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之临安雨落》第一百六十六节 至铁木山庄

    江鸿十分满意,夸赞倚桥栏想得周到。如今,只需要守株待兔,然后跟上去,说不定马上就会有收获了,江鸿想着。
    两日后,倚桥栏的手下,也就是把守离京城门的探子悄悄到江府找到江鸿,说已经得到消息,震远镖局的人刚刚出城。
    江鸿没有犹豫,立刻骑快马按照探子所说的方向追去。终于在京城远郊的长亭处看到了他们,总共有五个人。探子指着最年长的南镇远,说根据倚堂主的描述和所画的人像,这位应该是镖主,那个最年轻的是他的儿子,其他的应该都是她的手下。江鸿说明白了,你不用管了,这里有我,你们且回,我去看看他们为何停下不走了。探子得令回京。
    小亭子里,南镇远正在跟手下安排事情,丝毫没有注意到远处林子里躲着偷听的江鸿。
    只听得南镇远吩咐道:“枫白,你随几位叔叔暂且回去,我因为有点要事还未处理,在京城留住几日。回去后要听几位叔叔的话,马上又是极其重要的押镖任务,还是蜀地我们的那位贵客,万事千万小心,出了任何纰漏,为父饶不了你!”
    原来那个年轻的小伙子是镖主的儿子,如此一来,他的名字应该叫南枫白了。“放心吧父亲,我会小心的。况且有几位叔叔呢。”南枫白答道。
    “怀山,五溪,丘松,我儿还劳你们照顾指点。我估计不会在京城呆很久,到时会去找你们……”南镇远道。后面的话声音细小,似是南镇远故意放低声调,江鸿没有听到他们具体说了些什么。
    几个手下共同作揖拜别,并齐声道:“放心吧,镖主,我们知道了!”
    还挺神秘?难道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看着南镇远骑上马原路返回了,剩下的四人也继续上路。我倒要看看他们到底要干嘛,江鸿毫不犹豫地跟上了四人的脚步。
    不过走得越远,江鸿感觉越是不对劲,方向似乎不对啊!襄阳在京城的西北方向,而他们明明是在往南走,这不是离襄阳越来越远了吗?不放心的江鸿接连问了好几个路人,都印证了自己的感觉。他们到底是在捣什么鬼。倚桥栏明明说的是他们会去老家襄阳啊!难不成是他们故意误导倚桥栏的?不可能啊,他们之间根本不认识。
    可是已然走了这么远路程,岂能半途而废?一路尾随,江鸿终于看到他们四人停下了脚步,南枫白说了一句“终于到了,我们暂且住一晚吧”。江鸿意识到这里就是他们的目的地了,打听之后,原来这里是江州,根本不是襄阳!
    怎么回事?难不成是倚桥栏骗自己,不应该啊,他为什么要骗自己?江鸿不禁陷入了胡思乱想中。可是当自己问及他所谓的朋友时,他为什么支支吾吾,转移话题?难道这之中有什么不想让我知道的秘密,而这秘密和我的父亲有没有关系呢?江鸿越想越不安,虽然自己不想怀疑身边亲近之人,可是这倚桥栏为何那么反常?
    心中疙瘩越拧越紧,江鸿也愈加不安。可是那时候除了信任他,也没什么别的选择。江鸿只好也在他们几个住的旅店旁边就近住了下来,以观后事。
    江州这个地方很有名气,早时候江鸿就听父亲江上雁提到过。它向北毗邻长江,南望鄱阳湖,更有险峻秀美的庐山抱入胸怀。山川高低错落,长江大湖滋养,承启东西,地接南北,骚客文人为之倾倒,人杰地灵诗篇无数。可是江鸿却无暇看风景,他倚靠窗帷,静静观察对面的动静。
    夜里没有人从旅馆出来,江鸿起了个大早,继续跟上南枫白等四人的脚步。他们并没有在闹市停留,而是一路向西南,穿过几条人烟稀少的峡谷,翻过十几座高高低低的小山,走过数不清弯弯曲曲的山路后,终于在一个小村子停了下来。
    气喘吁吁的江鸿站在旁边小山丘大树后面,看着南枫白的一举一动。
    这个村子很普通,甚至有些破败,很多房子房顶的瓦片间隙处长满了杂草,小院中也荒芜不堪,有的墙倒屋塌,似乎已经被废弃很多年。对比之下,这座小村子对面的建筑就尤为显眼。它简直就是一面高大的城墙,两边分别是高大陡峭的山峰直插云霄,“城墙”的中间是一个不起眼的,边缘由石头砌成的小门,仅容两人同时通过。这城墙约莫有五十丈高,殊是惊人。小门前面不远处,一条和城墙平行的河水淌过,正好将城墙内的世界和外部隔离开。一弯月牙石桥横跨河水,使人能穿行内外。
    这城墙里定是住着什么高人吧,普通百姓能把墙修得这么高的也是少见。江鸿一边感叹着,一边看着南枫白等人过了桥,然后走到小门前,轻轻叩击小门,顿时发出清脆的声音,原来是一扇铁门。
    南枫白等了许久,门终于开了,从里面出来的是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者。和南枫白几人寒暄之后,便邀请他们进去,随后立刻关上了门。
    老人长着花白细长的胡须,双颊坚硬卷绕的络腮胡把他的五官围在一个小田地中。他有着笑眯眯的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永远带着笑意的嘴巴。尽管额头已是爬满皱纹,脸上的皮肉也泛起褶皱,仍是难掩他矍铄的精神。老人筋骨强健,从他粗壮的大腿和健硕的胸肌可见一斑。南枫白听父亲南镇远说,别看这位老人年过六十,仍可以肩挑两百斤重担健步如飞,令人钦佩。
    南枫白不知道老人的全名,只知道他姓柴。老人自己说,他祖上以木工和铁匠为生,一直传到他这一辈,祖祖辈辈,都是木匠或是铁匠为生,概莫例外。本来自己是中原人士,后来为了躲避战乱,就跑到江州山区的小村子里定居下来,这一过就是百十年。
    后来木头和铁器生意做得越来越不错,他也攒下了一些钱,就倚靠着得天独厚的地势条件,挖沟拦山,创建了这个铁木山庄。最外面城墙的顶部的巨石上,刻画有一个木柄铁锤,正是源于铁木山庄的主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