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科举)》190.第190章:人非(一更)

    此为防盗章 待顾明琮走出了讲堂, 大家就开始收捡书本纸笔。..cop>    “云浩, 等会干嘛去?”
    问话的是顾云海。
    顾云海今年十岁,是族里三叔顾长杰的儿子, 自小到大都很皮实, 但为人也颇为仗义,倒是跟顾云浩关系不错。
    “家里这些天在忙着呢, 看看回去能帮忙做些什么。”顾云浩不假思索地答道。
    这是实话, 秋收过后, 一般都只在稍微松口气之后, 就又要接着赶种下一茬庄稼。
    以前他年纪小, 家里农忙的时候帮不上什么忙,但现在好歹也八岁多了。
    虽然他爷奶跟父母仍都坚持不让他下田,但顾云浩也还是想要分担一些, 就主动承担了打扫、喂猪这些家里的杂事。
    “难得今天先生有事,咱们也好久不在一处转转了, 下午不如去河边摸鱼吧?”顾云海笑着劝道:“田里的活你又帮不上忙, 咱们就去一个多时辰就是,耽误不了你家里的事。”
    “就是这话, 云浩,你可好久没跟我们一起了。”赵明也在一旁帮腔道。
    心里暗暗算了下时间, 顾云浩见拗不过他们两人, 只得含笑应下。
    三人整理了案桌, 跨上书袋, 一路到了村里小河的最上端。
    这里河面较宽, 因着石块比较多,水很浅,不过才到膝盖,倒是个摸鱼的好地方。
    河岸两侧没什么人家,很是静谧。
    “就在这吧,赵明,咱们下水看看有没有,云浩,你去上面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地方。”想了想,顾云海说道。
    赵明也是一面脱鞋挽裤腿,一面点头赞同道:“若是没有的话,就干脆往河里扔石头,把鱼给赶下来。”
    顾云浩原本也没打算下水,见他二人都如此说,自然点头答应。
    一路顺着河边往上游走,听着河水流动的声音,很有一种平和舒畅之感。
    河流的上游,有一水坝,因这里的农户家里大多是水田,所以水坝里的水都是蓄着,一般到旱天无雨的时候,就会开坝引水灌田。
    顾云浩一路到了水坝附近,却是隐隐听到有人呼救。
    不想其他,连忙循声而去,急急往水坝上赶。
    到了水坝,就见一个小女孩正在水里挣扎。
    这水坝并不很大,也只有三米多深,但因着今年雨水丰厚,也没放过水,所以坝里的水深也还是有将近两米。
    因为知道这里的水深,顾云浩也不通水性,故不敢贸然下水,就忙跑到坝口处找来一根竹竿。
    “你别急,抓紧这竹竿,我拉你上来。”
    顾云浩对着水里的那小女孩大声喊,然后就拽着竹竿的一头,把竹竿递了过去。
    好在这小女孩落水的地方离坝堤不是很远,又没有很用力扑腾,还余了些力气。
    待那小女孩抓住竹竿之后,顾云浩就用力的往岸边拉。
    等最后到了坝堤边缘,忙伸出手去,一把将人拉了上来。
    不知是因为感觉水有些凉,还是被吓到了,小姑娘上岸之后,就一直蜷缩着发抖。
    “没事了,别怕。”
    见着有些不落忍,顾云浩声音也低柔了不少。
    小姑娘浑身的衣裳都湿了,他倒是有心学前世电视剧里面演得那样,豪气的把身上的衣服一脱,给人小姑娘披上。
    但现实就是这么坑人。
    他也只穿了一件单衣,脱给了别人披的话,他就只有光着身子……
    虽然年纪不大,但若真是在人家姑娘面前宽衣解带的,那肯定是不行的。
    故而见着小姑娘湿漉漉地缩在一起,他也只能爱莫能助。
    “你怎么会到这里?要不我先送你回家吧。”顾云浩问道。
    言毕,顾云浩就站起身来,准备去拿先前被放在一边的书袋。
    哪晓得刚走了一步,就感觉衣角处微微一滞。
    转头看去,却是那小姑娘一脸惊慌地抓着他的衣角。
    心知她是吓坏了,顾云浩安慰道:“我不走,只是去拿东西,刚刚我把书袋放在那边了。”
    闻言,小姑娘犹豫了片刻,果然放开了手。
    拿了书袋跨上,顾云浩正准备问清楚了,送小姑娘回家,却见远远有好些人跑了过来。
    “在这里!”
    随着一个声音响起,就见几个仆人装扮的人跑了过来。
    “小姐,没事吧?”
    一个年级稍微大一点的仆人跪坐在堤坝上,一脸担心地问道。
    小姑娘似乎见着熟悉的人,面色也不似方才那样煞白,只是也并不说话,只懵懵懂懂地点点头。
    “我的儿啊。”
    伴随着一个哭腔,又见一名衣着华丽的妇人喘吁吁地跑过来。
    “娘。”
    小姑娘只唤了一声,就被妇人紧紧地搂在怀里。
    “夫人放心,小姐只是落水受了惊,应该没事的。”那我年纪稍长的仆人回道。
    一时跟着的下人忙活个不停,又是有去找干净衣裳的,又是拿披风给小姑娘披上的。
    见已经不需要他帮忙,顾云浩轻轻一笑,悄悄地转身离开,自去下游找顾云海跟赵明二人。
    “云浩,怎么去了这么久?看看我们抓的好东西。”
    见着他回来,赵明一脸兴奋地显摆道。
    顾云浩上前看了一眼,果然见他们已经抓了不少手掌长的小鱼。
    因着没有带竹兜,所以只用一根草杆串着。
    “刚前我们就抓了这些,这会子一直没鱼下来。”顾云海疑惑地看着顾云浩,说道:“你小子真去上游赶鱼去了没?”
    “去了啊,只是没有赶鱼,是去救人。”
    “你就吹吧……”
    见两人皆是不信,顾云浩也只是笑笑,并不在意。
    九月十四这天,众人吃过了晚饭,拿着竹凳坐在院子里乘凉。
    “爹,明儿我娘家爹说要过来一趟,有事跟你商量。”方氏想了想,笑着对顾明良说道。
    “成,那明儿你就别下地干活了,在家里等着,等亲家一来,就去地里找我就是。”
    “哎,好嘞。”
    爽快地答应一声,方氏就不再多言。
    隔日,辰时刚过,顾家就来了客人,来人正是方氏的父亲方守华。
    方守华是里长,管着周围的这几个村子,因而行事说话之间还带着几分傲气。
    “亲家来了,快坐。”顾明良听到消息,就从田里赶了回来,一面招呼方守华,一面让二妞赶紧端水。
    “倒是不用太麻烦,我这坐一会就得走,说是谢家村的堰塘不知道被谁挖了,还得去看看呢。”
    方守华摆了摆手,笑着说道:“亲家,不瞒你说,今天我来倒是要跟你商量个事儿。”
    “什么事?”
    “前些日子云涛那孩子到家来玩,我看着我这外孙是个读书的料子,这几天反复琢磨一件事,今天来跟你说说。”
    听了这话,顾明良身子一顿,随即不露声色地问:“你的意思是?”
    “我看那孩子在顾家族学里念书也是学不出个什么,怕是浪费功夫。”方守华直言道:“我想着是不是把他送到城里去念书。”
    “城里?”
    “不错,我听说县城里的学堂,那都是秀才坐馆,哪一个不比村里的族学强?”
    “只是前些日子我们族学里的先生跟我谈及,说是云涛什么蒙学都还没学完,这样去城里念书,是不是太早了?”
    听到顾明良的话,方守华无所谓地摆了摆手。
    “我说亲家,你想的也太多了,城里的孩子难道就不学三字经了?云涛去了城里,也是可以继续念现在学的书。”
    这话倒是实在的。
    顾明良在县里当差的时候,就听说过城里孩子从四岁就开始启蒙进学读《三字经》。
    “跟你说实话吧,我有个认识的人,跟城里姓何的秀才关系不错,这何秀才在城里办学,因而我想让那人去向何秀才举荐云涛,让孩子能去城里念书。”方守华说道。
    城里的学堂自然是不像乡下这样好进。
    一般进学堂念书,先要经过先生的考校,只有先生满意了,才能成功入学。
    顾明良显然也是知道这一点,故而方守华这样一说,也有些心动起来。
    若是有熟人相帮,那么顾云涛进学的机会自然要大上许多。
    “至于束脩,我拿出五两银子,就当给外孙念书用了。”方守华爽快地说道。
    五两银子并不算少了,还是用在顾云涛这样一个外孙身上,绝对称得上是大手笔。
    “先谢谢亲家为云涛着想,只是这事还得等家里人齐了,再一起商量才行,等隔两日再给你答复吧。”顾明良想了想,说道。
    方守华知道他家里两个儿子,两个孙子,也并不着急,只是说道:“应该是要商量才行,只是机会难得,别误了孩子的前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