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厨杂役的现代生活》第174节

    因为突然起雾,车速放慢,抵达时间比预计的晚了半个多小时。
    等许秧他们到村里的时候已经一点多了,杨霞卿他们四人已经在屋里坐着喝茶了。
    洪丹燕喝了口热茶,就迫不及待地跟杨霞卿分享自己见到的情景。
    许秧笑看着她们,喝了杯热茶,跟堂爷爷堂奶奶说了两句,就去了厨房。
    刘梅莲在厨房里忙着,“伯母,有什么我能帮忙的?”
    “秧秧,你去坐着喝茶,很快就好。”刘梅莲得知许秧他们没吃午饭,决定临时加个菜。
    许秧坚持,刘梅莲就把锅铲给了她。
    许秧炒了一大盘的空心菜,一盘的地瓜叶,加上熬五花肉笋片,加上鸡汤米粉和糖水地瓜干,足够了。
    大家是挺饿的,这时也没有客气,端起碗就吃。
    于承禹吃到鸡汤米粉,心里略有些惊讶,他能够接受的味道。
    再看平时都是半碗一碗的徐知闻,这会已经吃完了一碗又去添了。
    “这空心菜和地瓜叶真好吃,味儿浓,也不老,而且有股甜味。”洪丹燕惊喜地说。
    杨霞卿不住点头:“这个笋片更好吃,竹笋的味儿更浓。”
    王文川吃了两碗米粉,看向一旁的糖水地瓜干。
    秋天的红心地瓜去皮蒸熟,切成条晒干,可以密封保存很久,煮的时候只加一点点糖,那汤就足够甜。
    糖水地瓜干的汤有点浑,但地瓜的香味足,而地瓜干并未被煮烂,反而软糯香甜,非常有嚼劲。
    于承禹尝出来桌上的三道菜都是许秧做的,这里的食材好,加上她的手艺,菜的滋味更上一层楼了。
    吃饱喝足,几人都没有形象地坐在位置上不想动。
    许胜擦擦嘴巴,刚才他把那盘剩下的笋片炒肉拌了剩饭,真香啊!
    他家秧秧出手,做的菜就是比其他人做的更好吃。
    “你们的房间都安排好了,两个人住一间,我带你们去看看。”
    洪丹燕听了,转身朝杨霞卿挤挤眼。
    杨霞卿伸手捅了她的腰一下,快步跟上许秧,“秧秧,我跟你睡吧,就跟之前那次一样。”
    许秧看了杨霞卿一眼,又看了叶向东一眼,见他没什么反应,就知道他们应该是商量好了的。
    不过这样确实是对的,老人家观念比较传统,这样会省很多麻烦。
    洪丹燕一听,“我也想跟秧秧睡。”
    许胜笑着说:“这没问题,大的架子床睡得下三个人的。”
    老式的瓦房、老式的木窗,这几个城里来的年轻人眼里都很惊喜。
    最后定下来,于承禹和徐知闻一间,叶向东和王文川一间,三个女生一间。
    下了雨,加上山上温度又低,大家添了衣服,就迫不及待地让许胜带他们出去转转。
    难得家里来那么多人,堂爷爷堂奶奶都很高兴,吩咐许胜要多照顾下客人。
    “那我带大家村里转转吧,我真没觉得有哪些好玩的。”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许胜早就看腻了。
    “胜哥,走,走。”都是年轻人叶向东几人跟许胜熟悉了,也跟着胜哥胜哥地喊。
    “行,那拿下伞,我就带你们来个雨中漫步。”许胜挥了下手,似乎找到了小时候当孩子王时的感觉。
    然而于承禹还没走出大门,就接了个电话,只能搬出电脑来处理。
    而许秧则是逛过几次,也不新鲜了,决定留下来拆包裹,把寄过来的礼物分一分。
    堂爷爷堂奶奶各一身衣服,还有灵芝茶,以及其他许爸许妈买的营养品。
    然后就是一些青田村没有的干货,比如墨鱼干、海参之类的海产品。
    “你这丫头,来就来,还这么破费。”堂奶奶笑着说,转过身就给许秧挑了一筷子麦芽糖,她也不厚此薄彼,于承禹也有。
    于承禹抬头道谢,双手继续敲着电脑,时不时跟语音那端说几声。
    许秧把包裹拆完,看于承禹还没忙完,谁都不容易啊!
    第172章 包菜干炖肉
    对叶向东他们来说, 青田村的雨景是那么的新奇,那白色的水雾随着山峰飘荡着。
    水雾时而如潮水般褪·去,时而又蜂拥而上把山头给笼罩住, 变化无穷。
    拍上一段小视频,加点三毛钱特效,还真有仙境那个味儿。
    许秧看着杨霞卿他们开着电脑, 叽叽喳喳说着如何剪辑、怎么做特效才能把网友们给唬住。
    她看了一会, 见于承禹忙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解决了问题,“你要出去看看吗?”
    于承禹把盖上电脑,侧头看许秧:“你当导游?”
    许秧看了眼聊得正高兴的杨霞卿几人,点了点头:“行,走吧。”
    两人一前一后打着伞出门,洪丹燕瞅到了, 偷偷笑了下,她一定是最先发现的那一个。
    村里的人家, 许秧大部分都认识, 一些东西也说得出来历。
    她说, 于承禹就安静地听, 偶尔会问问菜园里的种的是什么菜。
    相比于这边有些历史的房子、植物,于承禹更关注的还是吃的。
    如果没有意外, 这几天应该都是许秧下厨,他可一定要吃够。
    于承禹想着, 就觉得有点饿了。
    许秧也对菜地感兴趣, 扒在篱笆上看里头的菜,“现在能吃的主要是空心菜、红苋菜、小油菜。”
    “那些是瓜苗,长得很像, 我没认出来是什么瓜苗。”许秧指着角落里的一丛丛的幼苗说道。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不过山下的温度高,农作物都会种得早,收成也早。
    但在青田村,基本都是跟着节气走。
    于承禹顺着许秧的手看过去,“原来瓜类的幼苗长这样吗?看起来都一样。”
    “秧秧姐?”
    许秧回头一看,是许年冬,她笑着招招手:“年冬,你回来了。”
    “秧秧姐,这次回来能多待几天吗?”许年冬高兴地跑过来。
    “我和朋友们过来玩,待个两三天吧。”许秧笑眯眯地说,“你学习怎样?”
    “年级前二十名,最后两个月再冲刺下。”许年冬跟许秧报告着自己的学习。
    “加油,这次我给你带了些我高中的模拟卷,晚点来胜哥家里拿。”
    “谢谢秧秧姐。”许年冬看了一旁的于承禹一眼,“秧秧姐,你们在这看什么呢?”
    “哦,我们在聊角落那块是什么瓜苗?”许秧笑着自嘲道,“在城市长大,真的是五谷不分啊!”
    “那是苦瓜苗和丝瓜苗,丝瓜苗多一点,据说可以弄那什么丝瓜水,很多人想买。”许年冬从小在村里长大,地里的作物都熟着呢。
    “丝瓜水补水美白,挺受欢迎的。”许秧还是有点了解的。
    “等我家的丝瓜长大了,我给秧秧姐弄几瓶。”
    “行啊。”许秧没拒绝,“你带我们村里逛逛吧,我瞅瞅野菜长得怎样,摘点换换口味。”
    “野菜?很多植物我都认得,但学名就不晓得了,也不懂能不能吃。”青田村并不缺菜吃,许年冬还真没吃过野菜。
    于承禹说:“挺多的,蒲公英、雷公根、马齿苋等等,要做得好吃应该挺讲究的。“他说着,眼角的余光看着许秧,只要她一说要做野菜,他就马上去摘。
    许年冬有些诧异地看了于承禹一眼:“你知道的还挺多的嘛。”
    许秧低头看着路边,问于承禹:“想尝尝野菜吗?”
    于承禹当即点头,“既然来了,可以吃点不一样的。”
    “其实野菜很多人不见得能吃得来,有些味道比较陌生。”许秧跟于承禹说,“我们看着摘点,我再决定要怎么做。”
    于承禹还真认真低头找野菜去了。
    其实这个时候,有一些野菜已经比较老了,不过许秧没说,出来玩嘛,不用较真。
    许年冬见了,去找人拿了两个塑料袋,一路走一路摘过去。
    “可惜下着雨,要不上山摘枸杞叶,胜哥扩大了面积,这可比野菜好吃多了。”许年冬低声说道。
    “你喜欢吃枸杞叶瘦肉汤还是枸杞叶猪肝汤?还是枸杞叶简单?”许秧扫了一眼,看到路边的鼠麴草开着黄色的小花,感到很可惜,都太老了。
    “枸杞叶瘦肉汤。”许年冬乐呵呵的,“明天我妈会给我做,秧秧姐来我家吃呗。”
    “明天还不知道有什么安排,有空的话我就去。”
    转一圈下来,两个塑料袋都塞得满满的,许秧三人开始往回走。
    许秧把两个袋子放在水池边,拿着水管冲鞋子,为了摘这两袋野菜也是不容易。
    杨霞卿跑出来,瞅着两个袋子:“秧秧,你们摘什么去了?”
    她竟然错过这等好玩的事情。
    “就是摘了些野菜。”许秧摇摇头,“没啥好玩的。”
    杨霞卿的表情太明显,她一下子就猜到了。
    “野菜呀?好吃吗?”杨霞卿微微皱眉,好多野菜苦味都比较明显,她真的吃不来。
    “说不准好吃或难吃,有些野菜的味儿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许秧也不敢打包票,就是她自己,也有不喜欢吃的呢。
    许秧看雨停了,拿着小板凳坐在门口择野菜菜,其他人也帮不上忙,一时不知道要做啥。
    许胜瞅到他爸拿着一把的菜苗,扛着锄头往菜地里走去,他朝叶向东他们挑了下眉:“走,带你们去看看菜是怎么种的。”
    家里多出七个人吃饭,对掌勺的人来说压力不小,许秧把野菜择好,就去厨房替换刘梅莲。
    这个时候能吃的东西真不多,青黄不接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