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录》新书《筑宋》开盘,敬请关注

    新书《筑宋》开盘,敬请关注。
    想要写的更有趣些,宋明录是第一次执笔,所以看着伏笔不少,其实都为展开,很多章节都不够有趣。《筑宋》想要展开些,有趣些,让读者开心些。欢迎阅读,谢谢珍爱。
    身处末世,开始时总会有仁人志士想要去救它、改它。于是大家纷纷提出改良的思维,到处缝抹、裱糊,希望这末世的大船不再下沉,哪怕沉的慢些也行。
    其次者就想围出一片地,或另外筑起一座城,小心保护那些他需要保护的人和事。
    哪怕这城是用茅草筑的,其实很不结实,甚至一把火就烧没了。他们也不惜百倍努力,甚至呕心沥血。那是真的心意,心意做到哪就算哪。贪图的,就是一点心安的意思。
    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作出改变。而末世的时间对他们而言,往往很不够用。但这末世早已腐烂透顶,未必如你所愿,因此所有善良的努力都将注定无功而返。终归会有人不耐烦日复一日地做缝缝补补的无用功,那就打烂他重建吧?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所谓的改朝换代,本质上说,从来都是底层庶民遭殃的结果。而在顶层权力的再分配过程中,也从来都只是极少数权贵的更新或堕落,如此而已。
    那么?改良或被改良,革新或被革新,谁是正确的?谁是邪恶的?
    底层的庶民就只能剩下了无辜?
    也未必,毕竟这末世,本质上就是生存在末世里所有人的末世。在这末世里,所有人都不是无辜的,无论改良还是革新,权贵或者庶民。
    没有了庶民“小恶”日复一日地积累或姑息,没有了他们不断纵容、盲从、或苟且,枭雄又当如何成长、强大、为恶?
    筑宋,就是这个意思?也不一定,因为写着写着,就会忘记写作初衷的。
    然而书中的主要意思是,哪怕到了末世,哪怕所有人都不是无辜,也终归不能把所有末世的人都抹去重来,他们依然需要活着、或者尝试改变的权利。
    国人喜欢“因果”之说,凡事都要考察因果,得出必然或偶然。然后从成功者的经历开始阐述他的必然成功道理,或者从不成者的失败开始阐述他的必然不成功。
    而对于这些成功者或失败者的过程描述,无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或者“天降大任必苦其心志”云云,励志而已。
    但是时间久了,总会有人会不信。无他,你怎么区分你的人生中遇到的那些麻烦,哪些是对你的历史考验,而哪些有是对你的真正威胁?如果你没能通过这次的历史考验,那么这次的历史考验是否就是对你的生命剥夺?
    你都不存在了,那还考验个屁啊!舜通过了尧最少七次的终极考验,也只是侥幸生还而已,连考验他的尧都很惊讶。然后根据历史的因果分析说,舜是顺天应人了。
    然而,舜要是没通过这七次残酷考验的其中的某次考验,那咋办?
    比如说,舜某次忽然吃坏了肚子,喝了不洁净的水----舜的那个时代里,这些行为可能性会很稀奇吗?总之,因为舜有恙在身,所以他没能发现前方的危险,就像拿破仑因为痔疮发作没有发现滑铁卢的鸿沟一样?那时候,这个“历史的必然”又该怎样叙述这个因果?
    所以,国人关于历史书中的“因果”论述,其实是大多源自“果因”倒置。“奸雄曹操是篡贼曹丕的儿子”,这才是“历史书里的真实”。
    虽然生物学上的真实是:“曹操是曹丕的爸爸”,但这却与叙事的过程相抵触。
    于是就有人跳出来,想要挑战这些过程。最早是传奇,后来是演义,然后是评说,戏曲、武侠,架空,穿越,等等,多数人想要说的,其实就是那些“果因”的故事。
    先搞定写作大纲,选好主角,设计好结尾,再从结尾倒推故事过程。这就是“果因”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