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国物语》第九单元第三百四十二节

    这是槐与姚元第一次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虽然谈得并不理想,但是他们都有进一步交流的兴趣。第二次是姚元去拜访了槐,槐给了他极高的礼遇。这让姚元诚惶诚恐,他跪在门口不敢往进走,许多时候你以为不会有别人知道的事情,实际上早已经被传的人尽皆知。对于这一点,作者深有体会。曾经作者在自家炕头上说了一句话,也不知怎么就让很多人知道了。千金易得,知己难寻。这类话作者在小时候听过很多,但那个时候,对于这样的话并没有切身体会。随着年龄增长,感触越来越深。如果你是一个善于表演的人,凭借你出色的演技,一定能够交到不少朋友。作者也有过这样的时候,别人把你当成知己,而你知道自己和对方其实不是一路人。经常表演其实是很累的,但是选择做自己其实就是选择了孤独。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姚元是一个强势人物。这样一个如狼似虎的家伙,在一个宗室的普通成员面前表现的如此谦恭,这就如同是在中午看到的月亮,冬天想起了惊雷,五黄六月飘起了鹅毛大雪。没有任何意外,这件事惊动了的天子。他立刻把平康招进了大内,平康进了偏殿,双膝跪地,说:“大王紧急召见微臣,不知道有何旨意?”天子侧身坐着面色阴沉,捋着胡须说:“姚元的事你听说了吧,他只是让我太失望了,你告诉我,我应该如何应对解释。”平康说:“这件事你应该把他叫来问一问,问清楚了其中的原故再来处置不迟啊!”天子说:“我实在想不明白,在宗室成员当中那个人没有任何特殊之处,遥远为什么要对她另眼相看的除非他们两个之间早就有所勾结。”平康立刻说:“这一点大王可以放心,臣曾经深入调查姚元,此人出生寒微,与槐从无来往。”
    天子说:“如此说来,一定是槐抓住了他的什么把柄,要不然他怎么会如此的俯首帖耳?”平康拱手说:“要不这样,臣去问一下他。把事情问清楚了,再向你汇报,然后你决定怎么办?”天子点点头说:“那就有劳了。”明日,朝会结束之后,姚元跟着平康来到一个隐秘之所,平康说:“你一定听到了一些风声,这件事天子已经知道了,他不明白你为什么对怀珠如此谦恭?”姚元一听哈哈大笑,说:“这件事虽然被传的玄乎其悬,但其实非常简单,他又极高的礼节接待我,人家毕竟始宗室成员,我怎么能坦然接受呢?”说完之后连平康都笑了,说:“我真是没想到你会这么解释这件事。”姚元说:“如今四海之内,很少有人不怕我是酷吏,在他们的嘴里我就是一个头顶长疮脚底流脓的人物,而怀不一样,他认为我是一个贤相。”
    一听这话平康立刻警觉起来,说:“普天之下四海之内,真正了解你的绝不是槐。”姚元说:“那是谁?”平康拱手说:“自然是当今天子,你本是草莽之人,如果不是大王英明,这时候你早已经成了成康的刀下之鬼。是大王看到了你的潜力,先给一个知县让你历练,之后直接提拔你做了廷臣,这样的恩遇亘古未有。槐不过是说了两句你爱听的话,你就觉得他是你的知己。如果这一番话让大王听到了,怎么会不伤心呢?”姚元是个明白人,一听这歌边知道这件事肯定已经被大王注意到了,于是陪着笑脸说:“你放心,我会亲自下大王解释这件事。”平康说:“你能解释的清楚吗?”姚元说:“我尽量吧!实在有事解释不清楚我只能认命了。”平康说:“你要想好怎么说?”姚元说:“这件事关乎我的生死,我不敢胡说八道的。”
    一天之后的傍晚,姚元只身一人来到大内,天子在偏殿接见了他,先大礼参拜,之后拱手说:“不知道大王是不是听说我这样的事,小孩子都会觉得别人家的饭好吃,有什么事儿愿意跟别人说。自家的饭菜极少夸奖,有什么心事在面对父母时也三缄其口。”天子一头雾水,说:“你忽然给我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姚元说:“天子者,父母也。我,子也。”天子说:“那你自己告诉我,你是贼子?还是小子?”姚元说:“我不是孝子,也不是贼子。我是你在生活中经常遇见的那种人,平常人而已。”天子说:“你是我说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姚元说:“我怀疑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宗室成员,对我却极为尊敬,这样的礼遇在过去很多年我是没有经历过的,我要知道好歹。”天子冷笑着说:“你果然是个知道好歹的人。”姚元说:“父母何必羡慕一个路人呢?”
    天子说:“槐在你的眼里只是一个路人吗?你这话太侮辱人了。”姚元说:“大王不仅是我的衣食父母,也是这世上唯一真正了解我的人。”天子说:“不,我不了解你。”姚元匍匐在地,大声说:“大王想让我怎么办,请你明示。”天子说:“你是聪明人,就不要在我面前装糊涂,不想按照我说的那么做也可以,毕竟在你的眼里槐更主要一些。”姚元说:“大王只是想让我跟断绝来往?”天子说:“廷臣与宗室成员勾结,动机只有一个就是想要改朝换代。”姚元说:“臣万万不敢有这样的心思。”天子说:“你是不是看我一天天老了,可以被随意欺负了?”姚元说:“大王春秋鼎盛,正当有无所作为之年。”从那之后姚元就失去了骗子的信任,有什么事他都更愿意以和平康商量。甚至一度想要找个人把把姚元替换掉,无奈姚元在民间的支持率很高,一旦他们免职一定会造成人心动荡。
    列位看官,你以为史书中民间故事里,描述的那些青天大老爷,在现实中是真实存在的吗?在作者看来他们是真实存在过的,他的出场率实在是太低了,所以只要出一个这个人就很容易出名。当然,在讲述一些人的故事的时候,掺杂着很多故事之外的东西。比方说作者曾经看过一个电影的片段,这个电影讲述的是一个退休官员带领大家植树的故事,这位先生带着大家出入暴风骤雨当中,嘴里大声喊着:“我们龙王。”按说这位先生的故事应该很能打动人,可是这一句话让我生出了异样的感觉。人真的能够征服大自然吧!让大自然的一切规律都听从人类的意志,这件事不可思议,却鼓舞人心。当大家热情高涨的时候,当大家热情高涨的时候,就会喊出这样的话。你是龙王,你是上帝,你是主宰一切的神。一般来说说这种话的人,是需要吃药的。
    这样的见解,主要来自于西洋某一特定时期。在今天人的都知道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传统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段时间,人们尝试与大自然和睦相处,传统中国的建筑地诠释了这样一种观念。对于古建筑作者很有兴趣去看一看,越是古老的建筑兴趣越大。听说东瀛,保留着许多唐朝风格的建筑。唐是一个非常绚丽的朝代,每个人欣赏它的角度不同,有的人喜欢看的包容,有的人迷恋他的强大,有的人认为唐是一个妇女地位很高的朝代而为之神往。今天去看唐朝人的故事,确实有浓郁的胡人风格。特别是回鹘的服饰唐朝人的影响非常大。回鹘衣装回鹘马,在长安城随处可见,体现了回鹘与唐朝之间的密切交往。充分的信任胡人是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阅历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很显然作者会投不信任票,要发给都不信任深深的还在心里,表面上一定要体现出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姚元的是失宠,让很多人看到了扳倒他的机会,于是朝廷上的人对他群起而攻之,诟病最多的当然是他吃里扒外、忘恩负义,与宗室成员秘密勾结图谋不轨。站立在冷冷的月光之下,姚元的胸中装满了惆怅,他身边有很多人心疼他,有人劝他及早退却。姚元叹口气说:“走到今天这一步,怕是很难身而退了。”就在这个时候令人感到意外的一件事发生了,作为一个这件事的另一位当事人,槐竟然也上书弹劾姚元,弹劾的理由非常奇怪,既然是姚元怂恿他造反。几乎所有的人都被他的这个举动气疯了,唯独姚元似乎没有发给点事放在心里,他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如果大王因为这个要杀我,我也没有怨言,到如今我拥有的一切都是大王给的,面对大王的厚恩,唯有以死相报而已。”姚元的话在旁人听起来非常的感人,天子听了感受却不同,他是明白人他知道这时姚元在演戏。
    姚元真的是一个好演员,他的表演打动了很多人。不过槐的这个弹劾,非但没有给姚元带来血光之灾,反而救了姚元。姚元因此洗脱了背叛天子的嫌疑,而槐也没有勾结廷臣的问题了,但是在当时很多人都没有感觉到槐这个举动的妙用。大家都替姚元感到难过,认准槐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在之后的日子里姚元在办差的时候非常的卖力,因为这个他的女人几次与他发生冲突,因为他每天十后点回家,凌晨四点就出门。如果他不是去视察,就一定是在视察的路上。天子也曾经不止一次发出感叹,说:“小姚元这样的官应该是万里一挑一,百年一见吧!”平康立刻说:“姚元有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大王的培养和提拔。”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遥远前后有八次昏倒在带工作现场,其中两次有生命危险。他的女人之所以跟他吵,也是因为这个。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按说那些人一点不好意思进行弹劾,然而这种想法实在太过于天真。人可以恶毒到你难以想象的地步。各种风言风语并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天子曾经想过把姚元调到一个清闲的位置上,让他避一避风头。但是又怕这样一做破鼓万人捶,失去权力的姚元更加招架不住。平康被姚元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所以他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让姚元来接替自己的位置,他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了天子。天子不置可否,因为平康的身体看起来要比姚元要好很多,实际上看到的看到的往往不是部的真相。平康跟姚元不一样,他比姚元更注重体面。看起来也挺姚元更有廷臣的风范。很姚元永远是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忽然有一天平康上了一份奏表,表明自己想要辞去领班大臣的想法,理由是自己已经身患重病命不久矣!
    这件事给了天子极大的震撼,他显得非常痛苦,但他还是准了平康的请求,在这份奏表的批复里面写道:希望你好好休养,康复之后,我一定让你官复原职。拿到天子的批复,平康的内心有一种巨大的悲凉,但是在这悲凉之中又充满了欣慰。在他的内心深处对天子充满了感激,而此时此刻面对天子的批复,他又感到无比的内疚和惭愧,因为他不能陪伴天子走到最后了。姚元也去看望了他,他抓着姚元的手泪流不止,说:“大王的千秋大业就拜托给你了。自古以来能够善始善终的天子极少,希望你能够帮助他做到这一点。”姚元一脸羞涩说:“你太看得起我了,我对这个一点儿信心都没有。”平康说:“你只要尽心尽力就好了,我想这是你当做到的,或者说你已经做到了。只要持之以恒,大夏朝就会实现空前的盛世,完可以超越大禹王的时代。”
    姚元说:“大禹王是少见的明君圣主,超越他谈何容易。”平康说:“不要妄自菲薄,而要对自己有信心。”姚元说:“大王不如大禹王,我不如大禹王时代的贤臣,我不知道有什么理由能超过大禹王的时代。”平康说:“大禹王再了不起他就是一个奠基的人,而大王的事业是建立在大禹王的事业之上,可以说从一开始就超越了大禹王时代,为什么你对大王的时代如此的缺乏信心呢?”姚元说:“如果你是这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我不知道你嘱咐我做什么?,反正一切已经实现。”平康说:“你要保持这种繁荣的局面。”姚元听了耷拉了着脑袋说:“谢谢你这么瞧得起我,我不敢说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但我保证一定会尽力而为。”平康说:“你为什么就不愿意给我一个肯定的答复呢?”姚元说:“凡是说话特别痛快的人,往往是做事很不痛快的人,我最不喜欢跟这种人打交道。”
    平康在最后的时光一直在回忆中挣扎,往事并不如烟,它像是一颗种子长成了你现在的生活。我有好好儿的培育它,他才能长出你想要的果实。到了弥留之际,平康拉着妻儿的手说:“此生没有遗憾,只有不舍。我做了想要做的事,遇到了很多美好的人,与他们成为挚友于是相爱的人喜结连理,生下一个可爱的儿子。”他对儿子说:“我死之后要好好的孝顺你的母亲,如果有一天,遇到一个能够让你怦然心动的女人,你就娶了她,你有了孩子之后一定要记得告诉我。”有对妻子说:“你是一个明白事理的人,希望你好好照顾好自己,一直看到孙着长大。”平康咽气的时候,正值晌午,从他的家中传出了哭声。他们的哭声是克制的,那种克制的悲伤才真正能感动人。姚元奉命料理平康的丧事,在这件事情上他表现出色。之后,他被任命为左领班大臣。
    每当月圆之夜,姚元就会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望着天上的圆月,似乎他的心也变的圆满。有缘分是一个表现与非常强的人,但他似乎始终没有找到属于他的观众。或者说他已经拥有一大批观众,而他没有意识到这些人的存在。他每天生活在孤独当中,这孤独就像是那冷冷的月光,行走在月光之中感觉自己是一个雪人。一日清晨,明堂之中十分热闹。天子端坐在那里面无表情,姚元出班奏道:“大王,天下之大事多而杂,希望大王尽快任命右领班大臣。”天子用低沉的声音说:“这件事情我已经考虑很久了,可就是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你有没有人要推荐给我。”姚元大声说:“右领班大臣是国之重臣,一定要大王亲自选任才妥当。”天子说:“这么说这件事你是帮不了我的忙了?”
    姚元说:“廷臣的本分是帮助大王出谋划策,执行大王的决定。这件事关系到大夏朝的根本,臣实在不好妄言。”天子说:“那你就告诉我一个办法,我该怎么样才能选到合适的人来担任右领班大臣呢?”姚元说:“选贤任能本来是大王的强项,但我要是真遇到什么难处,你一定记得朝廷收集了很多关于大禹王的故事,其中有不少内容都讲到大禹王选贤任能。论在这方面才干臣比大禹王差的太远了,臣的才干好比小溪,大禹王的才敢好比海洋,大王千万不要舍弃海洋,而向小溪求教。”听到这里天子很不耐烦,你说:“我待你有百分之百的诚意,你带我有几份诚意呢?”姚元说:“对于臣来说最大的诚意就是把你交给臣的差事都办好,臣之所以不能痛快地接下这个差事,是因为臣不想在将来的某一天因为威胁到了大王的安而被处死。”
    天子笑着说:“我也是人,至于像你说的那么可怕吗?”姚元说:“无论在何时何地,身为人臣都应该对大王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天子说:“真是没想到,你会变得如此狡猾,之前我一直觉得你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姚元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沉默了很久最后拱手说:“大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更何况我是在朝廷,朝廷的规矩,比江湖较多十万倍,朝廷的邪恶比江湖更甚,我就是不想改变,也不可能。”天子说:“你变了,很好,变得跟其他的大臣你一样,所以我原来希望你做的事你恐怕是做不了的。”姚元说:“臣是变了,但是没有变得跟其他的大臣一样,现如今他们不是一样像过去那样针对我吗?”天子不耐烦地说:“我没有什么要说的了,你退下吧!”之后过了很久,右领班大臣一直空缺,好在姚元能把朝廷时打理得井井有条。
    尽管天子越来越不喜欢姚元,但是他的能力放在哪里。这是他的立身之本,就在这个时候槐变得越来越活跃,当然,他的活跃没有表现在官场。他每天都穿着戏服去演戏,他出色的演技令成千上万的人为之倾倒。槐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人不辞辛苦、千里奔波,只为见他一面。这件事让天子十分懊恼,于是就让姚元把他抓了起来。很快就在监狱周围聚集了一大批人,他们之中有少数人是能识文断字的。查遍了当时的律法,没有一条可以作为抓捕槐的依据。槐在监狱里处之泰然,脸上没有任何不悦。跟他关在一起的很多都是他的戏迷。他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在那里他活得像一个王。
    没过多久监狱里发生的事情被天子知道了,立刻将姚元叫了去劈头盖脸骂了一顿,姚元被骂的摸门不着。天子说:“实话告诉我,这件事是不是你从中作梗?”姚元说:“大王觉得臣有嫌疑,臣自己也觉得自己有嫌疑,如果大王要调查臣,臣绝无怨言,希望大王快点派人接手此事。”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