可以看到许秧的动作,又不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活动。
    说真的,有三个人在背后盯着自己瞧,许秧挺不习惯的,不过想到在等待的客人,她也没有心思想别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手中的锅铲上。
    一道道菜送上了桌子,三位老先生从头到尾就没出声,到后面,许秧几乎忘了他们的存在。
    于承禹到的时候,看到厨房里陌生的三个老人,心里很是惊讶,他认识其中的一位。
    段正鸿是有名的国宴大厨,不过他一直待在京市的,怎么跑桂城来了?
    等所有客人的菜都上齐之后,许秧松了口气,准备做两道菜招待三位老先生。
    不过厨房每一天备着的菜都是有数的,用剩下的食材,不可能做得多丰盛了。
    段正鸿一眼就看出了许秧的打算,他上前一步:“许秧,很高兴见到你,我们是厨师协会的审核员。”
    “你们好。”许秧朝三位老先生鞠了个躬,“我们到茶室坐坐?”
    “没事,你随便炒两个家常菜,我们瞅着就行。”另一位老先生说。
    “厨艺一般,让您们见笑了。”许秧抿嘴笑了下。
    “小姑娘谦虚了,你基本功很扎实,火候掌握得很好,等会就看调味了。”最胖的那位老先生笑眯眯地说。
    段正鸿朝许秧点点头。
    许秧知道他们是打算看自己炒家常菜了。
    她加上于承禹以及小龙小秋的饭菜,一直都是从当日的菜单中选几样,量多做点,客人走后他们就能直接吃饭。
    现在要多准备三个人的,她打开冰箱,挑选能用的菜单,并在脑中迅速拟好菜单。
    除了梅菜扣肉、白切鸡以及白灼菜心、西红柿肉丸汤外,现在她打算再做一个酸笋娃娃菜炒粉,加入剁椒调味。
    然后就是香菇胡萝卜炒肉片和煎饺。
    小龙小秋早早就清出一张桌子,把菜端上桌,即可落座吃饭。
    于承禹落到后面,低声问许秧:“这是怎么了?”
    许秧朝他摇头:“晚点再跟你细说。”
    对于这几道菜,三位老先生都仔细品尝了,时不时低声交流意见。
    他们这么慎重,小龙小秋都不敢放开了吃。
    许秧看着他们把桌上的菜和汤都尝过,笑着说:“都是家常菜,请随意。”
    “能把家常做出这样的味道,功夫很到家。”段正鸿一脸欣赏,“特别是这道梅菜扣肉,味道很足,有个人特色。”
    三位老先生的饭量不是很大,吃饱后就先去隔壁的茶室泡茶,小龙和小秋吁了口气,终于能大口地扒饭了。
    今天多了好几个菜,他们有口福了,光盘,光盘!
    第185章 酿春
    许秧陪着三位老先生喝茶, 回答了他们问的一些问题。
    说实话,她并不知道蔡文英口中的审查是什么流程,但这样她还是挺紧张的。
    喝了两杯茶, 段正鸿就提起了陈显, 表示他们过来桂城, 主要是为来探望这个老朋友, 给许秧做审查,不过是顺便的事。
    听到他们提起陈显, 许秧就放松了许多,多聊了几句。
    她把三位老先生送走, 转头就看到于承禹站在身后。
    “没事吧。”
    许秧看着于承禹的眼睛摇了摇头,忍不住想起过年那会杨霞卿跟自己说的话, 难道她说的是真的?
    “你刚才没吃饱吧,要不要再吃点?”于承禹刚才就注意到了,许秧吃的比平时少。
    “不了。”许秧不怎么饿,下午开始忙碌前她有吃东西的。
    “秧秧姐,刚才那三位老先生是谁呀?吓死我了, 都害怕出什么错。”小秋一看许秧回来, 放下碗好奇地问道。
    小龙点头,天知道他作为一个帮厨有多紧张。
    以前他学厨的时候那么多同门师兄弟看着都没有今晚来得紧张。
    许秧笑了下:“一位长辈的三位朋友,过来检查下我的厨艺。”
    “那过关了吗?”小龙坐直了身子。
    于承禹也看向许秧。
    “应该是过关了吧。”许秧也不确定, 毕竟她没问, 他们也没说。
    “一定能过关的, 秧秧姐那么厉害。”小秋对许秧非常自信。
    晚上, 许秧洗漱完,还没来得及跟蔡文英说今天的事,她就发起了视频。
    “秧秧, 很不错,过关了。”蔡文英笑吟吟的,她推荐的人肯定不差。
    “太好了,我挺紧张的,还怕自己没发挥好。”许秧实话实说。
    “没有意外,不久你就能收到厨师协会颁发的证书和胸牌了。”
    蔡文英跟许秧说了些厨师协会的事,“厨师协会一年有四次大型交流,分别是春夏秋冬,时间、地点不定。”
    “你刚加入协会,刚开始两年,每年至少要参加两次,没有意外的话,今年的春季交流会应该是在四月。”
    “我会提前安排好时间的。”许秧听说是行业内的交流,很是感兴趣,这样的机会不能错过。
    许秧每个月给自己安排了时间休息,她一休息,食肆就要关门。
    三月的时候,她又去看了陈显一次,老人家的精神很好。
    他早就知道许秧加入厨师协会的事,又另外提点了几句。
    他知道许秧是蔡文英推荐的,但是厨师协会内部的事儿,蔡文英知道的是绝对没他多的。
    陈显很看好许秧,但就怕她这样的新人,一不小心乐过头,说了不该说的话。
    厨师是要交流没错,但不代表要把一些秘诀全都说出来,这人啊,还是要留两手压箱底的功夫才好。
    四月的交流会是在杭城举行,许秧和王海一同前往。
    王海本来可以选择不去的,不过考虑到许秧第一次去,他觉得还是陪着去比较好。
    协会是在一个农庄里举办,许秧跟蔡文英碰了头,两人住到了一间。
    两人出去转转的时候,有的厨师久别重逢忙着叙旧,有的厨师已经到农庄的地里、池塘里转着查看食材了。
    从蔡文英的口中,许秧得知,厨师交流会其实还会邀请一些老饕来参加。
    不过想要拿到邀请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每年到厨师协会办的交流会,总有许多老饕会想办法弄到一张邀请函,来一饱口福。
    许秧在交流会上看到了于承禹的身影,看来厨师交流协会对吃货的吸引力真不小啊!
    各种派系、家传菜、私房菜等的交流,碰撞出新的菜色新的味道,大家都有口福了。
    许秧在蔡文英的带领下,认识了不少的厨师,彼此之间交流了下,嘴上说多了,就免不得要动锅铲实践。
    许秧也发现,这个交流会其实细看的话,会发现大家组成各个小群体,各自交流。
    有过矛盾的厨师,就算到了这一边,也可以全程都避开对方。
    唯一一次集体活动的,还是到农庄的第一天晚上办的讲座。
    许秧总算明白为什么要有推荐人了,来到这里,如果没有推荐人,那真的是两眼抓瞎,大概率只能一个人自娱自乐了。
    交流会上,厨师们做出来的食物是采取的自助形式,而且每一盘菜上都会有掌勺厨师个人标记的夹子。
    许秧的夹子图案是一个黄澄澄的橙子。
    因为人多,菜做的也比较大份,蔡文英和许秧拿着盘子试吃了点,听到其他厨师在聊鸭蛋有什么做法。
    有想法的厨师选了个空着的灶台就上手了。
    蔡文英问许秧:“要不要试试?”
    “鸭蛋我做的不多,暂时没什么好想法。”许秧摇头。
    “我想到一道菜,打算试试去,你一会过来瞅瞅。”
    许秧往自己的盘子夹了一个咸口味的蛋挞,发现味道意外的不错。
    于承禹端着盘子走过来,“这么多菜,你有推荐的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