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厨杂役的现代生活》第179节

    四月下半旬,青灵食肆重新开业,小程序又被挤爆了。
    三张桌子的订单很难抢,就算有黄牛盯上,也根本就抢不到。
    至于福包饭,这个也是随缘,黄牛抢去根本就没用。
    但是五月初,《四季田园》开始放出预告片,许秧在预告片里露了脸。
    这个综艺里的主持人粉丝多,而邀请的嘉宾很多都当红,讨论度一下子就上去。
    毫不意外的,出现在预告片里的厨师都被扒了。
    相比其他厨师光鲜的履历,许秧的履历短且没啥能拿得出手的,咖位最低。
    因此,她面临的非议也是最多的。
    但有讨论度就有流量,粉丝数增多了,还带动了乐悠悠的几个产品的销量。
    除了乐悠悠,许家美食小店再次曝光在网上,比之前的曝光度还要大。
    很突然的,小店的人流量暴增,差点没挤爆了。
    许爸许妈没经历过这种事,都懵了。
    还是卢梓鸣反应快,先把外卖暂停营业,同时请到店的客人尽量打包。
    因着人数太多,原本准备一天卖的粉、牛杂汤等,一个中午就卖光了,而还有很多客人没买到。
    面对激增的客人,许爸许妈不仅没有高兴,反而有点慌,他们都没有这种应对经验。
    匆忙之下,他们决定暂停营业两天,好好休息下。
    然而因为小店暂停营业,反而引起更多人讨论了,许家美食店是彻底地火了,而且是全国范围的。
    连带着许秧的青灵食肆也受到了影响。
    那些抢不到订单的人,反而到店里来蹲守,他们觉得人都到店里了,总不能赶客吧。
    这种情况下,重新营业没多久的青灵食肆再次关店,至于再营业时间,或许等这个综艺节目热度过去吧。
    许秧闲下来之后,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同时帮着自家店里想想怎么应对喷涌的客人。
    小店是不可能暂停营业太多天的,毕竟还有贷款要还。
    许秧和朋友们讨论,觉得还是学习别家店发号码牌,并且对外称一天只做多少份。
    客人增多的结果就是,外卖暂停,这导致许多老顾客非常郁闷。
    原来三天两头就能吃到的美食,现在外卖点不到了不说,去店里也买不到,还有比这更抓狂的事吗?
    桂城本地的美食群里,不少食客都在抱怨这个事。
    “人家是要做网红店的,这样才赚钱,而且营业时间短,多轻松。”
    “人家又没涨价,只是人太多了,我倒是希望许家把隔壁店租下来,扩大经营。”
    “人家想宣传自家店也没错,但网友太热情了一些。”这些到店的客人大部分都是游客。
    之前的客人也有游客,但都以当地为主。
    人的心理也挺奇怪的,之前的游客来桂城搜美食攻略,许家美食小店也在里头,但并不是必须选择。
    然而一旦网络上火了,就变成了必去打卡的点,好像不去就没到过桂城似的。
    “哎,啥时候恢复外卖呀?”老顾客表示非常郁闷。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12-07 23:57:10 ̄2020-12-08 23:59:1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无敌熊猫 10瓶;e月月 4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77章 解决方式
    许爸的几个微信群也爆了, 老客户都在里头唠叨,让许爸赶紧想办法解决这个事。
    这些老顾客不少都是小区里的住户,他们都习惯了隔一两天就到许家美食小店买点茶叶蛋, 或是买碗牛杂汤给家里添个菜。
    现在许家又不做早餐了,他们是能起得早,但没法长时间排队呀!
    许秧最近晚上都回家, 大家难得能聚在一起, 本来应该是高兴的事儿,偏偏都是愁眉苦脸的。
    其他店突然爆红,客流暴增,可能要高兴疯了,但许爸许妈不同。
    他们念旧,不爱做大改变,这样突然的变化, 让他们很没有安全感。
    大家坐在一起商量解决方案,然而聊来聊去, 最合适的方法就是扩大规模, 减少经营种类。
    这样一来, 酱串被移出菜单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手撕鸡也是比较费功夫的, 要么减量,要么跟酱串一样, 暂时移出菜单。
    可店里只有牛杂汤、茶叶蛋、牛肉拌粉了,他们不习惯不说, 老顾客估计也郁闷。
    许爸叹了口气:“社区还找我, 说客人这么多,可能会有安全隐患或是其他矛盾,让我注意一点。”
    “早知道会这样, 我就不去录这个节目了。”许秧懊恼地说。
    她以为这个综艺节目可能跟《我的味道》差不多,却完全忘记了明星的热度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秧秧,你没有错,节目组能邀请你,是对你的肯定。”刘莹拍拍许秧的手。
    她说着看向许爸许妈:“我觉得,这是我们的店太小的缘故,而且对秧秧上节目可能会带来客流量一事没有预估到位。”
    许秧之前参加综艺,因着厌食症嘉宾在网上小火一阵,家里的店得到了宣传,客人增多,但并未达到这种火爆程度。
    家里人确实是没有预估到位。
    “那现在要咋办?”许妈看看许秧又看看刘莹。
    “现在最重要的是再招几个人。”许秧皱着眉说,“然后把手撕鸡停了,等忙过这阵再看要不要恢复。”
    “那酱串呢?”许妈问。
    “不穿竹签了,这个费人工和时间,直接分开卤。”许秧说。
    酱串也是店里的一个特色,只是少了竹签,实际上味道并没有改变。
    “行,那就先这样做。”许爸翻出手机,“我跟老板说一声,进货量得加大一点。”
    “还有打包盒。”刘莹提醒道。
    “明天把店里的格局改一改,门口的遮雨棚往外卷一点。”许秧说着突然想到一点,“再弄个手机自助点单,客人们就不用排队,可以先去别的地方转转再来取。”
    之前没弄,是觉得店里不需要,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这个小程序必须得备上。
    许妈一听手机点单,不由松了口气,这应当比她在屏幕上按来得方便,而且不容易出错。
    “我们还可以准备一些小凳子放门口,让等待的客人坐。”刘莹补充道,反正店门口挺宽的。
    许爸拿着纸笔,把这一些点记下来,明天就照做,停一天工,损失的钱想想就让人心疼。
    许秧拿手机查了查自助下单程序,发现还真有不少,但她对这些不了解,哪个更靠谱?
    她想了想,这事还是得找人帮忙,事后再请吃饭。
    于承禹看到许秧的信息,很快回了一个好字。
    他对自助下单程序了解不多,找朋友问了下,列了三家还不错的给许秧挑。
    许家店里最近的事他都很清楚,这一切只能说明星带来的流量是可怕的,即使许秧不咋出名,不过是上了个节目,客人就要把店里挤爆了。
    青灵食肆为此都暂停营业,没有福包饭的日子实在是有点无趣。
    所以帮许秧一点忙,蹭一顿饭,他明显是赚到了。
    不过于承禹更希望青灵食肆重新营业,每日福包饭给予的那种期待感,是别的东西怎么也比不上的。
    许家美食小店修整了几天,重新营业后,大家发现小店取消了堂食,全部改为外带,同时还提供了自助点单小程序。
    这样的调整,无论是对客人,还是对店家,都是利大于弊。
    于是,许家小店门前排长队的现象消失了,客人们扫一下二维码,自助点单。
    他们可以仔细考虑自己想要吃什么,在手机上删删减减,也可以下单后到周围其他店里逛逛。
    排长队的现象消失了,但是客流增多,也给其他店带来了生意。
    但相应的,许爸许妈更忙了。
    销量增大,就更加要把控质量,还有新招聘来的员工,没有充足的时间培训,只能做些简单重复的活,诸如打包、清洗、切牛杂的活等等。
    等到《四季田园》正式播出,店里的客人更多了,也不是没有人去青灵食肆,不过那边不营业,次数多了就再没人去。
    许秧又不是明星,也没人守着看她,她的日常生活倒是没收到什么影响。
    顶多周末她去店里帮忙的时候,跟她打招呼、拍她照片的人多一些罢了。
    习惯了这样的节奏之后,许爸许妈又把外卖给开通了,一是在外卖网站是交了钱的,二是为了那些老客户。
    许秧瞅着店里的运转越来越来流畅,琢磨着添加新品,比如卤味、烧仙草这些。
    她有问过许爸许妈要不要开分店,他们都不是很乐意。
    在他们看来,做吃食生意就得自己盯着,若是交给别人做,谁知道食物的质量有没有得到保证?
    他们都不希望因为那些不确定因素而坏了口碑。
    许爸许妈不愿意,许秧就没再提。
    暑假要到了,她准备把青灵食肆开起来,还要研发新菜,也忙着呢。
    七月底,许年冬很兴奋地给许秧打电话:“秧秧姐,我收到桂大的录取通知书了。”
    “恭喜,年冬来桂城玩吗?”许秧也很为许年冬高兴。
    “可以吗?”
    “让胜哥送你到动车站,到了桂城后我去接你。”许秧三言两语就把这个事给定下来了。
    然而,隔天她去接许年冬的时候,却被她脚边的大包小包给吓到了。
    “年冬,你这是把家都搬过来了吗?”
    许年冬咧咧嘴,和许秧提着东西往车子走去,“都是家里刚下来的农产品,带给你尝尝。”
    “还有今年新打下来的米,非常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