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时光》第九十六章 皇叔遗言

    小心皇后!
    声音不大,但足够惊人。
    离间帝后,这句话的意味与风险着实不小。
    但赵祯没有任何震惊与不悦,相反很平静地点点头。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八叔若无依凭,岂会如此冒失?
    何况有些端倪,兴许赵祯本也有所察觉。
    赵元俨语重心长道:“受益啊,曹氏不同于先太后,刘家无外戚,而曹氏为将门世家。
    倘若曹氏起了掌权之心,难保大宋不会有诸吕之祸。”
    “朕省得。”赵祯闻言,重重点头。
    赵元俨道:“还有宗室…孤舔为宗正卿,有些话或有僭越,却必须要说。”
    “皇叔尽管说便是,你我叔侄,今日无需避讳。”赵祯心里明白,皇叔这是临终忠言。
    “好!”
    赵元俨徐徐道:“你没有亲兄弟,皇祖宗亲虽多,但高爵者乏。
    宗亲虽无实职,但到底是自家人,是稳定江山社稷的根基。”
    赵祯心里明白,赵元俨一死,大宋暂时就没有活着的亲王了。郡王倒是有一些,却也屈指可数,皇祖宗室,确实有些凋零。
    “皇叔,朕省得,回头便拟诏书,册封宗亲。”
    赵元俨欣慰点头:“至于宗正卿一职继任者,孤本不该置喙的,但…孤不放心啊!”
    “皇叔可有推荐人选?”
    宗正卿是皇族重要职位,向来由近支尊贵宗亲担任,赵元俨死后,最符合的人选正是——汝南郡王赵允让。
    赵元俨不放心,赵祯亦不乐意。
    某些人如此煞费苦心,狼心狗肺,岂能让他如愿?
    “近支已无尊长,倒是秦王一脉,五相公还在。”赵元俨给出了一个全新建议。
    秦王,赵廷美是也,太祖、太宗的亲弟。
    五相公,正是赵廷美第五子赵德文。
    因其少好学,凡经史百家,手自抄撮,工为辞章。
    真宗对这个堂弟甚是欣赏,以其勉励太学诸生,每每觐见,戏呼为“五秀才”。封禅泰山时,曾作文赋颂,是宗室有名的贤者。
    赵祯继位之后,每次见到这位皇叔,不呼其名而称“五相公”。言下之意,赵德文有宰相之才。
    赵元俨推荐赵德文,正是这个缘故。
    皇族长者、贤者,是为数不多的皇叔,如果加郡王爵,虽说是远支,却也能盖过赵允让。
    任宗正卿,朝野必心服口服,挑不出毛病。
    与此同时,还能笼络太祖、秦王系的宗亲,引为臂助,可谓一举数得。
    “皇叔苦心孤诣,朕省得。”赵祯重重点头。
    “还有…你母亲的事……”
    赵元俨提到的是赵祯生母李宸妃,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的主角。
    李宸妃本是皇后刘娥的侍女,后得幸于真宗,生下了皇子赵祯。
    但赵祯自幼由刘娥抚养,直至成年都不知生母另有其人。
    直至明道二年太后刘娥病逝,赵祯才从赵元俨口中得知生母之事。
    可惜那时,李宸妃已经病故多年。
    不曾承欢膝下,不曾尽过分毫孝道,甚至不曾见面,喊一声娘亲。
    赵祯很难过,很伤心。
    追封生母李氏为太后,是为唯一能做的事情。
    然而,唯一的尽孝之举被百官阻拦。
    理由是尊卑有序,哪怕李氏是皇帝生母,但生前是妃嫔妾室,名分早定,不能追封为后。
    宋朝不似后世明清有母后、圣母皇太后,两宫并尊的说法。
    尽管皇帝一片孝心,但百官拒不执行,也无可奈何。此事一直僵持着,李宸妃始终不得升祔太庙。
    许久以来,也算是赵祯的一块心病。
    “此事或有转机。”
    赵元俨道:“百官以尊卑为据,再有理,也抵不过官家的一片孝心。
    只要有个德高望重的人出来说句话,百官会让步的,这个人,孤替受益找好了。”
    “八叔…”
    “吕夷简!”
    去岁吕夷简私交荆王被弹劾,称病致仕,朝野为之震动。
    却一直没有人知道,吕相公与八王爷来往,到底在谋划什么。
    而今,谜底揭开了。
    赵祯双目通红,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
    “受益不必多言,孤知晓,李迪弹劾吕夷简是你的意思,目的是给范希文,给新政让路。”
    赵元俨心如明镜,淡淡道:“可你忘了,吕夷简或守成,却是君子,新上去的那几位,不乏小人。”
    赵祯如何不明白,怅然道:“皇叔…你为朕想得太多了。”
    “应该的,孤看着你长大,自当尽力竭力辅佐于你。”
    “昔年大娘娘那般待皇叔…”
    赵祯有些汗颜,昔年章献太后刘娥对赵元俨多有提防,一度逼得其装疯卖傻,方才保住性命。
    “太后没错,孤不怪他。说实话,孤佩服她,孤儿寡母,若非她那般强势,如何让你平安长大,顺利亲政?”
    “八叔厚恩,受益无以为报。”
    赵元俨笑道:“应当的,看到你而今稳坐江山,我也就放心了。
    唯独放心不下的,便是玉津园那边,未能劝解志冲,让你们兄妹早日和解。”
    赵祯暗叹一声,摇头道:“八叔已经尽力了,你安心吧,不必再为我们操劳。”
    “不过兴许有转机,听说杨三郎近日去玉津园,志冲的心情好了许多,脸上隐见笑容。”
    “嗯!”
    赵祯点头道:“听隐歌奏禀,此子谈天说地,志冲似颇有兴致。
    只要她不再愁眉苦脸,心情沉郁,朕便满足了,至于她是否还怨朕,不打紧。”
    赵元俨提议:“按理说,此事该徐徐图之的,不过孤没有时间了。
    要不趁今日,把志冲也请到王府,我们一起用餐饭?”
    “好!”赵祯略微沉吟,点头应允,皇叔遗愿,怎忍拒绝?
    何况,也许真的是个转机。
    哪怕只是吃顿饭,多少年都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请杨三郎来掌勺吧,孤很想念他的手艺,还有辣椒的味道……
    听说那土豆、玉米的味道都不错,可惜无口福,没机会品尝了。”
    赵元俨幽幽一叹,仿佛有些怅然,有些遗憾。
    “八叔想品尝,又有何难?”
    尽管种子珍贵,但此刻在赵祯心中,没有任何事比皇叔的遗愿更重要。
    “大伴,去取些土豆、玉米,宣杨三郎到王府,为八叔烹调美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