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录》第二部 干戚 第十一章 都护府的新政(

    工商新政上,除了涉及到安全的岚山军工,涉及到专营的岚山特供、涉及到技术保密的岚山重工三大类不对外开放经营外,岚山都护府对其他的产业,如轻工、食品、建设、工矿等行业,都一切放开,积极吸纳民间资本的介入。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举措。既然在农业新政上收了人家的土地,那么就要在工商新政上帮人家打开就业、投资的新渠道。愿意合作入股的就算清资本,发给他们企业股票。想要自行开工建厂的,都护府也会提供各种方便,甚至保利钱庄还会主动询问,要不要钱庄提供低息贷款。
    这种把传统财富从田地上剥离,再向工商领域挤压的过程,才是吕祖安推行岚山都护府新政的核心意图。最终达到振兴岚山民间工商发展的战略目标。
    岚山的工业体系之前一直都集中在岚山都护府的手上,在最初的经营过程中,吕祖安可以亲自主抓,或者委托刘二祖、乔行简等创业团队照看。从结果看,这种模式具有更新效率高,管理成本低,利益容易分配等优点。
    但随着岚山都护府的建立,未来还要进一步地割据山东、两淮。那么岚山名下的工业系统再继续原来的管理模式,就必然会出现管理僵化、生产力停滞、产品不能适应市场新需求,以及品质下降等弊端产生,这几乎是难以避免。
    无论前世还是今生,官造之物,一般都是“傻大笨粗,质量低下,价格畸高”的代言人。所以,需要从现在开始,就有计划地吸纳民间资本进入一些行业。以此保持行业竞争活力的长期存在。
    在岚山都护府的内阁管理序列中,“岚山轻工、岚山食品”两个行业隶属虞部轻工司管辖,首任主官就是号称黑面判官的王介王元石。此人师学吕祖谦和朱熹,冷面严霜,吕祖安其实觉得他更适合做谏官。奈何目前岚山都护府中尚未设此职务,只好拿他去管理轻工和食品行业。
    “岚山轻工”负责一般民品制造,如香皂、牙膏、牙刷,洗发水、内衣、乳罩、镜子、热水壶、香水、等等一应民间生活物品的制造。
    “岚山食品”负责食物的生产加工。什么饼干、酱油肉松、罐头、面粉、咸鱼、海带等。这两个行业技术门槛低,容易被模仿,也是民间资本进入最多的行业。
    而这两样东西也都是靠品牌、价格吃饭的,所以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管制,节约成本。特别食品,这个时代,并无除蝇、蟑螂的好办法。食物中万一吃出这些玩意,未免就要砸了岚山招牌。
    反正从很早开始起,吕祖安一家人就只吃岚山别院中的产出。那是他和欧阳他们一家人自耕、自种、自收、自己下厨做的东西,吃着放心。后来甚至连衣物也是自己纺织。
    岚山议会适时对此表示支持,认为这样相对安全些,并着为用例。自此,岚山六部以上高级官员的衣食也不能再任性外买,导致很多官员“民曰不便”,却又无可奈何。
    “岚山特供”的产品限制在精盐、白糖、烧酒三大类。这些东西都有固定客户区域,绝对不允许跨区域乱卖的。所以不是特殊的关系人家,也绝对不会被吸纳联营的。而且,这个部门只是名义上归虞部管理。它的部门主官,却很蹊跷地是由负责外交的鸿胪寺卿徐桥管理。
    或者说,这个产业就是岚山都护府用来统战的工具,大家心照不宣而已。
    “岚山重工”主要就是炼焦、炼铁、造船、机械、车床、钻床、绿矾油、硝水、烧碱等基础工业、化学工业产品的开发、制造。这个行业直接归属内阁兵部管理,岚山枢密院也会经常插一杠子。
    外面的资本想进来,可比攀蜀道、登天梯难多了。哪怕外资真的入股了,吕祖安估计用不了半年,入资的厂家就要被兵部、枢密院合伙虐成渣渣。无他,因为主官是葛洪啊。那就是眼里不揉沙子的人物,在他眼里,所有商人都有叛国降敌的潜质,不可信任。
    “岚山建设”主要就是烧制贝壳粉、生石灰、水泥、制砖等行当。此外还兼了岚山修路、开河、开矿、筑码头等营生。这个行当如今可是地方豪强们的最爱,其行业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激烈。
    为了规范市场的有序竞争,岚山特意成立“岚山建设协会”。由笑面佛“潘景良”担任会长,整天笑眯眯的很和蔼,谁来都好说话。但若你的合作方案不能给岚山带来明显好处,潘会长立马就能吩咐身边侍卫端茶送客,下一位请您。
    “岚山军工”负责钢铁、火药、军工器械、钢臂弩、火箭弹、迫击炮等军工制造。目前的客户只有一个:岚山枢密院。投资者也是一个:岚山都护府,其他闲人免进。这个部门的主官是常仲明,张从的弟子,表面看似一介文弱书生罢了。只不过他亲自上过曲阳战场,亲手斩杀过敌军而已。
    “保利钱庄”的业务已经改由倪千里负责具体打点。这个单位的关注点就太高了,此前的乔行简因为工作得力、干练,此次直接出任岚山都护府右相,辅佐吕祖安管理岚山内务的机构。
    至于说左相,那是吕祖泰挂着,但他又跑去寿州坐镇去了。换句话说,吕祖泰的岚山左相名位,就是用来震慑安抚寿州民团的工具。所以岚山都护府内阁的实际二把手,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唯独都护府议会的议员们看着不爽的右相乔行简。
    议员们看乔行简不爽,不光是嫉妒小乔先生的帅气、美颜。关键是内阁首相吕祖安贵为左使,神仙子弟,岚山三老。他平素就算是想要礼贤下士,那也要这些议员们敢于受礼啊?所以这些议员们遇到与吕祖安意见相左的时候,一般都是要委屈自家心情,努力去成全吕左使的好心情。
    那么这些议员们的好心情又该从哪里获取呢?不是还有右相嘛!乔行简很不幸地成为议会公敌,而他显然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在左使身后的这个位置上,乔行简凭一己之力,就和整个国会山苦苦抗衡了数十年!而且就凭他的那份坚韧不拔,也让议长刘二祖牙疼了大半辈子!
    因为岚山之前并无税收体系,一切收入核算方法完全类比一个大户人家的经营模式:产出减去投入便是收益。如今管理七县之地,又要向大金朝廷包税,还要支付那些金国官员的薪水,那么再延续之前做法显然就不妥当了。
    经过内阁、议会的几轮磋商。一致同意完善岚山的税收体系。无论工商,不管是谁出资建设,一律照章纳税。因为农业收成的投资要素较多,所以税率略轻一些,初步定下的农税是十二税一。农税之外,再无苛捐杂税。此外,一应农民差役,也要向农民按市价支付费用。
    而工税因为工业品的利润相对丰厚,所以税务也要稍重一点,取十税一制度。保利钱庄要负担一些战略任务,而且他是靠钱生财的,利润才百二,所以税率就定在了千五。
    总之,只要在岚山管辖区域内,无论大小,也不管是公办、私商,所有纳税商户的身份都是平等的。岚山都护府率先完成名下产业的纳税改制任务,此后他们要上交岚山都护府的收益一分为二。一部分作为税款交给户部,一部分作为产业收益交给虞部。这个制度就此被长期执行下去。
    所谓公立商贸,主要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支柱型产业。比如重工、机械、炼钢、军工、化工、火药,这些产业全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东西,如何能交给民间私营?信不信最后南北两朝、甚至连蒙胡的技术装备都会超越岚山都护府?在这方面,商人的道德水准并不被吕祖安信任。
    至于那些民生用品,锅碗瓢盆、食品、蜂窝煤、玻璃镜子、香皂等。乃至家具、农具、菜蔬、粮食、运输等产业。如果长期交给官办计划生产,那必然要导致物资匮乏。成本也足以让百姓无力消费。而且品质堪忧,民间怨声载道。
    这些产业必然要引入民间商户进入,以期能降低营运成本,灵活调剂市场,保障信誉品质。只有在这些竞争性强的产业面前,商人的道德、信誉才会得到充分信赖。就算你想偷奸耍滑又如何?那败坏的也是你自家声誉,与岚山都护府何干?
    都护府只要顺从民意查封了你,再换一家商户面市罢了。
    而钱庄、建筑、烧酒、食盐、白糖这些专营类物品,就拿出来合营好了,公私两便。至于商业控股方,当然还是岚山都护府为主了。在岚山都护府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利用民间力量加快产品的投送速度,降低营运成本,那是都护府、私商、百姓都获益的事情,“三得利”嘛。
    从眼下看,虽然大规模的税吏队伍看着有些扎眼,但只要这些税吏不至太过猖狂,吕祖安还是能够忍受他们在百姓面前作威作福的。当然,若是激起民乱,说不得也要借他们脑袋向民间交代。
    吕祖安不认为自己需要被这些官吏的职业道德绑架,官吏的个体永远不能代表岚山都护府的整体。所谓官吏的面子并不值钱,特别和民乱比起来。
    初步算下来,岚山都护府的包税费用按是照往年的丁口制定,去除地方截留费用后,上缴中都的税赋一年是三十万贯。此外“公关”费用大约十万贯左右,算是都护府的“买路钱”了。
    而都护府的实际农业规模,在经过“打劣绅、分田地”运动,加上董煟屯田开荒得力,田亩增收,清算隐户等措施。虽然人均税赋下降,但实际税收还略有增加,一年大约能收上八十多万贯。
    计算年度粮食缺口的采购费用大约还需要一百七十万贯。当然,现在民间粮食属于平价购入,平价售出,理论上并不占岚山支出。但实际上,因为岚山一直在招募流民。故所谓“岚山缺粮”,缺的一般都是流民和军中粮食。还是要岚山都护府买单的。
    “保利商社”一如既往地不食人间烟火。这个商社一开始就是用来统合岚山、明招山等各种势力、股权的白手套,所以并不直接插手经营诸事。若一定要说它还有些正经事情可做的话,那就是“岚山文教”了。
    “药罐子”朱熟在安顿好父亲朱熹、师尊吕祖谦的衣食住行后,就在两位长者的催促下,带着媳妇潘氏赶来岚山定居。顺手也就把岚山的“文化、教育”这块抓了起来。
    当然,此后张从正也曾多次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若说朱熟家道清贫,却能得到一位天下名医的终生免费服务。其付出的不过一份工作差遣而已,何况还有薪水可拿?端的已经非常合算。
    “岚山文教”的前身源于欧阳最早创办的流民学习班,当时主要为了给进入工业系统的流民扫盲。后来“保利商社”成立后,就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保利工学院”。
    然后随着本次卫国战争的胜利,岚山都护府成立后。为了帮助各县培训各类管理人才,“保利商社”干脆又再另起炉灶,新组建了“保利商学院”。
    两个学院的教授内容、学员成分完全不同。所以在教学及管理上,不但山长朱熟忙的脚不沾地,吕华年、苏妹喜等人也被他抓了壮丁。其他吕祖安以下,都是见缝插针,客串教授。
    一直等到吕祖俭把“丽泽书院”搬迁岚山。以及叶邽、楼昉的书院也相继过来后,两个学院的师资力量才算得到解决。然而小小岚山就有五个书院在交叉授课,也的确过于混乱些。
    所以等到淳熙十六年,岚山都护府建元“洪武”前夕。干脆五家学院同流合污,重组了一所综合性的教学机构“岚山太学”,作为岚山“洪武”改元的祥瑞献礼。
    此后又几经磋商、考察、交流、公关,以及对“岚山太学”的培养学子多次应试摸底。从“岚山太学”毕业的学子终于获得南北两朝礼部认可。他们将自动获得南朝、北朝所授的“举子”资质,可以参加两朝的科举考官。
    而作为工商之业教育,及岚山太学的人才输送梯队建设,“保利学院”也正式成立。教授很多是由岚山太太学兼顾,山长朱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